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题pter7.养殖鱼类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鱼,病 一、 病毒及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病毒的主要特点? 2.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潜伏期长,不易发现; 2)传播快,难控制; 3)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二、淋巴囊肿病 1,病原:淋巴囊肿病毒,DNA病毒,呈正二十面体,直径130-~260nm。 2症状和病理变化:属慢性皮肤瘤,在皮肤、鳍及鳃部有水泡状肿胀物。 3.诊断方法:依外观初诊,以电镜观察确诊。> 决 4.流行情况:已发生于包括鲆和鲽等100余种海淡水鱼类,多发生于高温季节。 5防治:无有效方法
第一节 病毒性鱼病 一、病毒及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 病毒的主要特点? 2.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 潜伏期长,不易发现; 2) 传播快,难控制; 3) 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二、淋巴囊肿病 1.病原:淋巴囊肿病毒,DNA病毒,呈正二十面体,直径130~260nm。 2.症状和病理变化:属慢性皮肤瘤,在皮肤、鳍及鳃部有水泡状肿胀物。 3.诊断方法:依外观初诊,以电镜观察确诊。 4.流行情况:已发生于包括鲆和鲽等100余种海淡水鱼类,多发生于高温季节。 5.防治:无有效方法 Chapter 7. 养殖鱼类疾病
养殖鱼类疾病:病毒性鱼病 三、真鲷虹彩病毒病 1.病原:真鲷虹彩病毒(ridouirus):病毒粒子正六角形,大小为200~240 nm;感染部位为鲷科鱼类的脾脏,其次为肾脏。 2症状和病理变化:身体发黑、体表和鳍条出血、脾脏肥大,肾脏肥大。 光镜]病鱼脾脏有许多异常肥大的细胞; [电镜]脾脏细胞内有许多的六角形的病毒粒子。 3诊断方法:初诊1脾脏异常肥大 [确诊]LM下有异常肥大细胞、EM下脾脏细胞内有病毒粒子 4.流行情况:鲷科鱼类的幼鱼发病死亡高,发病高峰水温22~26℃ 5防治:无有效方法
三、真鲷虹彩病毒病 1.病原:真鲷虹彩病毒(Iridouirus): 病毒粒子正六角形,大小为200 ~ 240 nm;感染部位为鲷科鱼类的脾脏,其次为肾脏。 2.症状和病理变化:身体发黑、体表和鳍条出血、脾脏肥大,肾脏肥大。 [光镜] 病鱼脾脏有许多异常肥大的细胞; [电镜] 脾脏细胞内有许多的六角形的病毒粒子。 3.诊断方法:[初诊] 脾脏异常肥大 [确诊] LM下有异常肥大细胞、EM下脾脏细胞内有病毒粒子 4.流行情况:鲷科鱼类的幼鱼发病死亡高,发病高峰水温22~26 ℃ 5.防治:无有效方法 养殖鱼类疾病:病毒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病毒性鱼病 四、草鱼出血病 1.病原:呼肠孤病毒(Reouirus),属dsRNA病毒,球形六边体,直径70nm。 该病毒在草鱼的吻端、性腺、鳍条、肾脏等单层细胞中复制 2,症状和病理变化:体表发黑,▣腔、头部、眼眶和鳍条基部等处出血、 眼球突出,肌肉呈斑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者内脏出血,但肠壁仍较结实。 3诊断方法:初诊根据症状 [确诊]EM检查肾脏等部有无病毒粒子 4.流行情况:1龄以下鱼种危害严重,发病高峰为25~30℃左右 5.防治:腹腔注射组织疫苗
四 、草鱼出血病 1.病原:呼肠孤病毒(Reouirus),属dsRNA病毒,球形六边体,直径70nm。 该病毒在草鱼的吻端、性腺、鳍条、肾脏等单层细胞中复制 2.症状和病理变化:体表发黑,口腔、头部、眼眶和鳍条基部等处出血、 眼球突出,肌肉呈斑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者内脏出血,但肠壁仍较结实。 3.诊断方法:[初诊] 根据症状 [确诊] EM检查肾脏等部有无病毒粒子 4.流行情况:1 龄以下鱼种危害严重,发病高峰为25~30 ℃左右 5.防治:腹腔注射组织疫苗 养殖鱼类疾病:病毒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病毒性鱼病 五、痘疮病 1病原:一种疱疹病毒,具体不详。 2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鱼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小斑点,体表覆盖 一层白色粘液;此后白色斑点逐渐扩大,且病变部位表皮逐渐增厚,形 成石蜡状增生物,增生物不断脱落与重生。 3诊断方法:根据初期的小白点及后期的石蜡状增性物可确诊 4.流行情况:流行不广,我国只在1957~58年在上海有报道,危害对象为 2龄鲤鱼,死亡率为10%左右 5防治:未研究。 四、其他海水病毒病:锦鲤的疱疹病毒、石斑于鱼的虹彩病毒,等
五、痘疮病 1.病原:一种疱疹病毒,具体不详。 2.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鱼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小斑点,体表覆盖 一层白色粘液;此后白色斑点逐渐扩大,且病变部位表皮逐渐增厚,形 成石蜡状增生物,增生物不断脱落与重生。 3.诊断方法:根据初期的小白点及后期的石蜡状增生物可确诊 4.流行情况:流行不广,我国只在1957~58年在上海有报道,危害对象为 2 龄鲤鱼,死亡率为10%左右 5.防治:未研究。 四、其他海水病毒病:锦鲤的疱疹病毒、石斑于鱼的虹彩病毒,等 养殖鱼类疾病:病毒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 一、细菌性鱼病的特点与种类 1.细菌及细菌性鱼病的特点: )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 2)细菌与病毒不同,容易进行人工培养; 3)细菌个体较病毒大,可在L下看到: 4)细菌性鱼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用药物防治。 2.细菌的类型: 1)按形态分: 2)按革兰氏染色结果分: 3.细菌的彩态结构:D
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 一、细菌性鱼病的特点与种类 1. 细菌及细菌性鱼病的特点: 1) 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 2) 细菌与病毒不同,容易进行人工培养; 3) 细菌个体较病毒大,可在LM下看到; 4) 细菌性鱼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用药物防治。 2. 细菌的类型: 1) 按形态分: 2) 按革兰氏染色结果分: 3. 细菌的形态结构: 养殖鱼类疾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二、弧菌病 1.什么是弧菌?2.水产致病弧菌有那些主要类型? (一)鳗弧菌病 1.病原:鳗弧菌(ibrio anguillarum) 属于G,短弯杆状,0.50.7×1~2μm,极生单鞭毛,适温1035℃ 2.症状和病理变化:因病鱼种类不同表现的症状也有差异,常见症状有: )外观:体表先褪色,继而出血变红,鳞片脱落,溃疡,眼球突出等; 2)内部:脏器及肌肉有点状出血,严重者甚至出血坏死 > 3诊断方法:初诊病灶部位刮取组织镜检;确诊]细菌培养与鉴定 4流行情况: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感染对象极为广泛 5预防:操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疫接种 6治疗:抗菌素(士、金、四环素等)500mgKe鱼天,连续 b.磺胺类药物:200mg/Kg鱼天,连续5~7d
二、弧菌病 1. 什么是弧菌? 2. 水产致病弧菌有那些主要类型? (一)鳗弧菌病 1. 病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属于G-,短弯杆状,0.5~0.7×1~2m,极生单鞭毛,适温10~35 ℃ 2. 症状和病理变化:因病鱼种类不同表现的症状也有差异,常见症状有: 1) 外观:体表先褪色,继而出血变红,鳞片脱落,溃疡,眼球突出等; 2) 内部:脏器及肌肉有点状出血,严重者甚至出血坏死 3.诊断方法:[初诊] 病灶部位刮取组织镜检;[确诊] 细菌培养与鉴定 4.流行情况: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感染对象极为广泛 5.预防:操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疫接种 6治疗:a. 抗菌素(土、金、四环素等)50~70mg/Kg鱼天,连续5~7d; b. 磺胺类药物:200mg/Kg鱼天,连续5~7d.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二) 创伤弧菌病 1.病原:创伤弧菌(V.vulnificus) 属于G,直或弯曲杆状,0.50.8×0.83.2μm,极生单鞭毛,最适 生长盐度:3%;43℃生长,45℃不生长。 2.症状和病理变化:行动迟缓,体表不定部位溃烂,严重时烂成深洞。 3诊断方法:初诊依症状; 确诊剑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对于网箱养殖石斑鱼,全年均可危害,死亡率70~100%。该 均属条件致病菌,传播方式主要为经皮传播。 5贴:保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痘接种★头 6治疗: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菌素:50~70mg/Kg鱼天,连续5>7d
(二)创伤弧菌病 1. 病原:创伤弧菌(V. vulnificus) 属于G-,直或弯曲杆状,0.5~0.8×0.8~3.2m,极生单鞭毛,最适 生长盐度:3%;43℃生长,45℃不生长。 2. 症状和病理变化:行动迟缓,体表不定部位溃烂,严重时烂成深洞。 3.诊断方法:[初诊] 依症状; [确诊] 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对于网箱养殖石斑鱼,全年均可危害,死亡率70~100%。该 均属条件致病菌,传播方式主要为经皮传播。 5.预防:操作小心、合理放养、水质清新、饵料优良、免疫接种 6治疗: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菌素:50~70mg/Kg鱼天,连续5~7d。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三)溶藻弧菌(暴发性溃疡病)》 1.病原:溶藻弧菌(火alginolyticu) G,菌体弯曲,无荚膜,有芽孢,0.50.7×2.0μm,极生单鞭毛, 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体表首先出现小白斑,继而发展为全身性多处 大面积溃烂,溃烂处有时深可见骨。 3诊断方法:初诊根据疾病发生的症状可初步诊断: 确诊]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高温季节为该病暴发的高峰(三亚为4~11月),死亡率可高 达90%,危害对象包括鲑点石斑和青石斑等。 5预防:同创伤孤菌病 6治疗:同创伤弧菌病
(三)溶藻弧菌(暴发性溃疡病) 1. 病原: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 G-,菌体弯曲,无荚膜,有芽孢,0.5~0.7×2.0m,极生单鞭毛, 2. 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体表首先出现小白斑,继而发展为全身性多处 大面积溃烂,溃烂处有时深可见骨。 3.诊断方法:[初诊] 根据疾病发生的症状可初步诊断; [确诊] 细菌分离与鉴定 4.流行情况:高温季节为该病暴发的高峰(三亚为4~11月),死亡率可高 达90%,危害对象包括鲑点石斑和青石斑等。 5.预防:同创伤弧菌病 6治疗:同创伤弧菌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三、链球菌病 l.病原:海豚链球菌(Strptococcus iniae):G+,每个单体呈卵圆形,有荚 膜,0.7×1.4μm,无运动能力,无鞭毛。发育温度为1045℃(最适 20-37℃);盐度为0%~7%(0%);pH值3.5~10(7.6) 2.症状和病理变化:主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出血或溃烂 次]脏器点状出血,食欲减退,打转沉底死亡。 3.诊断方法:初诊根据眼球突出,鳃盖内侧出血及脏器出血等症状; 确诊细菌学检查 4流行情况:主要侵害鰤鱼,其他还有牙鲆、虹鳟鳗鲡、罗非鱼等,属 条件致病菌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7~9月。 5预防:a.投鲜饵并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b.适度放养:10Kg/m网箱 6治疗:a.盐酸强力霉素50-70mg/Kg鱼天,连续7d; b.红霉素或螺旋霉素:25~50mg/Kg鱼天,连续4~00
三、链球菌病 1. 病原:海豚链球菌(Strptococcus iniae): G+,每个单体呈卵圆形,有荚 膜,0.7×1.4m,无运动能力,无鞭毛。发育温度为10~45 ℃ (最适 20~37 ℃);盐度为0%~7%(0%);pH值3.5~10(7.6) 2. 症状和病理变化:[主]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出血或溃烂; [次]脏器点状出血,食欲减退,打转沉底死亡。 3.诊断方法:[初诊] 根据眼球突出,鳃盖内侧出血及脏器出血等症状; [确诊] 细菌学检查 4.流行情况:主要侵害鰤鱼,其他还有牙鲆、虹鳟鳗鲡、罗非鱼等,属 条件致病菌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7~9月。 5.预防:a. 投鲜饵并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b. 适度放养:10Kg/m3 (网箱) 6治疗: a. 盐酸强力霉素50~70mg/Kg鱼天,连续7d ; b. 红霉素或螺旋霉素:25~50mg/ Kg鱼天,连续4~10d。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 四、假单胞菌病 1.病原:有2种,包括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 胞菌P.putide0:G,短杆状,0.31.0×1.04.4μm,一端有16根鞭毛, 具运动能力, 2.症状和病猩变化:鳃盖出血,鳍条腐烂;有的形成疖疮或溃疡,肠道 充满糜烂状粘液,低温期病鱼有腹腔积水。 3.诊断方法:从外观较难诊断,确诊需从脾脏或肾脏等部位进行细菌分离 与鉴定。 流行情况:世界各地温水性和冷水性海、淡水鱼类均可发生,全年都可 发病,以夏初到秋季较多。 5预防: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放养密度太大和投喂饵料过多 6治疗:a.四环素类抗生素:20~50mg/Kg鱼天,连续5d; b.氯霉素:20~50mg/Kg鱼天,连续5d
四、假单胞菌病 1. 病原:有2种,包括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 胞菌(P. putida): G-,短杆状,0.3~1.0×1.0~4.4m,一端有1~6根鞭毛, 具运动能力, 2. 症状和病理变化:鳃盖出血,鳍条腐烂;有的形成疖疮或溃疡,肠道 充满糜烂状粘液,低温期病鱼有腹腔积水。 3.诊断方法:从外观较难诊断,确诊需从脾脏或肾脏等部位进行细菌分离 与鉴定。 4.流行情况:世界各地温水性和冷水性海、淡水鱼类均可发生,全年都可 发病,以夏初到秋季较多。 5.预防: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放养密度太大和投喂饵料过多 6治疗: a. 四环素类抗生素:20~50mg/Kg鱼天,连续5d ; b. 氯霉素:20~50mg/ Kg鱼天,连续5d 。 养殖鱼类疾病:细菌性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