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0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1.5KB 文档页数:4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流动资金机会成本敏感性分析 资金时间价值无形磨损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试简述投资项目管理的程序。 2、试简述在互斥方案评价中,技术经济的比较原则(注:答题不必列公式)。 3、试简述国民经济评价效果与企业财务评价效果的相互关系。 4、试简述与横道图比较,网络计划技术的特点。 5、试简述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的关系。 三、计算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某设备原值20000元,折旧年限1年,残值为原值的5%,用直线折旧法,该设备的 年折旧额为,年折旧率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2.86KB 文档页数:8
研究还原剂种类及用量对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铁磷分离的影响.添加脱磷剂Na2CO3,在提铁降磷的同时能降低还原铁的硫含量;还原剂用量的增加都能促进铁还原,但使用灰分和固定碳含量较高或挥发分含量较低的还原剂时,不利于降磷.焙烧产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添加脱磷剂Na2CO3时,随着还原剂用量的增加,焙烧产物中金属铁含量增加,浮氏体和石英含量降低;使用灰分含量较高的还原剂时,随其用量的增加,灰分会消耗Na2CO3,从而减弱其对于铁还原的促进作用;还原剂用量相同时,石煤、烟煤、焦炭和褐煤所得焙烧产物中金属铁含量逐渐增加,浮氏体含量逐渐降低.总体来看,褐煤作为还原剂时铁磷分离效果最好,其次为烟煤,焦炭和石煤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39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6.1.1 重量法的分类 6.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与对沉淀的要求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6.2.1 沉淀溶解平衡的现代分析科学意义 6.2.2 溶解度与条件溶度积 6.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4.77KB 文档页数:5
为了确定薄带连铸AISI304不锈钢凝固过程中残留铁素体的生成及转变行为,采用彩色金相、电解侵蚀、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双辊薄带连铸AISI304不锈钢凝固组织及残留铁素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SI304不锈钢薄带的凝固组织由表层胞状晶区、中间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组成.薄带表层胞状晶区内残留铁素体呈棒状,柱状晶区的残留铁素体形态为鱼骨状,中心等轴晶区的残留铁素体呈弯曲的树枝状;薄带的表层胞状晶区残留铁素体的质量分数为4.6%~6.6%,柱状晶区内的残留铁素体质量分数为3.6%~3.7%,中心等轴晶区内的残留铁素体质量分数为11.27%~11.34%;残留铁素体沿着厚度方向呈现\W\状分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9.5KB 文档页数:16
3.6.1 滴定分析的方法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3.6.3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3.6.4 滴定分析中常用的几个物理量及单位(自学) 3.6.5 滴定分析的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4KB 文档页数:6
本课程期末考试共100分,包括如下三中题型: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5 分,共20分)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10 分,共30分)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 ,共50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4.5KB 文档页数:186
一、企业的宏观环境如何分析? 二、企业的行业环境如何分析? 三、企业竞争对手如何分析? 四、企业内部环境或条件如何分析? 五、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如何分析? 六、战略分析的一些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86KB 文档页数:45
概率分布函数反映了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 在概率论中处理概率分布时一般不涉及分布的物理来源,为 在实验数据分析中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分布函数,需要: 熟悉公式及运算规则 分布的物理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7MB 文档页数:7
针对预控顶分段充填法在深部开采存在的预控顶巷道掘进工序繁杂、顶板易受爆破震动影响等缺点,本文提出垂直孔与水平孔协同回采的机械化分段充填采矿法(协同回采分段充填法).该方法通过改变顶板支护工序的顺序,将预控顶变为后压顶,能够有效地解决顶板围岩稳定性问题.进而对协同回采分段充填法进行优化研究:一方面,通过SURPAC到ANSYS的模型转换技术,进行采场稳定性数值分析,获得最佳的结构参数;另一方面,通过分区出矿分区支护的方式,解决两帮支护不到位和出矿效率低的问题.将该方法应用于新城金矿V#矿体开采,结果显示顶板岩移量显著减小,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得到改善,实现了高应力条件下厚大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6.5KB 文档页数:35
现代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以及薪酬管理实践进行 总结和概括对于解决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利益分配问题、对于 解决薪酬分配中的激励相容、公平与效率兼顾 问题、对于如何设计适用于中国企业的薪酬结 构和体系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薪酬分配管理机制 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基于这一点,本章将 对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回顾 ,并对美日德三国的薪酬制度进行剖析,其中 个主要针对的是西方公司制企业的薪酬分析
首页上页444546474849505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