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5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7
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模拟海洋环境,研究了AF1410钢电子束焊接接头不同位置、不同暴露时间的腐蚀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并结合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结构分析评价了焊缝熔合区及母材的耐腐蚀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开路电位及阻抗谱研究表明,焊缝熔合区的粗大回火马氏体和析出碳化物易构成腐蚀电池,比基材腐蚀反应阻力小,易引起电化学腐蚀.建立了不同腐蚀阶段的阻抗谱等效电路,并对其进行了拟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6MB 文档页数:8
ZnO作为一种典型的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极具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随着图案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ZnO纳米棒阵列的精确可控制备逐步得到实现.本文综述了利用激光限域技术制备图案化ZnO纳米棒阵列的方法,并详述了其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化学电池中的应用.激光干涉法制备的ZnO纳米阵列比表面积大且具有直线传输的优势,运用于光伏器件和电化学电池中增加了光吸收同时利于载流子传输,器件性能显著提高.图案化ZnO纳米棒阵列具有可控的三维空间结构,广泛应用关于各类能源器件中,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7.38KB 文档页数:5
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Al-12Mn和Al-10Mn-2Fe合金中准晶相的显微形态,选区电子衍射(SAD)做结构分析,用TEM的能谱附件(EDXS)分析准晶相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典型的准晶相具有菊花状形态,其当量组成非常接近Al4Mn,准晶相的形态表明它的形成长大机制可能介于非晶和晶体之间;而且,铁的加入促进了合金中准晶相的形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2MB 文档页数:79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y) 扫描遂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第二节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离心分离技术 组织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细胞培养 细胞工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5.51KB 文档页数:4
采用微波合成技术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并进行碳掺杂,合成出复合材料LiFePO4/C.通过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研究了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碳量4%时,采用40mA/g进行充放电,材料比容量可以达到109mAh/g,高倍率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3.04KB 文档页数:5
测定了国产原丝和进口原丝的力学性能,并用化学分析、凝胶渗透色谱仪、X衍射仪、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原丝的化学成分、分子量、热性能、结晶度、取向度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原丝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9MB 文档页数:18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法和吸附净化法的净化原理与装置 本章习题:P461,3,4 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就是利用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方法,将污染物从废气 中分离或转化。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有多种方法,广泛采用的吸收法、吸附法、 燃烧及催化转化法,其他的方法还有冷凝、生物净化、膜分离及电子辐射-化学 净化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7.84KB 文档页数:4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癸二酸二异辛酯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对钢筋的保护作用.癸二酸二异辛酯的加入导致混凝土钢筋的腐蚀电位正移,对钢筋的阳极电化学过程有抑制作用.其缓蚀效果随癸二酸二异辛酯浓度增加而增加,当癸二酸二异辛酯的浓度为2%时,对含有400mg/L Cl-的混凝土模拟液中钢筋电极的缓蚀效率为78.5%.氯离子含量是影响钢筋腐蚀性能和癸二酸二异辛酯阻锈剂作用的重要因素.癸二酸二异辛酯能够在钢筋表面形成沉淀性保护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8.05KB 文档页数:5
利用化学浸泡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种钢制散热器材质在不同含氧量和氯离子浓度下的腐蚀速度及耐蚀性,并用X射线衍射对锈蚀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钢材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供热水系统中的溶氧量。在脱氧条件下则形成Fe3O4保护膜,此时氯离子将加速材料的腐蚀。腐蚀极化电阻则随残余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1.62KB 文档页数:5
以危险废物(70%工业废物+30%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飞灰中重金属污染特性及其主要化学形态、浓度分布规律。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危险废物焚烧飞灰中主要污染重金属为Cd,Pb,Zn,其数量高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数倍,属于危险废物;飞灰中主要重金属以可溶及交换态、残留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要化学形态,其中As,Cr,Cu比较稳定,而Cd,Pb,Zn易溶出进入环境;飞灰中Cd,Cu大体上呈易富集在小颗粒的趋势,Pb,Zn集中分布在50~125,125~250μm的两个粒级
首页上页697071727374757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5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