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6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6KB 文档页数:12
4-1.1 电化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电学及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试的一种方法。它通常 是使待测试液构成一化学电池,尔后再依据该电池的某些物理量(如电位、电流或电量、 电阻等)与其化学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测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4MB 文档页数:42
3.1概述 3.2通用电子示波器的组成及其原理 3.3智能化数字存储示波器 3.4示波器的主要工作特性机器选择 3.5信号的频谱分析 3.6逻辑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44MB 文档页数:682
测量的基本知识(包括误差、信号描述、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技术(包括常用传感器原理) 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常用参量的测试(包括应力应变、力、振动、温度和流量) 综合试验(包括机械量的动态测量和控制) 第一讲 测试技术绪论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测试系统特性 第二章 测量技术 2.1、测量的基本知识 2.2、静动态试验数据的描述 2.3、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传感器技术 第四章 常见参量的测试 4.3.1 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4.3.2 热电偶测温 4.3.3 热电阻测温 4.3.4 非接触式测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9
电化学手段可以实现对不锈钢材料的快速评价和腐蚀机理研究,因而受到广泛应用。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方面,最常采用的电化学手段主要有腐蚀电位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恒电位极化测试以及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本文分别针对上述四种电化学方法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腐蚀电位及交流阻抗测试是无损检测手段,可以满足长周期腐蚀监测需求;恒电位极化和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极化特征参数,有利于对材料的腐蚀机理及耐蚀性进行评价。结合当前的不锈钢腐蚀研究现状,展望了电化学方法在腐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未来电化学方法将更多作为腐蚀调控手段,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技术实现对不锈钢腐蚀过程的精细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0.57KB 文档页数:6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AF1410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中性盐雾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焊缝熔合区和基体耐腐蚀性能及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子束焊接后的焊缝位置为粗大回火马氏体和析出碳化物;基体的腐蚀失重较焊缝熔合区低.电化学测试表明,焊缝熔合区的开路电位低于基体,腐蚀电流高于基材,阻抗值也较低,易腐蚀,这是回火马氏体与析出的碳化物间存在电位差而导致的电化学反应,使材料在腐蚀介质中腐蚀失效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5KB 文档页数:27
8.7 QTQ02型电缆探测器测试方法综述 8.7.1 电缆探测器用途及基本原理 8.7.2 QTQ02型电缆探测器介绍 8.7.3 QTQ02型电缆探测器使用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3.65KB 文档页数:6
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对在铝合金表面生成稀土耐蚀膜的21种工艺进行了筛选。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时间和pH值等工艺因素对成膜耐蚀性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表面生成稀土耐蚀膜后铝合金的耐蚀性得到了显著改善,稀土耐蚀膜的存在既抑制了腐蚀的阴极过程,又抑制了阳极过程。氧、铈、铝是组成膜的3种主要元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2.51KB 文档页数:5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镁合金上沉积铝膜,在高真空下对铝膜进行加热后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为纯铝多晶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铝膜晶粒细小.采用纳米压痕/划痕仪对铝膜的厚度、临界附着力、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并且用辉光放电光谱仪(GDS)测试了镁合金表面铝膜的成分和性能随薄膜深度的分布.结果表明,铝膜的厚度随后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高于镁合金基体并且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铝膜与镁合金基体间存在一个过渡层,结合良好且表现出一定的弹塑性能,有利于镁合金表面的防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5
对经过热愈合处理的16Mn钻孔压缩试样的内裂纹愈合形态、愈合区域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愈合区内精细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并存在许多大小为几百纳米级的多边晶块.维氏硬度测试结果显示,出现在愈合区铁素体组织的维氏硬度高于基体区铁素体组织,其可能原因是愈合区中出现的多边晶块结构所引发的强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0.49KB 文档页数:4
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在多晶硅基底上制备了黑硅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和微波光电导衰减测试仪对黑硅的组织结构、光吸收率和少数载流子寿命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黑硅呈现多孔组织,在可见光波段的平均吸收率大于94%,其平均少数载流子寿命为5.68μs.研究了注入工艺参数对黑硅的影响,发现工作气体SF6和O2流量比对黑硅的组织性能影响最大,当其为2.80时制备的黑硅组织性能最好
首页上页444546474849505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6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