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评析 试卷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宜宾市2018年髙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以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为依托,立足初中毕业学 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开放的思维能力、独立的创新意识以及与新课改高 中语文教学相衔接等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试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充分发挥中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1.试题难度合理,“素养立意”,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着眼于利于初中教学。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于教材,同时又 有适当的拓展延伸。引导初中教学要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教活教材、活教 教材。同时着眼于利于高中选拔,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区分度,让语文素养 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第5题考查学生修辞的判断和分析,同时考了两个语法判断,一个是短语结 构,一个是词性判断,教材中对这个版块有专门讲解,也是初中新教材强化的点。 第6题考査的是文化常识,没有考查文学常识,考虑的是第7题名著导读里 面涉及了文学常识,另外回归传统文化,有必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这也和高考接轨,但这道题的内容全来自教材,没有超出范围。引导学生通过语 境去理解这些文化常识,C选项看起来似乎有点难度,但通过《范进中举》这篇 课文,可以推知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而不是“进土”,稍微思考下就能作出 判断,动态考查知识。 13题古诗鉴赏,采用了两首诗歌比较阅读,第一个问难度不大,第二个问要 求学生对两首诗歌的主题要有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比较,有区分度。 两篇现代文阅读中也注重难易的梯度。15、16题比较简单,17题有一定难 度,但这道题6分,多数学生能答出第一点得3分,而懂得小说是反映现实,从 现实社会去思考主题的学生才能答出第二点,这里有一个区分度;18题每个学生 都可上手,但要求语言的表述有理有据、准确鲜明,语言表述能力强、语文素养 高的学生才能拿高分。20题考查论证方法,分值为6分,一般学生能答出两点, 可得4分左右,但思维层次好的学生可以答出三点,才能拿满分。 作文着眼于青春、奋斗、成长,贴近生活,引领思考,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 说。22题作文“朝着阳光奔跑”,“阳光”是方向,“奔跑”是姿态,结合这两点 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考査考生的文字技巧与文化素养,鼓励考生更好、更准 更美地用文字传达自己的文化涵养。那些善于读书、善于思考能用准确、畅达、 雅致的语言文字自由表达自己想法、见解的初中生能脱颖而出,考出高分。 2.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倡导群文阅读 与2017年试卷相比,2018年试卷稳中有变。变化的部分是:第一,题量为 22道小题;第二,基础题部分增加了第8、9、10题(文言实词、虚词、断句), 考核的范围为初中全册书;三个小题分别从常用实词及虚词的解释、用法判断, 断句等角度创设,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范围为 全册初中教材,扩大了考查的范围,有利于夯实文言基础,为学生高中学习文言 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现代文的第一篇阅读为小说,这几年中考现代文第一篇 多是散文,这次考小说意在引导各种文体都要考查,况且初中教材中小说是占有 很大篇幅的。第二篇阅读为议论文,是一篇名家的经典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四,将文言文阅读改为1道翻译题,1道文意理解题。 第1页,共2页
第 1 页,共 2页 宜宾市 2018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评析 试卷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宜宾市 2018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以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为依托,立足初中毕业学 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开放的思维能力、独立的创新意识以及与新课改高 中语文教学相衔接等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试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充分发挥中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1.试题难度合理,“素养立意”,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着眼于利于初中教学。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于教材,同时又 有适当的拓展延伸。引导初中教学要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教活教材、活教 教材。同时着眼于利于高中选拔,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区分度,让语文素养 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第 5 题考查学生修辞的判断和分析,同时考了两个语法判断,一个是短语结 构,一个是词性判断,教材中对这个版块有专门讲解,也是初中新教材强化的点。 第 6 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没有考查文学常识,考虑的是第 7 题名著导读里 面涉及了文学常识,另外回归传统文化,有必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这也和高考接轨,但这道题的内容全来自教材,没有超出范围。引导学生通过语 境去理解这些文化常识,C 选项看起来似乎有点难度,但通过《范进中举》这篇 课文,可以推知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而不是“进士”,稍微思考下就能作出 判断,动态考查知识。 13 题古诗鉴赏,采用了两首诗歌比较阅读,第一个问难度不大,第二个问要 求学生对两首诗歌的主题要有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比较,有区分度。 两篇现代文阅读中也注重难易的梯度。15、16 题比较简单,17 题有一定难 度,但这道题 6 分,多数学生能答出第一点得 3 分,而懂得小说是反映现实,从 现实社会去思考主题的学生才能答出第二点,这里有一个区分度;18 题每个学生 都可上手,但要求语言的表述有理有据、准确鲜明,语言表述能力强、语文素养 高的学生才能拿高分。20 题考查论证方法,分值为 6 分,一般学生能答出两点, 可得 4 分左右,但思维层次好的学生可以答出三点,才能拿满分。 作文着眼于青春、奋斗、成长,贴近生活,引领思考,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 说。22 题作文“朝着阳光奔跑”,“阳光”是方向,“奔跑”是姿态,结合这两点 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考查考生的文字技巧与文化素养,鼓励考生更好、更准、 更美地用文字传达自己的文化涵养。那些善于读书、善于思考能用准确、畅达、 雅致的语言文字自由表达自己想法、见解的初中生能脱颖而出,考出高分。 2.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倡导群文阅读 与 2017 年试卷相比,2018 年试卷稳中有变。变化的部分是:第一,题量为 22 道小题;第二,基础题部分增加了第 8、9、10 题(文言实词、虚词、断句), 考核的范围为初中全册书;三个小题分别从常用实词及虚词的解释、用法判断, 断句等角度创设,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范围为 全册初中教材,扩大了考查的范围,有利于夯实文言基础,为学生高中学习文言 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现代文的第一篇阅读为小说,这几年中考现代文第一篇 多是散文,这次考小说意在引导各种文体都要考查,况且初中教材中小说是占有 很大篇幅的。第二篇阅读为议论文,是一篇名家的经典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四,将文言文阅读改为 1 道翻译题,1 道文意理解题
古诗文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选了课内的《出师表》,再选了一篇课外的《诸 葛亮传》,两篇文章都是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的 阅读。文言翻译题“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材料选自课外, 考点多是课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的迁移能力。文意理解题“请概括甲文中诸 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侧重于 考核对两篇文章的整体理解,通过比较阅读对诸葛亮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诸 葛亮给后主提出的建议,他自己首先是做到了的 诗歌鉴赏中同样采用了群文阅读的形式,王维的《使至塞上》与杨炯的《从 军行》的比较阅读,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抒发的情感是不同的,一首是抒发只 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一首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比较阅读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社会生活。第1、2题字音字形的考察,一方面紧扣教材,一方面来源 于生活中常读错,常写错的字。比如“笨拙”的“拙”常误读为“zhuo”,“即使” 常误写为“既使”。第3题成语的使用,考査了成语使用要注意对象,使用要得 体,“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感谢别人的帮助。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读准字音,用好语言;在生活中学好语文。第4题的选材多来自时事,引导学生 关注新闻,关心社会生活。 在选材上紧贴时代脉搏的。如第3题成语运用中的“毕业晚会”“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第4题“大学城”“川航”“闪送”,第5题的“不忘初心”“难忘今 宵”。现代文小说《最后的老师》反映了边远乡村教育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和 思考现实生活。议论文《享福与吃苦》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如今的不少的青 年人不也是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读后会有所感悟和反思 作文中的两个题目,更是与生活、学习、人生、思考等息息相关。 5.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套试题,选材上充满正能量,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引领,,凸显核心价值观。 第6题考査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高考试题接轨;第7题名著导 读考查了《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作品:8--12题的古代诗文,考 査了《出师表》《三国志》的节选文章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杨炯 的《从军行》,古诗文默写考了孟子、陆游、辛弃疾等名家的名句,其中一道题 用二化节支森类添x统产并言路,赏罚公正 分明,知行合一,鞠躬尽瘁;现代文《最后的老师》中乡村最后一位代课老师关 爱学生,甘于奉献、坚守岗位,热爱教育;现代文《享福与吃苦》阐释了“吃得 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道理。阅读就是一次人格的洗礼。 22题作文《朝着阳光奔跑》,“阳光”是梦想也是心态,是青年人的方向;“奔 跑”是激情的飞扬,是青春的姿态。在作文中引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 貌,引导要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青年。 第2页,共2页
第 2 页,共 2页 古诗文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选了课内的《出师表》,再选了一篇课外的《诸 葛亮传》,两篇文章都是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的 阅读。文言翻译题“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材料选自课外, 考点多是课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的迁移能力。文意理解题“请概括甲文中诸 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侧重于 考核对两篇文章的整体理解,通过比较阅读对诸葛亮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诸 葛亮给后主提出的建议,他自己首先是做到了的。 诗歌鉴赏中同样采用了群文阅读的形式,王维的《使至塞上》与杨炯的《从 军行》的比较阅读,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抒发的情感是不同的,一首是抒发只 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一首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比较阅读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社会生活。第 1、2 题字音字形的考察,一方面紧扣教材,一方面来源 于生活中常读错,常写错的字。比如“笨拙”的“拙”常误读为“zhuó”,“即使” 常误写为“既使”。第 3 题成语的使用,考查了成语使用要注意对象,使用要得 体,“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感谢别人的帮助。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读准字音,用好语言;在生活中学好语文。第 4 题的选材多来自时事,引导学生 关注新闻,关心社会生活。 在选材上紧贴时代脉搏的。如第 3 题成语运用中的“毕业晚会”“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第 4 题“大学城”“川航”“闪送”,第 5 题的“不忘初心”“难忘今 宵”。现代文小说《最后的老师》反映了边远乡村教育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和 思考现实生活。议论文《享福与吃苦》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如今的不少的青 年人不也是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读后会有所感悟和反思。 作文中的两个题目,更是与生活、学习、人生、思考等息息相关。 5.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套试题,选材上充满正能量,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引领,,凸显核心价值观。 第 6 题考查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高考试题接轨;第 7 题名著导 读考查了《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作品;8——12 题的古代诗文,考 查了《出师表》《三国志》的节选文章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杨炯 的《从军行》,古诗文默写考了孟子、陆游、辛弃疾等名家的名句,其中一道题 采用了“飞花令”的形式。重视经典积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1——12 题节选文章《出师表》《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广开言路,赏罚公正 分明,知行合一,鞠躬尽瘁;现代文《最后的老师》中乡村最后一位代课老师关 爱学生,甘于奉献、坚守岗位,热爱教育;现代文《享福与吃苦》阐释了“吃得 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道理。阅读就是一次人格的洗礼。 22 题作文《朝着阳光奔跑》,“阳光”是梦想也是心态,是青年人的方向;“奔 跑”是激情的飞扬,是青春的姿态。在作文中引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 貌,引导要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