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9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10
将甲烷以低能耗的方式直接转化为甲醇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一直是可持续化工产业的重要目标和重大挑战。本文制备了三维(3D)ZnO/CdS/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核/壳/分层纳米线阵列(NWAs)结构材料并将其用于室温、模拟阳光照射下甲烷的光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3D ZnO/CdS/NiFe-LDH具有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催化活性,甲烷气氛下的光电流密度达到了6.57 mA·cm?2(0.9 V vs RHE),其催化甲烷生成甲醇及甲酸产量分别是纯ZnO的5.0和6.3倍,两种主要产物的总法拉第效率达到54.87%。CdS 纳米颗粒(NPs)的沉积显著提升了复合物对可见光的吸收,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而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NiFe-LDH纳米片的引入改善了甲烷氧化表面反应动力学,起到了优异的助催化作用;并且有效抑制了O2?-的产生,防止O2?-进一步将甲醇及甲酸氧化为CO2,提高了甲醇及甲酸的选择性。最后,提出了三维ZnO/CdS/NiFe-LDH复合材料光电催化甲烷转化为甲醇及甲酸的机理,为甲烷低能耗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提供了新思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MB 文档页数:60
教学要求:掌握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方法,几种细胞组分的主要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技术,了解细胞培养、细胞工程及显微操作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一、 光学显微镜技术 二、 电子显微镜技术 三、 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二节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一、 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 二、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与脂质等的显示方法(细胞化学) 三、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免疫组化) 四、 细胞内特异核酸序列的定位与定性 五、 利用放射性标记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 六、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镜操作技术 一、 细胞培养 二、 细胞工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2MB 文档页数:8
为研究不同含水状态岩石的动态损伤特性,制备干燥、半饱和、饱和3种不同含水状态的砂岩试样.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以4种不同的低入射能对岩石进行损伤冲击试验.通过核磁共振测试实验对岩石试样进行孔隙扫描,获取岩石孔隙的T2谱曲线、孔隙度以及孔隙成像等数据.通过试验发现:(1)冲击能量的增加导致岩石的平均应变率和强度的增大;(2)不同含水状态的岩石受到冲击后,孔隙度与孔隙度变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与冲击前相比,岩石的T2谱曲线有明显右移趋势,同时出现谱峰增加的现象,而且冲击能量越大,孔隙谱峰增加越明显;(4)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孔隙数量和尺寸有明显的增加,展现出岩石内部孔隙扩展和演化的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2MB 文档页数:8
钢渣用作建筑材料时,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游离氧化钙(f-CaO),稳定性较差,通常需要改性钢渣以提高其稳定性、胶凝性. 在对钢渣、高炉渣进行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炉渣改性钢渣的可能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高炉渣中的SiO2与钢渣中f-CaO反应,生成胶凝相,同时降低了钢渣中的f-CaO含量. 本文通过研究热态高炉渣改性钢渣,结合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改性钢渣的矿物成分、f-CaO含量、黏度变化等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随着热态高炉渣配比量的增加,改性渣黏度缓慢增加,改性钢渣中f-CaO、RO相含量降低,改性渣的胶凝性能提高. 在1550℃下,钢渣中添加10%高炉渣时,改性渣中2CaO·SiO2(C2S)、3CaO·SiO2(C3S)含量显著提高,f-CaO质量分数降至1.64%,稳定性大大提高,符合建材化使用要求. 此外,进一步使用焦炭还原改性渣中的铁,轻松实现了渣铁分离,提高改性渣的易磨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73MB 文档页数:100
第一篇 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体的自净及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方 法、工艺流程 第三章 混 凝 第四章 沉淀与澄清 第五章 过 滤 第六章 消 毒 第七章 气 浮 第八章 氧化还原 第九章 膜分离 第十章 其他物化方法 第十一章 水的软化与除盐 第十二章 循环水的冷却和稳定 第二篇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三章 厌氧生物处理 第四章 营养元素的生物去除 第五章 天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 第六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5KB 文档页数:1
2004年《化工原理》被确定为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精品课程,由王福良 教授主持。为便于学生学习或上网查询特制作了化工原理电子教案及有关课 件 本教案根据王老师多年化工教学经验与化工原理教学讲义并参阅面向21世 纪教材《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柴诚敬、张国亮主编,化工出版社2000年9月 版)和《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出版社2001年1月 版)两书编制而成。目的是提高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化学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学 习化工原理课程的效率,以便更好的掌握、应用化工原理知识为生产服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46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 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31KB 文档页数:33
一、1575年,西班牙医生N.Monardes发现。 二、 1852年,Sir George Stokes对荧光产生的机理作了解释,并提出了“荧光”。 三、 1867年,首次用于分析测定。 四、1928年,Jette和West提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 五、1952年,商品荧光分光光度计出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2MB 文档页数:64
4.1 砖砌体基本知识 4.2 基础分部工程施工 4.3 主体分部工程施工
首页上页353637383940414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9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