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治燥剂
第十八章 治燥剂
概念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 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 以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温燥 外燥{凉燥 适应范围燥证 上燥 内燥{中燥 下燥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 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 以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概念 外燥 燥证 内燥 适应范围 温燥 凉燥 上燥 中燥 下燥
分类 轻宣外燥 滋阴润燥 使用注意事项 1.分清外燥和内燥,温燥和凉燥。 2.注意外燥和内燥以及上燥、中燥、下 燥 之间的相互影响
1.分清外燥和内燥,温燥和凉燥。 2.注意外燥和内燥以及上燥、中燥、下 燥 之间的相互影响。 使用注意事项 分类 轻宣外燥 滋阴润燥
第一节轻宣外燥
第一节 轻宣外燥
杏苏散录自《温病条弊》
杏苏散录自《温病条辨》
方解苏叶(15g)解肌发表,开宣肺气 杏仁(158) 宣肺止咳 前胡(15g)臣疏风降气,止咳化痰 桔梗(10g)_理气,一升一降,助 臣君药苏叶、杏仁宣利 枳壳(10g)肺气 半夏(15g) 橘皮(10g)佐理气祛湿化痰 茯苓(15g)
方解 苏叶(15g) 解肌发表,开宣肺气 君 杏仁(15g) 宣肺止咳 前胡(15g) 臣 疏风降气,止咳化痰 桔梗(10g) 枳壳(10g) 理气,一升一降,助 君药苏叶、杏仁宣利 肺气 半夏(15g) 橘皮(10g) 佐 理气祛湿化痰 茯苓(15g) 臣
甘草(5g) 调和药性,合桔梗 生姜(3片)佐清利咽喉 使调和营卫 大枣(4枚)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感凉燥证。头微痛,恶寒无 功用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 白,脉弦
调和药性,合桔梗 清利咽喉 甘草(5g) 生姜(3片) 大枣(4枚) 佐 使 调和营卫 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感凉燥证。头微痛,恶寒无 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 白,脉弦。 功用
杏苏散录自《温病条弊》 桑杏汤《温病条辫》
杏苏散录自《温病条辨》 桑杏汤《温病条辨》
方解 桑叶一钱(5g) 轻宣燥热 君 杏仁一钱五分(8g)宣利肺气,润肺止咳 豆豉一钱(5g) 解表,助桑叶之功 贝母一钱(5g)臣清热润肺化痰 沙参二钱(10g) 润肺止咳生津 栀皮一钱(5g) 清泄肺热 佐 梨皮一钱(5g) 清热润燥化痰
方解 桑叶一钱(5g) 轻宣燥热 君 杏仁一钱五分(8g) 宣利肺气,润肺止咳 豆豉一钱(5g) 解表,助桑叶之功 贝母一钱(5g) 臣 沙参二钱(10g) 清热润肺化痰 栀皮一钱(5g) 清泄肺热 佐 梨皮一钱(5g) 润肺止咳生津 清热润燥化痰
功用 轻宣温燥 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 主治 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 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 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功用 轻宣温燥 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 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 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 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