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初(2月)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 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 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 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 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 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 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凡?高开辟了 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 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 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 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 《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 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 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 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 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在创作的精 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 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 观精神。 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 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 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 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 ‘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 术。应该说,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 牧歌式的亲切精神,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摘编自吴式南《发现艺术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花卉类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 的 B.中国绘画艺术重视花卉题材,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这在世界艺术中十分独 特 C.凡?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 D.中国传统绘画立足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创造意象形态,升华对象根本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山东省青岛 2019 届高三下学期期初(2 月)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 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 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 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 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 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 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凡?高开辟了 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 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 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 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 《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 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 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 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 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在创作的精 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 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 观精神。 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 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 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 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 “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 术。应该说,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 牧歌式的亲切精神,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摘编自吴式南《发现艺术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从花卉类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 的。 B. 中国绘画艺术重视花卉题材,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这在世界艺术中十分独 特。 C. 凡?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 D. 中国传统绘画立足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创造意象形态,升华对象根本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侧重论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本 B.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中西方绘画创作特点做了清晰形象的分析 C.文章以齐白石等人作品为例,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更追求和 D.文章中“气韵”这一术语虽专业,但文中相关论述及解析降低了理解难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作画时画家个体特性太强,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这不利于艺术表现 B.中国传统花卉作品不是再现对象形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 C.中国花鸟画透露出牧歌式的亲切,有利于画家和观者提高完善自身,和谐心灵。 D.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蓄,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 答案 1.D(A曲解愿意,原文是“不尽相同”,并不是完全不同。B“此类艺术成就也 最高”属于无中生有。C曲解愿意,有“怪异的欣赏趣味”的是现代西方富有阶 层而非画家本人。) 2.C(C中的中国画不追求再现的形象形态。) 3.C(A无中生有,“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属性”原文并无表述。B曲解愿意,原 文是“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D 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标明中国传统绘画“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 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 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 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 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 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 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 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 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 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 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 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 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 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侧重论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本 质。 B.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中西方绘画创作特点做了清晰形象的分析。 C.文章以齐白石等人作品为例,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更追求和 谐。 D.文章中“气韵”这一术语虽专业,但文中相关论述及解析降低了理解难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作画时画家个体特性太强,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这不利于艺术表现。 B.中国传统花卉作品不是再现对象形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 C.中国花鸟画透露出牧歌式的亲切,有利于画家和观者提高完善自身,和谐心灵。 D.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蓄,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 答案: 1.D(A 曲解愿意,原文是“不尽相同”,并不是完全不同。B“此类艺术成就也 最高”属于无中生有。C 曲解愿意,有“怪异的欣赏趣味”的是现代西方富有阶 层而非画家本人。) 2.C(C 中的中国画不追求再现的形象形态。) 3.C(A 无中生有,“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属性”原文并无表述。B 曲解愿意,原 文是“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D 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标明中国传统绘画“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 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每年 6 万元), 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 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6 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 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 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 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 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 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 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 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 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 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 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月收入年收入调整前年纳税额调整后年纳税额|减税颕|降幅 500060000 l40 0140100% 100000 3876 1001 287574% 15000180000 12948 5484 746458% 20000:240000 24120 10l51 1396858% 50000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22% 8009600031552 2053962615611%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享有赡养老 享有子女教 人加除的纳弟姐妹数雕养老人平有扣除的干女教有平 中的比制(个)(元)“中的比倒(年) (%) (%) 低收入人群 33 88 2783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62 2.29 4486 5172 中高等收入人群67 1.9654653 22 95 高收入人群 72 69 6426 8 2143 平均值 5397 4402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 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 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 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 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 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 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 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 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 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 社会的建设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 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 8000 元,减除 5000 元免税额, 其应税收入为 3000 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 2000 元,那么 这 2000 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 3 万元,考虑到边际成 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 5 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 25 万元, 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 2.4 万元,在 20%的税率下,这意味 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 4800 元,与年均 5 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 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 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 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 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税起征点提髙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 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收入髙的群体纳税额髙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 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C.髙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赡 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D.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 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 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 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 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D.《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 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6.根据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 并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4.C(“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 益”不正确,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 5.D(“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不正确。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办法》是在 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6.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 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 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我就等拆迁 伍中正 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 那年,宋玉生30岁。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门前的枫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 息。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 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也就是那天早 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 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 2 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 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C.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赡 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D.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 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 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 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 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D.《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 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6. 根据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 并给出理由。(6 分) 【参考答案】 4. C (“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 益”不正确,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 益。) 5. D( “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不正确。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办法》是在 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6.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 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 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我就等拆迁 伍中正 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 那年,宋玉生 30 岁。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门前的枫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 息。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 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也就是那天早 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
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宋玉生去看变电站。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 是那些拆迁户。然后他跑到统一安置的住房一看,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回 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来一次的拆迁机会白白地错失了。宋玉生那年40岁。 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 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测量员说,还 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 等吧。宋玉生不再犹豫。 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 3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 宋玉生开始埋怨: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5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可是 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那一年,县里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 的。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 建的好房子。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 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 年后,农药厂的建设没有一点儿动静 后来他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想法,没经过科学论证。有专家提出,在 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 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他的房子越来越破败。 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的房子, 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呢。 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 6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村医拿出听 诊器搁在宋玉生胸口,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他的脉象。 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吃 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 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 真的!宋家宝肯定。 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咳,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那年他 61岁 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宋家宝说。 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 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 宋家宝的建议很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 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 真实。 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 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
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宋玉生去看变电站。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 是那些拆迁户。然后他跑到统一安置的住房一看,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回 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来一次的拆迁机会白白地错失了。宋玉生那年 40 岁。 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 一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测量员说,还 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 等吧。宋玉生不再犹豫。 后来,宋村有 3 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那 3 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 3 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 宋玉生开始埋怨: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50 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可是 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那一年,县里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 的。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 建的好房子。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 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 多。 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没有一点儿动静。 后来他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想法,没经过科学论证。有专家提出,在 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 8 条理由。 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他的房子越来越破败。 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的房子, 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呢。 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 60 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村医拿出听 诊器搁在宋玉生胸口,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他的脉象。 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吃。 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 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 真的!宋家宝肯定。 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咳,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那年他 61 岁。 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宋家宝说。 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 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 宋家宝的建议很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 2011 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 真实。 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 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
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 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 大学毕业,我留在宋村小学。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 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 孩子们也没有问 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 炮,撒上纸钱。 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淸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现实,“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暴发户”,是小说 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撑。 B.房屋拆迁后农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宋玉生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 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 C.小说运用语言、细节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形象地刻画了“拆迁”给主人 公带来的精神刺激。 D.宋玉生“等拆迁”等了大半辈子,小说以其为视点,暴露了浓缩的众 生相 8.小说的叙事角度新颖,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这样叙事的好处。(6分) 9.小说中说,“宋家宝的提议好”好在哪里?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7、B.错在“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文中没有这个 意思。 8、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结合的叙事方式,用第三人称叙述宋玉生的 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他希图一夜暴富,渴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现状令人 深思。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我的成长经历及我对孩子们的教育,真实地表 现了我及后代人思想的改变。(手法2分,各自的好处2分,答案可以再完善) 9、符合农民子女上大学急需学费的实际情况:下一代人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需要摆脱上一代人不思进取变革一味等靠、依赖的懒惰思想;宋玉生坟头的鞭炮 声,反应了后代人的思想醒悟,是“宋家宝的提议好”的事实印证
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 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 大学毕业,我留在宋村小学。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 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 孩子们也没有问。 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 炮,撒上纸钱。 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年第 12 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现实,“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暴发户”,是小说 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撑。 B. 房屋拆迁后农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宋玉生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 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 C. 小说运用语言、细节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形象地刻画了“拆迁”给主人 公带来的精神刺激。 D. 宋玉生“等拆迁”等了大半辈子,小说以其为视点,暴露了浓缩的众 生相。 8. 小说的叙事角度新颖,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这样叙事的好处。(6 分) 9. 小说中说,“宋家宝的提议好”好在哪里?谈谈你的认识。(6 分) 参考答案: 7、B.错在“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文中没有这个 意思。 8、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结合的叙事方式,用第三人称叙述宋玉生的 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他希图一夜暴富,渴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现状令人 深思。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我的成长经历及我对孩子们的教育,真实地表 现了我及后代人思想的改变。(手法 2 分,各自的好处 2 分,答案可以再完善) 9、符合农民子女上大学急需学费的实际情况;下一代人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需要摆脱上一代人不思进取变革一味等靠、依赖的懒惰思想;宋玉生坟头的鞭炮 声,反应了后代人的思想醒悟,是“宋家宝的提议好”的事实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