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段考(11月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7页,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朱拓(ta) 长歌当(dang)哭 艰苦 坚苦卓绝 B.愀(qiao)然 文采斐然(f通i)急流 激流勇退 C.喋(die)血 百舸(k)争流 渊源 渊远流长 D.浸渍(zi) 蓊蓊(weng)郁郁 灼见 真知卓见 答案:A(B项愀qao,“激流勇退”应为“急流勇退”,C项舸g6,“渊 远流长”应为“源远流长”,D项“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 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 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 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D.日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 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 间相互影响。 答案:D(A项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本句误用为连 绵不绝之意。B项“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不合语境 CA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 D“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个税法即将于9月1日实施。北京市地税局新闻发言人在今天上午(8月 30日)的新个税法以及实施条例说明会上表示,个税免征额的提高,将惠及北 京市470万纳税人,约有229万纳税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约201万人税 负相应降低 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不把群众“意见”当“异见”,最重 要的还是要广开言路。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 部把群众的意见当作“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所谓的“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三公消费”难 治,归根结底,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而,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 意识、特权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D、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执委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及时报 道“七城会”。宣传厚重密集,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城 运中提升了南昌形象 答案:C(A括号在“今天”之后,B第一个句号应移至引号之内,D两个顿号改 为逗号)
广西桂林中学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段考(11 月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4 页,第Ⅱ卷 5-7 页, 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朱拓(tà) 长歌当(dànɡ )哭 艰苦 坚苦卓绝 B.愀(qiāo )然 文采斐然(fěi) 急流 激流勇退 C.喋(dié)血 百舸(kě)争流 渊源 渊远流长 D.浸渍(zì) 蓊蓊(wěnɡ)郁郁 灼见 真知卓见 答案:A(B 项 愀 qiǎo ,“激流勇退”应为“急流勇退”,C 项 舸 gě,“渊 远流长”应为“源远流长”,D 项“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 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 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 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D.日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 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 间相互影响。 答案:D( A 项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本句误用为连 绵不绝之意。B 项“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不合语境。 CA 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 D“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个税法即将于 9 月 1 日实施。北京市地税局新闻发言人在今天上午(8 月 30 日)的新个税法以及实施条例说明会上表示,个税免征额的提高,将惠及北 京市 470 万纳税人,约有 229 万纳税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约 201 万人税 负相应降低。 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不把群众“意见”当“异见”,最重 要的还是要广开言路。记得温总理曾说过 “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只要领导干 部把群众的意见当作“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所谓的“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三公消费”难 治,归根结底,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而,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 意识、特权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D、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执委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及时报 道 “七城会”。宣传厚重密集,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城 运中提升了南昌形象。 答案:C(A 括号在“今天”之后,B 第一个句号应移至引号之内,D 两个顿号改 为逗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 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 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的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 C.“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 源,査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D.随着“9.11”十周年纪念日临近,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表示,将逐 步加强国内安保的级别,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所处的区域在纪念日将被纽约警方 “冰封”。 答案:C(A项成分残缺,应在“情况”后加上“的汇报”。B项句式杂糅,去 掉“的发生”。D项“加强”与“级别”不搭配,可将“加强”改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 叶帆 研究历史总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关注,这是历史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显著 特点之一。而人又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背后都 有思想情感的动因。因此,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 服力的解释,是史家在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对于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外史家各有见解。其中,通过移情的方法 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 种方法。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情绪的认知、 觉察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简单地说,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 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虽然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移 情概念的时间不长,但古今中外的史家们在历史研究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过 移情这一方法。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鸿门宴的记叙,就有很多关于当时 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心态的生动描述,并以此来分析他们的行为。所以,著名 学者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 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谈的其实就是很多史家 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移情方法。不移情体验,机械地就事论事,就只能知道历 史“是这样的”,却无法知道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 移情体验虽然可以深化历史研究,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史 家的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移情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 人的立场和情感,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般而言,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 移情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应该具有相 似性,否则就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历史研究而言,由于史家与自己所研究 的历史人物大多在时代上相隔久远,在经验阅历上也是相去甚远,有的历史人物 甚至是生活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要达到这种相似性显然更难。这对史家的 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史家惟有在这些方面苦心 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做不到 这一点,简单地以己度人,史家往往容易以个人的思想情感来替代历史人物的思 想情感,其结果很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另一方面,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 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在长期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A.温家宝总理 9 月 7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 19-3 油田溢 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 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的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 C.“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 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D.随着 “9.11”十周年纪念日临近,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表示,将逐 步加强国内安保的级别,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所处的区域在纪念日将被纽约警方 “冰封”。 答案:C(A 项成分残缺,应在“情况”后加上“的汇报”。 B 项句式杂糅,去 掉“的发生”。D 项“加强”与“级别”不搭配,可将“加强”改为“提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 移情体验与史家修养 叶帆 研究历史总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关注,这是历史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显著 特点之一。而人又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背后都 有思想情感的动因。因此,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 服力的解释,是史家在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对于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外史家各有见解。其中,通过移情的方法 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 一种方法。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情绪的认知、 觉察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简单地说,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 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虽然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移 情概念的时间不长,但古今中外的史家们在历史研究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过 移情这一方法。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鸿门宴的记叙,就有很多关于当时 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心态的生动描述,并以此来分析他们的行为。所以,著名 学者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 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谈的其实就是很多史家 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移情方法。不移情体验,机械地就事论事,就只能知道历 史“是这样的”,却无法知道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 移情体验虽然可以深化历史研究,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史 家的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移情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 人的立场和情感,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般而言,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 移情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应该具有相 似性,否则就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历史研究而言,由于史家与自己所研究 的历史人物大多在时代上相隔久远,在经验阅历上也是相去甚远,有的历史人物 甚至是生活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要达到这种相似性显然更难。这对史家的 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史家惟有在这些方面苦心 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做不到 这一点,简单地以己度人,史家往往容易以个人的思想情感来替代历史人物的思 想情感,其结果很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另一方面,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 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在长期移
情体验的过程中,史家与历史人物在思想情感上相互交流、渗透、融合,就容易 被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所感染甚至同化,逐步喜欢上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这 种倾向不断发展下去,对历史研究无疑是危险的。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正面的, 史家将不惜溢美之词将其拔高;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反面的,史家可能会找出 各种理由为其辩解,希望翻案。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史家着力粉 饰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个中原因虽然复杂,但史家在移情体验时思想情感被感染 甚至被同化应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史家在移情体验时必须保持一份清醒,坚 持正确的历史观 (选自2011年03月03日《人民日报》 5.从原文看,下列对“移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移情是用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 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一种方法 B.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情绪的认知、 觉察同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 C.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 相似性,但它又存在一定的风险。 D.移情要准确真切,移情者必须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还能做到体察人 情,了解社会背景,潜心揣摩。 6.下列各项,不属于“移情体验”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史家同研究对象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运用移情体验方法作深化 研究时,必须具备很高的修养。 B.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 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 C.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別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 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 D.历史学家需要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 解释,当然有时难免就事论事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学家要想在研究历史时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 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着力粉饰历史人物是不太恰当的。 B.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们在研究历史时,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移情这个 概念,但是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移情这方法 C.史家惟有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 D.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和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喜欢上历史人物。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 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 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 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 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情体验的过程中,史家与历史人物在思想情感上相互交流、渗透、融合,就容易 被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所感染甚至同化,逐步喜欢上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这 种倾向不断发展下去,对历史研究无疑是危险的。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正面的, 史家将不惜溢美之词将其拔高;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反面的,史家可能会找出 各种理由为其辩解,希望翻案。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史家着力粉 饰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个中原因虽然复杂,但史家在移情体验时思想情感被感染 甚至被同化应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史家在移情体验时必须保持一份清醒,坚 持正确的历史观。 (选自 2011 年 03 月 03 日《人民日报》) 5.从原文看,下列对“移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移情是用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 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一种方法。 B.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情绪的认知、 觉察同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 C.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 相似性,但它又存在—定的风险。 D.移情要准确真切,移情者必须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还能做到体察人 情,了解社会背景,潜心揣摩。 6.下列各项,不属于“移情体验”范畴的一项是( )(3 分) A.史家同研究对象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运用移情体验方法作深化 研究时,必须具备很高的修养。 B.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 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 C.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 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 D.历史学家需要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 解释,当然有时难免就事论事。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历史学家要想在研究历史时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 史 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着力粉饰历史人物是不太恰当的。 B.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们在研究历史时,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移情这个 概念,但是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移情这方法。 C.史家惟有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 D.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和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喜欢上历史人物。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 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 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 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 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 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 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 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 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 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 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 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 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 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 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 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答案:D(朝廷欲革岭南刺史黩货之弊,因为“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 之宝,可资数世”,“前后刺史皆多黩货”。该句是讲广州地产丰富,珍异非 常,仅仅一箧宝物就可以让后人享用。这里的“资”应是“资助”“供给”之 意。A项“辍”解为“停止”正确。该句是写康伯的母亲听到吴隐之为母守孝时 发出哭声的反应,她“为之悲泣”,“辍餐投箸”;从句式看,“餐”“箸 为名词,“辍”“投”为动词,《史记陈涉世家》中“辍耕之陇上”一词与此 义同,且生活中常见“辍学”的说法。B项“举”应为推荐、荐举。康伯母的这 番话后来成为现实,“及康伯为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C项 “迁”的是“晋陵太守”,是官职,自然是“升官”“升职”。《王忠肃公翱 事》中有“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的用法。古代“迁”多指升职,而“左迁” 为降职。)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答案:C(能够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应为②③⑥,故选C。④项是吴隐之诗 中古人对贪泉看法的陈述,后两句才表达了吴隐之的心声。⑤项是时人对吴隐 之的看法,认为他“矫”,可他始终不改其“矫”。①从“班”字入手可较容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 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 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 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 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 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 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 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 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 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 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 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答案:D(朝廷欲革岭南刺史黩货之弊,因为“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 之宝,可资数世”,“前后刺史皆多黩货”。该句是讲广州地产丰富,珍异非 常,仅仅一箧宝物就可以让后人享用。这里的“资”应是“资助” “供给”之 意。A 项“辍”解为“停止”正确。该句是写康伯的母亲听到吴隐之为母守孝时 发出哭声的反应,她“为之悲泣”,“辍餐投箸”;从句式看,“餐”“箸” 为名词,“辍”“投”为动词,《史记陈涉世家》中“辍耕之陇上”一词与此 义同,且生活中常见“辍学”的说法。B 项“举”应为推荐、荐举。康伯母的这 番话后来成为现实,“及康伯为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C 项 “迁”的是“晋陵太守”,是官职,自然是“升官”“升职”。《王忠肃公翱 事》中有“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的用法。古代“迁”多指升职,而“左迁” 为降职。)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答案:C(能够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应为②③⑥,故选 C。④项是吴隐之诗 中古人对贪泉看法的陈述,后两句才表达了吴隐之的心声。⑤项是时人对吴隐 之的看法,认为他“矫”,可他始终不改其“矫”。①从“班”字入手可较容
易理解。“班”字从造字法上看,形旁为“刀”,义为“分给”,将俸禄和赏 赐分给亲族,自已只能过俭朴的生活了。②在封建官吏家中,一个官员自己洗 衣,用棉絮代被,生活自然是俭朴的了。③是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去革除岭南刺 史藏货之弊途中遇到贪泉后对亲人所说的一番话。这番话是将贪泉与越岭[岭南] 的贪污腐败官吏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他明白了“越岭”官员丧失了清廉的原因, 言外之意,是他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他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如何保持 清廉的操守。)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 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 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 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 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答案:A(A项中的“尽快”在原文中无载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文 (2)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译文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 文 答案:1.当时有人认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做法。 2.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 线来供给早晚饮食。重点词为“裁”“悉”“绩纺”等词本句中“裁”为通假 字,第四册《促织》中有“手裁(才)举”的用法。 3.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重点词为“逮”“孝悌”“替”的解释为得分点。“逮”是“及”“赶得上” 的意思,“替”是“改变”的意思。 附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
易理解。“班”字从造字法上看,形旁为“刀”,义为“分给”,将俸禄和赏 赐分给亲族,自己只能过俭朴的生活了。②在封建官吏家中,一个官员自己洗 衣,用棉絮代被,生活自然是俭朴的了。③是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去革除岭南刺 史黩货之弊途中遇到贪泉后对亲人所说的一番话。这番话是将贪泉与越岭[岭南] 的贪污腐败官吏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他明白了“越岭”官员丧失了清廉的原因, 言外之意,是他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他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如何保持 清廉的操守。)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 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 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 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 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答案:A(A 项中的“尽快”在原文中无载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 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译 文: (2)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译 文: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 文: 答案:1. 当时有人认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做法。 2.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 线来供给早晚饮食。重点词为“裁”“悉”“绩纺”等词本句中“裁”为通假 字,第四册《促织》中有“手裁(才)举”的用法。 3.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重点词为“逮”“孝悌”“替”的解释为得分点。 “逮”是“及”“赶得上” 的意思,“替”是“改变”的意思。 附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
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髙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 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 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 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 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到韩康 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 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 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 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 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 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 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 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 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 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 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 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 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 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 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 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 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 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 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 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 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 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 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 有改变。 四、古诗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4分) 答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 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 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 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 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到韩康 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 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 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 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 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 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 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 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 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 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 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 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 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 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 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 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 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 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 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 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 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 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 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 有改变。 四、古诗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4 分) 答: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
答 答案:(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 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 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分,每二空得1分) (1)是故 ,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而后人哀 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3)此地有 有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 悲? 。实速途其未远,觉 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答案: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20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 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 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 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 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髙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 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 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 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 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 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答: 答案:(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 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 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 分,每二空得 1 分) (1)是故 , ,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 ,而后人哀 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3)此地有 , ,又 有 ,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 悲? , 。实速途其未远,觉 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答案: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20 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 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 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 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 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 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 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 •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 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 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 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 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 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 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 踩在冷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 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 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 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图谋。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 上,要是只有急风骤雨,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 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 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 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土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 那种狂风拔树的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 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 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 宁心静气地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 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 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 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 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 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 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 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 化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1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答 5.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 什么作用?(6分) 答 6.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 答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 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 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 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 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 踩在冷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 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 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 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图谋。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 上,要是只有急风骤雨,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 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 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 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 那种狂风拔树的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 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 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 宁心静气地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 OK 歌吟声 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 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 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 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 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 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 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 化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 分) 答: 15.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 什么作用?(6 分) 答: 16.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 分) 答:
17.从语言角度,对本文加以鉴赏,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不少于两个方面。(6 分) 答案: 14.(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 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亦可。答对一点得1 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5.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 的文化内涵。结构上,(1)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 铺垫。意思对即可。(2)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 16.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 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 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 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 17.雨,在古今诗文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意象。雨,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凄冷,也 意味着一种情调与一种力量。所以,作者借助于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于“雨”的 理解与深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有两个:一方面是引用,引用了大量的写“雨”的诗文,这样不 仅仅使文章变得厚重,文化气息浓厚,表明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文人骚客,在自 己的诗文中表达出了对于“雨”的关注、描绘与抒发,同时,这样的引用也为文 章增添了如“雨”般的诗意;另一方面是对照描写,作者描绘了不同时段不同空 间的听雨感受,给人独特而全面的听雨感知,在对照中,抒发了熔铸于雨的那份 独到的经历与深刻的哲思。 答案:1.引用很多诗文名句,增添文章情趣,丰富文章内涵,也更好的抒发作 者的情感。 2.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添文采。 3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 六.语言综合应用(13分)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 才
17.从语言角度,对本文加以鉴赏,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不少于两个方面。(6 分) 答案: 14.⑴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 无奈。 ⑵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⑶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亦可。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15.内容上,⑴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⑵丰富了雨(或雨声) 的文化内涵。结构上,⑴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 铺垫。意思对即可。⑵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 16.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 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 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 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 17.雨,在古今诗文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意象。雨,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凄冷,也 意味着一种情调与一种力量。所以,作者借助于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于“雨”的 理解与深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有两个:一方面是引用,引用了大量的写“雨”的诗文,这样不 仅仅使文章变得厚重,文化气息浓厚,表明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文人骚客,在自 己的诗文中表达出了对于“雨”的关注、描绘与抒发,同时,这样的引用也为文 章增添了如“雨”般的诗意;另一方面是对照描写,作者描绘了不同时段不同空 间的听雨感受,给人独特而全面的听雨感知,在对照中,抒发了熔铸于雨的那份 独到的经历与深刻的哲思。 答案:1.引用很多诗文名句,增添文章情趣,丰富文章内涵,也更好的抒发作 者的情感。 2.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添文采。 3.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 六.语言综合应用(13 分)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 才。 ; ;
①他于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 D.⑤③②①④⑥ 【答案】D.(②①④⑥是一组,且④⑥顺序不能变。) 23.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4 分) 同样的风,不一样的感觉。 春风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 北风冷,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风对大地的爱恋 答案示例:夏风热,给大地送来活力,那是风对大地的问候;(3分) 秋风凉,给大地铺上金黄,那是风对大地的赞美。(3分) 首先做到语意连贯,写四季风中的夏风和秋风,所写的风必须吻合季节特点, 其次要句式一致,……给大地……那是……;其次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最后要 保持意蕴和谐,抚慰,问候,赞美等和风的特点保持和谐)。 2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10年12月21日晚10时40分许,某大学副校长上课时,教室管理员以“锁 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 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中 引起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 为晚上10时30分。 (1) 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要观点鲜明,写出两点理由,语言简洁。(4 分) 选择你认为表达不当的一方,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2分) (1)【参考示例一】副校长言行欠妥,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 【参考示例二】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 【参考示例三】二者言行都欠妥。双方的态度都比较粗暴强硬,彼此缺少理解 沟通,不能换位思考。(明确自己的观点,得2分;两点理由,各2分)
; ; , 。 ①他于 20 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 D.⑤③②①④⑥ 【答案】D.(②①④⑥是一组,且④⑥顺序不能变。) 23.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4 分) 同样的风,不一样的感觉。 春风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 ; ; 北风冷,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风对大地的爱恋。 答案示例:夏风热,给大地送来活力,那是风对大地的问候;(3 分) 秋风凉,给大地铺上金黄,那是风对大地的赞美。(3 分) ( 首先做到语意连贯,写四季风中的夏风和秋风,所写的风必须吻合季节特点, 其次要句式一致,……给大地……那是……;其次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最后要 保持意蕴和谐,抚慰,问候,赞美等和风的特点保持和谐)。 2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6 分) 2010 年 12 月 21 日晚 10 时 40 分许,某大学副校长上课时,教室管理员以“锁 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 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中 引起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 9 时 30 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 为晚上 10 时 30 分。 ⑴ 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要观点鲜明,写出两点理由,语言简洁。(4 分) ⑵ 选择你认为表达不当的一方,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2 分) ⑴【参考示例一】副校长言行欠妥,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 【参考示例二】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 【参考示例三】二者言行都欠妥。双方的态度都比较粗暴强硬,彼此缺少理解 沟通,不能换位思考。(明确自己的观点,得 2 分;两点理由,各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