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5.84KB 文档页数:6
针对实时相关运动模式挖掘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实时地发现关闭蜂群模式的簇重组算法(CLUR).该算法维护一个候选蜂群模式列表,在每个时间戳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移动目标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组合所有的最大移动目标集,记录相应的时间集,然后构建候选蜂群模式,并更新到候选列表.算法给出了三种更新规则和一种插入规则,用于实现候选蜂群模式列表的更新,同时降低了候选列表的冗余度,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在每个时间戳结束时可通过关闭检测规则实时地发现当前时刻的关闭蜂群模式.在合成数据上的综合实验验证了CLUR算法的正确性、实时性和高效性,CLUR算法适用于实时相关运动模式挖掘系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53.5KB 文档页数:174
绪论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第二节 茎 第三节 叶 第四节 花 第五节 果实 第六节 种子 下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第五章 藻类植物 第六章 菌类 第七章 地衣门 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实验: 1、植物界的各大类群 2、植物的细胞构造和显微镜的使用 3、质体与贮藏营养物质 4、晶体 5、保护组织 6、机械组织 7、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8、根的初生构造 9、根的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10、根和茎的外形 11、茎的初生构造 12、茎的次生构造 13、根状茎和叶的构造 14、叶的形态 15、花的构造 16、花粉和花序 17、果实与种子的形态与构造 18、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 19、藻类、真菌、地衣植物(低等植物) 20、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颈卵器植物) 21、裸子植物 22、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植物之一 23、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植物之二 24、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植物 25、单子叶植物纲植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4MB 文档页数:7
为研究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增透机理,构建聚能爆破分析模型,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聚能爆破时聚能射流的成型机理、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点、煤体力学特征和裂隙扩展机理.结果表明:聚能槽集聚爆轰能量形成聚能射流并产生聚能效应,聚能效应显著改变了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和煤体的力学性质,在聚能方向煤体所受压应力峰值是非聚能方向的1.10~1.29倍,有效地促进了裂隙的扩展;且主聚能方向煤体所受压应力峰值由次聚能方向的0.85倍增大到1.06倍,放缓了煤体所受应力的衰减速度.此外,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工程应用实验表明,聚能爆破后抽采孔平均瓦斯含量是聚能爆破前的1.58倍,有效地提高了煤层透气性和瓦斯抽采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7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 论知识。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给予生命 科学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化学所研究的正是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过去的 半个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 而且在医学、工农业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权威人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 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 研究与教育,早把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 类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普遍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提高适应 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化 实验方法与技术,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本着既考虑生物化学自身 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顾及体现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工作实际的原则,本大纲共分十 一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第四章为静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生物大分子;第五至第十 章为动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糖类、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基本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第 十一章重点介绍信息代谢。鉴于DNA重组和基因克隆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日益成为重要的常规实验手段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07.51KB 文档页数:83
实验一 不同土地类型的“野外认地” 实验二 室内各种岩石、矿物及其风化标本的观察 实验三 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 实验四 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 实验五 田间认土 实验六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实验七 土壤矿物质颗粒分析 (一)比重计法 (二)吸管法 实验八 土壤微团粒测定 实验九 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 实验十 土壤容重的测定 实验十一 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 实验十二 凋萎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三 土壤水分含量(新鲜土样)的测定和田间验墒 实验十四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实验十五 毛管持水量的测定和毛管上升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六 土壤透水性的测定 实验十七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实验十八 土壤胶体凝聚、分散和电泳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九 几种土壤吸收性能的观察 实验二十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性状的观察 实验二十二 土壤腐殖质的快速测定 实验二十三 土壤酸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 土壤全氮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实验三十 土壤中有效锌、锰、铁、铜的测定 附表 1 国际单位(S1)蝗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4.76KB 文档页数:53
实验实习一 观赏树木的识别 . 1 实验实习二 露地花卉的识别及植物学特征观察记载. 2 实验实习三 宿根及球根花卉的识别. 5 实验实习四 温室花卉的识别 . 8 实验实习五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0 实验实习六 花卉培养土的配制.12 实验实习七 常见花卉种子形态的识别和采收.13 实验实习八 一、二年生草花的播种繁殖 .16 实验实习九 花卉的移栽和定植.18 实验实习十 花卉的扦插繁殖 .19 实验实习十一 宿根花卉的分株繁殖.23 实验实习十二 仙人掌类植物的嫁接繁殖技术.25 实验实习十三 球根花卉的栽植、挖掘和贮藏.29 实验实习十四 花卉的花期控制技术.31 实验实习十五 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32 实验实习十六 月季花的整形修剪技术.34 实验实习十八 独本菊的培育 .36 实验实习二十 节日花卉应用调查.38 实验实习二十一 花坛的设计 .40 实验实习二十二 插花艺术创作.42 实验实习二十三 草坪的建植与管理技术 .44 实验实习二十四 山水盆景的制作.46 实验实习二十五 水仙的造型艺术.48 实验实习二十六 押花画的制作.5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7.69KB 文档页数:13
利用氧气吹炼镍锍直接得金属镍,其关键在于去锍保镍。本文利用选择性氧化原理,提出氧化转化温度的概念。热力学分析指出,去硫保镍的条件是:1、镍锍熔体用O2开吹的温度必须超过该组成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对含硅20-25%的镍硫,其开吹温度不能低于1350-1400℃。2、随着熔体中硫含量的减少,相应地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随之增高。吹炼操作必须迅速进行,以保证熔池温度上升的速度永远高于转化温度增高的速度。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可用一步法按下列反应[S]+2NiO(s)=2[Ni]+SO2进行计算。热力学分析又指出:1.镍锍内含铜全部留在熔体之内,在吹炼过程中不被氧化。2.镍锍中的铁最易被氧化,但当降低到0.8—1.0%后即不能被氧化而以残铁留在熔体之内。3.镍铳含钴如小于1%也将留在熔体之内。通过在卡尔多斜吹旋转炉进行的半工业吹炼实验,在采用上列热力学推论得出的去硫保镍条件下,硫能顺利地降到1—2%,充分地证明了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实践,克服在初期探索性试验中遇到大量镍氧化的困难。在吹炼末期,由于熔体中硫的扩散速度减减慢,熔池表面逐渐有NiO层累积。采用不吹氧空转还原,可进一步去硫而提高镍的回收率。镍的直接回收率大于90%,而总回收率大于95%。镍的主要损失来自高温下镍及其氧化物的挥发熔体中残铜、残铁及残钻的存在也通过实验予以证实。动力学分析指出,熔体中硫的扩散是脱硫反应的控制性环节。硫的传质系数β及扩散系数D与温度T的关系式分别为:\\[\\begin{array}{l}{\\rm{\\beta = 8}}{\\rm{.30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rm{D = 8}}{\\rm{.30 \\times 1}}{{\\rm{0}}^{{\\rm{ - 2}}}}{\\rm{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end{array}\\]镍锍是火法冶金提镍的中间产物。从镍锍提制金属镍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直接电解;(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1.75KB 文档页数:9
用氢轻度还原仲钨酸铵(APT)所得兰钨的组成随还原温度不同而变化。在275℃为非晶态铵钨青铜(ATB);在325℃为结晶态ATB;随着还原温度升高,ATB含量逐渐减少,在575℃的试样中不存在ATB。超过325℃时,出现W20O58,其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525℃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温度继续升高而迅速减少。在525℃至575℃之间,还原产物的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由ATB和W20O58组成的物相迅速转变为由WO2、β-W和α-W所组成的物相。本文给出了兰钨的相组成与APT还原温度的定量关系。与用氢还原WO3相比,在APT的轻度氢还原过程中,β-W出现的温度范围广,且含量高。在450℃用氢还原APT,当还原时间为5min时,产物是结晶态ATB;随着还原时间延长,将出现W20O58,并逐渐增多,而ATB的含量则逐渐减少。本文实验地研究了在450℃用氢还原APT时所得兰钨的相组成与还原时间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2.57KB 文档页数:5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5KB 文档页数:3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遗传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实验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本课程由 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 知识的理解、验证遗传学理论、并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从而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揭 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熟悉遗 传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进行遗传学创新性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是根据农学、植保、园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的
首页上页555657585960616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