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5KB 文档页数:115
在近现代哲学发展进程中,美学理论 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美学界开始接 受西方现代经验美学的一些观点。美学不 再作为哲学体系的分支,美的范畴是从现 实的美感中归纳而不是从哲学原理演绎出 来的。在西方美学路向转变的影响下,中 国现代美学开始走向系统化和体系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3KB 文档页数:45
中国佛学的发展到了清末,由于诸多原因, 已显示下坡趋势;其时,虽有祩宏等四大高僧 出来振臂一呼,但其衰落气象依然。然而,此 时西方却悄然兴起一股佛学热。于是,在近现 代的中国知识界与佛教界一些人士重新检讨以 往的历史,力图振兴佛学研究。这当中,有佛 教组织内部的高僧,也有社会上的知名思想家。 尽管他们的目标或意图不同,但其诸多努力却 在客观上推进了近代中国佛学的复兴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3.5KB 文档页数:140
在中华民族面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在中国大量的传播,而且 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认为只有西方的民 主与科学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与独立的道路。 所以,一时间西方各类的思潮纷纷涌入中国, 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哲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是一个西方各派哲学在冲撞与汇通过程中, 开始中国化的进程,也是中国传统哲学走向世 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43KB 文档页数:77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近代史的 帷幕自此揭开。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被 迫卷入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之中。在这 封建社会急剧解体以及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社会思潮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在鸦片战争前后,产生了龚自珍、 魏源两位哲学家。他们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中, 具有开拓性地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6KB 文档页数:69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能在 中国这块民族土壤上生根、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必然是一种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从理论层面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 现形式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并为中国 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从实践层面来看,就是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即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它作为观察社会, 指导中国革命的工具,最终引导革命走向成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1KB 文档页数:2
第一章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第二章 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第四章 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5KB 文档页数:9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继承近代经 验主义传统,广泛吸取其他各派的哲学观点,反对二元分立的近 代形而上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 强调行动、过程和效果,注重非理性的情感、意志以及本能和直 觉,强有力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被认为是美国民族 精神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曾对英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国家的思 想界产生过很大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51KB 文档页数:108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识 到,不能依靠满清当局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要 想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振兴之路,必须推翻满 清王朝,走民族与民主革命的道路。自此,中国 近代哲学进入反对改良,鼓吹反满革命的阶段。 哲学上,也开始对西方的进化论与西方文明的负 面性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在政治上,虽然以西 方的民主制度为共国的篮图,但无论是严复、章 太炎还是孙中山都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有其自 身的特点,未来中国要建立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政 治体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5KB 文档页数:9
本章概述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继承近代经 验主义传统,广泛吸取其他各派的哲学观点,反对二元分立的近 代形而上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 围,强调行动、过程和效果,注重非理性的情感、意志以及本能 和直觉,强有力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被认为是美国 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曾对英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国家 的思想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实用主义的概况,以及 其主要代表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生平与重要思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3MB 文档页数:269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2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