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3.22KB 文档页数:10
本文研究了ZQ系列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齿轮啮合参数的优化设计问题。着重讨论了在生产条件、工艺条件、材料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用优化设计方法,改变原齿轮啮合参数,使其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计算结果表明,新的啮合参数方案与原方案相比。其接触强度承载能力约增加16%,弯曲强度其小齿轮提高18%以上,若改变变位系数的分配,可以提高30%左右。这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在文中,还叙述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约束随机向量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详细的程序框图,并对72种减速器的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最优的齿轮啮合参数方案,且对它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3.36KB 文档页数:7
用20CrMnTi、20MnVB及20CrNiMo 3种常用齿轮钢作试验,在研究3种相关淬透性组织判据(DI(90%M)、DI(99.9%M)和DI(50%M))的基础上,以90%马氏体透性的组织判据,建立了含有元素交互作用项、能连续计算渗层淬透性值JD(90%)(端淬试为渗层淬样上自水冷端到90%马氏体区的J距离)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对上述3种钢所作的相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得很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3KB 文档页数:14
了解轮系的分类;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 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对轮系的主 要功用有清楚的了解;对其它行星齿轮传 动有所了解。 重点:周转轮系及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难点: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中的符号问题, 混合轮系中基本轮系的区别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7.5KB 文档页数:2
12-1已知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5,齿数=40,试计算该齿轮的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直径,用1:2比例完成下列两视图,并注尺寸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9
基本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对轮 系的主要功用有清楚的了解;对其它行星齿轮传动有所了解。 重点:周转轮系及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难点: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中的符号问题,混合轮系中基本轮系的区别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3KB 文档页数:2
4-1已知一对外啮合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m=3m,z1=19,z2=41,试计算这 对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顶隙、中心距、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 径、齿距、齿厚和齿槽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5.5KB 文档页数:9
1、掌握带传动的类型、特点,计算、应用及安装维护 2、掌握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了解齿轮的参数、计箅方法 3、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等有关知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7.15KB 文档页数:6
将齿轮的轧制成形与传统的楔横轧原理相结合,在轧制成形轴类零件的同时实现齿形部分的轧制成形,不仅可以实现齿轮轴零件的近净成形,而且可以提高齿的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在轧制齿形部分的过程中,对轧件的进给采用分段阶梯式进给方式,轧件在模具的带动下以自由分度方式进行轧制.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给出了轧制各阶段模具齿距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模具的齿形设计方法、模具对轧件首次分度时最小进给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轧制各阶段进给量的变化规律.用De-form-3D数值模拟仿真软件模拟轧制过程,在H630轧机上轧制出模数m=2,齿数z=20,压力角a'=20°的齿轮轴上的齿形,实验证明在楔横轧机上轧制齿轮轴上的齿形是可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4MB 文档页数:11
铝脱氧齿轮钢中易生成大量的高熔点Al2O3类夹杂物,容易导致水口结瘤及钢材性能恶化,目前较常采用钙处理将钢中高熔点的Al2O3类夹杂物改性为低熔点的钙铝酸盐类夹杂物。合理的钙处理可以减轻水口结瘤并提高连铸过程钢液的可浇性,工业试验研究了喂钙前钢液中T.Ca含量、喂钙速度、喂钙量、净空高度及渣厚等参数对齿轮钢中钙收得率的影响,并在1.5 m·s?1的喂钙速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喂钙量对钙处理过程中齿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喂钙前钢液中T.Ca的质量分数小于10×10?6,喂钙速度为1.5 m·s?1,适当降低喂钙量和净空高度和渣厚,钢液中钙收得率均高于20%。当钢液中T.Ca的质量分数高于17×10?6时,钢中生成大量高熔点CaS型夹杂物,三元相图中夹杂物的平均质量分数远离液相区。随着齿轮钢中T.Ca含量的增加,夹杂物的平均尺寸和数密度逐渐增加。热力学计算结果与工业试验钙处理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改性效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7MB 文档页数:11
提出了基于双偏心误差齿轮副的驱动齿面与齿背面(双齿面)无负载传动误差计算模型,建立与时变侧隙计算公式的等价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双齿面传动误差的侧隙测量方法。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不同负载力矩、不同初始啮合面的双面传动误差并获得相应载荷下的初始回差。基于双齿面传动误差实验曲线,实现了对齿轮副整个大周期侧隙的连续测量与预测。结果表明,连续侧隙曲线与机械滞后回差法测量结果吻合良好,而侧隙预测较好地反应了侧隙值变化范围和变化趋势。同时,侧隙连续测量方法及侧隙预测均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提高了侧隙测量效率并获得了更全面的侧隙数据,对齿轮传动的非线性研究、消隙控制以及齿轮精度研究等均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首页上页6789101112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