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i.issnl00It03.2009.02.011 第31卷第2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31 No.2 2009年2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eh.2009 UCMW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张清东李博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针对UCMW冷带轧机板形控制中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一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以及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 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定义了描述耦合度的参数以量化其耦合程度,提出通过设计中间辊端部辊形实现对两类耦合问题的解耦 思路,并以某1550UCMW冷连轧机为对象进行了中间辊端部辊形设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且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达到提高实物板形质量的目 的 关键词冷带轧机;辊形;板形控制:中间辊:耦合 分类号TG335.12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 for a UCMW cold tandem mill ZHA NG Qing-dong:LI Bo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I Aiming at two kinds of coupling problems in flatness control of a UCMW cold tandem mill,the coupling bet ween edge drop control and flatness control and the controlling efficiency coupling bet ween work roll bending and intermediate roll bending,the coupling degree parameters is defined to quantitatively express the coupling degree.A method for decoupling the two kinds of coupling problems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the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The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 was designed for a 1550UCMW cold tandem mill.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ed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 decoupled the two kinds of coupling relationships in certain degree,and the mill c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to improve its flatness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en- hancing the physical shape quality of products. KEY WORDS cold strip mill:roll contour:flatness control:intermediate roll:coupling 板形控制技术已成为冷轧带钢生产的关键技术 架”(第5机架)和三个“中间机架”;但板形控制的重 之一[山.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套Universal Crown 点机架是第5机架和第1机架,而且它们在板形控 Control Mill钢冷连轧机组,除具有一般冷轧机必备 制中的地位和任务也不完全相同,当轧机机型已确 的板形平坦度自动控制系统外,还配备了与K-WRS 定,辊形就是带钢板形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边降控制技术[2]对应的板形边降自动控制系统, 针对上述两个耦合问题,拟从辊形设计出发,力求通 实施对带钢边部板廓和平坦度的综合控制,进一步 过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两类 提高产品板形质量和成材率。但是,边降控制与平 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以此强化板形控制重,点机架 坦度控制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平坦度控制 的功能(第1机架的边降控制功能和第5机架的平 中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分工配合也因其调控 坦度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板形质量的目的, 功效门部分重叠而复杂化,此两个问题是板形控制 研究中的新问题, 1辊形设计原则 UCMW冷连轧机的五个机架采取完全相同的 UCMW冷带轧机中间辊端部辊形的设计原则 机型,常被区分为“门户机架”(第1机架)、“成品机 为:有利于第1机架工作辊轴向移位时,边降控制与 收稿日期:2008-04-11 作者简介:张清东(1965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l:me818@me,ustb-cd-cm
UCMW 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张清东 李 博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 针对 UCMW 冷带轧机板形控制中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以及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 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定义了描述耦合度的参数以量化其耦合程度提出通过设计中间辊端部辊形实现对两类耦合问题的解耦 思路并以某1550UCMW 冷连轧机为对象进行了中间辊端部辊形设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且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达到提高实物板形质量的目 的. 关键词 冷带轧机;辊形;板形控制;中间辊;耦合 分类号 TG335∙12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 for a UCMW cold tandem mill ZHA NG Qing-dongLI Bo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wo kinds of coupling problems in flatness control of a UCMW cold tandem millthe coupling between edge drop control and flatness control and the controlling efficiency coupling between work roll bending and intermediate roll bendingthe coupling degree parameters is defined to quantitatively express the coupling degree.A method for decoupling the two kinds of coupling problems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the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T he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 was designed for a 1550UCMW cold tandem mill.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ed end contour of intermediate rolls decoupled the two kinds of coupling relationships in certain degreeand the mill c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to improve its flatness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enhancing the physical shape quality of products. KEY WORDS cold strip mill;roll contour;flatness control;intermediate roll;coupling 收稿日期:2008-04-11 作者简介:张清东(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me818@me.ustb.edu.cn 板形控制技术已成为冷轧带钢生产的关键技术 之一[1].目前国 内 仅 有 的 两 套 Universal Crown Control Mill 钢冷连轧机组除具有一般冷轧机必备 的板形平坦度自动控制系统外还配备了与 K-WRS 边降控制技术[2—5]对应的板形边降自动控制系统 实施对带钢边部板廓和平坦度的综合控制进一步 提高产品板形质量和成材率.但是边降控制与平 坦度控制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6];平坦度控制 中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分工配合也因其调控 功效[7]部分重叠而复杂化.此两个问题是板形控制 研究中的新问题. UCMW 冷连轧机的五个机架采取完全相同的 机型常被区分为“门户机架”(第1机架)、“成品机 架”(第5机架)和三个“中间机架”;但板形控制的重 点机架是第5机架和第1机架而且它们在板形控 制中的地位和任务也不完全相同.当轧机机型已确 定辊形就是带钢板形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针对上述两个耦合问题拟从辊形设计出发力求通 过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两类 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以此强化板形控制重点机架 的功能(第1机架的边降控制功能和第5机架的平 坦度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板形质量的目的. 1 辊形设计原则 UCMW 冷带轧机中间辊端部辊形的设计原则 为:有利于第1机架工作辊轴向移位时边降控制与 第31卷 第2期 2009年 2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Vol.31No.2 Feb.2009 DOI:10.13374/j.issn1001-053x.2009.02.011
第2期 张清东等:UCMW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241. 平坦度控制的解耦:有利于第5机架板形平坦度控 UCMW冷带轧机原所配备的中间辊端部辊形 制时,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控制解耦, 为圆弧曲线,辊形曲线可用如下函数形式的多项式 为定量描述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程度,定义如 描述: 下性能指标. R(x)=A2x2十A3x3十A4x4十A5x5十A6x6十… 1.1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度 (3) 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度是指工作辊轴向移 辊形曲线的优化方法为:假设辊形深度L,半径 位对于边降与平坦度影响的耦合程度,公式表示如 差H为定值,在由此条件所确定的区段内进行搜 下: 索,通过改变待定参数,力求搜索到所有的曲线,利 细一 (1) 用本文提出的描述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并从中找出 最优值.优化后的辊形曲线如图1所示 式中,△CW为工作辊单位轴向移位量下所引起的凸 1500 度改变量,△EDC为工作辊单位轴向移位量下所引 1200 +原圆弧银形 起的边降改变量 一新多项式辊形 900 kC值越大,说明工作辊轴向移位在控制同量边 600 降值的情况下所引起的带钢凸度变化量越大,即边 300 降与平坦度的耦合程度越强;反之,说明边降与平坦 50 100150 200 250 度的耦合程度越弱,有利于实现边降控制与平坦度 辊身坐标/mm 控制的解耦 1.2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度 图1改进前后的中间辊端部辊形曲线对比 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度是 Fig.I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optimized end contours of intermediate rolls 指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对于带钢边部平坦度和 中部平坦度控制的耦合程度,公式表示如下: 2调控性能仿真分析 △CW4-BFW +ACW4-BFI kw=Cw2-BFWT△cW2-BFI (2) 2.1有限元模型 式中,△CW4-BFW为单位工作辊弯辊力作用下的 采用“辊系弹性变形和轧件塑性变形的一体化 带钢四次凸度变化量,△CW2-BFW为单位工作辊 仿真模型”,模型中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计算采用二 弯辊力作用下的带钢二次凸度变化量,△CW4-BFI 维变厚度有限元法8,如图2,轧辊中部网格划分较 为单位中间辊弯辊力作用下的带钢四次凸度变化 稀疏,接触区网格划分较密,单元格长度为10mm, 量,△CW2-BFI为单位中间辊弯辊力作用下的带钢 这样即可兼顾模型精度与计算效率;变形区内带钢 二次凸度变化量, 塑性变形的计算采用经典的三维差分法,单元格长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际均可发现,工作辊弯辊对 度为5mm,将基于二维变厚度有限元的辊形弹性变 带钢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的调控特性是同方向的, 形和基于三维差分法的轧件塑性变形,通过轧制力 而中间辊弯辊对带钢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的调控特 的横向分布和承载辊缝形状联合在一起,形成针对 性是反方向的,针对工作辊弯辊,△CW4-BFW与 △CW2-BFW比值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其对带钢边 部的相对控制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针对中间辊 弯辊,△CW4-BFI与△CW2-BFI比值的绝对值越 大,表明其对带钢中部的相对控制能力越强,反之则 越弱.所以,w值越大,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 的耦合关系越弱,越有利于实现工作辊弯辊和中间 辊弯辊的解耦。另外,kw值越大,表明通过两个弯 辊的配合使用,在调控相同大小的二次凸度的同时 可以带来更大的四次凸度的调控范围,即当w值 越大时两个弯辊配合使用具备更大的浪形调控范 图2二维变厚度有限元网格划分 围 Fig.2 Mesh of special two-dimension FEM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平坦度控制的解耦;有利于第5机架板形平坦度控 制时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控制解耦. 为定量描述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程度定义如 下性能指标. 1∙1 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度 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度是指工作辊轴向移 位对于边降与平坦度影响的耦合程度公式表示如 下: kEC= ΔCW ΔEDC (1) 式中ΔCW 为工作辊单位轴向移位量下所引起的凸 度改变量ΔEDC 为工作辊单位轴向移位量下所引 起的边降改变量. kEC值越大说明工作辊轴向移位在控制同量边 降值的情况下所引起的带钢凸度变化量越大即边 降与平坦度的耦合程度越强;反之说明边降与平坦 度的耦合程度越弱有利于实现边降控制与平坦度 控制的解耦. 1∙2 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度 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度是 指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对于带钢边部平坦度和 中部平坦度控制的耦合程度公式表示如下: kIW= ΔCW4—BFW ΔCW2—BFW + ΔCW4—BFI ΔCW2—BFI (2) 式中ΔCW4—BFW 为单位工作辊弯辊力作用下的 带钢四次凸度变化量ΔCW2—BFW 为单位工作辊 弯辊力作用下的带钢二次凸度变化量ΔCW4—BFI 为单位中间辊弯辊力作用下的带钢四次凸度变化 量ΔCW2—BFI 为单位中间辊弯辊力作用下的带钢 二次凸度变化量.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际均可发现工作辊弯辊对 带钢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的调控特性是同方向的 而中间辊弯辊对带钢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的调控特 性是反方向的.针对工作辊弯辊ΔCW4—BFW 与 ΔCW2—BFW 比值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其对带钢边 部的相对控制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针对中间辊 弯辊ΔCW4—BFI 与 ΔCW2—BFI 比值的绝对值越 大表明其对带钢中部的相对控制能力越强反之则 越弱.所以kIW值越大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 的耦合关系越弱越有利于实现工作辊弯辊和中间 辊弯辊的解耦.另外kIW值越大表明通过两个弯 辊的配合使用在调控相同大小的二次凸度的同时 可以带来更大的四次凸度的调控范围即当 kIW值 越大时两个弯辊配合使用具备更大的浪形调控范 围. UCMW 冷带轧机原所配备的中间辊端部辊形 为圆弧曲线辊形曲线可用如下函数形式的多项式 描述: R( x)= A2x2+ A3x3+ A4x4+ A5x5+ A6x6+… (3) 辊形曲线的优化方法为:假设辊形深度 L半径 差 H 为定值在由此条件所确定的区段内进行搜 索通过改变待定参数力求搜索到所有的曲线利 用本文提出的描述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并从中找出 最优值.优化后的辊形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改进前后的中间辊端部辊形曲线对比 Fig.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optimized end contours of intermediate rolls 2 调控性能仿真分析 图2 二维变厚度有限元网格划分 Fig.2 Mesh of special two-dimension FEM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2∙1 有限元模型 采用“辊系弹性变形和轧件塑性变形的一体化 仿真模型”.模型中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计算采用二 维变厚度有限元法[8]如图2轧辊中部网格划分较 稀疏接触区网格划分较密单元格长度为10mm 这样即可兼顾模型精度与计算效率;变形区内带钢 塑性变形的计算采用经典的三维差分法单元格长 度为5mm将基于二维变厚度有限元的辊形弹性变 形和基于三维差分法的轧件塑性变形通过轧制力 的横向分布和承载辊缝形状联合在一起形成针对 第2期 张清东等: UCMW 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241·
.24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UCMW冷轧机的辊系与轧件一体化仿真模型.此 表2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度参数kFc值比较 种方法计算时间短,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践中得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oupling parameter kEc between edge drop 到了检验9 control and flat ness control 2.2耦合度比较 工作辊弯 控制耦合度参数,k配 针对板形控制中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采用本 辊力/kN 原圆弧辊形 新多项式辊形 文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曲线,通过有限元仿真 0 0.4964 0.4841 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耦合度参数kC值和kEM值, 150 0.5174 0.5097 仿真工况设计如表1,在表1中,UCMW冷带轧机 300 0.5759 0.5715 轧辊轴向移位量为相对值·对于中间辊轴向移位, 当中间辊辊身边部对准带钢边部时,移位量为零,进 平坦度控制主要在第5机架进行,典型工况下 入带钢边部时为正向移位,伸出带钢边部时为负向 新旧辊形的耦合度1w值如表3所示.其中,工作辊 移位;对于工作辊轴向移位,当工作辊辊身锥部拐角 轴向移位为一100mm,工作辊弯辊力为300kN,中 点对准带钢边部时,移位量为零,进入带钢边部时为 间辊弯辊力为100kN 正向移位,伸出带钢边部时为负向移位 表3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度参数w值比较 表1UCMW冷带轧机耦合度计算工况设计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arameter kiw of controlling efficiency cou- Table 1 Parameters for coupling degree computation of a UCMW cold pling bet ween work roll bending and intermediate roll bending tandem mill 中间辊轴 调控功效耦合度参数,k1w 参量 数值 向移位量/mm 原圆弧辊形 新多项式辊形 支持辊辊径/mm 1250 50 0.1348 0.135 中间辊辊径/mm 465 0 0.1173 0.1332 工作辊辊径/mm 410 -50 0.1179 0.1343 带钢宽度/mm 1200 第1机架入口厚度/mm 3.010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新多项式辊形较原辊形的 第1机架出口厚度/mm 2.069 k1w值明显增大,即通过第5机架中间辊端部辊形的 第5机架入口厚度/mm 0.983 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 第5机架出口厚度/mm 0.727 辊的解耦,扩大了第5机架的浪形调控范围 第1机架入口张力/MPa 80 2.3辊间接触压力比较 第1机架出口张力/MPa 100 无论是门户机架还是成品机架,良好的辊间接 第5机架入口张力/MPa 100 触压力(平均幅值和不均匀度)都是所期望的.辊间 第5机架出口张力/MPa 50 接触压力对轧辊磨损的影响很大,提高接触压力的 第1机架变形抗力/MPa 500 均匀性可以减少轧辊的不均匀磨损,降低接触压力 第5机架变形抗力/MPa 800 的峰值对避免轧辊的剥落有重要意义[0]. 工作辊轴向移位/mm -100,-50,0,50 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多项式辊形可 中间辊轴向移位/mm -100.-50,0,50 显著降低辊间接触压力尖峰,提高接触压力的均匀 工作辊弯辊力/kN -150,0,150.300 性,从而减少轧辊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仿真结果 中间辊弯辊力/kN 0.100.200.300 如图3所示. 边降控制主要在第1机架进行,典型工况下新 3结论 旧辊形的耦合度kc值如表2所示,其中,工作辊轴 (1)UCMW冷带轧机上游机架的边降控制与 向移位为一100mm,中间辊轴向移位为一100mm, 平坦度控制、下游机架的板形控制手段之间均存在 中间辊弯辊力为100kN. 着一定程度的耦合关系,严重地影响实际板形控制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新多项式辊形比原辊形的 效果 k值明显减小,即通过第1机架中间辊端部辊形的 (2)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设计的中间辊 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边降控制与平坦度控制 端部辊形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UCMW冷带轧机所 的解耦 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提高带钢板形控
UCMW 冷轧机的辊系与轧件一体化仿真模型.此 种方法计算时间短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践中得 到了检验[9]. 2∙2 耦合度比较 针对板形控制中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采用本 文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曲线通过有限元仿真 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耦合度参数 kEC值和 kEM值. 仿真工况设计如表1.在表1中UCMW 冷带轧机 轧辊轴向移位量为相对值.对于中间辊轴向移位 当中间辊辊身边部对准带钢边部时移位量为零进 入带钢边部时为正向移位伸出带钢边部时为负向 移位;对于工作辊轴向移位当工作辊辊身锥部拐角 点对准带钢边部时移位量为零进入带钢边部时为 正向移位伸出带钢边部时为负向移位. 表1 UCMW 冷带轧机耦合度计算工况设计 Table1 Parameters for coupling degree computation of a UCMW cold tandem mill 参量 数值 支持辊辊径/mm 1250 中间辊辊径/mm 465 工作辊辊径/mm 410 带钢宽度/mm 1200 第1机架入口厚度/mm 3∙010 第1机架出口厚度/mm 2∙069 第5机架入口厚度/mm 0∙983 第5机架出口厚度/mm 0∙727 第1机架入口张力/MPa 80 第1机架出口张力/MPa 100 第5机架入口张力/MPa 100 第5机架出口张力/MPa 50 第1机架变形抗力/MPa 500 第5机架变形抗力/MPa 800 工作辊轴向移位/mm —100—50050 中间辊轴向移位/mm —100—50050 工作辊弯辊力/kN —1500150300 中间辊弯辊力/kN 0100200300 边降控制主要在第1机架进行典型工况下新 旧辊形的耦合度 kEC值如表2所示.其中工作辊轴 向移位为—100mm中间辊轴向移位为—100mm 中间辊弯辊力为100kN.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新多项式辊形比原辊形的 kEC值明显减小即通过第1机架中间辊端部辊形的 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边降控制与平坦度控制 的解耦. 表2 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度参数 kEC值比较 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coupling parameter kEC between edge drop control and flatness control 工作辊弯 辊力/kN 控制耦合度参数kEC 原圆弧辊形 新多项式辊形 0 0∙4964 0∙4841 150 0∙5174 0∙5097 300 0∙5759 0∙5715 平坦度控制主要在第5机架进行典型工况下 新旧辊形的耦合度 kIW值如表3所示.其中工作辊 轴向移位为—100mm工作辊弯辊力为300kN中 间辊弯辊力为100kN. 表3 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度参数 kIW值比较 Table3 Comparison of the parameter kIW of controlling efficiency coupling between work roll bending and intermediate roll bending 中间辊轴 向移位量/mm 调控功效耦合度参数kIW 原圆弧辊形 新多项式辊形 50 0∙1348 0∙135 0 0∙1173 0∙1332 —50 0∙1179 0∙1343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新多项式辊形较原辊形的 kIW值明显增大即通过第5机架中间辊端部辊形的 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 辊的解耦扩大了第5机架的浪形调控范围. 2∙3 辊间接触压力比较 无论是门户机架还是成品机架良好的辊间接 触压力(平均幅值和不均匀度)都是所期望的.辊间 接触压力对轧辊磨损的影响很大提高接触压力的 均匀性可以减少轧辊的不均匀磨损降低接触压力 的峰值对避免轧辊的剥落有重要意义[10]. 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多项式辊形可 显著降低辊间接触压力尖峰提高接触压力的均匀 性从而减少轧辊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仿真结果 如图3所示. 3 结论 (1) UCMW 冷带轧机上游机架的边降控制与 平坦度控制、下游机架的板形控制手段之间均存在 着一定程度的耦合关系严重地影响实际板形控制 效果. (2) 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设计的中间辊 端部辊形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 UCMW 冷带轧机所 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提高带钢板形控 ·242·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第2期 张清东等:UCMW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243. 25@ 2.0 ·原圆弧辊形 20 →新多项式辊形 1.0 1.0 一原圆弧辊形 0.5 +新多项式辊形 -900 600-200 200 600 1000 -9000 600 -200 200 600 1000 中间银辊身坐标/mm 工作辊根身坐标/mm 图3接触压力(a)支持辊与中间辊之间的接触压力:(b)中间辊与工作辊之间的接触压力 Fig.3 Contact pressure:(a)between the backup roll and intermediate roll:(b)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roll and working roll 制质量,并可降低辊耗和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 [6]Zhou X M.Zhang Q D.Wang C S,et al.Edge drop and flatness (3)本文为某1550UCMW冷连轧机设计的中 decoupling control on UCMW cold mill.Iron Steel,2007.42 间辊端部辊形已获得生产方认可,即将组织上机生 (5):55 (周晓敏,张清东,王长松,等.UCMW轧机边降和平坦度的解 产试用 耦控制.钢铁,2007,42(5):55) [7]Chen X L.A Specialized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参考文献 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behavior of rolls and strip flatness Proceedings of Ath International Steel Rolling Conference [1]Wang G D.Strip Shape Control and Theory.Beijing:Metallur- Deauville,1987 gy industry press,1986 [8]Zhang Q D.Huang L W.Zhou X M.Comparative study on (王国栋.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 shape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wide strip mills.JUnie Sci Tech- 1986) nol Beijing,2000,22(2):177) [2]Yarita I.Transverse thickness profile control in hot and cold strip (张清东,黄纶伟,周晓敏,宽带钢轧机板形控制技术比较研 rolling by tapered-erown work roll shifting (K-WRS)mill. 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22(2):177) SEA1S1Q,1998(7):26 [9]Wu P.Study on Automatic Edge-drop Control System (AEC) [3]Tateno J.Kenmochi K.Kitahama M.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 of UCMW Five Stand Tandem Cold Mill [Dissertation ]Bei- ling edge drop by tapered work roll shifting and crossing mill in j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2003 tandem cold strip rolling.J pn Soc Technol Plast.2002(1):56 (吴平.五机架UCMW冷连轧机边降自动控制系统(AEC)研 [4]Tateno J.Controlling edge drop by tapered-crown work roll shift- 究[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3) ing mill and work roll crossing mill in cold strip rolling.J Ipn Soc [10]Chen X L.Configuration Design Of Cold Tandem Mills//CSM Technol Plast:1999(7):653 2005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4th Volume.Beijing.2005 [5]Aizawa A.Edge-drop reduction effect of intermediate roll shift. (陈先霖,宽带钢冷连轧机的机型设计问题∥2005中国钢铁 Jpn Soc Technol Plast,1998(3):37 年会论文集,4卷.北京,2005)
图3 接触压力.(a) 支持辊与中间辊之间的接触压力;(b) 中间辊与工作辊之间的接触压力 Fig.3 Contact pressure:(a) between the backup roll and intermediate roll;(b) 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roll and working roll 制质量并可降低辊耗和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 (3) 本文为某1550UCMW 冷连轧机设计的中 间辊端部辊形已获得生产方认可即将组织上机生 产试用. 参 考 文 献 [1] Wang G D.Strip Shape Control and Theory.Beijing:Metallurgy industry press1986 (王国栋.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6) [2] Yarita I.Transverse thickness profile control in hot and cold strip rolling by tapered-crown work roll shifting ( K-WRS ) mill. SEAISI Q1998(7):26 [3] Tateno JKenmochi KKitahama M.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ling edge drop by tapered work roll shifting and crossing mill in tandem cold strip rolling.J Jpn Soc Technol Plast2002(1):56 [4] Tateno J.Controlling edge drop by tapered-crown work roll shifting mill and work roll crossing mill in cold strip rolling.J Jpn Soc Technol Plast1999(7):653 [5] Aizawa A.Edge-drop reduction effect of intermediate roll shift.J Jpn Soc Technol Plast1998(3):37 [6] Zhou X MZhang Q DWang C Set al.Edge drop and flatness decoupling control on UCMW cold mill.Iron Steel200742 (5):55 (周晓敏张清东王长松等.UCMW 轧机边降和平坦度的解 耦控制.钢铁200742(5):55) [7] Chen X L.A Specialized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behavior of rolls and strip flatness∥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teel Rolling Conference. Deauville1987 [8] Zhang Q DHuang L WZhou X M.Comparative study on shape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wide strip mills.J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200022(2):177) (张清东黄纶伟周晓敏.宽带钢轧机板形控制技术比较研 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22(2):177) [9] Wu P.Study on A utomatic Edge-drop Control System ( AEC) of UCMW Five Stand Tandem Cold Mill [Dissertation ].Beij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2003 (吴平.五机架 UCMW 冷连轧机边降自动控制系统(AEC)研 究[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3) [10] Chen X L.Configuration Design Of Cold Tandem Mills∥ CSM 2005A 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4th Volume.Beijing2005 (陈先霖.宽带钢冷连轧机的机型设计问题∥2005中国钢铁 年会论文集4卷.北京2005) 第2期 张清东等: UCMW 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