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8)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3.51KB 文档页数:3
辣(甜椒病毒病 Viral Diseases of Pepper and sweet Pepper 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辣(甜)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广泛。在美国、印度、日本 意大利、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辣(甜)椒病毒病的发生常给辣(甜)椒的生产造成严 重的危害和损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2MB 文档页数:28
甜菜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 甜菜糖,除供给人们直接利用外,还广泛用于糖果、糕点、罐头、面包等食品工业及酿造、医药等工业。甜菜制糖后的副产物,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糖蜜通过化学方法能生产甲醇、乙醇(酒精)、丁醇、甘油、味精、丙酮、三磷酸腺苷、金霉素、维生素 B 复合体、蛋白酵母片及柠檬酸等;滤泥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其它营养物质,可以做肥料,提高作物产量;废丝有多种营养,是牲畜的良好饲料。甜菜茎叶、青头、根尾等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提供大量的优质饲料,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甜菜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性,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作物。发展甜菜生产,可实现糖、粮、乳、肉的良性循环,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极其重要意义。 第一节 甜菜栽培学基础 第二节 甜菜栽培技术 第三节 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第四节 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43
苫味和甜味同样依赖于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两种感觉都受到分子特性 的制约,从而使某些分子产生苦味和甜味感觉。糖分子必须含有两个可以由 非极性基团补充的极性基团,而苦味分子只要求有一个极性基团和一个非极 性基团。有些人认为,大多数苦味物质具有和甜味物质分子一样的AH/B部分 和疏水基团,位于感觉器腔扁平底部的专一感觉器部位内的AH/B单位的取向, 能够对苦味和甜味进行辨别。适合苦味化合物定位的分子,产生苦味反应, 适合甜味定位的分子引起甜味反应,如果一种分子的几何形状能够在两个方 位定位,那么将会引起苦味-甜味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76KB 文档页数:17
《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名医别录》列为 下品,有甜、苦两种,一般栽培所产的杏仁甜 的较多,而野生的一般均为苦的。 山杏:野生、栽培;西北利亚杏、东北杏为野 生;杏:为栽培。 从原植物来看,西北利亚杏、东北杏、山杏的 杏仁为苦杏仁,而杏的栽培种有些是苦的,有 些则是甜的。 药用多为苦杏仁,甜杏仁多供制作点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KB 文档页数:2
甜:表示由葡萄酒中的糖、酒精、甘油等引起的甜味。 圆润:表示由甜引起的令人舒适,和谐的总体印象。 所以,即使红葡萄酒中几乎不含糖,如果其它物质的 当甜味能够与酸、丹宁的味感相平衡,或可掩盖酸和丹宁的味感,则该红葡萄酒也可圆 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KB 文档页数:9
全世界已知甜菜病害有110多种,中国已发现的甜菜病害有30多种。东北三省以黑龙 江省种植面积最大。黑龙江省常见的甜菜病害有10多种。苗期主要为立枯病,不论育苗期 床土或纸箱育苗土壤中均有立枯病发生,一些年份发生较重。成株期发生普遍而且较重的是 褐斑病,其次为蛇眼病和病毒病。危害根部的主要是根腐病,多雨年份、低洼地以及过水地 软腐病发生重,1991年好多地块因受涝而绝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MB 文档页数:292
第一章 小豆 第二章 普通菜豆 第三章 绿豆 第四章 豌豆 第五章 南瓜 第六章 甜菜 第七章 甜叶菊 第八章 春油菜 第九章 向日葵 第十章 烟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29MB 文档页数:152
品尝训练1—嗅觉训练(嗅觉阀值测定) 品尝训练2—味觉训练(味觉阀值测定) 品尝训练3—嗅觉训练(标准香气) 品尝训练4—嗅觉训练(化学药品) 品尝训练5—嗅觉训练(常见物质) 品尝训练6—四种基本味觉 品尝训练7—酒精的甜味 品尝训练8—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 品尝训练9—葡萄酒中的酸I 品尝训练10—葡萄酒中的酸II 品尝训练11—甜味与酸味的互作 品尝训练12—酒度的影响 品尝训练13—甘油的影响 品尝训练14—糖的影响 品尝训练15—酸度的影响 品尝训练16—醋酸的影响 品尝训练17—乙酸乙酯的影响 品尝训练18-味觉平衡实验 品尝训练19—多酚的影响 品尝训练20—SO影响 品尝训练21—嗅觉阈值的测定 品尝训练22-味觉阈值的测定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10KB 文档页数:18
1.功能性甜味剂的种类 2.功能性单糖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3.功能性单糖的生理代谢性质 4.功能性单糖的加工及应用 5.功能性低聚糖的加工及生理功能 6.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性质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7KB 文档页数:54
第一节 食品的滋味和呈味物质 – 一、食品味感 – 二、甜味与甜味物质 – 三、酸味与酸味物质 – 四、苦味及苦味物质 – 五、咸味理论 – 六、其他味感和呈味物质 第二节 嗅感及嗅感物质 – 一、嗅感及影响因素 – 二、植物性食物的香气 – 三、动物性食物的气味成分 – 四、焙烤食物的香气 – 五、发酵食品的香气 – 六、香味增强剂
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