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2
从纳米碳纤维中切取横切面薄膜,用高分辨电镜研究纤维的微观结构.结果说明:材料的试样中纤维是实心的,而不是管状的;判断纳米碳纤维是管状的还是实心棒状,应该在高分辨电境下从横切面研究纳米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同一试样中纳米碳纤维的直径可能不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6.74KB 文档页数:5
利用微生物电池对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电子传递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还原Fe(OH)3过程中直接接触方式起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形成的生物膜是一个关键因素,生物膜的形成又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细胞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并成膜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而电子传递中间体AQDS虽然能在初期有效加快还原速率,但是当细胞吸附完成后,其作用就不再显著了,说明微生物催化矿物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受生物膜控制.加速微生物在矿物表面成膜及保持其稳定性是影响微生物浸矿速率的重要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4.95KB 文档页数:3
广义晶体群及其在准晶体电镜研究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10
为了弄清钢中总氧(T.O)和非金属夹杂物的量、尺寸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四类钢种正常生产的铸坯,采用能进行大面积试样检测的ASPEX自动扫描电镜系统研究了钢中的T.O、夹杂物及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进行了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夹杂物的主要组成与钢的生产工艺有很大关系.随着夹杂物尺寸的增加,单位检测面积上该尺寸范围的夹杂物数量显著减少.与T.O<0.002%的钢种相比,T.O为0.01%的钢中夹杂物的数量、面积均明显增加.当T.O<0.002%时,T.O与夹杂物的面积表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相比于夹杂物的数量来说,T.O更准确的表征夹杂物的面积.大型夹杂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钢中氧硫含量吻合很好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4.61MB 文档页数:106
一、铅蓄电池与再生铅行业发展现状 二、环保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目标 四、铅蓄电池相关环保政策、法规、标准 五、铅污染防治对策 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七、环保政策对铅产业的影响 八、铅蓄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6
对铁铜合金分别进行50%和80%冷变形,利用金相显微镜以及高分辨投射电镜研究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与沉淀析出,分析形变量对时效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有助于第二相的析出,大的冷变形量时沉淀相粒子形成的速率更快,所占体积分数更大.优先析出为富铜过渡相,这种富铜过渡相所形成的GP区对合金起强化作用,其后随时效时间延长这种富铜相逐渐转转变成ε-Cu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7.46KB 文档页数:3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铸铁中开花状石墨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开花状石墨是石墨沿[0001]方向生长速率增大的过程。因而它是1种过球化石墨,而不是铸铁过程中球化不良造成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5
采用离心浇铸挤压工艺制备了20Cr/1Cr18Ni9Ti复合钢管.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试制复合钢管界面区域的显微组织,利用拉伸实验和热疲劳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离心浇铸挤压工艺生产的复合钢管实现了界面完全冶金结合,界面结合强度大大提高,界面处存在的过渡区增强了复合管的加工、使用性能.采用此新工艺生产的复合钢管具有较好的组织和性能,并且工序简短,生产成本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MB 文档页数:5
利用热模拟技术及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研究了焊接热循环参数对大线能量焊接用船板钢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发现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且随着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的变化,热影响区的组织发生较大的变化;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总体水平较高,均在200 J以上,冲击韧性并不随着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的增加而单调变化;热影响区M-A岛的数量、尺寸、分布和形态影响热影响区的韧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86KB 文档页数: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沉积高速钢孔隙的大小、形状、分布及显微结构.测定了试样的力学性能,并与相同成分的铸态、锻造态高速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高速钢显微结构和性能都优于铸态和锻造态高速钢
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