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4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51KB 文档页数:2
甘薯根腐病俗称“烂根病”。1970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安 徽、湖北、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发生为害,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近 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根腐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8.01KB 文档页数:5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早在1925年定名前后,世界各国就 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0年,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65亿kg,占美国玉米总产量的 15%,损失产值约10亿美元,因超过1840年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造成的损失而震动全 球。中国江苏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小斑病的发生,但过去只发生在多雨年份且多在后期流 行,很少造成严重损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8.01KB 文档页数:3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穗部病害,国内外的玉米产区几乎均有发生。1919年 中国东北首次报道,现已遍及全国,尤其以东北、西北、华北和南方冷凉山区的连作玉米田 块发病较重,发病率一般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高达60%70%以上,造成严重 的经济损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62.01KB 文档页数:3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北方比南方、山区比平原发 生普遍而严重。减产程度因发病时期、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而异,发生早、病瘤大,在植株 中部及果穗发病时减产较大。近年来,该病在北方的某些杂交种上发生严重,减产高达15% 以上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0.01KB 文档页数:5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1876年在意大利首次报道,20世纪初期已遍及 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州等玉米产区。1899年中国最早记载大斑病的发生,后遍 及全国,以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和南方山区的冷凉玉米产区发病较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6.51KB 文档页数:5
小麦秆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分布于北 美、澳洲及非洲等地。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冬麦区及东北 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6.01KB 文档页数:4
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 带地区受害严重。在我国该病过去主要发生于小麦穗期湿润多雨的长江流域和沿海麦区,20 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向北方麦区蔓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71.01KB 文档页数:6
病毒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近年来有逐年加重趋势。国外报道的能够侵染小 麦的病毒达数十种之多,我国已发现的小麦病毒病也有10多种,发生普遍的是黄矮病、从 矮病、土传花叶病、黄花叶病、梭条花叶病和条纹花叶病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01KB 文档页数: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属全国农业植物检 疫性对象。1918年菲律宾首次报道,目前在东南亚各国和非洲中部都有发生。1953年中国 最早在珠江三角洲发现,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南稻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杂交晚稻上亦有大面 积发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01KB 文档页数:3
烂秧是水稻苗期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生理性烂秧常见的有:烂种、漂 秧、“黑根”等。烂种是播种后不发芽而腐烂,或幼芽陷λ秧板泥层中腐烂而死。漂秧是出 芽后长久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倾倒,最后腐烂而死。以上两种是由于种子质量差,催芽过程 中稻种受热或受寒或秧田整地播种质量欠佳,蓄水过深,缺氧窒息等原因所致,严格说不属 病害范围之内
首页上页293031323334353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4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