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984)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7MB 文档页数:16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任一闭合曲面 S 内有一点电荷 q,O 为 S 面上任一点,若将 q 由闭合曲面内 的 P 点移到 T 点,且 OP=OT,那么 [ ] (A) 穿过 S 面的电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B) 穿过 S 面的电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C) 穿过 S 面的电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7.56KB 文档页数:9
本文叙述了在LiCl-KCl-NaCl熔体中使用的银-氯化银玻璃和陶瓷隔膜参比电极的研究结果。实验表明,对于吸湿性强的盐系除应采用含有钠离子玻璃管或陶瓷管作电极的隔膜之外,还需清除熔体中的氧和水份,并要求电极严格密封才能保证电极电势长时间地稳定。本实验的玻璃隔膜Ag/AgCl参比电极电势在550℃下长达110小时内仅波动在5毫伏之内。用陶瓷作隔膜则略次于玻璃。文中还讨论了温度和AgCl浓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以及电流对电极可逆性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7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电机学(一) 英文名称: Electrical Machines(Part1) 2.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 3.教学对象:电气工程类专业(本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5MB 文档页数:39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光电传感器(4/4)第四节 光电开关及光电断续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2.18KB 文档页数:6
通过实验室的实土埋样实验(30 d)、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EIS)测试和失重法对纯铜和电镀铜包钢在大港实土中的初期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在腐蚀的初期阶段,纯铜的平均腐蚀速率略低于电镀铜包钢,它的耐土壤腐蚀性能略好;纯铜和电镀铜包钢的腐蚀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纯铜的腐蚀行为受扩散控制影响较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1MB 文档页数:49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热电偶传感器(1/2)第一节 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2.23KB 文档页数:7
本文研究了在电沉积过程中阴极超电位与形成非晶态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阴极极化曲线的平台处易产生非晶态。还讨论了电沉积条件对形成非晶态镀层的影响。在较高的镀液温度,低的pH值及适当的电流密度的条件下,镀液中H3Po3含量达到一定的比值,镀层易形成非晶态。镀液中H3PO3含量越高,镀层中的磷含量越高,当磷含量超过9%时形成非晶态,且镀层的耐蚀性随其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强。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的影响也做了检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2MB 文档页数:35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阻传感器(3/3)第三节 气敏电阻、第四节 湿敏电阻传感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8
利用电子探针对实验室以及工厂冶炼的低碳Fe-25Mn-3Si-3Al TWIP钢的显微偏析进行系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TWIP钢的实验室铸锭和工厂AOD电极锭具有明显的枝晶偏析,其中AOD电极锭的偏析程度更高,Mn和Al的最大偏析量分别高达6.8%和2.4%;AOD电极锭经电渣重熔后晶界偏析显著,偏析程度并没有得到明显减轻;最后经工厂高温锻造成型后的锭坯中晶界偏析得到改善.合金成分高和结晶温度间隔宽是产生较大显微偏析的主要原因.该TWIP钢的所有试样均呈相同的偏析规律,Mn为负偏析,Al和Si呈正偏析,且Al的偏析程度最高.通过Thermo-Calc对该TWIP钢的溶质分配系数进行计算,发现Mn和Al理论预测的显微偏析规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完全相反.通过实验验证,得出Si含量是影响Mn和Al偏析规律的决定性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2.06KB 文档页数:6
本文结合研制耐海水腐蚀不锈钢对不锈钢缝隙腐蚀的电化学测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测量不锈钢在人工缝隙条件下阳极极化循环曲线及电位Eb(缝)和Ep(缝)的方法,可用以表征不锈钢在海水中的缝隙腐蚀敏感性。模拟缝隙腐蚀的活化—钝化模拟电池方法,也可用于相对比较缝隙腐蚀的进行速度。应用上述方法测定了七种不锈钢在3%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缝隙腐蚀性能,其结果和实海掛片及室内浸泡加速试验相一致。试验证明,所研制的NHB-1不锈钢(OOCr20Ni25Mo5)耐缝隙腐蚀性能远优于316L不锈钢。在NHB-1不锈钢中如添加适量氮,尚可进一步提高其耐缝隙腐蚀性能
首页上页84884985085185285385485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98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