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51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0.31KB 文档页数:4
在本文中,讨论了铁水予脱铬的合理目标,介绍Cr-C选择氧化临界温度的计算方法,提出根据摇包脱铬的实际经验,估算的铁水予处理炉渣中Cr2O3活度系数的数据。据此拟订的在氧气摇包采用多段吹氧一空摇工艺的大致温度制度,用以指导铁水予脱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半工业性试验,曾得到很好的铁水脱铬保碳效果,获得了完全符合炼钢要求的半钢。在本文中还论证了在多段吹氧一空摇工艺中空摇的重要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2.45KB 文档页数:8
连续铸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建立,是连铸生产自动化的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该系统的控制功能,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对连续铸钢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尤其是二冷水控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连续铸钢凝固传热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算法的数学抉择、连续铸钢凝固传热过程计算机仿真软件包的主要内容及该软件包应用于实际的结果分析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08KB 文档页数:6
引入了有向基本割集矩阵Qf的二分解和分解树的概念,导出了Qf可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和所实现图G在有向二同构意义上的唯一性,应用超图理论解决了如何求Qf的二分解问题,提出了用分解法直接实现Qf的原理和算法.该原理可计算复杂度为O(v2l2)、v和l为Qf的树路子阵Qfp的行数和列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9.05KB 文档页数:7
以从热面向冷面传热量相同为条件,针对封闭空间内具有混合对流及导热问题引进了等效导热系数概念。以圆柱体熔体为背景计算了等效导热系热以及它与熔体空间形状、Re数和Gr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物理的解释。这些结果对诸如金属凝固、晶体生长等问题的计算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将计算结果与砷化镓单晶生长过程中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相当吻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2.83KB 文档页数:8
本文首先讨论了对数正态分布及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理论,然后重点研究了对数正态克立格法。在分析了无偏条件及最小估计方差之后,给出了对数正态克立格法方程组及对数克立格方差。克立格权系数λa即为该方程组的解。据此,可以估计矿床中每一块段的克立格估值Zv,该估值是具最小估计方差的无偏线性估计量。该法已用于一个铁铜矿床的储量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8.77KB 文档页数:4
详细分析了单参数的Knothe时间函数、双参数的Sroka-Schober时间函数和Kowalski广义时间函数的优缺点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应用Knothe时间函数进行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计的原理、无实测资料矿井时间参数的确定方法和开采单元划分的周期来压步距法.通过对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和不同时间影响系数条件下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研究,获得了工作面稳定推进过程中回采速度、时间影响系数与地表最大动、静态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经过1176东工作面观测资料的检验,证明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3.87KB 文档页数:10
利用ZrO2·MgO固体电解质定氧探头测定了实验1kg级铁水喷吹CaO系熔剂同时脱磷脱硫处理过程中反应初始和终了的铁水氧位,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测定的初始氧位范围为Po2=10-8.45~10-9.75Pa(10-13.46~10-14.70atm),比按C/O、Si/O平衡反应计算的氧位提高1~3个数量级,测定的终了氧位范围为Po2=10-7~10-9Pa(10-12~10-14atm),比初始氧位提高1~3个数量级,与热力学计算的最佳氧位值(Po2=10-7.88Pa(10-12.88atm))吻合良好。结果表明,随铁水终了氧位升高,脱磷率增加、终了磷含量下降,脱硫率则稍有降低、终了硫含量稍微升高。此外,还从电化学上对同时脱磷脱硫处理的最佳氧位-电位区域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铁水罐喷吹脱磷脱硫处理的反应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3.31KB 文档页数:7
将Bjorn Uhrenius描述Fe-C基三元合金体系热力学性质的亚点阵模型扩展后应用于Fe-C基四元合金体系,给出了自由能函数关系表达式,并且在Biorn Uhrc-nius对Fe-Cr-C系热力学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再结合Nishizawa对于Cr-Ni二元系给出的交互作用参数,对Fe-Cr-Ni-C系中固溶体和碳化物的两相平衡进行了计算求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5.4KB 文档页数:4
把J.Thomas等提出的常截面Timoshenko梁的单元矩阵扩展应用于变截面的Timoshenko梁。从计算结果和按简单梁处理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梁的粗端的剪切变形和转动惯性对系统的固有频率有较大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0.67KB 文档页数:6
对氧气复吹转炉热模型试验炼钢过程中的冶金反应进行了理论解析,并提出了一个适合于从位于炉底中心位置的透气元件向熔池内部吹入惰性气体的搅拌条件下,可以描述复吹过程中熔池内部的成分和温度变化的数学解析模型,而且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热模型试验的实测结果相一致
首页上页54554654754854955055155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51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