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漯河医专病理学教研室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漯河医专病理学教研室
解剖生理: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组成。 图13-1冠状切面(大体阴切面 两皮质;2肾锥体;3.肾小:4.肾:5.湾动脉 6.肾都脉7调8.输尿管9.柱:10.乳头:11 画大:12器昌 肾冠状切面
•解剖生理: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组成。 肾冠状切面
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及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2.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球囊构成
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及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2.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球囊构成。 肾小球
△△A a(0 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 3滤过膜(图 0 4) 内皮细胞 红细胞 内皮细胞系膜基质 系膜细胞 基底膜 △ △△ △△△△△a△ △ e 上皮细胞 a Q
3.滤过膜(图 4): 内皮细胞 基底膜 上皮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基底膜 有孔内 皮细胞 足细 [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足 细 胞 基 底 膜 有孔内 皮细胞
肾小球及肾小管的功能 1、肾小球的功能: (1)滤过作用产生原尿。 (2)内分泌作用分泌肾素和促红细胞 生成素等。 ·2、肾小管的功能:重吸收;调节酸碱 平衡
肾小球及肾小管的功能 • 1、 肾小球的功能: • (1)滤过作用 产生原尿。 • (2)内分泌作用 分泌肾素和促红细胞 生成素等。 • 2、 肾小管的功能:重吸收;调节酸碱 平衡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概念: 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 床表现主要是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发展至晚 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于肾脏并主要累及肾小 球的独立性疾病。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3、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指一组以肾小球改变为主的 遗传性家族性肾脏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 概念: 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 床表现主要是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发展至晚 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 分类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于肾脏并主要累及肾小 球的独立性疾病。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3、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指一组以肾小球改变为主的 遗传性家族性肾脏疾病
病 1、内源性: 肾小球性:基底膜(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内的Ⅳ型胶原;细 胞抗原:如 Heymann、内皮、系膜细胞等。 非小球性: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 瘤抗原等。 ·2、外源性: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 乙肝病毒等
一、病因 • 1、内源性: 肾小球性: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内的Ⅳ型胶原;细 胞抗原:如Heymann、内皮、系膜细胞等。 非小球性: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 瘤抗原等。 • 2、外源性: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 乙肝病毒等
二、发病机制 C形成与沉积机制 为扰后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肾小球内固有成分作 (Ag) (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抗体与基底膜抗原发生 反应,IC沉积于基底膜内。(图5) amliN L基底内 沉积物 图5
二、发病机制 • IC形成与沉积机制: 1、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肾小球内固有成分作 为抗原(Ag),与抗体(Ab)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IC)。 (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抗体与基底膜抗原发生 反应,IC沉积于基底膜内。(图5)
(2) Heymann肾炎:Ab+Ag_→C沉积 上皮下(图6)。 (3)抗体与植入性抗原→IC沉积于上皮下 基底膜内、内皮下)。 22空 上皮下 沉积物 图6
(2)Heymann肾炎:Ab+Ag→IC沉积 上皮下(图6)。 (3)抗体与植入性抗原→IC沉积于上皮下、 基底膜内、内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