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l 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口腔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2.掌握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3.掌握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重点 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2.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的过程及特点; 3.胰液、胆汁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难点l 胃肠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2.胃液分泌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基本概念l 机械性消化( mechanical digestion);化学性消化( chemical digestion);吸收( absorption) 脑-肠肽( brain- gut peptide);胃液分泌的头期( cephalic phase)胃期( gastric phase);肠期 ( intestinal phase)容受性舒张( receptive relaxation);肠抑胃素( enterogastrone);小肠的分 节运动( segmentation);旁分泌( paracrine)自分泌( autocrine);胃动素( motilin,MOT); 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HDL);细胞保护( cytoprotection) 授课学时]:6学时 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生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北京 概述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 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切割、磨碎,与消化液混合,不断 向前推进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 物质的过程。,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基本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伸展性大 (3)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5)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2.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402-8mV形成原因主要幽四 是K外流,其次有NaK泵的生电作用。 (2)慢波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 发性和周期性的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 为慢波电位或慢波( Slow wave),又称为基本 电节律( Basic Electrical Rhythm).胃为3次/分 Force of 钟,十二指肠为12次分钟,波幅为10-15mV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 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口腔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2.掌握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3.掌握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重点]: 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2.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的过程及特点; 3.胰液、胆汁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难点]: 1.胃肠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2.胃液分泌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基本概念]: 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吸收(absorption)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胃液分泌的头期(cephalic phase)胃期(gastric phase);肠期 (intestinal phase)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小肠的分 节运动(segmentation);旁分泌 (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胃动素(motilin,MOT);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HDL);细胞保护(cytoprotection) [授课学时]:6 学时 [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 1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北京 一、概述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 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 将食物切割、磨碎, 与消化液混合, 不断 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的作用, 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 物质的过程。, 经过消化的食物, 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基本特性 (1)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 伸展性大 (3) 紧张性 (4) 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5) 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2.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40?-80mV, 形成原因主要 是 K 外流, 其次有 Na-K 泵的生电作用。 (2)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 发性和周期性的电位波动, 其频率较慢, 故称 为慢波电位或慢波(Slow Wave), 又称为基本 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胃为 3 次/分 钟, 十二指肠为 12 次/分钟,波幅为 10~15mV, 1
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 (3)动作电位:产生在慢波基础上,一个至数个时程图6-1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较长(10-20ms),幅值较低.去极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Ca,也有Na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6-8L天 消化液作用 1.分解营养成分 2.提供适宜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其等渗,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消化液分泌量(Ld)PH主要成分酶底物 唾液 1~1.5 66~7.1粘液、a-淀粉酶淀粉 麦芽糖 胃液 1.5~2.5 09~1.5粘液、盐酸、胃蛋白质 际、胨、多肽 蛋白酶(原)、内 因子 胰液 1.0~20 7.8~84胰蛋白酶(原)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糜蛋白酶(原)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羧基肽酶(原) 肽、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 单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酸酶 脱氧单核苷 酸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寡糖 胰脂肪酶 甘油三脂脂肪酸、甘 油、甘油脂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酯 脂肪酸、胆固 68-74胆盐、胆固醇、胆 色素 小肠液 1.0~3.0 7.6 粘液、肠致活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 大肠液 0.5 83粘液HCO2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胃肠神经支配包括内在神经系统( Intrinsic nervous system)和外来神经系统( extrinsic nervous stem 等
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 (3)动作电位: 产生在慢波基础上, 一个至数个时程 图 6-1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较长(10~20ms), 幅值较低. 去极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 Ca, 也有 Na)。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6~8L/天 消化液作用: 1. 分解营养成分 2. 提供适宜 PH 环境 3. 稀释食物, 使其等渗, 利于吸收 4. 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消化液 分泌量(L/d) PH 主要成分 酶底物 水解产物 唾液 1~1.5 6.6~7.1 粘液、a-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胃液 1.5~2.5 0.9~1.5 粘液、盐酸 、胃 蛋白酶(原)、内 因子 蛋白质 眎、胨、多肽 胰液 1.0~2.0 7.8~8.4 胰蛋白酶(原) 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糜蛋白酶(原) 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羧基肽酶(原) 肽 、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 RNA 单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 脱氧单核苷 酸 a-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寡糖 胰脂肪酶 甘油三脂 脂肪酸、甘 油、甘油脂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酯 脂肪酸、胆固 醇 胆汁 小肠液 0.8~1.6 1.0~3.0 6.8~7.4 7.6 胆盐、胆固醇、胆 色素 粘液、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大肠液 0.5 8.3 粘液 HCO3 - (三) 胃肠的神经支配 胃肠神经支配包括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 nervous system)和外来神经系统(extrinsic nervous system) 2
图6-2消化道内壁内神经丛及 其植物神经的关系模式图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消化道内 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 1.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 种类:40多种,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 总和,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大部 分呈锥形 图6-3胃窦粘膜内的G细胞 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分布部位 细胞名称 分泌激素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B细胞 胰岛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 D细胞 生长抑素 胃窦、十二指肠 G细胞 胃泌素 小肠上部 I细胞 胆囊收缩素 K细胞 抑胃肽 S细胞 胰泌素 小肠 Mo细胞 胃动素 回肠 N细胞 神经降压素 胰腺、胃、小肠、大肠 PP细胞 胰多肽 2.胃肠激素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不同胃肠激素作用不同,三种胃肠激素作用 (2)调节其它激素释放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3)营养作用:有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 ( trophic action),如胃泌素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DNA、RNA和蛋白质 的合成 (4)影响免疫功能 (5)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及吸收 脑一肠肽的概念 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为脑一肠肽( brain-gut peptide) 口腔内消化(自学) 三、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成人1~2L (一)胃的分泌 喷门腺 外分泌腺{泌酸腺 内分泌腺:G细胞、D细胞
图 6-2 消化道内壁内神经丛及 其植物神经的关系模式图 (四)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消化道内 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 质。 1.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 种类:40 多种,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 总和,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大部 分呈锥形: 图 6-3 胃窦粘膜内的 G 细胞 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分布部位 细胞名称 分泌激素 胰岛 A 细胞 胰高血糖素 B 细胞 胰岛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 D 细胞 生长抑素 胃窦、十二指肠 G 细胞 胃泌素 小肠上部 I 细胞 胆囊收缩素 K 细胞 抑胃肽 S 细胞 胰泌素 小肠 Mo 细胞 胃动素 回肠 N 细胞 神经降压素 胰腺、胃、小肠、大肠 PP 细胞 胰多肽 2.胃肠激素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不同胃肠激素作用不同, 三种胃肠激素作用 (2) 调节其它激素释放 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3)营养作用: 有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称为营养作用 (trophic action), 如胃泌素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 DNA、RNA 和蛋白质 的合成 (4)影响免疫功能 (5)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及吸收 3. 脑-肠肽的概念 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二、 口腔内消化(自学) 三、 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成人 1~2L (一) 胃的分泌 喷门腺 外分泌腺 泌酸腺 幽门腺 内分泌腺: G细胞、 D细 胞 3
胃的分泌腺 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pH09-1.5,无色液体,正常成人分泌量约1.5-2.5L/天,包括无机物 (HCl、Na、K、Cl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 (1)盐酸,也称胃酸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 c -cOz 盐酸的排出量,一般为0-5mmol HGOY COOH+H /小时。最大酸排出量:在食物或 药物的刺激下,盐酸排出量,正 常人为20-25mmol/小时。盐酸的 Na·- 分泌机制:H来源代谢水, 一c H-KATP酶转运 图 6-4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模式图 (2)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主要来源主细胞,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 端的腺体。 胃蛋白酶原。一H·↓肾蛋白酶[ p2~3 蛋白质 际、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3)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 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 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可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大,表面pH为2.0,上皮细胞面为 70。 21 粘液层 HCO NFR pH7
胃的分泌腺 1.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 pH0.9-1.5, 无色液体, 正常成人分泌量约 1.5-2.5L/天, 包括无机物 (HCl、Na、K、Cl 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 (1)盐酸, 也称胃酸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 盐酸的排出量,一般为 0-5mmol /小时。最大酸排出量:在食物或 药物的刺激下, 盐酸排出量, 正 常人为 20-25mmol/小时。盐酸的 分泌机制: H 来源代谢水, H-K,ATP 酶转运, 图 6-4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模式图 (2)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主要来源主细胞, 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 端的腺体。 (3)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 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 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可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大,表面 pH 为 2.0,上皮细胞面为 7.0。 4
图6-5胃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屏障 (4)内因子( intrinsic factor):壁细胞分泌,Mr为6万的糖蛋白,促进vtB12的吸收。 2.胃液分泌的调节 空腹时胃液不分泌或很少分泌,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通过神经一体液因素 调节胃液的分泌。 (1)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 乙酰胆碱:作用壁细胞M受体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 胃泌素( gastrin):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壁细胞,有G-34和G-17,G-17刺激胃酸分泌作 用比G-34强5~6倍。C端4个AA(色一甲硫一门冬一苯丙一NH2)是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 组胺( Histamine):由胃泌酸腺中肠嗜铬样细胞( enterochromaffin- like celL. ecl)分泌 的,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作用壁细胞上H2受体,阻断剂为甲氢咪呱 ( cimetidine)。ECL细胞上存在胃泌素和胆碱能受体,胃泌素和ACh可通过作用于壁细胞上 相应的受体而刺激胃酸的分泌。 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14肽,由胃体和胃窦粘膜内D细胞合成和释放。对胃酸分 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原因:①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②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 ③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 (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视、嗅、听等感受器) 和非条件反射(口腔和咽喉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中枢包括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 大脑皮层等。 胃期: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液的分泌, 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感受器,通过迷走一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和 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腺分泌; 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引起G细胞分泌胃泌素;③食物的化 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食物进入小肠后,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 entero- oxyntic)。 延髓 迷燃走神经中枢 分泌纤维 需期1屈神经丛反 传入纤维迷走神经干 2速走反射 内在神经丛 周集利 炒 牺环系统 图6-6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图 6-5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屏障 (4)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壁细胞分泌,Mr为 6 万的糖蛋白, 促进VitB12的吸收。 2.胃液分泌的调节 空腹时胃液不分泌或很少分泌,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通过神经-体液因素 调节胃液的分泌。 (1) 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 乙酰胆碱:作用壁细胞M3受体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 胃泌素(gastrin):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壁细胞,有G-34 和G-17, G-17 刺激胃酸分泌作 用比G-34 强 5~6 倍。C端 4 个AA(色-甲硫-门冬-苯丙-NH2)是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 段。 组胺(Histamine):由胃泌酸腺中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 ECL)分泌 的,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作用壁细胞上H2 受体,阻断剂为甲氢咪呱 (cimetidine)。 ECL细胞上存在胃泌素和胆碱能受体,胃泌素和ACh可通过作用于壁细胞上 相应的受体而刺激胃酸的分泌。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14 肽, 由胃体和胃窦粘膜内 D 细胞合成和释放。 对胃酸分 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原因:①抑制胃窦 G 细胞释放胃泌素;②抑制 ECL 细胞释放组胺; ③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 (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视、嗅、听等感受器) 和非条件反射(口腔和咽喉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中枢包括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 大脑皮层等。 胃期: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液的分泌, 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和 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腺分泌; 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引起 G 细胞分泌胃泌素;③食物的化 学成分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食物进入小肠后, 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entero-oxyntin)。 图 6-6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5
(3)胃酸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盐酸:胃窦pH降到1.2~1.5时,胃酸分泌抑制。 原因:①HCl直接抑制G细胞分泌 ②HCl引起胃粘膜内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内PH降到25以下时,胃 酸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胰泌素抑制胃酸分泌;HCl刺激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 (bulbogastrone) 脂肪: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 enterogastrone),可能不是独立激素,而是数种具有此种 作用激素的总称 高张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一胃反射( entero-gastric reflex)抑制胃分 (二)胃的运动 作用: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 1.主要形式 (1)容受性舒张( receptive relaxation):咀嚼、吞咽食物 时,食物对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 肉舒张。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摄入,而胃内压变化不大 (2)蠕动:起始于胃中部的,约3次/分的环状收缩 图67胃蠕动 2.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胃内食糜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进食5分钟后开始,排 空速度:稀的、流质>稠的、固体的食物;小颗粒>大颗粒: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糖>蛋 白质>脂肪;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1)胃排空促进因素 胃内物→扩张胃→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一迷走反射→胃运动加强 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胃泌素释放→胃运动加强 (2)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素 肠一胃反射:十二指肠内食物→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运动 →排空减慢 四、小肠内的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无色、无臭液体,1~2L/日,PH为78~84,等渗。 阳离子:Na、K+;阴离子:HCO3、CI 胰酶由腺泡细胞分泌,主要有 (1)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pancreatic amylase),是一种a-淀粉酶,消化产物为 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最适PH为6.7~70 (2)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lipase),可分解为甘油三酯、甘油一酯和甘油,最适pH 为75~8.5。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 colipase)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3)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 trypsin)和糜蛋白酶( chymotrypsin) 2.胰液分泌的调节 消化间期胰液分泌很少,但60~120分钟有短暂的周期性分泌。 (1)神经调节: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 射(条件和非条件)引起胰液分泌。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3)胃酸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盐酸:胃窦 pH 降到 1.2~1.5 时, 胃酸分泌抑制。 原因:①HCl 直接抑制 G 细胞分泌, ②HCl 引起胃粘膜内 D 细胞释放生长抑素。 十二指肠内 PH 降到 2.5 以下时,胃 酸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胰泌素抑制胃酸分泌;HCl 刺激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 (bulbogastrone)。 脂肪: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可能不是独立激素, 而是数种具有此种 作用激素的总称。 高张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抑制胃分 泌。 (二) 胃的运动 作用: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 1.主要形式 (1)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on):咀嚼、吞咽食物 时, 食物对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 肉舒张。 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摄入,而胃内压变化不大。 (2) 蠕动: 起始于胃中部的, 约 3 次/分的环状收缩 波。 图 6-7 胃蠕动 2.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胃内食糜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进食 5 分钟后开始, 排 空速度:稀的、流质>稠的、固体的食物;小颗粒>大颗粒;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糖>蛋 白质>脂肪;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 4~6 小时。 (1) 胃排空促进因素 胃内物 → 扩张胃 → 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 → 胃运动加强 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 胃泌素释放→ 胃运动加强 (2)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素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内食物 → 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 → 反射性抑制胃运动 → 排空减慢 四、小肠内的消化 (一) 胰液的分泌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无色、无臭液体,1~2L/日,PH 为 7.8~8.4,等渗。 阳离子:Na+ 、K+ ;阴离子:HCO3 -、 、Cl- 胰酶由腺泡细胞分泌,主要有: (1) 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是一种 a-淀粉酶,消化产物为 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最适 PH 为 6.7~7.0 (2) 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lipase),可分解为甘油三酯、甘油一酯和甘油, 最适 pH 为 7.5~8.5。 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colipase)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3) 蛋白水解酶: 主要有胰蛋白酶(trypsin)和糜蛋白酶(chymotrypsin), 2. 胰液分泌的调节 消化间期胰液分泌很少, 但 60~120 分钟有短暂的周期性分泌。 (1)神经调节: 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 射(条件和非条件)引起胰液分泌。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6
(2)体液调节:胰泌素( secretin)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水分和碳酸 氢盐,因而使胰液量大为增加,而酶的含量不高。胆囊收缩素( cholecystokinin,CCK)促进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及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 (3)胰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小肠粘膜上段分泌CCK一释放肽,可刺激小肠粘膜I细胞分 泌CCK。 中过 地走神经 作A练 走邮 出纤维 扩一□ 器 理际分解产敏 周给路 的晓料 图6-8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胆汁(ble)由肝细胞不断生成,肝管流出,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入 胆囊管而储存在胆囊内,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正常成人800~1000ml/日。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黃色或桔棕色,PH约7.4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PH约6.8,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 成分:无机物:水、Na+、K+、Ca2+、HCO3、 有机物: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 bile salt)。 2胆汁的作用 (1)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减小脂肪表面张力,使脂肪裂解为 直径为3~1o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 作用加速 (2)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 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 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食物在消化道内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如蛋黄、肉等)引起 胆汁流出最多,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糖类食物作用最小。 (1)神经作用: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神经反射性肝胆汁分泌少量增加 囊收缩轻度加强。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间接 引起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2)体液的作用 胃泌素→肝细胞和胆 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胃泌素→胃酸分泌増加亠十二指肠→胰泌素释放→胆汁分泌增加、HCO分泌增多
(2)体液调节:胰泌素(secrtin)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 使其分泌水分和碳酸 氢盐,因而使胰液量大为增加,而酶的含量不高。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促进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及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 (3)胰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小肠粘膜上段分泌 CCK-释放肽,可刺激小肠粘膜 I 细胞分 泌 CCK。 图 6-8 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断生成, 肝管流出, 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或由肝管转入 胆囊 ):金黄色或桔棕色, PH 约 7.4 的种类和浓度决定。 卵磷脂和粘蛋白。 盐(bile salt)。 2.胆汁的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减小脂肪表面张力,使脂肪裂解为 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 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如蛋黄、肉等)引起 胆 胆汁分泌少量增加, 胆 胆 → 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 胆汁分泌增加、HCO3 - 分泌增多 ( 胆汁(bile)由肝细胞不 管而储存在胆囊内, 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正常成人 800~1000ml/日。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肝细胞胆汁(肝胆汁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 PH 约 6.8, 胆汁颜色由胆色素 成分:无机物:水、Na+、K+ 、Ca2+ 、HCO3 - 、; 有机物: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 作用 (1)胆汁中的 直径为 3~10um 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 作用加速。 (2)胆盐达 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食物在消化道内是引起胆 汁流出最多, 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 糖类食物作用最小。 (1)神经作用: 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神经反射性肝 囊收缩轻度加强。 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间接 引起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2)体液的作用: 胃泌素 → 肝细胞和 胃泌素→ 胃酸分泌增加 → 十二指肠 → 胰泌素释放 7
蛋白质分解产物、HCl、脂肪→小肠上部 粘膜I细胞→CCK→胆囊强烈收 Oddi括约肌松弛→大量胆汁排放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小肠→90%回肠 末端吸收→门静脉→肝脏胆汁分泌,每 餐2~3次,每次损失5% 图69胆盐的肠肝循环 (三)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内腺体:十二指肠腺(又称为波氏腺, Brunner gland)和小肠腺( Liberkuhn crypt 1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碱性、PH76,等渗,1~3L/日;消化酶: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多种寡肽酶和肽酶,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继续消化 2.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经常性分泌,分泌量变化很大 食糜机械和化学刺激亠小肠液分泌,对扩张刺激最敏感。主要通过肠壁内神经丛的 局部反射引起,外来神经作用不明显。 胃泌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刺激小肠液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1.消化间期小肠运动形式 周期性的移行性复合波(MMC),起源于胃 2.消化期小肠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 (2)分节运动 segmentation contraction):是一种 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是小肠特有的 运动形式。 小肠的分节运动 (3)蠕动:可发生在小肠任何部位,速度为0.5~20cm/s 3.小肠运动的调节 (1)肠道神经的作用:机械化学刺激→肠壁感受器→局部反射→引起小肠蠕动 (2)外来神经的作用:副交感神经能加强肠运动;交感神经抑制肠运动 (3)体液因素的作用:小肠壁内神经丛和平滑肌对各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敏感性,胃肠 激素和胺(如胃泌素、CCK、脑腓肽和5一H等)都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上受体或通过神经 介导而调节平滑肌的运动 五、大肠内消化 人类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吸收由 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K、维生素B等物质 (一)运动形式
蛋白质分解产物、HCl、脂肪 → 小肠上部 粘膜 I 细胞 → CCK → 胆囊强烈收 Oddi 括约肌松弛 → 大量胆汁排放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 → 小肠 → 90%回肠 图 6-9 胆盐的肠肝循环 腺(又称为波氏腺, Brunner gland)和小肠腺(Liberkuhn crypt) 日;消化酶: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质继续消化。 2. 化很大 分泌,对扩张刺激最敏感。主要通过肠壁内神经丛的 局部 → 刺激小肠液分泌 (四 动形式 C), 起源于胃。 运动形式的基础 一种 图 6–10 小肠的分节运动 (3)蠕动:可发生在小肠任何部位, 速度为 0.5~2.0cm 用: 机械化学刺激 → 肠壁感受器 → 局部反射 → 引起小肠蠕动 的敏感性, 胃肠 有重要的消化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吸收由 大肠 末端吸收 → 门静脉 → 肝脏胆汁分泌, 每 餐 2~3 次, 每次损失 5%。 (三) 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内腺体:十二指肠 1.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碱性、PH7.6,等渗,1~3L/ 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多种寡肽酶和肽酶, 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 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经常性分泌, 分泌量变 食糜机械和化学刺激 → 小肠液 反射引起,外来神经作用不明显。 胃泌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 )小肠的运动 1.消化间期小肠运 周期性的移行性复合波(MM 2.消化期小肠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 (2)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contraction):是 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是小肠特有的 运动形式。 /s 3.小肠运动的调节 (1) 肠道神经的作 (2)外来神经的作用:副交感神经能加强肠运动;交感神经抑制肠运动 (3)体液因素的作用:小肠壁内神经丛和平滑肌对各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 激素和胺(如胃泌素、CCK、脑腓肽和 5-HT 等)都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上受体或通过神经 介导而调节平滑肌的运动 五、大肠内消化 人类大肠内没 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 K、维生素 B 等物质。 (一)运动形式 8
1.分节推进运动;2.袋状往返运动;3.蠕动和集团蠕动。 (二)排便反射 是非条件反射,但正常成年人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婴儿、精神错乱或脊髓横断病 人除外。 六、吸收 (一)吸收过程概述 1.吸收的部位 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数量大,是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有: (1)面积大:小肠有巨大的吸收 面积,约200平方米; (2)分子小:食物在小肠内已被 钙 Calciu 海每 消化成适于吸收的结构简单的小单 铁Iro 分子物质 “ saccha 脂溶性維生素 水溶性維生素 (3)时间长:食物在小肠停留时 Water-soluble vitamins 间长3~8小时,有充分的时间进 甚油e。 维生素B12 行吸收 (4)结构适宜:小肠粘膜的环行 皱襞、小肠绒毛、微绒毛等含有丰 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适 于吸收 图6-11不同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部位 2.吸收的机制 (1)被动转运机制:管腔内营养物质- (2)主动转运机制:管腔内营养物质一 :肠血管淋巴管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的吸收 形式: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 机制:继发性的主动转运。葡萄糖的吸收与Naˆ吸收耦联进行(2个№aˆ,1个葡萄糖)。 途径:血液循环。 2.蛋白质 形式:一般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而吸收 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氨基酸吸收与Na'吸收耦联进行。 途径:血液循环。 3.脂肪 形式: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及胆固醇 机制:消化后生成的甘油和中、短链脂肪酸、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长链脂肪 酸、甘油一酯和胆固醇必须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的混合微胶粒,到达微绒毛,进入肠上皮 细胞。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途径:中、短链脂肪酸、甘油是水溶性的进入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与胞内载脂蛋 白形成乳糜微粒,以出胞方式进入组织间隙,再经淋巴完成吸收。 4.钙 吸收部位:小肠各部 吸收机制:主动转运
1.分节推进运动;2.袋状往返运动;3.蠕动和集团蠕动。 (二 ,但正常成年人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婴儿、精神错乱或脊髓横断病 人除 过程概述 质种类多、数量大,是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小肠 收 绒毛、微绒毛等含有丰 图 6-11 不同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部位 (1)被动转运机制:管腔内营养物质—— 制:管腔内营养物质————→肠壁血管淋巴管 乳糖、果糖等)。 性的主动转运。葡萄糖的吸收与Na +吸收耦联进行(2 个Na+ ,1 个葡萄糖)。 2. 发性主动转运。氨基酸吸收与Na+ 吸收耦联进行。 3 、甘油一酯及胆固醇。 消化后生成的甘油和中、短链脂肪酸、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长链脂肪 酸、 的混合微胶粒,到达微绒毛,进入肠上皮 细胞 巴完成吸收。 4. 机制:主动转运 )排便反射 是非条件反射 外。 六、吸收 (一)吸收 1.吸收的部位: 小肠吸收的物 吸收的有利条件有: (1)面积大:小肠有巨大的吸 面积,约 200 平方米; (2)分子小:食物在小肠内已被 消化成适于吸收的结构简单的小 分子物质; (3)时间长:食物在小肠停留时 间长 3~8 小时,有充分的时间进 行吸收。 (4)结构适宜:小肠粘膜的环行 皱襞、小肠 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适 于吸收。 2.吸收的机制 ——→肠壁血管淋巴管 (2)主动转运机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的吸收 形式:单糖(葡萄糖、半 机制:继发 途径:血液循环。 蛋白质 形式:一般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而吸收。 机制:继 途径:血液循环。 .脂肪 形式:甘油、脂肪酸 机制: 甘油一酯和胆固醇必须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 。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途径:中、短链脂肪酸、甘油是水溶性的进入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与胞内载脂蛋 白形成乳糜微粒,以出胞方式进入组织间隙,再经淋 钙 吸收部位:小肠各部 吸收 9
吸收影响因素:活化的vitD,酸性环境促进吸收。 5.铁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吸收机制:与转铁蛋白,入胞,主动转运 吸收影响因素:VitC,胃酸促进吸收 思考题: 1.简述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2为什么胃液不会消化其自身? 3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 4.胃酸分泌的机制如何?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什么? 5.简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6.何谓胃排空?受哪些因素的控制? 7.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 8.胆汁的分泌和排放是如何调节的? 9.胃和小肠有哪些运动形式?各有何作用? 案例:男性患者,38岁,四月前因冷食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常发生在夜间,呈持续性隐 痛,但有阵发性加剧,尤以进冷食后明显,疼痛同时伴有嗳气,反酸但无恶心、呕吐,黑便 20天。 出现腹痛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嗳气、反酸的症状? 3、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方法或途径解决病人的症状? 参考文献 1.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陈元方, Yanada T主编.胃肠肽类激素基础与临床.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周吕主编.胃肠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4. Greger R, windhorst U Comprehensive Human Physiology. Vol 2, Springer Berlin, 1996 5. Johnson LR. Phys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3rd edition. Raven Press, New York, 1994 6. Kutchai HC. 1993.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Berne BM and Levy MN. Physiology, 3rd ed Louis: Mosby- Year Book 7. Yamada T. 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 Lippincott, 1995 8.朱妙章主编.2002.大学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 Guyton AC, Tohn E Hall. 2000.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10. Andrew Davies, Asa GH Blakeley, Cecil Kidd. 2001. Human Physiology.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1l.周吕,柯美云主编.1999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 2. Dockray GJ. 1999. Topical review. Gastrin and gastric epithelial physiology. J Physiol 15(518):315-342 13. Le Drean G Le Huerou-Luron I, Gestin M, et al. 1999. Exogenous CCK and gastrin stimulate pancreatic exocrine secretion via CCK-a but also via CCK-B/gastrin receptors in the calf. Pflugers Arch. 438(1): 86-93 Summary All cells in the human body require a supply of water, electrolytes and nutrients. These must come from food, where they are present as carbohydrates, fats, proteins, etc. These complex
吸收影响因素:活化的VitD3,酸性环境促进吸收。 5. 机制:与转铁蛋白,入胞,主动转运。 。 思考 .简述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液不会消化其自身? ? 要成 和作用是什么? 有何作用? 腹部疼痛,疼痛常发生在夜间,呈持续性隐 明显,疼痛同时伴有嗳气,反酸但无恶心、呕吐,黑便 痛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么有嗳气、反酸的症状? 决病人的症状? . 姚泰主编. 生理学(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anada T 主编. 胃肠肽类激素基础与临床.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 mprehensive Human Physiology. V l 2, Springer Berlin, 1996 tion. Raven Press, New York, 1994 d ed. si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WB the human body require a supply of water, electrolytes and nutrients. These must they are present as carbohydrates, fats, proteins, etc. These complex 铁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吸收 吸收影响因素:VitC,胃酸促进吸收 题: 1 2.为什么胃 3.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 4.胃酸分泌的机制如何?胃液的主 分 5.简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6.何谓胃排空?受哪些因素的控制? 7.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 8.胆汁的分泌和排放是如何调节的? 9.胃和小肠有哪些运动形式?各 案例:男性患者,38 岁,四月前因冷食出现上 痛,但有阵发性加剧,尤以进冷食后 20 天。 问题: 1、出现腹 2、为什 3、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方法或途径解 参考文献: 1 2. 陈元方, Y 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3. 周吕主编. 胃肠生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4. Greger R, Windhorst U. Co o 5. Johnson LR. Phy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3rd edi siology 6. Kutchai HC. 1993.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Berne BM and Levy MN. Physiology, 3r Louis: Mosby-Year Book 7. Yamada T. 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 Lippincott, 1995 8. 朱妙章主编. 2002. 大学生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Guyton AC,Tohn E Hall. 2000. Textbook of Medical Phy Saunders Co. 10. Andrew Davies,Asa GH Blakeley,Cecil Kidd. 2001. Human Physiology.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11. 周吕, 柯美云主编. 1999 胃肠动力学. 基础与临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 Dockray GJ. 1999. Topical review. Gastrin and gastric epithelial physiology. J Physiol, 15(5 3 18): 15-342 13. Le Drean G, Le Huerou-Luron I, Gestin M, et al. 1999. Exogenous CCK and gastrin stimulate pancreatic exocrine secretion via CCK-A but also via CCK-B/gastrin receptors in the calf. Pflugers Arch. 438(1): 86-93 Summary All cells in come from food, wher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