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工专业教学大纲(汇编)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91,文件大小:1.21MB,团购合买
(一)理论课程 1《高电压技术》 2《电路原理 A》 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4《电力工程综合项目设计》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7《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8《模拟电子电路》 92018 自动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C》 10《电力电子技术》 11《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 12《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 13《电气制图及 CAD》 14《数字电子电路》 1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16《自动控制原理 A》 17《电路原理实验 A》 (二)实验课程 18《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 19《电气制图及 CAD》(实验) 20《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21《自控原理实验》 (三)实践课程 22毕业设计(论文) 23毕业实习 24《电工电子实习》 25《金工实习》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成都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电工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0一八年七月

电工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 O 一八年七月

目录 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电路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7 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 15 4.《电力工程综合项目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2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28 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8 7.《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4 8.《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50 9.2018自动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课程教学大纲」 60 10.《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7 11.《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大纲. .74 12.《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教学大纲.84 13.《电气制图及CAD》课程教学大纲. 99 14.《数字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108 1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5 16.《自动控制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123 17.《电路原理实验A》课程教学大纲.129 (二)实验课程 18.《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实验教学大纲 136 19.《电气制图及CAD》课程教学大纲(实验) 143 20.《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48 21.《自控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53 (三)实践课程 22.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160 23.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168 24.《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174 25.《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180

目 录 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 2.《电路原理 A》课程教学大纲......................................................................... 7 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15 4.《电力工程综合项目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2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28 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8 7.《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4 8.《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50 9.2018 自动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C》课程教学大纲.................................. 60 10.《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7 11.《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大纲................................................. 74 12.《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课程教学大纲.....................................................84 13.《电气制图及 CAD》课程教学大纲............................................................99 14.《数字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108 1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5 16.《自动控制原理 A》课程教学大纲........................................................... 123 17.《电路原理实验 A》课程教学大纲........................................................... 129 (二)实验课程 18.《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实验教学大纲...............................................136 19.《电气制图及 CAD》课程教学大纲(实验)..........................................143 20.《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48 21.《自控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53 (三)实践课程 22.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大纲...............................................................160 23.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68 24.《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74 25.《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80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3450060 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6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工程电磁场。 适用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高电压技术》是高等学校电气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 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本课程所研究的高电压 技术是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综合,主要研究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 气物理问题。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介质电气强度,以及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产生 机理和防护措施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工程中的过电压事故 进行分析,从而为从事高电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系 统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支撑专业毕业要求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高电压技术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电介质电气强度,以及输电线路和绕组波过程的基 础知识。通过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领域中高电压技术的最新发展。 (指标点1.1,指标点1.2,指标点10.2) 2.教学目标2: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电介质电气强度,以及输电线路和绕组波过 程的基本知识,分析电力系统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的产生机理,掌握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和绝缘配合的原则。(指标点13,指标点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10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1.2、1.3、2.1、10.2

1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3450060 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6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工程电磁场。 适用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高电压技术》是高等学校电气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 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本课程所研究的高电压 技术是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综合,主要研究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 气物理问题。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介质电气强度,以及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产生 机理和防护措施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工程中的过电压事故 进行分析,从而为从事高电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系 统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支撑专业毕业要求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高电压技术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电介质电气强度,以及输电线路和绕组波过程的基 础知识。通过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领域中高电压技术的最新发展。 (指标点 1.1,指标点 1.2,指标点 10.2) 2.教学目标 2: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电介质电气强度,以及输电线路和绕组波过 程的基本知识,分析电力系统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的产生机理,掌握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和绝缘配合的原则。(指标点 1.3,指标点 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10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1.2、1.3、2.1、10.2

(1)指标点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中; (2)指标点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3)指标点1.3:能将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 (4)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5)指标点10.2: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 任课教师:田晓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表述复杂工程问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对气体、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绝缘特性和 的恰当表述中。 电气强度的分析,利用基本的物理和材料学知识,表述 介质场强分布、介质击穿电压/起晕电压、介质损耗与介 电常数的关系、输电线路波阻抗。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 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 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教学目标1)。 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达成途径:气体放电电子崩的数学模型、极不均匀电场 中具有强垂直分量的沿面放电等值电路模型、双层复合 固体电介质击穿模型、行波折射/反射的彼得逊法则、雷 击大地时的计算模型。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复杂工程问 1.3能将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用 题的能力(教学目标2)。 于分析工程问题。 达成途径:分析不同场强分布,不同电压波形下电介质 击穿的特点;分析电力系统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的 产生机理和防护措施。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识别和判断复杂 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中关键环节和参数的能力(教学目标2)。 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达成途径:固体电介质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介电常 数的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10: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中高电压技术的国 10.2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 际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查阅、研究的能力。 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 达成途径:通过图书阅读、网络调研形成相关调研报告。 究热点。 评价依据:课外大作业。 2

2 (1)指标点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中; (2)指标点 1.2 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3)指标点 1.3:能将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 (4)指标点 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5)指标点 10.2: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 任课教师:田晓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 的恰当表述中。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表述复杂工程问 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 达成途径:通过对气体、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绝缘特性和 电气强度的分析,利用基本的物理和材料学知识,表述 介质场强分布、介质击穿电压/起晕电压、介质损耗与介 电常数的关系、输电线路波阻抗。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 1.2 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 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教学目标 1)。 达成途径:气体放电电子崩的数学模型、极不均匀电场 中具有强垂直分量的沿面放电等值电路模型、双层复合 固体电介质击穿模型、行波折射/反射的彼得逊法则、雷 击大地时的计算模型。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 1.3 能将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用 于分析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复杂工程问 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2)。 达成途径:分析不同场强分布,不同电压波形下电介质 击穿的特点;分析电力系统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的 产生机理和防护措施。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 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识别和判断复杂 工程问题中关键环节和参数的能力(教学目标 2)。 达成途径:固体电介质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介电常 数的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评价依据: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0: 10.2 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 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 究热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中高电压技术的国 际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查阅、研究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图书阅读、网络调研形成相关调研报告。 评价依据:课外大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绪论 课外作业: 1.高电压技术的发展 电力系统中高电压技术的国际发展和研究 2.高电压下的典型现象与研究筒述 热点调研。 3.高电压技术发展前景 知识点: 1.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高电压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 第一篇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自学内容: 第一章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课堂作业: 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分析不同条件下气体放电的特点 1.2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2分析固体界面电场的分布 1.3固体绝缘表面的气体沿面放电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简述汤逊放电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电子崩与汤逊理 2筒述流注理论的基本观点 论,巴申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气体放电的流注 理论,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 2.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雷电冲击电压下 的击穿,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大 气条件对气体击穿的影响,提高气体击穿电压 的措施。 3.界面电场的分布,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绝缘子的污秽放 电,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 第二章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课堂作业 2.1固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 1分析夹层极化 2.2固体电介质的电导 2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 2.3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固体介质击穿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1.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 夹层极化。 2.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角正切 3.固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电子电导、表面 电导。 4.固体电介质的热击穿、电击穿,老化的概 念,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第三章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自学内容: 3.1液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 课堂作业: 3.2液体电介质的电导 1分析液体介质的气泡击穿 3.3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2分析液体介质的杂质击穿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液体电介质的极化和损耗 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绪论 1.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 2. 高电压下的典型现象与研究简述 3. 高电压技术发展前景 知识点: 1.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 高电压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 课外作业: 电力系统中高电压技术的国际发展和研究 热点调研。 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第一章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1.1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2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1.3 固体绝缘表面的气体沿面放电 知识点: 1. 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电子崩与汤逊理 论,巴申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气体放电的流注 理论,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 2. 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雷电冲击电压下 的击穿,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大 气条件对气体击穿的影响,提高气体击穿电压 的措施。 3. 界面电场的分布,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绝缘子的污秽放 电,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 自学内容: 课堂作业: 1 分析不同条件下气体放电的特点 2 分析固体界面电场的分布 课外作业: 1 简述汤逊放电理论的基本观点 2 简述流注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2.1 固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 2.2 固体电介质的电导 2.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知识点: 1. 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 夹层极化。 2. 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角正切 3. 固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电子电导、表面 电导。 4. 固体电介质的热击穿、电击穿,老化的概 念,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课堂作业 1 分析夹层极化 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 课外作业: 1 固体介质击穿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第三章 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 3.1 液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 3.2 液体电介质的电导 3.3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知识点: 1. 液体电介质的极化和损耗 自学内容: 课堂作业: 1 分析液体介质的气泡击穿 2 分析液体介质的杂质击穿 课外作业: 1 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液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电泳电导与华尔 2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 屯定律,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 率的关系 3.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工程纯 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理论。 第二篇电气绝缘与高电压试验 自学内容:全部第二篇内容 第四章绝缘的预防性试验 课堂作业: 第五章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 课外作业: 第六章电气绝缘在线检测 1通过介质损耗角正切曲线判断固体介 知识点: 质缺陷类型 1绝缘电阻、吸收比与泄漏电流的测量,介质 2绝缘的预防性试验和电气绝缘高压试 损耗角正切的测量,局部放电的测量,绝缘油 验的试验特点和试验目的 性能测量。 2工频高电压试验,直流高电压试验,冲击高 电压测量。 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检测,局部放电 在线检测,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在线检测。 第三篇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自学内容: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绕 第七章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组中的波过程 7.1均匀无损单导线上的波过程 课堂作业: 7.2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1彼得逊法则的运用 7.3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2分析冲击电晕对行波的影响 7.4波在传播中的衰减和畸变 课外作业: 7.5绕组中的波过程 1彼得逊法则运用于输电线路的电压分 知识点: 析 1波传播的物理概念、波动方程及解、波速和 波阻抗、前行波和反射波。 2行波在线路末端的折射和反射、彼得逊法 则、波的多次折射和反射。 3线路电阻、绝缘电导和冲击电晕对波传播的 影响。 4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旋转电机绕组中的 波过程。 第八章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 自学内容: 8.1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课堂作业: 8.2防雷保护设备 1避雷针设置位置的设计选择 83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2避雷针高度的设计计算 8.4接地的原理 3电力系统进线段保护分析 知识点: 4电力系统接地分析 1雷云的形成、雷电放电过程、雷电参数、雷 课外作业: 电过电压的形成。 1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2避雷针/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避雷 2避雷针保护范围设计计算 4

4 2. 液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电泳电导与华尔 屯定律,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 3. 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工程纯 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理论。 2 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 率的关系 第二篇 电气绝缘与高电压试验 第四章 绝缘的预防性试验 第五章 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 第六章 电气绝缘在线检测 知识点: 1 绝缘电阻、吸收比与泄漏电流的测量,介质 损耗角正切的测量,局部放电的测量,绝缘油 性能测量。 2 工频高电压试验,直流高电压试验,冲击高 电压测量。 3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检测,局部放电 在线检测,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在线检测。 自学内容:全部第二篇内容 课堂作业: 课外作业: 1 通过介质损耗角正切曲线判断固体介 质缺陷类型 2 绝缘的预防性试验和电气绝缘高压试 验的试验特点和试验目的 第三篇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第七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7.1 均匀无损单导线上的波过程 7.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7.3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7.4 波在传播中的衰减和畸变 7.5 绕组中的波过程 知识点: 1 波传播的物理概念、波动方程及解、波速和 波阻抗、前行波和反射波。 2 行波在线路末端的折射和反射、彼得逊法 则、波的多次折射和反射。 3 线路电阻、绝缘电导和冲击电晕对波传播的 影响。 4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旋转电机绕组中的 波过程。 自学内容: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绕 组中的波过程 课堂作业: 1 彼得逊法则的运用 2 分析冲击电晕对行波的影响 课外作业: 1 彼得逊法则运用于输电线路的电压分 析 第八章 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 8.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8.2 防雷保护设备 8.3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8.4 接地的原理 知识点: 1 雷云的形成、雷电放电过程、雷电参数、雷 电过电压的形成。 2 避雷针/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避雷 自学内容: 课堂作业: 1 避雷针设置位置的设计选择 2 避雷针高度的设计计算 3 电力系统进线段保护分析 4 电力系统接地分析 课外作业: 1 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2 避雷针保护范围设计计算

器工作原理及常用种类。 3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3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 4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作用和要求 雷保护。 5电力系统接地类型和要求 4接地概念及分类,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 步电压的概念,接地和接零保护。 第九章内部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自学内容:绝缘配合 9.1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 课堂作业: 9.2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1切空载线路过电压分析 9.3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2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分析 9.4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 3切空变过电压分析 9.5工频电压升高 4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分析 9.6谐振过电压 5谐振过电压分析 9.7绝缘配合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分析 1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 和降压措施。 2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 和降压措施。 3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的发展过程、影响因 素和限制措施。 4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发展过程、防护措 施。 5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6谐振过电压的类型和特点。 7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变电站电气绝缘水 平的确定,架空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绪论 2 目标1 1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 2 6 6 目标1 气强度 2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 6 6 目标1 气强度 3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 4 4 目标1 气强度 5 7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2 2 目标1 8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 目标2 5

5 器工作原理及常用种类。 3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 雷保护。 4 接地概念及分类,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 步电压的概念,接地和接零保护。 3 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4 变电所进线段保护的作用和要求 5 电力系统接地类型和要求 第九章 内部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9.1 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 9.2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9.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9.4 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 9.5 工频电压升高 9.6 谐振过电压 9.7 绝缘配合 知识点: 1 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 和降压措施。 2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 和降压措施。 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的发展过程、影响因 素和限制措施。 4 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发展过程、防护措 施。 5 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6 谐振过电压的类型和特点。 7 绝缘配合的原则和方法,变电站电气绝缘水 平的确定,架空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 自学内容:绝缘配合 课堂作业: 1 切空载线路过电压分析 2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分析 3 切空变过电压分析 4 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分析 5 谐振过电压分析 课外作业: 1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分析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绪论 2 2 目标 1 2 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 气强度 6 6 目标 1 3 2 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 气强度 6 6 目标 1 4 3 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 气强度 4 4 目标 1 5 7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2 2 目标 1 6 8 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 8 8 目标 2

> 9内部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目标2 合计 32 32 六、教学方法 高电压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具体内容包括: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主动通过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采用PPT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提问讨论和答疑相结合,并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针对课程目 标布置对应内容的课后作业。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包括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等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电压技术》,吴广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2版。 参考书:《高电压技术》,沈其工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第4版。 参考书:《高电压技术》,赵智大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第3版。 撰写人:田晓滨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年9月10日 6

6 7 9 内部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4 4 目标 2 合 计 32 32 六、教学方法 高电压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具体内容包括: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主动通过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 PPT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提问讨论和答疑相结合,并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针对课程目 标布置对应内容的课后作业。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包括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等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高电压技术》,吴广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年第 2 版。 参考书:《高电压技术》,沈其工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年第 4 版。 参考书:《高电压技术》,赵智大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年第 3 版。 撰写人: 田晓滨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 年 9 月 10 日

《电路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30320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A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2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适用专业(方向):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类、电气电子类和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 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 习,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 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 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电路原理A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能将电路原理中的电路、网络和系统,节点、支路、回路和网孔的专业知识用 到复杂电路问题的恰当表述中。(指标点1.1) 2教学目标2.能理解掌握电流、电压(电位)、功率,掌握电流参考方向和电压参考极性的 概念,掌握功率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分析工程问题。并针对一 个电路系统或者正弦电路的响应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指标点12) 3教学目标3.能综合运用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理解电路的图,KCL、KVL的独立方程 数,支路电流法。了解电阻的Y形一△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熟练掌握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 法、回路电流法。将上述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指标点13) 4.教学目标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路的图,KCL、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 法等方法。对由若干基本单元电子电路组成的较复杂电子电路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并解 决实际问题。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指标点21)

7 《电路原理 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30320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A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 2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适用专业(方向):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类、电气电子类和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 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 习,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 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 础。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电路原理 A 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能将电路原理中的电路、网络和系统,节点、支路、回路和网孔的专业知识用 到复杂电路问题的恰当表述中。(指标点 1.1) 2.教学目标 2. 能理解掌握电流、电压(电位)、功率,掌握电流参考方向和电压参考极性的 概念,掌握功率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分析工程问题。并针对一 个电路系统或者正弦电路的响应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指标点 1.2) 3.教学目标 3. 能综合运用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理解电路的图,KCL、KVL 的独立方程 数,支路电流法。了解电阻的 Y 形—Δ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熟练掌握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 法、回路电流法。将上述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工程问题。(指标点 1.3) 4.教学目标 4.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路的图,KCL、KVL 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 法等方法。对由若干基本单元电子电路组成的较复杂电子电路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并解 决实际问题。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指标点 2.1)

5教学目标5.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理解并掌握最大功率传递定理,替 代定理。掌握L、C的串联和并联等效,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掌 握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计算。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指标点2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1.2、1.3、2.1、2.2 (1)指标点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2)指标点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方式求解。 (3)指标点13:能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的方法用于分析、判别过程的极限和优化途径。 (4)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5)指标点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电路原理A》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A 任课教师:程皓、胡庆、高山山、黄波、赵静、王勤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具备良好的工程知 教学目标:能将电路原理中的电路、网络和系统,节点、 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支路、回路和网孔的专业知识用到复杂电路问题的恰当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 表述中。 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开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基本单元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方 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法,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电路图的能力,解决工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程问题。 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的恰当表述中 半业要求1:具备良好的工程知 教学目标:能理解掌握电流、电压(电位)、功率,掌握 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电流参考方向和电压参考极性的概念,掌握功率的工作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 原理、特点及应用,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分析工程问 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开 题。并针对一个电路系统或者正弦电路的响应过程建立 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合适的数学模型。 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常用LC电路基本元器件的基本原 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 理、VI特性曲线、等效电路的建立,训练学生能针对具 的方式求解 体情况建立合适数学模型的能力,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合适模型,简化电路的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1:具备良好的工程知 教学目标:能综合运用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理解电 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路的图,KCL、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了解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 电阻的Y形一△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熟练掌握网孔电流 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开 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将上述专业知识用于分 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析、判别过程的极限和优化途径。 1.3能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的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电路的图,KCL、KVL的独立方程

8 5.教学目标 5. 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理解并掌握最大功率传递定理,替 代定理。掌握 L、C 的串联和并联等效,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掌 握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计算。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指标点 2.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1.2、1.3、2.1、2.2 (1)指标点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2)指标点 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方式求解。 (3)指标点 1.3:能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的方法用于分析、判别过程的极限和优化途径。 (4)指标点 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5)指标点 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电路原理 A》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A 任课教师:程皓、胡庆、高山山、黄波、赵静、王勤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具备良好的工程知 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 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开 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 的恰当表述中 教学目标:能将电路原理中的电路、网络和系统,节点、 支路、回路和网孔的专业知识用到复杂电路问题的恰当 表述中。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基本单元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方 法,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电路图的能力,解决工 程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具备良好的工程知 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 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开 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2 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 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 的方式求解 教学目标:能理解掌握电流、电压(电位)、功率,掌握 电流参考方向和电压参考极性的概念,掌握功率的工作 原理、特点及应用,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分析工程问 题。并针对一个电路系统或者正弦电路的响应过程建立 合适的数学模型。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常用 RLC 电路基本元器件的基本原 理、VI 特性曲线、等效电路的建立,训练学生能针对具 体情况建立合适数学模型的能力,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合适模型,简化电路的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具备良好的工程知 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 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开 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3 能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的 教学目标:能综合运用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理解电 路的图,KCL、KVL 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了解 电阻的 Y 形—Δ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熟练掌握网孔电流 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将上述专业知识用于分 析、判别过程的极限和优化途径。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电路的图,KCL、KVL 的独立方程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91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