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2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4.62KB 文档页数:6
对BOF-LF-CSP工艺生产低碳铝镇静钢精炼过程连续密集取样,运用ASPEX扫描电镜统计分析了夹杂物成分、尺寸分布和数量变化.发现喂铝线后夹杂物数密度和面积分数都急剧增加.精炼20 min至钙处理前软吹期间,夹杂物数密度变化不大,但夹杂物面积分数却明显下降.精炼结束时主要为含有少量CaO的MgO-Al2O3尖晶石类夹杂.钙处理后,夹杂物数密度和面积分数都有增加,主要为钙铝酸盐和由于喂入过量钙生成的CaS夹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5.16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Al-24% Si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电磁搅拌下组织的变化规律.实验分冷却过程不搅拌和冷却过程搅拌2种.保温温度为577℃,在此温度下,搅拌时间长达40 min.结果发现,搅拌过程中同时发生初生硅相的破碎和聚合行为,当等温搅拌时间超过20 min后初生硅相粒子的尺寸变化不大,其分布也趋于均匀;组织中出现了球状的α相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99.5KB 文档页数:11
1.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2]。 2.掌握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2]。 3.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的绘制[2]。 4.了解叠加法作弯矩图[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6.2KB 文档页数:4
利用水热法制备AgSnO2粉体,压制烧结后制得AgSnO2块体样品.对AgSnO2粉体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溶液体系中实现银和二氧化锡的共沉积,水热法能制得颗粒细小均匀的球形AgSnO2复合粉体.块体样品X射线衍射谱表明,水热法制备的AgSnO2粉体由于改变了Ag和SnO2的结合状态,烧结时二氧化锡晶体在(110)晶面上表现出一定的择优取向.对块体样品的显微组织分析表明,AgSnO2块体样品能够克服氧化物的聚集,二氧化锡颗粒在银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2.41KB 文档页数:3
论述37SiMn2MoV调质齿轮轮齿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试验研究,该试验是在英国制造的EMR-1603型电磁谐振疲劳试验机上进行的,分4个应力级,每个应力级的试验样本不少于6个。在试验数据基础上,拟合出R-S-N曲线及方程,最后求得不同可靠度下37SiMn2MoV调质齿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5.23KB 文档页数:5
设计并熔炼了成分为(Ti50Al50)100-xYx(x(atom)=0~2.0%)的合金,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三点弯曲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添加钇(Y)对Ti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钇的添加能改变TiAl合金显微组织,使γTiAl合金晶粒细化,促进γ+α2片层状组织的形成。适量钇的添加能降低TiAl合金中O、N等间隙原子含量并增加TiAl合金的室温抗弯强度和塑性;当钇的添加量超过其在TiAl合金中的固溶度时,将形成新的Ti-Al-Y三元化合物,反而会降低TiAl合金的室温强度和塑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2.65KB 文档页数:5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试了宝钢生产的易出现角横裂纹缺陷的中碳铝硅镇静钢GR4151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并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拉断后试样的断口及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GR4151钢在熔点~700℃的温度区间存在2个脆性区域,即熔点~1330℃的第Ⅰ脆性区和860~740℃的第Ⅲ脆性区,第Ⅲ脆性区内,γ单相域AlN等氮化物在γ晶界析出和在γ+α两相区先共析铁素体呈网状并在γ晶界析出是造成脆化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避免产生角横裂纹缺陷的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2.38KB 文档页数:7
为了提高取向硅钢板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采用浆料法制备MgO-Cr2O3系的取向硅钢用高温抗氧化涂料.通过氧化增重、X射线衍射和电子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研究涂层保护下的取向硅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增重规律以及1400℃下氧化产物截面形貌、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涂料对于取向硅钢具有良好的高温防护功能,且具有宽泛的抗氧化区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7.65KB 文档页数:5
在敞口镁砂坩埚内,采用金属水冷非转移弧和石墨转移弧等离子体,以氮、氩、氧等混合气体为氮合金化元素,冶炼含氮的铬锰镍合金和不锈钢。在30min内,不锈钢中含氮达0.15%~0.30%,代镍可达2%~6%。分析钢液氮合金化的热力学、动力学条件,研究化学吸附和电吸附氮的现象,提出了强化扩散和对流扩散,加速钢液吸氮速度,提高钢液氮含量的工艺条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8.34KB 文档页数:5
采用熔盐法,在CuCl2-KCl系中得得较高电导率的插层沥青基碳纤维.与原始状态相比,插层后的沥青碳纤维x射线衍射图谱上的(002)及(10)衍射线的宽度变小,衍射宽度变小的机制是由于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形成,使沥青基碳纤维电导率增加
首页上页59960060160260360460560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2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