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 中。如《窭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 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 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 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 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 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 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 “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 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 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 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 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 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 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髙阶段为“圆成”,称涅架境 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 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 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 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奧秘的太极思维 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 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 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 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 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 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一审美理想的规范 “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 与妥协。它虽然推选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 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 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 “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 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山东省济南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 中。如《窭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 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 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 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 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 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 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 “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 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 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 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 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 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 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架境 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 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 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 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 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 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 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 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 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 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 “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 与妥协。它虽然推选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 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 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 “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 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 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 团圆”结局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 C.“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 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仂,它 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 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 B.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 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C.文章整体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 对“天”的崇拜以及“易、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 的主要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而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 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 了“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华复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 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 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己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 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答案】1.D 2.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 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有 误,“古代”不当,文章第一段“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可见应 该是“宋代以后”。B项,“昭雪形式”“梦境呈现”等均有绝对化倾向,从文 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来看,“昭雪形式”“梦境呈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表现形 式。C项,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最后一段 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髙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 灭”而产生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那么,要比对哪 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 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 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 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 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
A. “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 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 “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 团圆”结局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 C. “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 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 “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仂,它 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 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 B. 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 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C.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 对“天”的崇拜以及“易、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 的主要原因。 D.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而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 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 了“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 华复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 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 “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 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 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 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 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有 误,“古代”不当,文章第一段“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可见应 该是“宋代以后”。B 项,“昭雪形式”“梦境呈现”等均有绝对化倾向,从文 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来看,“昭雪形式”“梦境呈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表现形 式。C 项,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最后一段 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 灭”而产生。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那么,要比对哪 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 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 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 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 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
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 “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 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 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 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 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 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如本题A项,文章说的是“出 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而选项扩大为“古代”;C项,文中是说“特别是 悲剧中美的、崇髙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选项变成 “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 是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以及对文本论证方式的分析。设题的误区 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 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 并没有说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 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 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 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査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圆’经常在‘圆 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循环往复的表现”错误:文章第四段 说“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第五段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 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由此可以知道,“圆”是“循环往复的 表现”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自然观,与“佛家”无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各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 梅希斯·海因萨尔 (1)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 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 的症候。 (2)“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3)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 么令人担心的样子。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 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 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 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 (4)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 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 后匆忙离开。 (5)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 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
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 “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 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 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 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 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 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如本题 A 项,文章说的是“出 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而选项扩大为“古代”;C 项,文中是说“特别是 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选项变成 “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 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以及对文本论证方式的分析。设题的误区 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 项,“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 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 并没有说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 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 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 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 项,“‘圆’经常在‘圆 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循环往复的表现”错误;文章第四段 说“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第五段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 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由此可以知道,“圆”是“循环往复的 表现”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自然观,与“佛家”无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各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 梅希斯·海因萨尔 (1)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 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 的症候。 (2)“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3)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 么令人担心的样子。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 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 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 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 (4)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 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 后匆忙离开。 (5)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 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
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 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 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 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 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 纯真的快乐。 (6)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 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 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 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7)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 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 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 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一、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 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噪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 鸦的哇哇叫声。 (8)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 场竞争激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 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 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 的隐秘生活了。 (9)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 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 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 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 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 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 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 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 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10)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 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 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 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 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11)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 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 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 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 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 的种种表现及其意义,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 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 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 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 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 纯真的快乐。 (6)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 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 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 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7)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 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 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 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一、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 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噪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 鸦的哇哇叫声。 (8)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 场竞争激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 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 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 的隐秘生活了。 (9)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 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 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 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 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 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 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 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 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10)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 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 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 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 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11)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 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 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 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 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 的种种表现及其意义,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B.小说主人公维洛工作成就辉煌,家庭幸福美满,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 自卑、神经质并且极力掩饰自己这一症候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 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中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 内心,他们既要适应世俗生活,同时又渴望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 5.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 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6.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B 5.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 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 纯真的快乐作铺垫。②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 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 面形象。③就主题角度而言,凸显了小说主旨。在富足体面的现实生活中维洛却 根本体会不到快乐,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表现了作者对此 的忧虑及反思,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④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 “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 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6.不是。理由:①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 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②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 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③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 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 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④这 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 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 也考査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自卑、神 经质”不准确;从文中来看,虽然文章标题是“白痴的生活”,但主人公维洛并 不是白痴,所谓的“……神经质”只不过是他感受自由纯真生活的表现,是被现 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下的发泄和放松,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追求自由质朴生活的 表现 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 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这是考查对小说结构的理解能力。分析小说结构安排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小说的 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达、艺术手法的表现等角度去考虑。小说主要 是写主人公维洛·林德的“白痴的生活“的,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 “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这是小说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 家庭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显,作者是想告诉读者,维 洛·林德并不是真的白痴。那么,从情节的发展角度考虑,是为下文维洛·林德 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做铺垫。从人物形象的刻画角度 考虑,作者想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表现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 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形象,这样就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另外,这样安
B. 小说主人公维洛工作成就辉煌,家庭幸福美满,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 自卑、神经质并且极力掩饰自己这一症候。 C. 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 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 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中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 内心,他们既要适应世俗生活,同时又渴望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 5. 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 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6. 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 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 纯真的快乐作铺垫。②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 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 面形象。③就主题角度而言,凸显了小说主旨。在富足体面的现实生活中维洛却 根本体会不到快乐,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表现了作者对此 的忧虑及反思,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④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 “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 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6. 不是。理由:①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 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②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 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③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 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 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④这 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 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 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 项,“精神上却又高度焦虑、极度自卑、神 经质”不准确;从文中来看,虽然文章标题是“白痴的生活”,但主人公维洛并 不是白痴,所谓的“……神经质”只不过是他感受自由纯真生活的表现,是被现 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下的发泄和放松,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追求自由质朴生活的 表现。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 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这是考查对小说结构的理解能力。分析小说结构安排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小说的 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达、艺术手法的表现等角度去考虑。小说主要 是写主人公维洛·林德的“白痴的生活“的,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 “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这是小说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 家庭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显,作者是想告诉读者,维 洛·林德并不是真的白痴。那么,从情节的发展角度考虑,是为下文维洛·林德 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做铺垫。从人物形象的刻画角度 考虑,作者想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表现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 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形象,这样就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另外,这样安
排,让维洛·林德“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有利于表现他内心矛 盾的复杂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这也很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旨。可以说,小 说第五自然段写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是小说不可 缺失的一部分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 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 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 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 标题的关系—一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一一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 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 感基调。本题中,这段文字写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在情节上来 看,补充介绍了维洛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 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这就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质朴而纯真的生活做了铺垫,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全面 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的看法”,本题考査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探究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就题目的第 小问,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根据小说内 容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是”。然后我们再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比 如小说第五自然段对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的描写, 小说最后一段对主人公维洛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的描写等。题目第二个问题 结合文本谈谈看法”,作答时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作答:主人公维洛的这种 白痴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主人公维洛为什么喜欢或是放纵自己的这 种“白痴行为”呢;这种“白痴行为”对主人公维洛有何好处或帮助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 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 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 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 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髙 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 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 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排,让维洛·林德“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有利于表现他内心矛 盾的复杂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这也很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旨。可以说,小 说第五自然段写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是小说不可 缺失的一部分。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 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 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 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 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 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 感基调。本题中,这段文字写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在情节上来 看,补充介绍了维洛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 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这就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质朴而纯真的生活做了铺垫,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全面。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是一个白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的看法”,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探究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就题目的第一 小问,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根据小说内 容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是”。然后我们再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比 如小说第五自然段对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的描写, 小说最后一段对主人公维洛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的描写等。题目第二个问题 “结合文本谈谈看法”,作答时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作答:主人公维洛的这种 “白痴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主人公维洛为什么喜欢或是放纵自己的这 种“白痴行为”呢;这种“白痴行为”对主人公维洛有何好处或帮助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7 年 9 月 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 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 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 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 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 处以 1000 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 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 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 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 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 象征”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袁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 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 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 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 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 国家利益的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宄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 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 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 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 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 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 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 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 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 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 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 象征”。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袁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 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 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 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 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 国家利益的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宄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 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 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 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 年 10 月 3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 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 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 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 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 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
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 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 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一审议通过一一国歌法一一具体规定一一国歌地 位、奏唱礼仪等 B.社会公民一一正当行使言论自由权—一不维护国歌尊严一一损害民族感情 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C.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一征询一一港澳法委会和政府一一赞同一一将国歌 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 D.部分香港市民一一不尊重国歌一一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 引起一一全国人民的愤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 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调査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 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 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 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 的一个法理依据。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答案】7.B 8. CE 9.①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②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③对社 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④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 社会价值底线。 【解析 7.试题分析:B项,“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损 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 8.试题分析:A项,错在“比……更重要”错。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 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B项,犯了以偏概 全的错误。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 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 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 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D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制定的民意基础”,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题干要求答出“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不是“国歌”的意义。答题的关 键是找到文章中论述此问题的区位,然后筛选文中的句子作答,重点注意段首和
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 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 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歌法——具体规定——国歌地 位、奏唱礼仪等 B. 社会公民——正当行使言论自由权——不维护国歌尊严——损害民族感情 ——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征询——港澳法委会和政府——赞同——将国歌 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 D. 部分香港市民——不尊重国歌——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 ——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 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 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 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 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 的一个法理依据。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答案】7. B 8. CE 9. ①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②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③对社 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④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 社会价值底线。 【解析】 7. 试题分析:B 项,“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损 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 8. 试题分析:A 项,错在“比……更重要”错。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 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B 项,犯了以偏概 全的错误。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 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 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 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D 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制定的民意基础”,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题干要求答出“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不是“国歌”的意义。答题的关 键是找到文章中论述此问题的区位,然后筛选文中的句子作答,重点注意段首和
段尾句。此题的答题区位主要集中在材料三和材料四,如根据材料三中的“国歌 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 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 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可以概括出答案的前三点。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 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 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 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 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 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 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 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 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謇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 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λ域,罗彦 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无等歃血盟誓死 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 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 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 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 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目:“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 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 誓。而贼攻益急,域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 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 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秦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 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 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 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B.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 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C.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 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D.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宫行人 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
段尾句。此题的答题区位主要集中在材料三和材料四,如根据材料三中的“国歌 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 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 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可以概括出答案的前三点。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 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 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 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 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 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 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 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 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 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域,罗彦 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 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 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 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 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 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目:“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 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 誓。而贼攻益急,域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 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 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秦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 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 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 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B. 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 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C. 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 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D. 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宫行人/ 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 立
B.行人,古文中可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使者的统称”或者“官名” 含义丰富。本文中“初官行人”与《兵车行》“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行人 含义不同 C.歃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 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D.宫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等,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 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 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 连 B.张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 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张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干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 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张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城中将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 吊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 【答案】10.C 12.D 13.(1)我自当出城屯兵于蠡县扼守流贼必经之路(要道),先杀掉妻子儿女 而后出动,守城事务全都交给您了。(关键词“屯”“冲”“妻子”“属”) (2)流贼认为罗彦是主谋,喊着他的名字大骂,并用箭射书劝降,罗彦不加理 会。。(关键词“诟”“书”“说”“顾”,判断句)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 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 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这句话的含义 是“任职期满,升任光禄少卿,被诬告撤职还乡。罗彦少年时随父在边塞,熟悉 军事。起初任行人,奉命回家乡,家乡所在府三次遭到兵祸,他辅佐地方官守卫, 三次立功”,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名词较多,如“光禄少卿”“罗 彦”“兵事”“行人”“乡郡”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落”的宾语 是“职”,两者不能分开,排除BD两项;“佐”,意思是“辅佐”,“当事” 是指地方官,辅佐地方官所做的事情就是“守御”,两者不能分开,排除A项。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 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历代 都分为九品十八级”说法绝对,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它是我国古代 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官制。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 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 错误;文章倒数第四行“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可见应该 为“每个人的脖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
B. 行人,古文中可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使者的统称”或者“官名”, 含义丰富。本文中“初官行人”与《兵车行》“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行人” 含义不同。 C. 歃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 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D. 宫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等,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 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 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 连。 B. 张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 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 张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干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 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 张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城中将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 吊自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我自当出城屯兵于蠡县扼守流贼必经之路(要道),先杀掉妻子儿女 而后出动,守城事务全都交给您了。(关键词“屯”“冲”“妻子”“属”) (2)流贼认为罗彦是主谋,喊着他的名字大骂,并用箭射书劝降,罗彦不加理 会。。(关键词“诟”“书”“说”“顾”,判断句)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 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 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这句话的含义 是“任职期满,升任光禄少卿,被诬告撤职还乡。罗彦少年时随父在边塞,熟悉 军事。起初任行人,奉命回家乡,家乡所在府三次遭到兵祸,他辅佐地方官守卫, 三次立功”,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名词较多,如“光禄少卿”“罗 彦”“兵事”“行人”“乡郡”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落”的宾语 是“职”,两者不能分开,排除 BD 两项;“佐”,意思是“辅佐”,“当事” 是指地方官,辅佐地方官所做的事情就是“守御”,两者不能分开,排除 A 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 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 项,“历代 都分为九品十八级”说法绝对,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它是我国古代 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官制。。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 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 项,“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 错误;文章倒数第四行“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可见应该 为“每个人的脖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