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本章讨论的问题:1单管放电略为什么不能满足多方面性能的要求?2如何将多 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成多级放大电路?各种连接方式有和特点?3直接糊合放大电路的 特殊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4差分放大电路与其它基本放大电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它能抑制零点漂移?5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输出级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根据要求组成多级 放大电路? 3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1.1直接耦合 多级放大电路的连接,产生了单元电路间的级联问题,即耦合问题。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 必须要保证信号的传输,且保证各级的静态工作点正确。 直接耦合——耦合电路采用直接连接或电阻连接,不采用电抗性元件。直接耦合电路可 传输低频甚至直流信号,因而缓慢变化的漂移信号也可以通过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3.1.2阻容耦合 电抗性元件耦合—一级间采用电容或变压器耦合。电抗性元件耦合,只能传输交流信号, 漂移信号和低频信号不能通过。 根据输入信号的性质,就可决定级间耦合电路的形式 3.1.3变压器耦合 采用变压器耦合也可以隔除直流,传递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因此各放大级的Q互相独立 变压器耦合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输出级与负载的阻抗匹配,以获得有效的功率传输。变压器耦 合阻抗匹配的原理见(a)。 在理想条件下,变压器原副边的安匝数 相等 1N1=l2N2 AL吃 l2=(1M1/N2) =h1(1/V2)=(H2/R) (a (H1/R(V1/v2)(V2/RL) (N1/M2)2=R1/RL 可以通过调整匝比n来使原副端阻抗匹配 C AL吃 当变压器的原端作为谐振回路使用时 1M1M2 为了使较小的三极管输出电阻不影响谐振回 路的Q值,在原端采用抽头的方式以实现匹 配。此时将v接在 图变压器的阻抗匹配 a'b之就可以减轻三极管对Q值的影响。如图(b)所示 31.4光电耦合 耦合电路的简化形式如图所示
本章讨论的问题:1.单管放大电路为什么不能满足多方面性能的要求?2.如何将多 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成多级放大电路? 各种连接方式有和特点?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 特殊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4.差分放大电路与其它基本放大电路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 它能抑制零点漂移?5.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输出级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根据 要求组成多级 放大电路? 3.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1.1 直接耦合 多级放大电路的连接,产生了单元电路间的级联问题,即耦合问题。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 必须要保证信号的传输,且保证各级的静态工作点正确。 直接耦合——耦合电路采用直接连接或电阻连接,不采用电抗性元件。直接耦合电路可 传输低频甚至直流信号,因而缓慢变化的漂移信号也可以通过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3.1.2 阻容耦合 电抗性元件耦合——级间采用电容或变压器耦合。电抗性元件耦合,只能传输交流信号, 漂移信号和低频信号不能通过。 根据输入信号的性质,就可决定级间耦合电路的形式。 3.1.3 变压器耦合 采用变压器耦合也可以隔除直流,传递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因此各放大级的 Q 互相独立。 变压器耦合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输出级与负载的阻抗匹配,以获得有效的功率传输。变压器耦 合阻抗匹配的原理见 (a)。 在理想条件下,变压器原副边的安匝数 相等, I1 N1=I2 N2 I2 =(I1 N1 / N2) =I1 (V1 / V2)=(V2 /RL) (V1 /R1)(V1 / V2)=(V2 /RL) (N1 / N2 ) 2 =R1 /RL n 2 =R1 /RL 可以通过调整匝比 n 来使原副端阻抗匹配。 当变压器的原端作为谐振回路使用时, 为了使较小的三极管输出电阻不影响谐振回 路的 Q 值,在原端采用抽头的方式以实现匹 配。此时将 V1 接在 ab 之就可以减轻三极管对 Q 值的影响。如图 (b)所示。 3.1.4 光电耦合 耦合电路的简化形式如图所示。 图变压器的阻抗匹配
r14T2 T14T2 T viOD (a)阻容耦合 b)直接耦合 (c)变压器耦合 耦合电路形式 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应认真加以解决。 32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在求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时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后一级的输入 电阻作为前一级的负载考虑,即将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与第一级集电极负载电阻并联,简称输 入电阻法。二是将后一级与前一级开路,计算前一级的开路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并将 其作为信号源内阻加以考虑,共同作用到后一级的输入端,简称开路电压法 现以图的两级放大电路为例加以说明,将该图给出参数后示于图中。 Vcc=12V OHF lke ①D 2了7kg2 10up43k2 两级放大电路计算例 极管的=B2=P=100,VBE1=VBE2=0.7V。计算总电压放大倍数。分别用输入电阻法和 开路电压法计算。 1用输入电阻法求电压增益 (1)求静态工作点 BEl 01(R1∥Ra2)+(1+B)R1(51∥20)+101×27 mA=0.0093mA=9.3A Icot=BlBo1=093 mA C=B=k-loR1=(12-0.93×5.1)V=726V
(a) 阻容耦合 (b) 直接耦合 (c) 变压器耦合 耦合电路形式 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应认真加以解决。 3.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在求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时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后一级的输入 电阻作为前一级的负载考虑,即将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与第一级集电极负载电阻并联,简称输 入电阻法。二是将后一级与前一级开路,计算前一级的开路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并将 其作为信号源内阻加以考虑,共同作用到后一级的输入端,简称开路电压法。 现以图的两级放大电路为例加以说明,将该图给出参数后示于图中。 两级放大电路计算例 三极管的1=2==100,VBE1=VBE2=0.7 V。计算总电压放大倍数。分别用输入电阻法和 开路电压法计算。 1 用输入电阻法求电压增益 (1)求静态工作点 mA = 0.0093 mA = 9.3 A (51// 20) 101 2.7 3.38 0.7 ( // ) + (1+ ) ' = b1 b2 e1 CC BE1 BQ1 + − = − R R R V V I ICQ1 = I BQ1 = 0.93 mA VC1 = VB2 = Vcc − ICQ1Rc1 = (12 − 0.935.1) V = 7.26 V
VCEOIVcc-1corRoI-(col +lBoure =lcc-lcoI (ra +rei) (12-0.93×7.8)V=47V V2=lB+pa2=(726+0.7)V=796V Bo≈lm2=(c-V2)Ra2=(12-796)/39mA=404/39mA=104mA C=lo2Ra2=(104×4.3)V=447V EQ2=e2-B2=(447-7.96v=-345V (2)求电压放大倍数 先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 bel=rb+(1+B) 26(mV) =3009+101 Q2=3.1 kQ +(1+B) 26(mV) 300g+101×—9=2.8kg 电压增益 A,=B(RA)=-100×5128 式中R2=2 42=-(2∥R)_100×43 =-1536 2.8 A,=A1A2=-58.3×(-153.6)=8955 如果求从vs算起的电压增益,需计算输入电阻 R1=r1∥Rb1∥R2=3.l∥5l∥20=255k2 RI 2.55 R+R1-1+255 ×(-58.3)=-41.9 A=A,A,2=-41.9×(-1536)=6436 2用开路电压法求电压增益 第一级的开路电压增益
(12 0.93 7.8) V 4.7 V = ( ) ( ) CEQ1 cc CQ1 c1 CQ1 BQ1 e1 cc CQ1 c1 e1 = − = V V − I R − I + I R V − I R + R VE2 =VB2 +VBE2 = (7.26 + 0.7) V = 7.96V (1.04 4.3) V 4.47 V ( )/ [(12 7.96)/ 3.9]mA 4.04/ 3.9 mA 1.04 mA C2 CQ2 c2 EQ2 CQ2 CC E2 e2 = = = = − = − = = V I R I I V V R VCEQ2 = VC2 −VE2 = (4.47 − 7.96) V = −3.45 V (2)求电压放大倍数 先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 + + = + = + + = + = 2.8 k 1.04 26 300 101 (mA) 26(mV) = (1 ) 3.1k 0.93 26 300 101 (mA) 26(mV) = (1 ) E2 be2 b b E1 be1 b b I r r I r r 电压增益 i 2 be2 be1 c1 i 2 1 58.3 3.1 ( // ) 100 (5.1// 2.8) = R r r R R Av = = − − = − 式中 153.6 2.8 ( // ) 100 4.3 = be2 c2 L 2 = − − = − r R R Av Av = Av1Av2 = −58.3(−153.6) = 8955 如果求从 VS算起的电压增益,需计算输入电阻 Ri1 = rbe1 // Rb1 // Rb2 = 3.1// 51// 20 = 2.55k ( 58.3) 41.9 1 2.55 2.55 1 S i1 i1 s1 − = − + = + v = Av R R R A Avs = Avs1Av2 = −41.9(−153.6) = 6436 2 用开路电压法求电压增益 第一级的开路电压增益
A BR:100×5.1 164.5 3.1 R。1≈R1 R2 BR 2.8100×4.3 R1+R2 5.1+2.8 A1=Ao1A2=(-164.5)×(-543)=8932 3.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3.3.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现象 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这是构成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时必 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1)电位移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如果将基本放大电路去掉耦合电容,前后级直接连接,如图0702所示。于是 VcI=VB Vc2=VB2+VcB2>VB2(Vc1) 这样,集电极电位就要逐级提高,为此后面的放大级要加入较大的发射极电阻,从而无法 设置正确的工作点。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级数较少的电路 CC T 图0702前后级的直接耦合 (2)NPN+PNP组合电平移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级间采用NPN管和PNP管搭配的方式,如图0703所示。由于NPN管集电极电位高 于基极电位,PNP管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电位,它们的组合使用可避免集电极电位的逐级 升高
= = ( 164.5) ( 54.3) 8932 54.3 2.8 100 4.3 5.1 2.8 2.8 = 164.5 3.1 100 5.1 = O1 2 be2 c2 o 1 i 2 i 2 2 o 1 c1 be1 c1 O1 − − = = − + = − + − = − − = − v v v v v A A A r R R R R A R R r R A 3.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3.3.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现象 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这是构成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时必 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1) 电位移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如果将基本放大电路去掉耦合电容,前后级直接连接,如图 07.02 所示。于是 VC1=VB2 VC2= VB2+ VCB2>VB2(VC1) 这样,集电极电位就要逐级提高,为此后面的放大级要加入较大的发射极电阻,从而无法 设置正确的工作点。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级数较少的电路。 图 07.02 前后级的直接耦合 (2) NPN+PNP 组合电平移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级间采用 NPN 管和 PNP 管搭配的方式,如图 07.03 所示。由于 NPN 管集电极电位高 于基极电位,PNP 管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电位,它们的组合使用可避免集电极电位的逐级 升高
Rs R Ce Re 图0703NPN和PNP管组合 (3)电流源电平移动放大电路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常采用一种电流源电平移动电路,如图07.04所示。电流源在电路中 的作用实际上是个有源负载,其上的直流压降小,通过R1上的压降可实现直流电平移动 但电流源交流电阻大,在R1上的信号损失相对较小,从而保证信号的有效传递。同时,输 出端的直流电平并不高,实现了直流电平的合理移动 R 图0704电流源电平移动电路 、零点漂移是三极管的工作点随时间而逐渐偏离原有静态值的现象。 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影响,所以有时也用温度漂移或时间漂移来表示。 工作点参数的变化往往由相应的指标来衡量 般将在一定时间内,或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内的输出级工作点的变化值除以放大倍数,即 将输出级的漂移值归算到输入级来表示的。例如μV/C或μ V/min 33.2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是由对称的两个基本放大电路,通过射极公共电阻耦合构成的,如图 06.01所示。 对称的含义是两个三极管的特性一致 电路参数对应相等。 B1=B2=B nbel-nbe2-nbe IcE BO1-ICBO2-ICBC Rel=R2=Re Re
图 07.03 NPN 和 PNP 管组合 (3) 电流源电平移动放大电路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常采用一种电流源电平移动电路,如图 07.04 所示。电流源在电路中 的作用实际上是个有源负载,其上的直流压降小,通过 R1 上的压降可实现直流电平移动。 但电流源交流电阻大,在 R1 上的信号损失相对较小,从而保证信号的有效传递。同时,输 出端的直流电平并不高,实现了直流电平的合理移动。 图 07.04 电流源电平移动电路 二、零点漂移是三极管的工作点随时间而逐渐偏离原有静态值的现象。 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影响,所以有时也用温度漂移或时间漂移来表示。 工作点参数的变化往往由相应的指标来衡量。 一般将在一定时间内,或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内的输出级工作点的变化值除以放大倍数,即 将输出级的漂移值归算到输入级来表示的。例如 V/C 或 V/min。 3.3.2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是由对称的两个基本放大电路,通过射极公共电阻耦合构成的,如图 06.01 所示。 对称的含义是两个三极管的特性一致, 电路参数对应相等。 1=2= VBE1=VBE2= VBE rbe1= rbe2= rbe ICBO1=ICBO2= ICBO Rc1=Rc2= Rc
Rbirb2= Rb 图06.01差动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 差分放大电路一般有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 反相输入端 根据规定的正方向,在一个输λ端加上一定极性的信号,如果所得到的输出信号极性 与其相同,则该输入端称为同相输入端。 反之,如果所得到的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其相反,则该输入端称为反相输入端。 信号的输入方式:若信号同时加到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称为双端输入: 若信号仅从一个输入端加入,称为单端输入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有两个输出端,一个是集电极C1, 另一个是集电极C2 从C1和C2输出称为双端输出,仅从集电极C或C2对地输出称为单端输出。 二、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是指在两个输入端加上幅度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 共模信号是指在两个输入端加上幅度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如图0602所示 差分放大电路仅对差模信号具有放大能力,对共模信号不予放大 温度对三极管电流的影响相当于加入了共模信号。差分放大器是模拟集成运算放大电 路输入级所采用的电路形式 直流信号:交流信号 (a)共模信号 (b)差模信号 图0602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示意图(动画6-1) 、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计算 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计算方法与基本放大电路基本相同。为了使差分放大电路 在静态时,其输入端基本上是零电位,将Rε从接地改为接负电源一VE,如图06.03所示。 由于接入负电源,所以偏置电阻Rb可以取消,改为一VE和Re提供基极偏置电流 基极电流为 R3+(1+B)2R
Rb1=Rb2= Rb 一、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 差分放大电路一般有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 反相输入端。 根据规定的正方向,在一个输入端加上一定极性的信号,如果所得到的输出信号极性 与其相同,则该输入端称为同相输入端。 反之,如果所得到的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其相反,则该输入端称为反相输入端。 信号的输入方式:若信号同时加到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称为双端输入; 若信号仅从一个输入端加入,称为单端输入。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有两个输出端,一个是集电极 C1, 另一个是集电极 C2。 从C1和C2输出称为双端输出,仅从集电极C1或C2对地输出称为单端输出。 二、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是指在两个输入端加上幅度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 共模信号是指在两个输入端加上幅度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如图 06.02 所示。 差分放大电路仅对差模信号具有放大能力,对共模信号不予放大。 温度对三极管电流的影响相当于加入了共模信号。差分放大器是模拟集成运算放大电 路输入级所采用的电路形式。 图 06.02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示意图(动画 6-1) 三、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计算 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计算方法与基本放大电路基本相同。为了使差分放大电路 在静态时,其输入端基本上是零电位,将 Re从接地改为接负电源-VEE,如图 06.03 所示。 由于接入负电源,所以偏置电阻 Rb 可以取消,改为-VEE 和 Re 提供基极偏置电流。 基极电流为 s e EE BE B (1 )2 = R R V V I + + − 图 06.01 差动放大电路
Ic=BlB Vc=VcC-IcR VE=2IcRe-VEEI VCE =VC-VE VB 由lB的计算式可知,R对一半差分电路而言 只有2R。才能获得相同的电压降 图0603双电源差分放大电路 四、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计算 (一)差模状态动态计算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工作状态分为四种 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双) 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双-单) 3.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双), 4.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单一单)。 (1)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 双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如图06.04所示。负载电阻接在两集电极之间,n接在两输入端 之间,也可看成w/2各接在两输入端与地之间。 ①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模电 压放大倍数 Rcl RL RL β(R∥ R Rs Rs IRe 这种方式适用于对称输入和对称输出,输n 12 入、输出均不接地的情况。 EE 图0604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②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B(R∥R) 2(R
B E BE CE C E E C e EE C CC C c C B = + = = 2 = = V V V V V V V I R V V V I R I I − − − 由 IB的计算式可知,Re对一半差分电路而言, 只有 2 Re 才能获得相同的电压降。 图 06.03 双电源差分放大电路 四、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计算 (一)差模状态动态计算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工作状态分为四种: 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双), 2.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双----单), 3.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双), 4.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单----单)。 (1)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vd 双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如图 06.04 所示。负载电阻接在两集电极之间,vi 接在两输入端 之间,也可看成 vi /2 各接在两输入端与地之间。 ①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模电 压放大倍数 s be L c d ) 2 ( // R r R R Av + = − 这种方式适用于对称输入和对称输出,输 入、输出均不接地的情况。 ②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 ) ( ) be c L d 2 // R r R R A s v + = − 图 06.04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Rc Rc oRL 图0605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因只利用了一个集电极输出的变化量,所以它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是双端输出的二分之一。这种方式适用于将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输出信号。 ③单端输入、双端输岀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单端输入信号可以转换为双端输入 其转换过程见图0606。右侧的R3+ne归 算到发射极回路的值为(R+ne)(1+B) Rsl vil Re 故Rε对l分流极小,可忽略,于是有 vi① 节1=—2=节/2 B(R∥A R+rhe 图0606单端输入转换为双端输入 这种方式用于将单端信号转换成双端差分信号,可用于输出负载不接地的情况。 ④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 B(R∥R1) 2(R+r=) 通过从T1或T2的集电极输出,可以得到输出与输入之间或反相或同相的关系。从T1 的基极输入信号,从C1输出,为反相;从C2输出为同相。 (2)差模输入电阻 不论是单端输入还是双端输入,差模输入电阻Rs是基本放大电路的两倍 Ra=2(R+) (3)输出电阻 输出电阻在单端输出时,R。=R
图06.05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因只利用了一个集电极输出的变化量,所以它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是双端输出的二分之一。这种方式适用于将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输出信号。 ③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单端输入信号可以转换为双端输入, 其转换过程见图 06.06。右侧的 Rs+rbe归 算到发射极回路的值为(Rs+rbe)/(1+) <<Re, 故 Re对 Ie分流极小,可忽略,于是有 vi1 =-vi2= vi /2 这种方式用于将单端信号转换成双端差分信号,可用于输出负载不接地的情况。 ④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 ( ) ( ) s be c L d 2 // R r R R Av + = − 通过从 T1 或 T2 的集电极输出,可以得到输出与输入之间或反相或同相的关系。从 T1 的基极输入信号,从 C1 输出,为反相;从 C2 输出为同相。 (2)差模输入电阻 不论是单端输入还是双端输入,差模输入电阻 Rid 是基本放大电路的两倍。 Rid = 2(Rs + rbe ) (3)输出电阻 输出电阻在单端输出时, Ro = Rc 图 06.06 单端输入转换为双端输入 s be L c d ) 2 ( // R r R R Av + = −
双端输出时,R。=2R (二)、共模状态动态计算 例如,温漂信号属共模信号,它对差分放大电路中l1和l2的影响相同。如果输入信号 极性相同,幅度也相同,则是纯共模信号。如果极性相同,但幅度不等,则可以认为既包 含共模信号,又包含差模信号,应分开加以计算,如图06.07所示。 令Bb 图0607共模、差模信号混合的情况 图0608共模微变等效电路 (1)共模放大倍数A 共模信号对放大电路来说也是变化量,不能视为直流量。计算共模放大倍数Aκ的微变 等效电路,如图06.08所示。其中R用2Rε等效,这与差模微时不同。共模放大倍数A≈ 的大小,取决于差分电路的对称性,双端输出时可以认为等于零。单端输出时为 R A R +P +(1+B)2Re 2R (2)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KcMR是差分放大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CMR KCMR=201g nd(d B) 双端输出时KcMR可认为等于无穷大,单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 AdI-BRL/(R,+be) BR -R'1/2R Rb (动画6-2)
双端输出时, Ro = 2Rc (二)、共模状态动态计算 例如,温漂信号属共模信号,它对差分放大电路中 Ic1 和 Ic2 的影响相同。如果输入信号 极性相同,幅度也相同,则是纯共模信号。如果极性相同,但幅度不等,则可以认为既包 含共模信号,又包含差模信号,应分开加以计算,如图 06.07 所示。 i1 i2 ic ic 0 0 - + id id t t v v v v v v (1) 共模放大倍数 Avc 共模信号对放大电路来说也是变化量,不能视为直流量。计算共模放大倍数 Avc的微变 等效电路,如图 06.08 所示。其中 Re 用 2Re 等效,这与差模微时不同。共模放大倍数 Avc 的大小,取决于差分电路的对称性,双端输出时可以认为等于零。单端输出时为 e L b be e L IC OC1 c (1 )2 2 = = R R R r R R v v Av + + + − − (2) 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 KCMR是差分放大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c d CMR v v A A K = 或 20lg (dB) c d CMR v v A A K = 双端输出时 KCMR可认为等于无穷大,单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 b be e L e L b be vc vd CMR ' / 2 ' / 2( ) R r R R R R R r A A K + − − + = = (动画 6-2) 图 06.07 共模、差模信号混合的情况 图 06.08 共模微变等效电路
(三)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为了提高共模抑制比应加大R。。但R加大后,为保证工作点不变,必须提高负电源, 这是不经济的。为此可用恒流源T来代替Rε。恒流源动态电阻大,可提高共模抑制比 同时恒流源的管压降只有几伏,可不必提高负电源之值。这种电路称为恒流源差分放大电 路,电路如图0609所示。 恒流源电流数值为 Ie3=(Vz- VBE)/Re R Rc Vol l2y72 R Rs 本Re 图0609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3.3.3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 3.3.4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三) 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为了提高共模抑制比应加大 Re 。但 Re加大后,为保证工作点不变,必须提高负电源, 这是不经济的。为此可用恒流源 T3 来代替 Re 。恒流源动态电阻大,可提高共模抑制比。 同时恒流源的管压降只有几伏,可不必提高负电源之值。这种电路称为恒流源差分放大电 路,电路如图 06.09 所示。 恒流源电流数值为 Ie3=( VZ- VBE3)/ Re 图 06.09 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3.3.3 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 3.3.4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 - o + + + + - - - - o1 o i1 i2 2 Vcc Rc Rc Re Rs Rs -VEE T1 T2 v v v v v T3 Vcc R V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