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00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85KB 文档页数:115
【目的要求】 1. 了解体外分析技术的定义、种类、发展和共同特点。 2. 了解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 3. 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未知样品的测量。 4. 了解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试剂要求;掌握放免技术的分类方法。 5. 了解放免分析质量控制的分类、目的;质量控制的指标及意义。 6. 了解免疫放射分析的原理;掌握免疫放射分析的方法及与放射免疫分析的异同;了解免疫放射分析的特点。 【教学内容】 体外分析技术 定义、分类、发展和共同特点。 放射免疫分析 建立和发展;在临床中的地位 原理:标准曲线、未知样品的测量 各试剂的要求和配制;分离方法的要求、种类 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目的、分类、指标和意义 免疫放射分析 原理、方法 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异同 免疫放射分析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2MB 文档页数:238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2 网际协议 IP 4.2.1 虚拟互连网络 4.2.2 分类的 IP 地址 4.2.3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4.2.5 IP 数据报的格式 4.2.6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3.1 划分子网 4.3.2 使用子网时分组转发 4.3.3 无分类编址 CIDR(构造超网)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4.4.1 ICMP 报文的种类 4.4.2 ICMP 的应用举例 4.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4.5.2 内部网关协议 RIP 4.5.3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4.5.4 外部网关协议 BGP 4.5.5 路由器的构成 4.6 IP 多播 4.6.1 IP 多播的基本概念 4.6.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4.6.2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 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4.7 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4.7.1 虚拟专用网 VPN 4.7.2 网络地址转换 NAT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6.25KB 文档页数:6
采用P507一Cyanex272混合萃取体系分离微生物浸出液中的镍钴,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协萃效应.结合低含量镍钴的微生物浸出液体系高酸度、低钴镍比的特点,对比了P507、Cyanex272和P507-Cyanex272三种萃取体系对镍钴的萃取分离效果,确定了在初始pH值1.5~2.2、对应的平衡pH值4.00~5.25条件下P507-Cyanex272协萃体系有较好的镍钴分离效果.系统考察了室温28℃下协萃体系各影响因素对镍钴分离的影响,确定协同萃取的最佳工艺为:P507与Cyanex272摩尔比3:2,皂化率60%,萃取剂体积分数10%,有机相(由萃取剂与煤油组成)和水相体积比1:4.在此条件下钻的一级萃取率为99.16%,镍钻分离系数为932.5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10
基于工程弹塑性力学建立了不同组坯方式下双金属复合板弯曲矫直过程截面弹塑性状态演变路径的解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不锈钢复合板矫直过程中的弯曲回弹特性,解释复合板弯曲回弹过程中截面的反向屈服现象,并将不锈钢复合板与单一材料板材弯曲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板在弯曲过程中截面会经历五种弹塑性状态,并伴随着不同的中性层偏移规律,弯曲回弹后的残余应力分布与单一材料板相比更加不均匀且可能进入反向屈服状态;复合板与单一材料板材的弯矩相对差值随着屈服强度比的增大而增大,其绝对值随着弯曲曲率先增大后减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194
一、学科平台课程 1《 生物化学 A1》 2《 生物化学实验 A1》 3《 生物化学 A2》 4《生物化学实验 A2》 5《 微生物学》 6《 微生物学实验》 7《 细胞生物学》 8《 细胞生物学实验》 9《 分子生物学》 二、专业课程 1《 普通生物学 A》 2《 普通生物学实验 A》 3《 人体生理学》 4《 免疫学》 5《 生态学》 6《 生物统计学》 7《 普通遗传学》 8《 普通遗传学实验》 9《 发育生物学》 10《基因工程》 11《细胞工程》 12《生物分离工程》 13《发酵工程》 14《酶工程》 15《蛋白质工程》 16《生物综合大实验》 三、个性化发展课程 1《生物制药工艺学》 2《生物制药与质量控制》 3《海洋生物学》 4《海洋药物学》 5《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6《药理学》 7《药剂学》 8《 GMP 与药学法律法规》 9《海洋生物技术与应用》 10《 动物行为学》 11《 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12《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13《 生物技术专业英语》 14《 生物仪器分析》 15《 神经生物学》 16《 肿瘤生物学与药物创新设计》 17《3D 打印技术》 18《 基因编辑与转基因技术》 19《 合成生物学》 20《 生命科学前言进展》 21《 基因组学》 22《 现代药物设计学》 四、实践环节 1《毕业论文》 2《科研综合训练》 3《认识实习》 4《生产实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0.45KB 文档页数:4
通过采用冶金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热平衡计算及热态实验,研究了CO2与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对喷吹过程中金属熔体内的脱碳过程,铁液、炉渣及炉气成分及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初步分析了CO2与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的可行性.根据热平衡计算可以得出,在炼钢过程中喷入一定浓度CO2气体后,同样可脱除钢中的碳,达到冶炼目的.实验证实,在真空电感应炉炼钢过程中,由于电能热量的补充,使得能满足炼钢过程的热量要求,喷入CO2与O2混合气体可以脱除钢中的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1.41KB 文档页数:7
试验模拟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受10%(质量分数)硫酸钠溶液侵蚀的腐蚀环境,测试和分析硫酸盐不同侵蚀时期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时波速和声发射的变化特征.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微观观测并结合X射线衍射测试手段分析受蚀混凝土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受侵蚀60 d和80 d的试件加载初期会有较明显的压密阶段,试件受硫酸盐侵蚀和干湿循环作用愈久,加载中波速急剧下降的突变点愈提前;受蚀40 d以上的试件加载中声发射事件活跃区间较集中,在腐蚀产生的缺陷和薄弱位置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和能量集中释放,声发射事件数量急剧上升的突变点提前.通过数学模型以声发射累积振铃计数为损伤变量建立损伤模型可以表征混凝土中环境腐蚀、荷载及损伤之间的作用关系.腐蚀阶段钙矾石与石膏的膨胀作用和硫酸钠的结晶压在试件内部形成微破损,受蚀混凝土表现出不同宏观性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8MB 文档页数:39
6.1 要点扫描 6.1.1 金属的弹性变形 6.1.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6.1.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细晶强化 6.1.4 纯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形变强化 6.1.5 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 6.1.6 冷变形金属的纤维强化和变形织构 6.1.7 冷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6.1.8 热变形、蠕变和超塑性 6.1.9 断裂 6.2 难点释疑 6.2.1 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了解弹性变形。 6.2.2 从分子链结构的角度分析粘弹性。 6.2.3 FCC、BCC 和 HCP 晶体中滑移线的区别。 6.2.4 Schmid 定律与取向规则的应用。 6.2.5 孪生时原子的运动特点。 6.2.6 Zn 单晶任意的晶向[uvtw]方向在孪生后长度的变化情况 6.3 解题示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5.26KB 文档页数:8
基于热力学计算结果,通过配碳还原-熔分工艺,从不锈钢粉尘中选择性分步提取了Cr、Ni和Zn重金属元素.配碳还原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粉尘的最佳配碳量为20%,粉尘中Fe、Ni和Zn的最低还原温度为1050℃,Cr的最低还原温度是1 400℃,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通过控制温度实现了对粉尘中金属的选择性分步还原.直接还原熔分实验说明,Fe-Cr合金最佳熔分温度为1550℃,粉尘中金属以Fe-Ni-Cr合金形式被提取出来,渣金分离状况良好,反应时间5min时金属提取率已达到75%左右,15 min时Fe和Cr收得率达到85%以上,Ni超过90%.通过控制配碳量、还原时间与反应温度,在不改变现有工艺的条件下,不锈钢粉尘直接返回炼钢主流程回收其重金属完全可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5KB 文档页数:1
试卷分析: 1、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情况总体较好,选择和填空题得分率较高。 2、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容 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反映在试卷上第四题:完成程序缺少部分,丢分 率较高,平时应注意多作这方面的演练。 3、7名学生不及格,50分以下6人,其中一人交了白卷,反映出学风存在问题,平 时需要与辅导员沟通,及时了解情况。 4、试卷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从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能够区分出等级
首页上页39439539639739839940040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0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