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4.5KB 文档页数:20
3.环境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 3.1指数评价模型 3.1.1单因子指数 3.1.2多因子指数 3.1.3空气污染指数 3.2环境质量的分级聚类模型 3.2.1积分值分级法 3.2.2模糊综合评价法 3.3污染物的运动变化模型 3.3.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变化 3.3.2污染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8.21KB 文档页数:5
在一维平面层流煤粉气流着火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更加逼近工程实际的一维平面紊流煤粉气流着火模型.在该数学模型的指导下,设计了高温空气煤粉点火试验台.通过大量的空气加热试验和煤粉气流着火试验,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合,验证了高温空气煤粉点火技术的可行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09KB 文档页数:6
建立了高浓度水煤浆长距离管道输运中非稳定段里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求解可以预测非稳定段长度、压力梯度及总的压力损失。模型略作修改后可以计算流量突变后管内阻力损失的变化过程。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8KB 文档页数:3
总论 在化学工业中,无论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 设备,或对旧的工艺方法和设备进行改造, 往往都要进行实验。虽然20世纪50年代即已 开始广泛采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但是实 验方法仍占着重要地位。因为建立数学模型 所需的基础数据要依靠实验来测定;模型要 通过实验来鉴别;模型参数要通过实验来求 取;模型的可靠性也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 此,实验在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的发展中仍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9.86KB 文档页数:8
通过对国内某钢厂DH36高强度船板钢轧制成型之后的成品板材进行研究,利用数学模拟的分析方法,建立了DH36高强度船板钢主要化学成分与基本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元素随Mn含量的变化对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关成分允许的波动范围内,Mn元素对冲击功的影响主要呈斜率为负的直线关系,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的影响也均呈直线关系,但斜率规律与其他元素的含量有关,需具体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6KB 文档页数:52
一、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定义:根据系统运动过程的物理、化学等规律,所写出 的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特性和翰出与输入关系的数学 表达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7.49KB 文档页数:4
建立了同心圆柱套筒表面间相互接触的粗糙单元体的三维稳态导热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学解析方法和接触热阻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单元体的稳态热传导可表达为一个由接触缝隙间流体的热阻、粗糙热阻和收缩热阻构成的模拟电网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4.5KB 文档页数:37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是数据、结构(关系)、数据结构? 建立数学模型是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包括: 分析具体问题中操作对象 一、找出这些对象间的关系,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二、数学模型分两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3KB 文档页数:22
Process Control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 过程在输入量(包括控制量和扰动量)作用下,其输出量(被控量)随输入量变 化的数学函数关系表达式。 被控过程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13
铰接式车辆的路径跟踪控制是矿山自动化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而数学模型和路径跟踪控制方法是铰接式车辆路径跟踪控制中的两项重要研究内容。在数学模型研究中,铰接式车辆的无侧滑经典运动学模型较为适合作为低速路径跟踪控制的参考模型,而有侧滑运动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时则可能导致侧滑加剧。此外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的铰接式车辆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原则上满足路径跟踪控制的需求,但是还需要解决当前的四自由度模型无法同时反映瞬态转向特性和稳态转向特性的问题。在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研究中,反馈线性化控制、最优控制、滑模控制等无前馈信息的控制方法无法有效解决铰接式车辆跟踪存在较大幅度曲率突变的参考路径时误差较大的问题,前馈–反馈控制可以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在参考路径具有不同幅度的曲率突变时需要解决自动调整预瞄距离的问题,而模型预测控制,尤其是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前馈信息,且不需要考虑预瞄距离的设置,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铰接式车辆跟踪存在较大幅度曲率突变的参考路径时的精确性。此外,对于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铰接式车辆路径跟踪控制,还需深化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该控制方法仍然存在误差最大值随参考速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次,目前该控制方法以运动学模型作为预测模型,无法解决铰接式车辆以较高的参考速度运行时侧向速度导致的精确性下降和安全性恶化的问题。最后,还需对这种控制方法进行实时性方面的优化研究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