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45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2.57KB 文档页数:3
提出基于IGA模型的热连轧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的智能优化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且适合在线计算.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热连轧精轧机组轧制规程的智能优化设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6.52KB 文档页数:4
针对UCMW冷带轧机板形控制中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以及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定义了描述耦合度的参数以量化其耦合程度,提出通过设计中间辊端部辊形实现对两类耦合问题的解耦思路,并以某1550UCMW冷连轧机为对象进行了中间辊端部辊形设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且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达到提高实物板形质量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9.85KB 文档页数:5
针对某厂的5机架冷连轧机的动态变规格过程进行仿真研究.首先建立其动态变规格时的仿真系统,分析了其动态变规格过程的实现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变规格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指出了现在方案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并通过进一步的仿真说明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3.96KB 文档页数:3
参照某热轧厂实际情况建立了热连轧AGC系统的动态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动态仿真,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于轧件出口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繁简适度,有利于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4KB 文档页数:22
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 一、交换值 二、交换值的测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5.19KB 文档页数:7
基于湍流模型与多相流模型的耦合,应用液面追踪技术(VOF),实现了对不锈钢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体流动及钢/渣界面行为的模拟计算,并用水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实际的钢/渣界面特征及界面上钢/渣行为.通过分析水口的侧孔形状、出口倾角、水口浸入深度、结晶器宽度以及拉速对钢/渣界面特征及界面上钢/渣行为影响规律,指出了钢/渣界面行为与卷渣是密切相关的,进而探讨了钢/渣界面及卷渣形成的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7.41KB 文档页数:5
建立了连铸板坯凝固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用交替隐式差分格式对模型进行离散化然后在计算机上求解,并用现场测试值对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6.47KB 文档页数:3
提出了冷连轧机硅钢板改进板形控制目标的方法,并为此计算了实测带钢横向温度分布,用4次多项式可较准确描述附加应力的补偿,提高了板形控制目标曲线设定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4.86KB 文档页数:4
针对热连轧过程中板形板厚综合控制问题,提出了兼顾板形的负荷分配方法,并且使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了参数优化.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实现板形板厚的综合控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4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簿板坯连铸连轧EAF-CSP工艺生产的低碳含锰钢经奥氏体区二次变形后的CCT曲线.实验钢含有0.17%C,1.21%Mn和0.28%Si(质量分数).研究表明:提高热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_3温度降低,导致试验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冷速大于20℃/s时,出现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可降低钢的屈强比;790℃终轧,550℃卷曲时出现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提高冷速使溶质(如Mn和C)富集区在形成珠光体之前完成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是避免生成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的有效方法
首页上页3083093103113123133143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45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