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43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7MB 文档页数:9
为对生产进行指导,研究了DP590/DP780高强钢焊管在液压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管材周向的横截面以确定基体的组织,通过VMHT30M显微硬度计确定管材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大小,以便研究液压成形破裂行为;采用液压成形试验机对两种管件进行液压成形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管材在胀形过程中的破裂压力比理论计算公式得到的破裂压力大,破裂位置全部位于靠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母材区域;随着管径的增大和长径比的增大,管材的极限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在自由胀形过程中,管材的焊缝区域基本上不发生减薄,最小壁厚位于管材的热影响区和基体的过渡区域,并且壁厚的减薄率在胀形最高点所在截面最大,越靠近管材夹持区,壁厚的减薄率越小。最终得到以下结论:管材液压成形实验是准确获得管材力学性能参数的途径;提高焊接质量有助于控制失效破裂位置;合理选择管材的长径比有利于管材性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合理控制各处的减薄有利于降低液压成形件的破裂风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MB 文档页数:8
含氟矿石中生物浸出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瓶颈,究其原因在于伴随含氟脉石矿物溶解,氟对浸矿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氟的水化学特性,通过添加可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物质来转换F离子存在形态,进而使浸矿微生物可以耐受高氟环境.本文系统研究了氟对细菌的抑制机理,明确了氟的真实毒性形态HF,发现了氟对细菌存在跨膜抑制作用,氟胁迫条件下,干细胞内氟离子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无氟对照组达到18%以上.选择在生物冶金体系中常见Fe3+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3+对F-的络合解毒作用,热力学分析结果可知,Fe3+可以与HF发生一级竞争络合反应,破坏HF络合结构.在铁离子存在条件下,细菌最高可以耐受F-质量浓度1.0 g·L-1的环境下生长.铁氟络合形态分析可知,只有当培养基中Fe3+质量浓度5倍过量于F-质量浓度,细菌才能正常生长,对应的FeF2+在氟化物中质量分数达45%时,而游离氟离子浓度为2.87×10-5 mol·L-1.络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根据配位化学原理,随着F-/Fe3+浓度比的减小,配体浓度相对较低,氟与铁的络合物向低配位方向移动,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氟铁浓度比来调整氟铁络合产物,使细菌在高氟环境中生长成为可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11
以往对全尾砂膏体屈服应力的研究局限于理想屈服应力流体框架内,认为一定材料配比条件下,膏体的屈服应力是确定的,即认为屈服应力是膏体料浆固有的一个物理属性值。通过开展不同质量分数全尾砂膏体屈服应力测量实验,分析了测量速率与测量时间对不同浓度膏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发现屈服应力值的大小与测量过程相关。对比分析峰值屈服应力、动态屈服应力、静态屈服应力,发现全尾砂膏体屈服应力随测量时间–测量速率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即峰值屈服应力、静态屈服应力正比于膏体的测量速率,动态屈服应力反比于测量时间,以变异系数Cv评价料浆屈服应力的离散程度,其中74%质量分数膏体动态屈服应力变异系数最大,Cvmax=27.07%,而66%质量分数膏体静态屈服应力变异系数最小,Cvmin=2.33%。进而从细观层面分析了膏体屈服过程中颗粒间作用力、颗粒网络结构随测量时间–测量速率的变化规律,解释了全尾砂膏体屈服应力易变性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33MB 文档页数:584
本书作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Robert W.Cahn教授为我国材料研究团体和大学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本书近乎完美地实现了作者所设定的双重目标:一是从渐变演化的视角界定材料科学的学科内涵;二是对这一学科主题的现状作概括性评述。该书范围涉及所有主要材料类别和几代材料科学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论述全面、系统。作者成功地避开了这类书籍通常难免的最大缺点:叙述的重心无可奈何地偏倾于作者最熟悉的主题。这得益于作者百科全书般的广博知识和他的公平态度:不折不扣地给予与各种主题材料地位相称的篇幅。 该书作者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清新活泼,令很多人倾慕。这种迷人的写作风格对提高该书的可读性起到很大作用,使该书不仅适合于材料科学工作者,也使其他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这对材料科学和材料研究的进一步突破、创新与发展,乃至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作者还在材料科学学科深化的宏大构架上天衣无缝地编织了很多杰出材料的史传及贡献,使得本书内容充实生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会获得知识,同时享受极大的乐趣,并得到启迪。 这本涵盖极广的材料科学史书共征引了发表于200多年间的700多篇重要科学文献。这本书应该成为材料科学工作者的必读物,也值得甚至应该被关心和欲掌握人类知识增长的人研读。不仅因为它涉及宽广的领域,而且因为它以史为据,洞见材料科学发展的规律,无论新老材科研究者均能从阅读中获益,从而得到急需的启发和创新的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6MB 文档页数:8
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OM和FE-SEM观察、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试验对不同固溶温度下的特超级双相不锈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σ相和非平衡氮化物是固溶水冷组织中的主要析出相,当固溶温度低于1050 ℃时,σ相优先沿双相界面析出,显著降低双相不锈钢的冲击韧性;当固溶温度高于1100 ℃,非平衡氮化物开始在铁素体晶粒内部析出,且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非平衡氮化物析出数量增加。这是由于固溶水冷过程中氮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快速降低,过饱和的氮来不及扩散到相邻奥氏体中,只能以氮化物的形式析出。随固溶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增加,奥氏体含量降低,实验钢的强度增加,冲击韧性降低。在1080~1120 ℃之间固溶时,双相比例接近1∶1,S327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5MB 文档页数:9
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整体稳定分析方法确定的安全系数可能会存在偏大的危险, 当堤身强度高于堤基软土的强度过多时, 可能存在堤基软土失稳的安全系数小于整体稳定安全系数的情况, 因此, 对于软土地基的堤围稳定计算, 除进行整体稳定计算外, 还应复核堤基软土的稳定性.并通过案例证明了该观点的正确性, 同时提出了软土堤基稳定计算的方法, 并以该方法为基础, 提出了堤脚受冲刷情况下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可为软土地基的堤围安全提供更合理安全的设计计算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5.38KB 文档页数:30
正常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 孕28周后,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边缘达 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 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4MB 文档页数:27
超重力显著增大两相间的重力差,可用于加速固?液、液?液、液?气高温黏稠混和体的相分离速度;超重力具有定向性,避免搅拌等技术产生的熔体湍流返混,可用于深度脱除金属液中细小夹杂物;超重力条件下固?液界面张力微不足道,可容易实现微孔渗流;超重力条件下进行结晶凝固,按结晶顺序实现固?液分离,可用于制备梯度材料;超重力加速固?液分离,可细化凝固组织晶粒,但对非共晶熔体也易产生宏观偏析。将超重力技术应用于冶金及材料生产过程中,有望解决高温冶金和材料制备的一些难题,如复杂矿冶金渣有价组分的分离提取、冶炼渣中金属液的分离回收、多金属的熔析结晶分离、复杂矿直接还原铁的渣?金分离;在高端金属材料方面,应用超重力技术,有望解决近零夹物金属材料的精炼除杂难题,提高梯度功能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多孔金属材料、器件材料表面电沉积修饰的制造水平。此外,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超重力凝固可作为一种材料基因组高通量制备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9MB 文档页数:11
为适应热冲压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热导率高耐磨性能热冲压用模具钢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钼钨钒合金化新型模具钢的高温回火性能与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新型热冲压模具钢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与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钼钨钒合金化模具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回火二次硬化性能,在500~600 ℃温度区间回火时,回火组织硬度上升;在600 ℃回火出现二次硬化峰值;当回火温度超过600 ℃后,组织软化程度明显,回火硬度开始下降。实验模具钢在高温回火过程中的硬度变化与其合金碳化物的偏聚、析出和聚集长大密切相关。当在560 ℃以下回火时,实验钢组织中未有合金碳化物析出;当回火温度大于560 ℃时,回火组织中开始析出M2C型碳化物;当回火温度高于600 ℃后开始析出MC型碳化物;当在620 ℃长时间回火后M2C型碳化物转化为M6C型碳化物,此时实验钢硬度开始明显下降;而当回火温度高于660 ℃时,新型实验钢组织中主要为M6C和MC型合金碳化物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8MB 文档页数:16
歌剧于16世纪末脱胎于牧歌。1597年,歌剧在佛罗伦萨诞生,亚各布•佩里(Peri,1561-1633)创作了音乐历史上第一部歌剧《达夫妮》,但遗憾的是这部歌剧现已遗失,这样,佩里创作于1600年的《尤丽狄茜》,便成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歌剧。1607年在曼图亚宫廷上演的由蒙特威尔第所作的《路婆》是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歌剧作品。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首页上页434445464748495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43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