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7KB 文档页数:67
§3.1 水的离解平衡和溶液的pH值 §3.2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3.3 缓冲溶液 §3.4 酸碱质子理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3.5KB 文档页数:10
吉林大学:《医用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有机化学)第三章 缓冲溶液 3.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3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5.5KB 文档页数:15
吉林大学:《医用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有机化学)第二章 酸碱平衡 2.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69
• 理学检验 尿量、气味、外观、比重、pH值 • 化学检验 尿蛋白、尿糖、酮体、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 显微镜检验 细胞、管型、结晶体 • 病原体检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8KB 文档页数:35
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和组成 例:在1LH2O和1L0.1mol.l-1的Ac+0.1mll-naac溶液中加 入 10mlmol.l-1的HCl。计算溶液的pH值。 解:1、在水中: [+]=1×10/(1000+10)=10/1010=9.9×10-3(moll-) pH=2pH=7-2=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9.84KB 文档页数:6
为了探索生物质材料酒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废水pH值、Pb2+和Zn2+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对酒糟吸附模拟矿山酸性废水中Pb2+和Zn2+的影响.p H值为4时酒糟对Pb2+和Zn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最高值,酒糟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特征符合Langmuir方程,对Zn2+的吸附等温线特征符合Freundlich方程,对Pb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9 mg·g-1和15.31 mg·g-1.酒糟对Pb2+和Zn2+的吸附反应在4 h后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特征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酒糟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3%、65.5%和0.5%,吸附Pb2+和Zn2+后3种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分别为19.6%、42.3%和2.6%.酒糟电负性随p H值升高呈正比增加,吸附Pb2+和Zn2+后电负性减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酒糟中参与吸附反应的基团主要有酰胺基和酯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4.35KB 文档页数:7
对Georgia-Pacific公司新开发的精炼塔尔油捕收剂GP193G75在佛罗里达CF Industries公司的磷酸盐浮选中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具有测定能量耗散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了GP193G75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的吸附过程,并与油酸钠和CF Industries公司目前所用的药剂粗塔尔油脂肪酸PR1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捕收剂用量、pH值、柴油用量和浮选时间等参数对GP193G75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捕收剂用量为0.45kg·t-1,且与柴油用量的比例为9∶8时,GP193G75的正浮选P2O5回收率最高可达到91.7%.QCM-D测定结果显示,GP193G75与油酸钠有相似的吸附过程,但GP193G75比油酸钠更易于且更快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吸附.在相同条件下,与PR1相比,GP193G75形成的吸附层密度更大,而且吸附更牢固,因此可以使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疏水性更强,从而得到较高的浮选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7.71KB 文档页数:5
福建紫金山含砷低品位硫化铜矿年产300tCu和1000tCu生物堆浸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铜浸出率随着矿石粒度的减小而提高,矿石粒度为-30mm,浸出周期为270d,铜的浸出率达到80.58%;铜萃取率和电积电流效率随着浸出液pH值的降低和电积液中铁的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浸出液pH值下降到1.19时,铜萃取率下降到了50%;通过增加堆高、定期中和萃余液、增加负载有机相洗涤和活性炭+沙滤+气浮塔脱除电积原液中有机物等工艺改进后,降低了萃取剂、煤油和电能的消耗量,提高了铜的浸出速率,浸出周期为200d,铜浸出率为81.31%,铜萃取-电积的耗电量为2679.98kW·h·t-1,高纯阴极铜生产成本1.05万元·t-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5
采用微波低温硫酸化焙烧-水浸和针铁矿除铁方法将Zn、Cu等富集到浸出液中,Pb和Ag富集到浸出渣中,使有价金属得到清洁的回收利用.研究了上述工艺中浸出液除铁的优化工艺条件,探究了反应体系的pH值、浸出液单次滴加量、浸出液的铁含量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得到的沉淀渣进行了表征.研究获得的优化实验条件为:以200 mL的0.01 mol·L-1ZnSO4溶液为底液,晶种添加量为20 g·L-1,除铁体系pH值控制在3左右,温度90℃,每隔5 min滴加3 mL水浸液(保持反应体系中铁的浓度<1 g·L-1).在此条件下,除铁后溶液残铁量仅为0.065 g·L-1,去除率可达99.3%,达到了深度除铁效果.除铁过程中,Zn的损失率仅为4.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2.57KB 文档页数:5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