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75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5.45KB 文档页数:3
根据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测定的松散煤体放热强度、耗氧速率、粒度影响函数,研究了对流换热系数与巷道供风量的关系.结合现场实测的煤体温度、空气温度、巷道几何尺寸、供风量和松散煤体内氧浓度等参数,应用能量守恒原理,提出了巷道顶煤和松散煤柱自燃的极限参数计算方法,建立了巷道煤层自燃危险区域的判定条件及划分方法,给出了不自燃区域、可能自燃区域、易燃区域和极易自燃区域的量化指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2.31KB 文档页数:6
以红土镍矿为原料,利用深还原工艺将镍和铁由其矿物还原成金属镍和铁,再通过磁选分离富集得到高品位的镍铁精矿.对深还原焙烧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如下:内配碳量(C/O原子比)为1.3,还原时间为80 min,CaO质量分数为10%,还原温度为130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镍铁精矿中镍品位为5.17%,全铁品位为65.38%,镍和铁的回收率分别为89.29%和91.06%.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深还原矿及磁选后的镍铁精矿进行了分析,发现深还原矿中出现金属粒,为Ni-Fe合金,镍全部溶于镍铁合金中,铁还有少部分以FeO的形式存在;磁选过程除去大量的脉石,精矿中主要物相为Fe、Ni-Fe、FeO及少量的CaO·MgO·2SiO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2.34KB 文档页数:6
对FeNiCr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Ni]/[Cr]0.9(摩尔比)的合金以γ相为基体,[Ni]/[Cr](摩尔比)=0.6~0.8和0.6的合金分别以γ十α双相和α相为基体,合金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由于相的析出或溶解,显示出不同的力学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2MB 文档页数:7
采用FLAC模拟了初始内聚力及内摩擦角对具有随机材料缺陷单轴平面应变压缩岩样破坏过程及声发射的影响;采用编写的若干FISH函数规定随机缺陷及统计发生破坏的单元数目.密实的岩石服从莫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缺陷在破坏之后经历理想塑性行为.随着密实岩石强度参数的提高,从应力峰值到残余应力的应力降、轴向应变增量提高,贯通试样的剪切带出现滞后,试样内部最终发生破坏的单元数降低.对于密实岩石强度参数高的试样,缺陷全部发生破坏之后,密实岩石没有立即发生破坏;应力峰值被达到之后,破坏的单元数增长不大.在加载过程中,声发射数有显著增加的三个区段.区段1、2及区段3的绝大部分位于峰前.在区段3的峰前阶段,声发射数的增加源于缺陷的长大、聚结、传播和竞争.强度参数越高,区段3越长,区段3的峰值越低.这表明当密实岩石的强度参数较高时,密实岩石单元破坏相继发生,破坏过程持续得较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3.71KB 文档页数:6
根据罗森-拉姆勒分布函数推导粉尘分布规律的原理,对王庄煤矿4339工作面四个点的粉尘粒度分布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后,得出该工作面的粉尘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进风巷距工作面5m处粒径为5μm以下的粉尘占14.8%,5~10μm的占32.5%,10μm以上的为52.7%,粉尘粒度集中分布在5~20μm;转载点粉尘粒度集中分布在5~10μm;工作面50#支架处的粉尘粒度集中分布在5~10μm;回风巷离工作面20m处的粉尘分散度集中分布在5~20μm.依据各点粉尘粒度集中分布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尘建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5.52KB 文档页数:6
提出了定量评价烧结机宽度方向上布料均匀性状态的方法.通过对烧结机废气温度的检测,利用烧结工艺及气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描述该均匀性评价指数的数学模型,以解决现阶段仅凭人工定性判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在线监测软件.实践证明,该模型能客观、定量地反映出烧结机宽度上各部位料层密实度的差别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1.01KB 文档页数:4
将航空摄影测量中常用的照片解析方法,应用于软岩巷道模型试验的位移测量,证实了采用普通照像机且忽略非线性误差所得结果能够满足实验精度需要.该法对动态的和非接触的测量具有同样的应用前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对于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1.41KB 文档页数:6
从数学角度探求了基于偏好设计的物理规划理论的有效性.通过定义偏好的概念及对偏好的数学量化,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造了四种不同偏好结构的偏好函数,进而构造出综合偏好函数,并建立了物理规划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得到了符合不同偏好区间的设计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2.57KB 文档页数:5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4.96KB 文档页数:12
材料是在\变易\的,并有\不易\的道理。本文尝试陈述材料学中简易的、不易的、变易原则[1],提炼作者50余年在材料学海浮沉漫游的体会[2~12]。全文分3部分共10节。引论3节:1个定义-材料;2个框图-微观和宏观材料问题;3条推理途径-演绎、归纳和类比。分论5节:1个符号-性能;1个方程-结构;4个对待-环境;3条原理-过程;8个分析-能量。结论2节:5点事物观;通才的2种方法。全文论述了10个命题,提出了30个观点或方法;从物出发,涉及到人和事;也可命名为\物观和方法论\
首页上页41841942042142242342442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75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