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9MB 文档页数:106
第三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一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四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第五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第六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第七节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第八节复阻抗和复导纳 第九节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第十节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第十一节功率因数的提高 第十二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第三章小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2MB 文档页数:192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第二节 会计的目标和作用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处理方法 第六节 会计法规体系 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会计要素 第二节 会计等式 第三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四节 复式记账 第三章 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节 制造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概述 第二节 筹集资金的核算 第三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第四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第五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第六节 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 第七节 资金调整和退出企业的核算 第四章 账户的分类 第一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 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第六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 第二节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 第四节 记账规则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九章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的分类与编制要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财务报告的报送 第十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第二节 会计机构和人员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 第四节 会计档案 第五节 会计电算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2MB 文档页数:97
二、等效法 三、相量图的辅助解法 6.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一、一端口电路的功率 二、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6.7 含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 一、回路法分析 二、一次侧、二次侧等效电路 三、T形去耦等效电路 4.8 三相电路 一、对称三相电源 二、Y-Y电路分析 三、Y-Δ电路分析 6.1 正弦量 一、正弦量的三要素 二、正弦量的有效值 三、相位差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一、正弦量与相量 二、正弦量的相量运算 6.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一、无源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二、KCL与KVL的相量形式 6.4 阻抗与导纳 一、阻抗与导纳 二、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模型 6.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一、方程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10
基于非均匀分布的虚拟材料模拟螺栓连接薄板搭接部分的力学特性,其中虚拟材料的材料参数用复模量表示,可直接生成复刚度矩阵以表示搭接部分的刚度及阻尼特性,省却了常规建模中生成结合部阻尼矩阵的步骤,在保证模型精确性的基础上简化了建模流程,以此建立了螺栓连接薄板结构的半解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首先描述了建模理念,将虚拟材料分别假定了三种复模量非均匀分布形式模拟螺栓搭接部分的力学特性,提出用反推辨识技术确定虚拟材料储能模量与耗能模量的方法。接着,基于能量法并用正交多项式假定模态,推导了螺栓连接薄板的半解析分析模型,并创新性地给出了求解半解析模型任意锤击点与拾振点处频响函数的公式。最后,以一个具体的螺栓连接薄板结构为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用所创建的半解析模型计算出的各阶仿真固有频率与实验测得的各阶固有频率的误差均在5%以内,计算得到的各阶仿真模态振型以及频响函数曲线与实测值均较为接近,从而证明了利用复模量非均匀分布的虚拟材料模拟螺栓搭接部分可有效简化螺栓结合部建模,亦可达到较高的仿真计算精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1MB 文档页数:94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 1-2 电路基本物理量(电路变量) § 1-3 电功率和电能 § 1-4 基尔霍夫定律 § 1-5 电阻元件 §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 1-7 用电位的概念分析电路 第二章 直流电路 §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 2-2 电阻的星形、三角形连接及等效变换 § 2-3 含源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的等效化简 § 2-4 支路电流法 § 2-5 节点电位法(节点法) § 2-6 叠加定理 § 2-7 戴维南定理 § 2-8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 2-9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第三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 3-1 电容元件(简称电容) § 3-2 电容器的联接 § 3-3 电感元件(简称电感)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4-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4-2 正弦量的有效值与平均值 §4-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5 单一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4-6 R L C串联电路和复阻抗 §4-7 G、C、L并联电路和复阻抗 §4-8 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4-9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4-10 功率因数的提高 §4-11 交流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12 三相电路 第五章 谐振电路 §5-1 串联谐振 §5-2 并联谐振 第六章 一阶动态电路和分析 §6-1 换路定律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3 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6-5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6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第七章 互感耦合电路 §7—1 互感和互感电压 §7—2 耦合电感的VCR §7—3 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7—4 耦合电感的T型去耦等效电路 §7—5 变压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4MB 文档页数:7
为减少制备硅酸钙板对矿物原浆资源的损耗和提高对固体废弃物的协同利用效果, 试验以电石渣-煤基固废胶凝体系为原料来研制高强度的纯固废硅酸钙板, 并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测试来分析硅酸钙板中生成的主要矿物成分及不同配比对硅酸钙板的强度变化关系.研究表明: 在水灰比为0.3的条件下, 使用电石渣完全替代水泥, 将粉煤灰和硅灰按1:1的质量比互掺调制所得的混合胶凝体系最终制得托贝莫来石型纯固废硅酸钙样板.在硅灰占原料的质量分数为0~10%范围内, 样板抗折强度随硅灰添量增加而升高, 硅灰添量为10%时样板达到最大抗折强度, 不同粒径的原料颗粒相互填充, 板内晶体与水化胶凝体相互咬合, 最终使得样板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样板的抗折强度随着NaOH添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NaOH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样板板面平滑, 强度达到最大值11.8 MPa, 该添量为NaOH的最佳添量,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加入4% NaOH时对该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起到最佳激发作用, 且样板料坯的微观结构对其最终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其中决定其最终强度的是板坯内水化胶凝体的数量、形态以及其相互间的联结方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3MB 文档页数:7
采用恒温量热法,针对实验室煅烧的各种生石灰试样,研究其所含SiO2、Al2O3、MgO等杂质对消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选用烧结现场使用的五种生石灰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生石灰的消化放热量与其CaO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并随SiO2、Al2O3和MgO含量的增加而下降;SiO2、Al2O3和MgO杂质对生石灰消化速率有重要影响,当SiO2质量分数增加至1%水平时,生石灰消化速率的降幅较大,之后则缓慢降低;少量的Al2O3对生石灰消化速率影响较小,但当Al2O3质量分数超过2%时生石灰消化速率急剧下降;随着MgO含量的增加,生石灰消化速率显著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1.71KB 文档页数:6
本文用钛还原四氯化钛的方法研究了在KCl中,973K的温度下制备低价钛盐的过程,可制得平均价低于2.5的低价钛熔盐。用改进后的量氢法,准确、简便地分析了二价钛和三价钛的含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9.59KB 文档页数:7
透辉石作为矽卡岩型尾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火山灰反应活性对于该类型尾矿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还未见到相关报道.以透辉石、天然石膏和氢氧化钙为原料制备净浆试块,研究了磨细透辉石的火山灰反应活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核磁共振对净浆试块的水化产物进行分析,为初步判断矽卡岩型尾矿是否具有火山灰反应活性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磨细的透辉石净浆试块抗压强度在3、7和28 d龄期时分别为9.83、12.79和18.87 MPa,显示出磨细的透辉石具有火山灰反应活性.磨细透辉石的水化产物以C-S-H凝胶为主.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随着水化反应的不断加深,处于Q2结构状态的硅原子比例有所减少,生成的C-S-H凝胶的铝/硅比低于原始结构的透辉石.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仅有少量石膏参与反应,Ca(OH)2会被大量消耗,水化产物逐渐增多.未参与反应的石膏颗粒起到填充作用,也有助于促进体系强度的持续增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60
第一节 热分析技术的概述 第二节 物质的热效应 第三节 差热分析(DTA) 第四节 热重分析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第五节 示差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第六节 热分析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首页上页6789101112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