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5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06KB 文档页数:2
1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表水,咸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酸度的测定。 取50mL水样,本法可测定10~1000mg/L范围内的酸度(以碳酸钙计) 脂肪酸盐、油状物质,悬浮物或沉淀物能覆盖于玻璃电极表面,致使反应迟缓,可采用 减缓滴定速度和延长响应时间及充分搅拌溶液来消除其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5MB 文档页数:40
一、酸碱平衡与分布 曲线 二、配位滴定中的副 反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 条件电极电位 四、沉淀的溶解平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54
1、电对与原电池之间熟练转换。 2、各类平衡对电极电位的影响:浓度、酸度、氧还反应、配位反应、沉淀反应(均由能斯特方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4.67KB 文档页数:6
采用硫酸浸出-硫化沉铜-两段中和除铬-碳酸镍富集工艺,从电镀污泥中综合回收铜、铬和镍.考察了各工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酸浸过程中反应时间为0.5 h,反应温度为50℃,硫酸加入量为理论量的0.8倍;沉铜过程中,沉铜剂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2倍,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 h和85℃;采用两段除铬工序有效降低了沉淀过程中的镍损失.整个工艺中,铜、铬和镍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8%、99%和94%以上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93.5KB 文档页数:11
一、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简史 实际上,厌氧生物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厌氧生物 过程来处理废弃物,则是在1881年由法国的 Louis muras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 的,随后人类开始较大规模地应用厌氧消化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如化粪池、双层沉淀池 等)和剩余污泥(如各种厌氧消化池等)。这些厌氧反应器现在通称为“第一代厌氧生物反 应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46KB 文档页数:2
1范围 本方法的检出浓度为0.03mg/L,测定上限为5.0mg/L(相当于10.0mg/LHBO2)可用于饮 用水、地面水中硼的测定。 锡、碲、汞与显色试剂生成白色沉淀,铝、铍、钛、锆钒、镓、钼(VI)生成黄色;铜、 铬生成棕黄色;铁(III)铁(I)均对测定有干扰,可用EDTA加以掩蔽;钾、钠的存在会减缓 反应的速度,但可延长反应时间,在6h后再进行测定而消除干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9KB 文档页数:2
水质一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一电位确定法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表水、含盐水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碱度的测定。 脂肪酸盐、油状物质、悬浮固体或沉淀物能覆盖子玻璃电极表面致使响应迟缓。但由于 这些物质可能参与酸碱反应,因此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2.5KB 文档页数:47
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称 为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抗原抗体反应既可在体内作为体液免疫应答的 效应机制自然发生,也可在体外作为免疫学实验 的结果出现。在体内,可表现为溶菌、杀菌、促 进吞噬或中和毒素等作用,有时亦可引起免疫病 理损伤,在体外,依相应抗原物理性状(颗粒状 或可溶性)以及反应的条件(电解质、补体等)不 同,可出现凝集、沉淀、细胞溶解和补体结合等 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3.5KB 文档页数:20
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 方法。如用AgNO3溶液来滴定CN,其反应如下 Ag*+2CN= [Ag(CN) 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多加一滴AgNO3溶液 Ag就与[Ag(CN)2反应生成白色的Ag[Ag(CN)2 沉淀,以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终点反应为 [Ag(CN)]+Ag*=Ag[Ag(CN)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3.5KB 文档页数:84
连续环式反应池(Continuous Loop Reactor,简称 CLR), 通常称为氧化沟。它是由荷 兰卫生工程研究所(TNO)在五十年代研制成功的。第一家氧化沟处理厂于 1954 年在荷兰的沃 绍本(Voorshopen)投入使用,它是由该所的帕斯维尔(A. Pasveer)博士设计的,服务人口 为三百六十人。这是一种间歇流的处理厂,其中氧化沟同时用作二次沉淀池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5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