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9MB 文档页数:10
通过试验研究含初始损伤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的性能,分析了不同初始损伤程度混凝土随腐蚀时间的增加,其质量、超声波传播速度、强度、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声发射活动的变化,运用损伤力学对腐蚀损伤进行定量评价和参数拟合,基于声发射特性建立含初始损伤混凝土的腐蚀受荷损伤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其损伤演化过程,借助环境扫描电镜与电子能谱技术观测分析受硫酸盐腐蚀作用初始损伤混凝土微结构的变化,揭示其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不同初始损伤程度混凝土的质量、超声波传播速度和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初始损伤程度增加会加速混凝土在腐蚀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能的劣化,其影响存在阈值,分别以抗压强度、超声波速为损伤变量可以建立混凝土的腐蚀损伤劣化方程,并进一步得出不同损伤表达式间的函数关系;相同腐蚀时间下,初始损伤的增加使声发射活动减弱且产生明显的声发射的时间滞后;初始损伤下,基于声发射特性的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初期压密阶段、损伤稳定演化阶段和损伤加速发展阶段3个阶段;初始损伤的增加使混凝土内部腐蚀反应更为活跃,微裂纹网络体系比无初始损伤状态下更加发达,呈现龟裂状延伸和扩展,进而改变了混凝土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1.88KB 文档页数:4
设计了岩石试块的单轴加卸荷实验.利用声发射观测动态检测损伤的扩展,通过超声波检测来定量评价岩石试块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岩石在加载和卸载两种过程中都有新的损伤产生;其损伤扩展和演化过程可以通过声发射监测来动态观测,损伤演化的水平则可通过超声波的信号特征进行定量评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1.39KB 文档页数:7
根据单轴受力特性曲线唯象地考察岩石材料损伤演化,定义弹性应变表示的一维损伤变量及其本构模型,利用双剪强度理论将其推广至三维模型.塑性是潜在破坏面的摩擦滑移,在传统塑性理论的框架中,建立了基于摩尔-库仑强度理论与潜在滑移面摩擦软-硬化特性的各向异性损伤弹塑性本构关系.结果表明,计算的损伤演化与CT观测结果符合很好,用本文的弹塑性模型反映损伤材料的力学特性是可行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24
掌握12对脑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入颅部位、连接脑的部位、主要分支和分布。熟悉动眼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与体征;眼神经、上颌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喉上神经走行中的伴行关系及分布;舌下神经损伤出现的症状与体征。了解脑神经与脊神经的基本差别;嗅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展神经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和管外分别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25
(一)概念: 1.交通事故损伤(injuries in traffic accidents): 指各种发生在各种交通过程中与交通工具有 关的损伤。本质属于机械性损伤的范畴。 2.道路交通事故(road traffic accidence): 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员以及在道路 上进行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 有关的交通法规和规章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 损失的事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6.5KB 文档页数:19
第一节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引起的毒性损伤 一、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二、毒效应谱 三、毒性作用分类 四、靶器官 五、生物学标志 第二节 表示毒性损伤的指标 一、剂量—反应关系 二、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第三节 毒性损伤(细胞损害)的机制 一、细胞运作对物质的需求与限制 二、外源化学物对细胞功能的干扰 第四节、影响外源化合物毒效应的因素 一、外来因素 二、内在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6.15KB 文档页数:4
利用一维稳态传热模型,计算中间包底面温度,建立了底面温度与中间包衬里损伤程度间的对应关系,发现中间包底面温度随着衬里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加.红外热像检测表明:中间包底面温度随着包龄的增加而增加;红外热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中间包衬里损伤进行检测;利用所建立的理论关系式,可以实现对中间包红外热像的定量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5MB 文档页数:11
《工程科学学报》:深部地下硐室与应力场轴变关系及其围岩损伤破裂分析(北京科技大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2MB 文档页数:12
《工程科学学报》:基于磁记忆检测的桥钢箱梁翼缘损伤状态力磁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7MB 文档页数:45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 一、基因突变(点突变):化学变化,对性关系,与DNA复制、损伤、修复、癌变、衰老有关,生物进化、遗传育种重要意义
上页1234567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