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仪式的表演性,人们很容易把仪式当作戏剧,但仪式不是艺术,仪式 与艺术本质的不同在于仪式的集体性情感与艺术的个体性情感,表达个体性情感 是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根本因素。 在西方学者看来、体育是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的游戏,不是艺术,实际 上,体育与戏剧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与仪式同源共生,古希腊戏剧节与运动会都 和祭神仪式相关,中国古代屡屡诉诸文献记载的“迎神赛会”亦表明,“赛会” 是为了“迎神”。“赛会”不仅有戏剧性的表演。亦有体育性的竞争。人类学家 哈里森说,仪式体现的是死亡与再生之争,所有仪式都暗含比赛的因素,比赛的 实质是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当作为个体的人凸显,艺术就具有了从仪式中 分离的条件。因此,体育也是艺术。 将体育与戏剧进行比较,即可以看出体育作为艺术的特征,体育赛事与戏 剧表演是如此相似:运动场就是剧场,运动员就是演员,运动场上的观众就是剧 场上的观众,不仅如此,作为个体的“运动员”和“演员”,能使观众从他(他) 身上想到与他(她)竞争的其他运动员或演员,以及他(她)所属的团体、民族、 国家。运动员和演员之所以具有“明星”的特征,是他们作为个体照亮了一个更 为庞大的集体,这个集体甚至是全人类,当作为个体的运动员和演员越来越显出 明星”的特征,艺术就完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 体育与戏剧不仅在外在表现形式上相似,在内在精神上亦具有本质的相 通。古希腊悲剧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表达宣传社会伦理教化的目的,宋元戏 剧则将英雄的冤屈表观善恶有报的民族国家伦理内涵。与戏剧担负着建立民主、 和平社会秩序的使命相比,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更快、 更高、更强”奥运会的口号,不难发现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的是人类整体的和谐 与强大。 体育艺术的兴盛是现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一方面,体育的快节奏与现代社 会的快节奏相吻合:另一方面,体育的真实存在体验亦与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同步 与戏剧通过虚构与想象未表观真实性不同,体育本质是:无须想象,这就是真实。 此外,戏剧中的人物与情节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式性的,只要演员不变,你在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同一场戏大抵雷同,从这一意义上说,戏剧是不自由 的,而体育是个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在这次赛事中夺冠的运动员并不一定是下 赛事的冠军,体育总是制造未知的悬念,因而从不重复,历久弥新。 戏剧 与体育赛事都具有表演性。体育的表演是以真实代替幻觉、真身代替偶像,国此, 体育中的表演者一一运动员被赋于了强烈的民族国家属性,在体育赛事中,集体 观念高于一切,获奖运动员与国旗、国歌以及本国观众一起,将民族国家的观念 发挥到极致,体育艺术不仅为运动员,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真正开放的、没有 边界的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放大到全人类、全世界,人们不再迷恋虚幻的神,而 更钟情真实的神,这反映出人类新的历史文化观。 (摘编自汪晓云《体育也是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甘肃省兰州市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由于仪式的表演性,人们很容易把仪式当作戏剧,但仪式不是艺术,仪式 与艺术本质的不同在于仪式的集体性情感与艺术的个体性情感,表达个体性情感 是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根本因素。 在西方学者看来、体育是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的游戏,不是艺术,实际 上,体育与戏剧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与仪式同源共生,古希腊戏剧节与运动会都 和祭神仪式相关,中国古代屡屡诉诸文献记载的“迎神赛会”亦表明,“赛会” 是为了“迎神”。“赛会”不仅有戏剧性的表演。亦有体育性的竞争。人类学家 哈里森说,仪式体现的是死亡与再生之争,所有仪式都暗含比赛的因素,比赛的 实质是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当作为个体的人凸显,艺术就具有了从仪式中 分离的条件。因此,体育也是艺术。 将体育与戏剧进行比较,即可以看出体育作为艺术的特征,体育赛事与戏 剧表演是如此相似:运动场就是剧场,运动员就是演员,运动场上的观众就是剧 场上的观众,不仅如此,作为个体的“运动员”和“演员”,能使观众从他(他) 身上想到与他(她)竞争的其他运动员或演员,以及他(她)所属的团体、民族、 国家。运动员和演员之所以具有“明星”的特征,是他们作为个体照亮了一个更 为庞大的集体,这个集体甚至是全人类,当作为个体的运动员和演员越来越显出 “明星”的特征,艺术就完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 体育与戏剧不仅在外在表现形式上相似,在内在精神上亦具有本质的相 通。古希腊悲剧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表达宣传社会伦理教化的目的,宋元戏 剧则将英雄的冤屈表观善恶有报的民族国家伦理内涵。与戏剧担负着建立民主、 和平社会秩序的使命相比,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更快、 更高、更强”奥运会的口号,不难发现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的是人类整体的和谐 与强大。 体育艺术的兴盛是现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一方面,体育的快节奏与现代社 会的快节奏相吻合;另一方面,体育的真实存在体验亦与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同步。 与戏剧通过虚构与想象未表观真实性不同,体育本质是:无须想象,这就是真实。 此外,戏剧中的人物与情节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式性的,只要演员不变,你在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同一场戏大抵雷同,从这一意义上说,戏剧是不自由 的,而体育是个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在这次赛事中夺冠的运动员并不一定是下一 赛事的冠军,体育总是制造未知的悬念,因而从不重复,历久弥新。 戏剧 与体育赛事都具有表演性。体育的表演是以真实代替幻觉、真身代替偶像,国此, 体育中的表演者——运动员被赋于了强烈的民族国家属性,在体育赛事中,集体 观念高于一切,获奖运动员与国旗、国歌以及本国观众一起,将民族国家的观念 发挥到极致,体育艺术不仅为运动员,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真正开放的、没有 边界的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放大到全人类、全世界,人们不再迷恋虚幻的神,而 更钟情真实的神,这反映出人类新的历史文化观。 (摘编自汪晓云《体育也是艺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仪式不是艺术,仪式表达的是集体性情感,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过程 中主要的条件是 个体性情感的表达 B.戏剧与体育都源于仪式,表演性使得戏剧与仪式建立了联系,“比赛” 实质使体育与 仪式保持着天然的联系 C.当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的个体性情感出现时,艺术就完成了从仪 式中的分离,不 再有仪式的集体性情感 D.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使场上的观众想象到与他相关的其他运动员、团 体、民族和国家, 这是运功员的明星特征。 【答案】C 【解析】C项中,“当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的个体性情感出现时,艺术就完 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第一段原文是“当作为个体的人凸显,艺术就具有了从 仪式中分离的条件”,原文没有说“完成”,而仅仅是“具备条件”,表述与原 文意思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体育比赛同祭神仪式的举行有关,是因为竞赛是祭神仪式中的 重要环节,人们 通过竞赛表达死亡与再生的斗争过程。 B.体育与戏剧有着相通的精神特征,体育比赛追求的是人类整体的和谐 与强大,戏剧体 现的是对民主、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C.戏剧通过虚构与想象来表现真实性,艺术创作中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想 象与变形,因而 与体育相比,其体验的真实存在是打了折扣的。 D.体育赛事与戏剧表演相比更能给观众带来自由的体验,是因为运动员 的表演总能制造 未知的悬念,给观众带来历久弥新的感受 【答案】A 【解析】根据选项定位到原文第二段第二行“古希腊戏剧节与运动会都和祭神仪 式相关……”,原文中没有体现因果关系,也没有说明竞赛是祭神仪式中的重要 关节,因此选项A说法错误,强加因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献记载的“迎神赛会”是以“赛会”形式“迎神”,由此可知, 中国各地流传的 端午节“龙舟竞渡”,正是“迎神赛会”的遗存 B.体育艺术的兴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体育比赛中的快 节奏和真实存 在体验契合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快节奏和理性化。 C.运动员在体育表演中的真实性,会使运动员被赋于民族国家属性,这将 提供给观众真 正开放、没有边界的集体,丰富着对集体观念的理解
A. 仪式不是艺术,仪式表达的是集体性情感,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过程 中主要的条件是 个体性情感的表达。 B. 戏剧与体育都源于仪式,表演性使得戏剧与仪式建立了联系,“比赛” 实质使体育与 仪式保持着天然的联系。 C. 当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的个体性情感出现时,艺术就完成了从仪 式中的分离,不 再有仪式的集体性情感。 D. 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使场上的观众想象到与他相关的其他运动员、团 体、民族和国家, 这是运功员的明星特征。 【答案】C 【解析】C 项中,“当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的个体性情感出现时,艺术就完 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第一段原文是“当作为个体的人凸显,艺术就具有了从 仪式中分离的条件”,原文没有说“完成”,而仅仅是“具备条件”,表述与原 文意思不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体育比赛同祭神仪式的举行有关,是因为竞赛是祭神仪式中的 重要环节,人们 通过竞赛表达死亡与再生的斗争过程。 B. 体育与戏剧有着相通的精神特征,体育比赛追求的是人类整体的和谐 与强大,戏剧体 现的是对民主、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戏剧通过虚构与想象来表现真实性,艺术创作中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想 象与变形,因而 与体育相比,其体验的真实存在是打了折扣的。 D. 体育赛事与戏剧表演相比更能给观众带来自由的体验,是因为运动员 的表演总能制造 未知的悬念,给观众带来历久弥新的感受。 【答案】A 【解析】根据选项定位到原文第二段第二行“古希腊戏剧节与运动会都和祭神仪 式相关……”,原文中没有体现因果关系,也没有说明竞赛是祭神仪式中的重要 关节,因此选项 A 说法错误,强加因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献记载的“迎神赛会”是以“赛会”形式“迎神”,由此可知, 中国各地流传的 端午节“龙舟竞渡”,正是“迎神赛会”的遗存。 B.体育艺术的兴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体育比赛中的快 节奏和真实存 在体验契合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快节奏和理性化。 C.运动员在体育表演中的真实性,会使运动员被赋于民族国家属性,这将 提供给观众真 正开放、没有边界的集体,丰富着对集体观念的理解
D.人们崇拜体育明星的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人类新的历史文化观,只愿 意相信真实生 活中的英雄,而不再相信虚幻想象中的英雄 【答案】D 【解析】D项中,用词为“相信”,而原文最后一段用词为“迷恋”“钟情” D项用词太过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伯尔 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 意 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 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 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 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 “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 “先生。”我答道。 “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 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 “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 “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我笑了 “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 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为什么?”我镇静地问。 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 又完蛋了 “为什么?”我又问道 “有条法令是一一要高高兴兴的。 “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 “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 “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 “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 十四小时生效的 “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 “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 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 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 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 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
D.人们崇拜体育明星的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人类新的历史文化观,只愿 意相信真实生 活中的英雄,而不再相信虚幻想象中的英雄。 【答案】D 【解析】D 项中,用词为“相信”,而原文最后一段用词为“迷恋”“钟情”, D 项用词太过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伯尔 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 意。 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 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 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 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 “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 “先生。”我答道。 “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 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 “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 “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我笑了。 “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 逮捕, 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 为什么?”我镇静地问。 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 又完蛋了。 “为什么?”我又问道。 “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 “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 “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 “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 “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 十四小时生效的。” “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 “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 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 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 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 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
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 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 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 命令一一要高高兴兴的。 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 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 都必须洗澡十分钟。 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 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 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一一人人都要 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 便是一件大事。 我们走进一问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 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 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 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 “职业?” “普通同志。”我答道 “被捕前干什么?” “囚犯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 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 “当时的罪行?” “高兴的面孔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讲明白!”预审员说。 “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 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 “刑期多久?” 五年。” “表现?” “不好。” “原因?” “服劳役太少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 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 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 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 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 么面孔也别再要了… 潘子立译,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 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 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 命令——要高高兴兴的。 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 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 都必须洗澡十分钟。 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 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 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 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 便是一件大事。 我们走进一问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 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 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 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 “职业?” “普通同志。”我答道。 “被捕前干什么?” “囚犯。”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 “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 “当时的罪行?” “高兴的面孔。”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讲明白!”预审员说。 “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 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 “刑期多久?” “五年。” “表现?” “不好。” “原因?” “服劳役太少。”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 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 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 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 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 么面孔也别再要了…… (潘子立译,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话中有话,既写出了“我” 悲欣交集复杂 的表情,又为故事后面“我”的被捕作了铺垫 B.“我”假装不知道“要你髙高兴兴的”的法令,百般抵赖,想要寻求逃 脱的机会,因 为“我”是一个惯犯,有和警察打交道的经验。 C.警察看到“我”在港口的样子,就注意到“我”有违反法律的行为,还 表情严肃、冲 冲地逮捕了“我”,说明警察是主张正义的人 D小说中“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 景,也是深刻 的社会背景,巧妙地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 【答案】A 【解析】B选项中“我”假装不知道“要髙高兴兴”的法令,属无中生有。文中 “我”不知道法令的原因是因为昨天刚从牢里被释放出来。且“我”是一个惯犯 在文中没有理论依据。C选项中警察因“我”没有笑而不由分说逮捕我体现出警 察的专横与粗野,并没有体现警察的正义感 5.“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以“我”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通过“我”在 事件中的不同心理活动的细致表述,集中体现了“我”的遭遇的荒唐、可笑; ②推动情节:“我”的遭遇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由于“我”的“面孔”的“悲 哀”,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中“我”的无辜与弱小,更加衬托出警察及政府高压统治的无 理与强暴,寄予了作者对“我”深切的同情。 【解析】本题主要从对情节(推动情节)、人物(衬托人物)、以及人称的作用 (讲述故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文中看,“我”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一般考虑 其对情节是否有推动作用、是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人物的性格等方面的作 用。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6.小说为什么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 为结尾?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我”不想要面孔这一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 讽刺力量,耐人寻味; ②人物形象上,直接吐露出“我”的内心充满悲凉,“面孔”是无法选择的,但 却因此获罪,足见“我”的现实痛苦之深,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的 境遇 ③思想内容上,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是“我”的面孔,表现了“我”两次被判 刑的荒唐,批判了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小说以此 结尾,首先考虑不同结尾在内容的作用,以及考虑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 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A.“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话中有话,既写出了“我” 悲欣交集复杂 的表情,又为故事后面“我”的被捕作了铺垫。 B.“我”假装不知道“要你高高兴兴的”的法令,百般抵赖,想要寻求逃 脱的机会,因 为“我”是一个惯犯,有和警察打交道的经验。 C.警察看到“我”在港口的样子,就注意到“我”有违反法律的行为,还 表情严肃、冲 冲地逮捕了“我”,说明警察是主张正义的人。 D 小说中“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 景,也是深刻 的社会背景,巧妙地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 【答案】A 【解析】B 选项中“我”假装不知道“要高高兴兴”的法令,属无中生有。文中 “我”不知道法令的原因是因为昨天刚从牢里被释放出来。且“我”是一个惯犯 在文中没有理论依据。C 选项中警察因“我”没有笑而不由分说逮捕我体现出警 察的专横与粗野,并没有体现警察的正义感。 5.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 分)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以“我”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通过“我”在 事件中的不同心理活动的细致表述,集中体现了“我”的遭遇的荒唐、可笑; ②推动情节:“我”的遭遇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由于“我”的“面孔”的“悲 哀”,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中“我”的无辜与弱小,更加衬托出警察及政府高压统治的无 理与强暴,寄予了作者对“我”深切的同情。 【解析】本题主要从对情节(推动情节)、人物(衬托人物)、以及人称的作用 (讲述故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文中看,“我”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一般考虑 其对情节是否有推动作用、是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人物的性格等方面的作 用。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意思答对即可。 6. 小说为什么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为结尾?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我”不想要面孔这一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 讽刺力量,耐人寻味; ②人物形象上,直接吐露出“我”的内心充满悲凉,“面孔”是无法选择的,但 却因此获罪,足见“我”的现实痛苦之深,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的 境遇; ③思想内容上,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是“我”的面孔,表现了“我”两次被判 刑的荒唐,批判了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小说以此 结尾,首先考虑不同结尾在内容的作用,以及考虑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 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1917年初,《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 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 胡适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 了,于当手9月10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学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史” 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 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 讲义》,一反前例。当时读大一哲学系的顾颉刚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 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 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 下。”在他们学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 着读大二文学系的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一一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 轻的留洋教授赶走。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扉 龙》的教授、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 了三十多条错误,将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 定”完胡适的课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的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 对的。你们不能闹。”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学期,北大恰好也有 门“中国哲学史”的课,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 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 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 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 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 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 部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1917 年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 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檀长表达。”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 校中开的课—一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 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适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 法”,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 出。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 做题目,叫同学来研究”。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 课,因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明适的日记、笔记中也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1931年8月 28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75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 才”“尚有几分希望”“中人之资”“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卜其人的终 身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 小时至八小时的准备。”杨亮功说:“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 的。”这也就是胡适自己所说的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对胡适这样 一位“大牌”教授来说,他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这样“不苟且”,难得可贵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1917 年初,《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 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 胡适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 了,于当手 9 月 10 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学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史” 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 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 讲义》,一反前例。当时读大一哲学系的顾颉刚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 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 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 下。”在他们学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 着读大二文学系的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 轻的留洋教授赶走。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扉 龙》的教授、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 了三十多条错误,将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 定”完胡适的课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的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 对的。你们不能闹。”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学期,北大恰好也有一 门“中国哲学史”的课,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 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 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 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 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 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 部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1917 年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 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檀长表达。”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 校中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 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适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 法”,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 出。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 做题目,叫同学来研究”。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 课,因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胡适的日记、笔记中也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1931 年 8 月 28 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 75 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 才”“尚有几分希望”“中人之资”“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卜其人的终 身”。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 小时至八小时的准备。”杨亮功说:“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 的。”这也就是胡适自己所说的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对胡适这样 一位“大牌”教授来说,他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这样“不苟且”,难得可贵
(摘编自周川《教育家胡适:行动与思想》)相关链接 ①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 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 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即 风行海内,3不年到就再版7次,影响空前 (高丹《北大开会研讨胡适:他20岁一出场便是主角》)②在1916年他 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适以为今日造国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在教育.胡 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 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肖东发、李云、沈弘《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胡适研究学问,特别强调要有独立的思想,因此他讲课时没有沿袭陈 汉章讲授哲学的 方法,这让他的学生很不适应 的,B.胡适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教授,在北大任教遇到挑战是不言而喻 学校哲学系 老教授对他的藐视就是其中之一。 C.胡适说自己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就是从头学起,即杨亮 功所说的“胡先 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 D.胡适非常重视教育对改变国民的作用,他一生身体力行,不仅在北大 任职,而且还兼 职多所大学,并大量演讲、讲学 【答案】C 【解析】C选项“就是从头学起”,无中生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年轻时的胡适曾立下从事教育事业以救国的志向,这是他后来听从陈 独秀的劝告,匆 匆回国到北大就任教授的原因之 B.胡适授课“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这与其说是胡适不肯贸然信 从古人带给大家 的震惊,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敬佩 C.在北大赫赫有名的傅斯年曾成功“扳倒”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但是 在听完胡适的课 后,对胡适治学的方法表示肯定 D.《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正式出版和蔡元培亲自为书写序,使胡适在哲 学研究上确立了 自信心,这是他在北大站稳脚跟的标志。 E.胡适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是因为课堂中学生少,便于老师和学生共 同讨论、展开研 究,足见胡适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 【答案】BD 【解析】B选项“不如说大家对他的敬佩”错,与下文学生“策划‘扳倒'老 师”不符。D选项“使胡适在哲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在北大站稳脚跟的标
(摘编自周川《教育家胡适:行动与思想》)相关链接 ①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 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 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即 风行海内,3 不年到就再版 7 次,影响空前. (高丹《北大开会研讨胡适:他 20 岁一出场便是主角》)②在 1916 年他 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适以为今日造国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在教育.胡 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 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肖东发、李云、沈弘《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胡适研究学问,特别强调要有独立的思想,因此他讲课时没有沿袭陈 汉章讲授哲学的 方法,这让他的学生很不适应。 B.胡适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教授,在北大任教遇到挑战是不言而喻 的,学校哲学系 老教授对他的藐视就是其中之一。 C.胡适说自己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就是从头学起,即杨亮 功所说的“胡先 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 D.胡适非常重视教育对改变国民的作用,他一生身体力行,不仅在北大 任职,而且还兼 职多所大学,并大量演讲、讲学。 【答案】C 【解析】C 选项“就是从头学起”,无中生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年轻时的胡适曾立下从事教育事业以救国的志向,这是他后来听从陈 独秀的劝告,匆 匆回国到北大就任教授的原因之一。 B.胡适授课“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这与其说是胡适不肯贸然信 从古人带给大家 的震惊,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敬佩。 C.在北大赫赫有名的傅斯年曾成功“扳倒”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但是 在听完胡适的课 后,对胡适治学的方法表示肯定. D.《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正式出版和蔡元培亲自为书写序,使胡适在哲 学研究上确立了 自信心,这是他在北大站稳脚跟的标志。 E.胡适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是因为课堂中学生少,便于老师和学生共 同讨论、展开研 究,足见胡适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 【答案】BD 【解析】B 选项“不如说大家对他的敬佩”错,与下文学生“策划‘扳倒’老 师”不符。D 选项“使胡适在哲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在北大站稳脚跟的标
志”无中生有。9.胡适的课被学生公认“讲得好”。请结合材料,对胡适课“讲 得好”的原因进行分析。(5分) 【答案】①胡适的语言表达能力好:讲课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引人入胜 ②胡适注意研究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讲课能够心中有学生; ③胡适重视备课,注重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他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教 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解析】此类题属于信息筛选。找准答题区间,原文4-6段是对胡适课“讲得好” 的分析。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类即可。注意避免要点同类化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世积、阐熙新囵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 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 尉迴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 高颎美其才能,盛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ξ 颎深拒其言。未几,授蕲州总管,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 战于蕲口,大破之。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遺千金公权始璋 略取新蔡。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λ据其城。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 燈、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以功进位柱.国.、荆 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后数岁。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 讨平之。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及还,进位上柱国。上甚重之。世积见 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官 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 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 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因徼幸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 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又将之凉州,其所 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世积曰:“凉州土旷人稀, 非用武之国。’”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 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 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王世积传》) 10.下列对文中西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3分) A.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竟配/防桂州/ 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B.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竟配防桂州/事 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C.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竟配/防桂州/事 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D.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竞配防桂州/事
志”无中生有。9.胡适的课被学生公认“讲得好”。请结合材料,对胡适课“讲 得好”的原因进行分析。(5 分) 【答案】①胡适的语言表达能力好:讲课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引人入胜; ②胡适注意研究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讲课能够心中有学生; ③胡适重视备课,注重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他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教 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解析】此类题属于信息筛选。找准答题区间,原文 4-6 段是对胡适课“讲得好” 的分析。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类即可。注意避免要点同类化。 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 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 尉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 高颎美其才能,盛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 颎深拒其言。未几,授蕲州总管,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 战于蕲口,大破之。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 略取新蔡。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 璒、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以功进位柱.国.、荆 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后数岁。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 讨平之。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及还,进位上柱国。上甚重之。世积见 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官 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 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 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因徼幸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 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又将之凉州,其所 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世积曰:‘凉州土旷人稀, 非用武之国。’”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 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 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王世积传》) 10.下列对文中西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3 分) A.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竟配/防桂州/ 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B.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竟配防桂州/事 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C.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竟配/防桂州/事 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D.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 竞配防桂州/事
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答案】D 【解析】找到句中的人名,代词,官职等可以作为主语和宾语的词,还要注意省 略了主语、宾语的句子,就可以确定出句子的断句位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 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 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 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 千户的封地。【答案】D 【解析】邑三千户,指三千户居住人口的封地。选项是超过三千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世积历仕两朝,展立战功。北周时,从韦孝宽平定尉遇叛乱有功,被 授予上大将 隋朝时,除灭陈国中因功领剂州总管,并获加封。 B.王世积领兵作战,威慑四方,任蕲州总管时,他率水军在蕲口大胜陈将 纪瑱,江州司 马闻风而逃,豫章、庐陵、鄱阳、临川等地都来投诚。 C.王世积终日饮酒,以求自保。王世积见许多功臣被皇帝剪除,心有忌惮 便饮酒自遣, 不问政事,却不料被皇帝舍于宫内,令医者疗治。 王世积被人检举,祸及他人。皇甫孝谐以道士相面、凉州不宜起兵为证, 举报王世积 有谋反之事,致使王世积被诛,还牵连到元旻、元胄。 【答案】B 【解析】千金公权始璋攻占新蔡之后,江州司马逃走,王世积后来才到达。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晋王广己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答案】不久晋王(杨)广平定了丹阳,王世积于是致信各地明晓利害,派千金 公权始璋夺取新蔡。 【解析】既而,不久;移书,春秋时的官吏通书函往来;告谕明白告诉(用于上 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略取,夺取。 译出大意给3分;“既而”“移书”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 并与世积交通 受其名马之赠。” 【答案】因此被征入朝,查究他的事情。主管此事的官员奏报说:“左卫大将军 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都与王世积暗中勾结,收受他赠送的名马。” 【解析】按,按察,稽査审察: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交通,往来通达 译出大意给3分;“按”“交通”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答案】D 【解析】找到句中的人名,代词,官职等可以作为主语和宾语的词,还要注意省 略了主语、宾语的句子,就可以确定出句子的断句位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 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 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 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 千户的封地。【答案】D 【解析】邑三千户,指三千户居住人口的封地。选项是超过三千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世积历仕两朝,展立战功。北周时,从韦孝宽平定尉遇叛乱有功,被 授予上大将; 隋朝时,除灭陈国中因功领剂州总管,并获加封。 B.王世积领兵作战,威慑四方,任蕲州总管时,他率水军在蕲口大胜陈将 纪瑱,江州司 马闻风而逃,豫章、庐陵、鄱阳、临川等地都来投诚。 C.王世积终日饮酒,以求自保。王世积见许多功臣被皇帝剪除,心有忌惮, 便饮酒自遣, 不问政事,却不料被皇帝舍于宫内,令医者疗治。 D.王世积被人检举,祸及他人。皇甫孝谐以道士相面、凉州不宜起兵为证, 举报王世积 有谋反之事,致使王世积被诛,还牵连到元旻、元胄。 【答案】B 【解析】千金公权始璋攻占新蔡之后,江州司马逃走,王世积后来才到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而晋王广己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答案】不久晋王(杨)广平定了丹阳,王世积于是致信各地明晓利害,派千金 公权始璋夺取新蔡。 【解析】既而,不久;移书,春秋时的官吏通书函往来;告谕明白告诉(用于上 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略取,夺取。 译出大意给 3 分;“既而”“移书”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 并与世积交通, 受其名马之赠。” 【答案】因此被征入朝,查究他的事情。主管此事的官员奏报说:“左卫大将军 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都与王世积暗中勾结,收受他赠送的名马。” 【解析】按,按察,稽查审察;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交通,往来通达。 译出大意给 3 分;“按”“交通”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译文】王世积,阐熙新人。父亲王雅,北周国的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王世积容貌魁伟,腰带十围,神情清爽,风标过人,有英雄豪杰的仪表。在北周, 有军功,授为上仪同,封爵为长子县公。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造反,世 积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迴,每次作战均有战功,授为上大将军。高祖受北周禅让后 晋封世积为宜阳郡公。高趁赞赏他的才干,对他很好。世积曾秘密对髙趁说:“我 们都是周朝的臣子,国家沦陷,我们怎么办?”高趁深深地拒听这类话。不久, 世积授为蕲州总管。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他率水军从蕲水奔赴九江,与陈国将 领纪瑱大战于蕲口,大破陈军。继而晋王杨广已平定丹阳,王世积于是送信到各 地,告谕陈将投降,并派千金公权始璋攻占新蔡。陈国的江州司马黄偲弃城逃走, 权始璋入据其城。王世积跟着来了。陈国的豫州太守徐王登、庐陵太守萧廉、浔 阳太守陆仲容、巴山太守王诵、太原太守马廷页、齐昌太守黄正始、安成太守任 馞等,以及鄱阳、临川的守将,都到王世积处投降。世积因功升任柱国、荆州总 管,赐绢帛五千段,外加宝带,食邑三千户。几年后,桂州人李光仕造反,王世 积以行军总管身份,讨平了他们。皇上派都官员外郎辛凯卿去慰劳他。回京后, 世积升任上柱国,赐物二千段。皇上很看重他。王世积见皇上生性刻薄、猜忌, 功臣大多无故被治罪,因此纵酒,不与宰相说什么时事。皇上以为他有酒疾,让 他住在宫中,让御医为他看病。王世积假装说病已治好了,才得以出宫回府。发 起辽东战争时,王世积与汉王杨谅都是行军元帅,到了柳城,因病而还。授为凉 州总管,让七百骑士送他到任。不久,他的亲信、安定人皇甫孝谐有罪,官吏追 捕他,他逃到王世积那里,世积不留他,因此他们心中有些不舒服。皇甫孝谐后 来被流放到桂州,侍奉总管令狐熙。令狐熙对他又不好,因此十分穷困。皇甫孝 谐于是邀功于皇上,而对皇上说:“王世积曾让道人为他看相,看看以后会不会 大贵。道人说:‘您应当皇帝。’对他妻子说:‘夫人要当皇后。’另外,他要 到凉州去时,他的亲信对他说:‘河西是天下出精兵的地方,可以干大事。’世 积说:‘凉州地大人少,不是用武之地。’”世积因此被调入朝,调查此事。有 关部门上奏:“左卫大将军元、右卫大将军元胄,左仆射高趁,都与世积来往, 受到他赠送的名马。”世积竟然被杀,元、元胄被免职。授皇甫孝谐为上大将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雁门胡人歌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代部;这里指雁门。,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 相接,靠近边 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 勇尚武,粗犷 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 “峰烟”当作烽
【译文】王世积,阐熙新人。父亲王雅,北周国的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王世积容貌魁伟,腰带十围,神情清爽,风标过人,有英雄豪杰的仪表。在北周, 有军功,授为上仪同,封爵为长子县公。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造反,世 积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每次作战均有战功,授为上大将军。高祖受北周禅让后, 晋封世积为宜阳郡公。高赹赞赏他的才干,对他很好。世积曾秘密对高赹说:“我 们都是周朝的臣子,国家沦陷,我们怎么办?”高赹深深地拒听这类话。不久, 世积授为蕲州总管。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他率水军从蕲水奔赴九江,与陈国将 领纪瑱大战于蕲口,大破陈军。继而晋王杨广已平定丹阳,王世积于是送信到各 地,告谕陈将投降,并派千金公权始璋攻占新蔡。陈国的江州司马黄偲弃城逃走, 权始璋入据其城。王世积跟着来了。陈国的豫州太守徐王登、庐陵太守萧廉、浔 阳太守陆仲容、巴山太守王诵、太原太守马廷页、齐昌太守黄正始、安成太守任 馞等,以及鄱阳、临川的守将,都到王世积处投降。世积因功升任柱国、荆州总 管,赐绢帛五千段,外加宝带,食邑三千户。几年后,桂州人李光仕造反,王世 积以行军总管身份,讨平了他们。皇上派都官员外郎辛凯卿去慰劳他。回京后, 世积升任上柱国,赐物二千段。皇上很看重他。王世积见皇上生性刻薄、猜忌, 功臣大多无故被治罪,因此纵酒,不与宰相说什么时事。皇上以为他有酒疾,让 他住在宫中,让御医为他看病。王世积假装说病已治好了,才得以出宫回府。发 起辽东战争时,王世积与汉王杨谅都是行军元帅,到了柳城,因病而还。授为凉 州总管,让七百骑士送他到任。不久,他的亲信、安定人皇甫孝谐有罪,官吏追 捕他,他逃到王世积那里,世积不留他,因此他们心中有些不舒服。皇甫孝谐后 来被流放到桂州,侍奉总管令狐熙。令狐熙对他又不好,因此十分穷困。皇甫孝 谐于是邀功于皇上,而对皇上说:“王世积曾让道人为他看相,看看以后会不会 大贵。道人说:‘您应当皇帝。’对他妻子说:‘夫人要当皇后。’另外,他要 到凉州去时,他的亲信对他说:‘河西是天下出精兵的地方,可以干大事。’世 积说:‘凉州地大人少,不是用武之地。’”世积因此被调入朝,调查此事。有 关部门上奏:“左卫大将军元、右卫大将军元胄,左仆射高赹,都与世积来往, 受到他赠送的名马。”世积竟然被杀,元、元胄被免职。授皇甫孝谐为上大将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 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 代部;这里指雁门。‚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 相接,靠近边 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 勇尚武,粗犷 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 “峰烟”当作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