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1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6.13KB 文档页数:5
在监控自动厚度控制(AGC)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个压力AGC副回路控制.基于Smith预估模型,采用串级控制方式以综合使用监控AGC与压力AGC.副回路采用PID调节方式,主回路基于广义预测控制(GPC)算法求解控制器.由于增加了副回路控制,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抑制作用,因而减少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从而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性的,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5KB 文档页数:7
本文认为,在现代社会里,虚拟经济通过虚拟资本与网络技术的作用,使得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产品呈现出定价方式预期化、表达方式符号化,运作方式数字化 实现方式未来化的特征;使得企业组织形式、商品和货币交易市场、社会价值关系和经济效 应法则出现非实体化无形化的虚拟化趋势和非传统化的变革这便大大地改变了物质资本、 劳动(力)技术等主要经济增长要素对实际经济增长的作用逻辑和作用力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6.34KB 文档页数:5
给水管网系统中经常引发瞬态工况,形成大幅度的压力波动,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模拟给水管网的水力瞬态变化过程,分别从给水管网系统的水力瞬变过程的计算模型、边界条件以及分析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水力瞬变模型的给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59.5KB 文档页数:14
8.3电通量高斯定理 一、电场线(电力线、) 1规定 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为该点电场方向; 通过垂直于电场方向单位面积电场线数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3.22KB 文档页数:5
应用板弯曲理论,引入平面变形假设和横截面始终保持为平面假设,采用米塞斯屈服准则,建立了各向同性理想弹塑性金属带材的拉伸弯曲变形的一般解析分析方法和模型.它突破了基于初等梁弯曲理论建立的解析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得到了在过去同类研究中无法计算的带材厚度方向的应力和应变,实现了对带材拉伸弯曲变形过程更贴切的表征.通过以某冷轧带钢厂拉伸弯曲矫直机为算例的比较计算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带材拉伸弯曲变形的\板弯曲\模型比\梁弯曲\模型有更符合实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6.04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大吸附雷诺数下,可渗透、膨胀或收缩的半无限长管道中的层流流动.采用自相似理论,把描述该模型的Navier-Stokes方程转化成一个四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应用奇异摄动方法,对该方程进行渐近求解.分析了不同的膨胀系数、吸附雷诺数对管道流动的影响.壁面收缩时,边界层变薄;壁面膨胀时,边界层变厚;当膨胀率与雷诺数之比大于1时,管道流动出现回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5.46KB 文档页数:5
为控制中厚板中间坯长时间待温导致的晶粒长大,研究了中间强制水冷却对奥氏体组织的影响.通过对Q345B钢和含Nb-Ti钢采用1050℃变形后快冷至1050~950℃预定温度保温的热模拟方法,确定了中间坯冷却过程中的晶粒尺寸变化规律,提出了中厚板冷却过程中晶粒长大的控制方法,建立了Q345B钢和含Nb-Ti钢在中间冷却过程中的晶粒长大模型.在中间冷却过程中,Q345B钢晶粒稳定性较差,而含Nb-Ti钢晶粒稳定性良好,归因于以铌为主的析出相对奥氏体晶界的钉扎作用.中间坯的强制冷却可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63mm厚中间坯强制冷却可有效减小平均晶粒尺寸约20μm.在实际生产中,经中间强制冷却后16 mm厚度Q345B钢板的冲击韧性提高25%~7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60.5KB 文档页数:28
一阶隐式方程(y未能解出或相当复杂) F(x,y,y)=0,(1 求解—采用引进参数的办法使其变为导数已解出的方程类型. 主要研究以下四种类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4
为了对超低碳铝镇静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合某钢铁厂的现有工艺装备和条件,经过大量试验研究,确立了转炉-LF-RH-连铸机的工艺路线,并实施转炉初炼钢水质量控制、钢包顶渣改制及成分控制、RH工艺优化及钙处理等工艺优化措施.工艺流程优化后,控制转炉初炼钢水出钢氧的质量分数为0.04%~0.08%,终点碳0.03%~0.05%%,钢包顶渣改制后FeO+MnO<3%,钙处理钢中Ca的质量分数达到0.002%~0.003%,解决了方坯连铸中包水口絮流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超低碳铝镇静钢方坯顺利浇铸,连浇炉数达到8炉以上,达到了成品碳含量[C]<50×10-6,全氧含量≤ 30×10-6的较好质量水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3.65KB 文档页数:5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无铅压电陶瓷材料(1-x-y)Bi0.5Na0.5TiO3-xBi0.5K0.5Ti03-yBiCrO3(简写为BNT-BKT-BC-x/y).研究了该体系陶瓷微观结构、压电性能和退极化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x=0.18、y=0.025的组成析出第2相外,其他组成陶瓷均能够形成纯钙钛矿固溶体,陶瓷三方、四方共存的准同型相界(MPB)成分范围为.x=0.18~0.21,y=0~0.02.在准同型相界成分附近该体系陶瓷压电性能达到最大值:d33=168pC·N-1,kp=0.326.采用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和极化相位角θmax与温度的关系确定的退极化温度基本相同,陶瓷的退极化温度随BC含量的增加一直降低。随BKT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首页上页35635735835936036136236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1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