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1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KB 文档页数:6
一、肉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肉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浸出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碳水化合物组成。 1.水分 不同组织水分含量差异很大(肌肉、皮肤、骨骼的含水量分别为72%80%、70%60%和12^15%)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2KB 文档页数:7
动物生物化学是阐述家畜、家禽体内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的基本代谢规律,从 分子水平上解释解释生命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生物化学在 近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动物生物化学的内容也不断更新,这就 要求教学内容也要做适当调整,故对大纲进行修订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48MB 文档页数:87
第一节 真核细胞 一、基本结构 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节 原核与古核细胞 一、细菌 二、支原体 三、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 四、蓝藻 五、古细菌 第三节 病毒与PRION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三、病毒在细胞内的活动 四、类病毒 五、蛋白质感染因 第四节 细胞的化学成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6
一、填空题 1.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 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____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 pH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5KB 文档页数:12
第一节煤的形成、组成和特性 一、煤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植物形成的。植物分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在地球上储量最多的煤由 高等植物形成,统称为腐植煤,即现代被广泛使用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高等植物的有 机化学组成主要为纤维素和本质素,此外还有少量蛋白质和脂类化合物等;无机化学组成主 要为矿物质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49
第一节 真核细胞 第二节 原核细胞与古细胞 第三节 病毒与蛋白质感染因子 第四节 细胞的化学成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49KB 文档页数:4
参考文献 叶秀林2001立体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同,王镜岩等1990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夏其昌1999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进展科学出版社 唐有祺张惠珠吴相钰等译校.1990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顾惕人朱步瑶李外朗1996表面化学科学出版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15MB 文档页数:306
组成人体组织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水及钾、 钠、钙、磷、铁、铜、硒等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 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人体内最多的分子是水,水约占人体重量的65%人体 内各个脏器及皮下均有大量的脂肪成分。人体内还有大量有机大分子,如蛋白 质、酶、磷脂等,这些物质中都含有大量的氢原子,因此,氢原子是人体中含量 最多的原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4.01KB 文档页数:4
进行了金川露天剥离镍矿的生物浸出实验.证明金川露天剥离镍矿有价金属的浸出是氧化亚铁硫杆菌直接浸出作用和自由菌产生的Fe3+间接浸出作用的联合;生长于液体培养基中和矿物表面硫杆菌化学行为的差异源于细菌表面存在蛋白质膜;浸出速率和菌种氧化活性受吸附在固相上和液相中细菌生长繁殖速率、矿浆质量浓度、pH值和Fe3+的影响:Fe3+的添加可影响菌种活性,抑制浸出的进行,且易在矿物表面产生沉淀,使浸出率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55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一)化学门控通道 (二)电压门控通道 (三)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一)兴奋性和兴奋含义及其变迁 (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三)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一)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二)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一)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枣长度-张力曲线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速度曲线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四)肌肉的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 五、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一)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二)平滑肌在功能上的分类 (三)平滑肌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首页上页495051525354555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1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