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92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15KB 文档页数:1
基本概念 1、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b和b,正、负离子的活度因子分别为yb+和 因此正、负离子的活度分别为ab+= 和ab-= ,电解质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9.2KB 文档页数:6
本文对摩擦系数按椭圆分布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当量摩擦系数,研究了其分布规律,建立了滑动区和非滑动区的概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53KB 文档页数:21
由上一章我们知弯曲变形的内力为Q和M。因内 力是截面上分布内力的合力。而截面上一般存在两 种分布内力的集度—剪应力τ(面内应力)和正应 力σ(法向应力)。由理力知识我们知: dF=odA.n1,故正应力的合力不可能产生Q向 分量。(即o不能在面内合成)。同理,因为τ在截 面内恒通过截面形心(面内水平轴)。故不能产生 绕此面内水平轴的合力矩M。因此,odA→M;tdA→ 若梁在某段内各横截面上的剪力为零,弯矩为 常量,则该段梁的弯曲就称为纯弯曲(Pure Bending) 平面纯弯曲是弯曲理论中最基本的情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6.15KB 文档页数:15
本文提出了流动理论中粘塑性、刚塑性材料和形变理论中弹塑性材料的广义变分原理;推导出相应的有限元公式;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以不同的本构关系为基础的变分原理可以写成统一的形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7.23KB 文档页数:6
冷作模具钢Cr12Mo1V1因C含量和Cr含量高,铸态下在晶界析出大量网状共晶碳化物,锻造后仍会存在大量大块长条状碳化物,且呈带状分布,使钢的热塑性降低,易产生裂纹,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研究添加Mg对Cr12Mo1V1钢碳化物及热塑性的影响.随着钢中Mg含量增加,铸态下网状共晶碳化物被打断且被细化,使其在后期的锻造中更容易被打散.同时,锻态下碳化物的平均尺寸随着Mg含量增加而减小,呈均匀弥散分布.碳化物尺寸和分布状态的改善提高了钢的热塑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7
为了深入了解半焦与CO2的气化反应过程动力学,本文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实验,确定在不同阶段下富鼎半焦与CO2的气化机理.采用分段尝试法研究富鼎半焦与CO2气化反应过程动力学,确定反应过程前期与后期的机理函数分别为f(α)=(1-α)[1-ψln(1-α)]1/2和f(α)=(3/2)[(1-α)-1/3-1]-1,从而建立相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反应过程不同阶段的动力学参数.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实验数据与模型吻合较好,相关系数都大于0.98.最后,根据求得的动力学参数,确定不同升温速率下活化能的补偿效应,即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的关系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9.68KB 文档页数:8
以S钢厂生产SPHC钢种的转炉-精炼工序为实例,采用热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经济分析法对其建立符号经济模型,构造成本平衡方程,并建立补充方程,进而对转炉-精炼工序进行热经济成本分析,得到了工序各股流的单价以及热经济学成本.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转炉-LF流程的精炼钢水热经济成本最低,为2243.12元·t-1,其次是转炉-CAS流程,为2259.92元·t-1,而转炉-RH流程的吨钢精炼钢水热经济学成本最高,为2270.16元·t-1.从节约能源和成本的角度,转炉-LF流程是SPHC钢种的合理生产流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3.39KB 文档页数:10
本工作用穆斯堡尔谱学等方法对几种钢的海水锈层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锈层的相组成。宏观观察表明以硅铬铜镍为合金元素的C-4钢内锈层比较致密,较厚,较坚硬,连成较大的板状块。而以锰钛为主要合金元素的C-2钢的内锈层较薄、不均匀、较脆。甚至有时不能连成一块。穆斯堡尔谱学、X射线、热差分析,都说明内锈层的主要组成相是针铁石(α-FeooH),其颗粒的线度尺寸约为3×102Å。电子探针的锈层微区域成份分析表明,铬、硅在内锈层中有富集。而锰元素与此相反,不但没有富集,反而有所消失。钛的富集情况不明显。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看法:①低合金钢中的少量合金成份对锈层的物相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②各合金元素在内锈层中富集与否可能影响内锈层的致密度及厚度,从而影响抗腐蚀的能力;③锈层中的物相不是非晶质的。内锈层中的主要组成粒度已小到使其表现为超顺磁状态的程度,但在液氮温度显示反铁磁性状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48
1、了解加载宏的使用方法 2、掌握数据审核的方法 3、掌握模拟运算表的建立方法 4、掌握单变量求解的方法 5、掌握方案分析的方法 6、掌握线性规划求解的方法 7、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10
针对薄壁板材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形制造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胀压复合成形工艺.其关键工艺参数为:预成形高度、预成形凹圆角大小和终成形胀形压力与背压凸模运行速度匹配关系.预成形高度决定了终成形小圆角的材料储备,预成形凹圆角的最佳值为充液拉深时凸模圆角可取的最小值,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预成形高度和预成形凹圆角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胀压复合成形过程力学模型,通过应力状态分析给出了不同胀形压力与背压凸模运行速度匹配关系下坯料圆角区变形状况.同时基于有限元模拟和工艺试验,研究了预成形高度和终成形胀形压力与背压匹配路径对试验件成形质量的影响,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并证明了该新工艺的适用性
首页上页54955055155255355455555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92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