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2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5.98KB 文档页数:9
以特殊钢圆坯连铸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研究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作用效果的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利用分段计算模型获得末端电磁搅拌区域钢液流动与凝固的实际状态, 并采用达西源项法处理凝固末端钢液在糊状区的流动, 研究了不同电磁搅拌工艺参数下的电磁场分布及钢液的流动与传热特征.通过测量搅拌器中心线磁感应强度和铸坯表面温度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电流强度每增加100 A, 搅拌器中心磁感应强度增加19.05 mT, 电磁力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显著增大.在20~40 Hz范围, 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 中心磁感应强度略微下降, 但电磁力仍有所增加.在搅拌器区域, 液相穴内的钢液在切向电磁力的作用下旋转流动, 其切向速度随着电流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变大.末端电磁搅拌可促进钢液在圆坯径向的换热, 随着电流强度和频率的提高, 铸坯中心轴线上的钢液温度降低, 同时末端搅拌位置处的中心固相分率增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10
利用活性炭(焦)等吸附剂将烟气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是一种有效的烟气治理与资源化方式。兰炭作为一种廉价半焦碳素材料,是一种有潜力代替现有商用活性焦的多孔材料。本文采用陕西兰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炭化时间、炭化温度、黏结剂添加量等改性工艺对所制备的吸附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微观形貌变化,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究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耐磨强度、耐压强度指标影响显著,炭化时间对饱和脱硫值和穿透脱硫值影响显著;在煤焦油添加比例50%,700 ℃炭化20 min,900 ℃活化60 min条件下制得改性兰炭参数为:耐磨强度95.81%,抗压强度536.1 N·cm?1,每克兰炭饱和脱硫值45.71 mg,每克兰炭穿透脱硫值23.45 mg;经历多次吸脱附过程第一次失活时,表面被大面积刻蚀,孔隙与小颗粒增多。兰炭吸附剂失活后可以通过二次活化的方式提高其吸附性能,但衰减速度比新改性兰炭要快。二次失活后,在酸蚀刻、水蒸气扩孔等共同作用下致使骨架结构过度烧蚀而坍塌;改性兰炭表面含氧基团的量和构成比例会影响吸附性能。含氧与含碳基团的比值与吸附性能相对应,含氧基团比例越高,吸附性能越差。二次活化再生改变了各含氧基团所占比例,令C=O显著下降,O?C=O显著增加,C?O变化不大。O?C=O官能团尽管含氧,但可能对吸附抑制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将为工业烟气治理提供一种新型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同时也为兰炭表面改性以及二氧化硫吸附解吸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51MB 文档页数:78
一、概述 二、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三、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四、齿轮传动的计算准则和设计方法 五、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六、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 七、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标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传动的润滑 十、齿轮的结构设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6KB 文档页数:5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3变形与强度计算 一、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 二、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 线 1、轴向变形 设直杆的原长为1,横截面面积为A,在轴向拉力的P的作用下长度由1变成1,杆件在轴向方向 的伸长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3.5KB 文档页数:14
目录 1.程序的使用范围 2.数学模型的建立、数表和图线的公式化公式仁 3.轴强度校核计算程序的变量名量名 4.轴强度校核计算程序框图图 5.典型的程序段 6.上机题目 7.输入输出计算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2.29KB 文档页数:34
1.1.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自然界的物质,按导电能力的强弱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三类。 物质的导电能力可以用电导率或电阻率p来衡量,二者互为倒数。物质的 导电能力越强,其电导率越大,电阻率越小。 导电能力很强的物质称为导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5KB 文档页数:29
设计受弯构件时,一般应满足下列两方面要求 (1)由于弯矩M的作用,构件可能沿某个正截面(与梁的纵轴线或板的中面正交时的面)发生破坏,故需进行正截面强度计算。 (2)由于弯矩M和剪力Q的共同作用,构件可能沿剪压区段内的某个斜截面发生破坏,故需进行斜截面强度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8.74KB 文档页数:4
用有限单元法数计算了黄土路基单点多次夯击过程,在算例中给出了邯长高速公路夯击过程中地基内各点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强夯法施工现场的测试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计算较好地反映了路基土体在强夯加固过程中的物理、力学参量的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27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材料强化 4.5 弥散强化 4.6 固态相变强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2.41KB 文档页数:6
进行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与嗜酸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的混合菌强化浸出低品位磷矿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试样中硫含量低,不利于该磷矿的生物浸出.提出了在浸矿体系中添加黄铁矿来强化浸出的措施.考察了细菌种类、磷矿与黄铁矿配比以及初始Fe2+质量浓度等参数对磷浸出率的影响.采用驯化菌浸出该磷矿,能获得最佳的浸出效果,其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初始Fe2+质量浓度9g·L-1、磷矿与黄铁矿质量比1:2.5,经过20d浸出,磷的浸出率可达95%
首页上页323334353637383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2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