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练习参考答案 编制整理:刘荣材 、单选题(共40道题) 1.A;2.A;3.C;4.D;5.B;6.C;7.A;8.C;9.C;10.A;11.C;12.D;13.B;14.A;15.D;16. A;17.C;18.A;19.C;20.D;21.A;22.B;23.B;24.D;25.A;26.C;27.D;28.B;29 30.A;31.C;32.C;33.B;34.C;35.C;36.C;37.B;38.C;39.C;40.B;41.B;42.B; 43.C;44.D;45.D;46.B;47.C;48.B;49.D;50.B 二、多项选择题(共53道题) 1. ABCD: 2. ACD: 3. ABCD: 4. BC 5. ABCD: 6. ABCDE: 7. ABCDE: 8. AC: 9. ABC: 10. ABCD 11. ABCDE: 12. ABCDE: 13. ABDE: 14 ABCDE: 15. ABC: 16. ABCDE: 17. ABCDE: 18 ABCD 19. CDE: 20. ACDE: 21. ABC: 22. ACE: 23. ABCD: 24. ABC: 25. AB: 26 ABCDE: 27. ABCD 28 ABCD: 29 ABCD: 30. ABCDE: 31 BCD: 32 ABDE: 33 BDE: 34 ABCDE: 35 BCD: 36 BC 37. ABCD: 38. ABCE: 39. ABD: 40. ABCD: 41. ABCD: 42. ABCDE: 43. ABCDE: 44. ABD 45. ACD: 46. ABDE: 47. ABCD: 48. ABCD: 49. ABD: 50. ABCD: 51. ABCD: 52. ACD: 53 BCD 判断分析题(共8道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答:正确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第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 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 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答: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 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含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 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 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 税收等等 3.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 比重的大小 答;错误。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为了克服我国原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 化的弊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条件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提高它们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是必要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要根据我国
1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练习参考答案 编制整理:刘荣材 一、单选题(共 40 道题) 1.A;2.A;3.C;4.D;5.B;6.C;7.A;8.C;9.C;10.A;11.C;12.D;13.B;14.A;15.D;16. A;17.C;18.A;19.C;20.D;21.A;22.B;23.B;24.D;25.A;26.C;27.D;28.B;29.C; 30.A;31.C;32.C;33.B;34.C;35.C;36.C;37.B;38.C;39.C;40.B;41.B;42.B; 43.C;44.D;45.D;46.B;47.C;48.B;49.D;50.B; 二、多项选择题(共 53 道题) 1.ABCD;2.ACD;3.ABCD;4.BC;5.ABCD;6.ABCDE;7.ABCDE;8.AC;9.ABC;10.ABCD; 11.ABCDE;12.ABCDE;13.ABDE;14.ABCDE;15.ABC;16.ABCDE;17.ABCDE;18、ABCD; 19.CDE;20.ACDE;21.ABC;22.ACE;23.ABCD;24.ABC;25.AB;26.ABCDE;27.ABCD; 28.ABCD;29.ABCD;30.ABCDE;31.BCD;32.ABDE;33.BDE;34.ABCDE;35.BCD;36.BC; 37.ABCD;38.ABCE;39.ABD;40.ABCD;41.ABCD;42.ABCDE;43.ABCDE;44.ABD; 45.ACD;46.ABDE;47.ABCD;48.ABCD;49.ABD;50.ABCD;51.ABCD;52.ACD;53.BCD; 三、判断分析题(共 8 道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 答:正确。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第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 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 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答: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 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含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 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 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 税收等等。 3.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 比重的大小。 答;错误。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为了克服我国原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 一化的弊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条件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提高它们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是必要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要根据我国
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需要来确定,不能简单地以它来衡量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 4.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不正确 (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重大成果之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有 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在内的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 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 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5.实行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答:不正确 (1)在现阶段,社会公平只能理解为人们在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大体实现了平等。这 反映在分配方面,是实现了分配机会上的平等,大家都是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 原则取得收人。社会公平原则并不要求消费资料的平均分配。 (2)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按劳分配不 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只承认劳动差别,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人水平的不同,这并不违背 社会公平的原则 6.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根本要求 答:错误。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 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会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 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 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 (2)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 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7.任何一种形式上属于共同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错误。 今(1)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 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2)一些以“社会所有”或“公众所有”的名义出现的、被一些人称为“新公有制 的企业和组织,并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因为在这些企业或组织中不同的个人或集团, 对该企业或组织占有的生产资料并不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而是以个人出资多少为依 据来确定他们权力的大小和利益的多寡,真正的经济大权始终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 因此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和收益公有的基本特征 8.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答:正确
2 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需要来确定,不能简单地以它来衡量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 4.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不正确。 (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有 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在内的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 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 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5.实行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答:不正确。 (1)在现阶段,社会公平只能理解为人们在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大体实现了平等。这 反映在分配方面,是实现了分配机会上的平等,大家都是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 原则取得收人。社会公平原则并不要求消费资料的平均分配。 (2)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按劳分配不 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只承认劳动差别,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人水平的不同,这并不违背 社会公平的原则。 6.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根本要求。 答:错误。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 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会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 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 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 (2)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 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7.任何一种形式上属于共同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错误。 (1)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 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2)一些以“社会所有”或“公众所有”的名义出现的、被一些人称为“新公有制” 的企业和组织,并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因为在这些企业或组织中不同的个人或集团, 对该企业或组织占有的生产资料并不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而是以个人出资多少为依 据来确定他们权力的大小和利益的多寡,真正的经济大权始终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 因此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和收益公有的基本特征。 8.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答:正确
所有制关系决定收入分配关系。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 证。公有制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应与效率挂钩,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性质的收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 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也必然多样化。例如,实行租赁和承 包经营的方式,存在租赁收入和承包收入:在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条件下,职工拥有 本企业股票还可以得到股利(息)收入,职工以资本、技术为生产要素入股,还可以得到按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等。这些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9、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答案要点】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市场最初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商品,就有商品交 换,因而就有市场 (2)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运行机制。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劳动产 品和生产要素都成为商品,成为买卖的对象,商品经济就成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 式,市场的作用也就覆盖全社会,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就发展成 为市场经济。所以,不能笼统地说,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10.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因而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 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案要点】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是市场机制的长外。但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 弱点,因而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 长,而必须有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 11、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答案要点】 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 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 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 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 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动,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 四、简答题。(共6道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 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 所有制关系决定收入分配关系。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 证。公有制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应与效率挂钩,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性质的收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 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也必然多样化。例如,实行租赁和承 包经营的方式,存在租赁收入和承包收入;在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条件下,职工拥有 本企业股票还可以得到股利(息)收入,职工以资本、技术为生产要素入股,还可以得到按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等。这些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9、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答案要点】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市场最初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商品,就有商品交 换,因而就有市场。 (2)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运行机制。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劳动产 品和生产要素都成为商品,成为买卖的对象,商品经济就成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 式,市场的作用也就覆盖全社会,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就发展成 为市场经济。所以,不能笼统地说,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10.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因而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 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案要点】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是市场机制的长外。但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 弱点,因而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 长,而必须有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 11、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答案要点】 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 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 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 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 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动,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 四、简答题。(共 6 道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 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简述按劳分配的内容及其必然性。 答:(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 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 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 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一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 定的: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之基础: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 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产 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其次,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再次,劳动 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 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强得多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 答: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 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 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 主义服务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哪些形式和类型?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和类型有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它主要是个体劳动者的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得 的收入,受雇于非公有制经济雇佣劳动者所取得的收入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颁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是资本所有者取得的利润,利息 以实物形态租借给他人而取得的租金; 6.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论述怎样全面认识我国公有制经济。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公 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形式 应该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 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虽然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 资产中仍然占优势,并且通过改革,资产质量有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尽管有所减少, 但始终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控制力增强。公有制采取多 种实现形式,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同时也为其它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
4 2.简述按劳分配的内容及其必然性。 答:(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 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 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 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 定的: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之基础;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 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产 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其次,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再次,劳动 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 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强得多。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 答: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 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 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 主义服务。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哪些形式和类型?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和类型有: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它主要是个体劳动者的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得 的收入,受雇于非公有制经济雇佣劳动者所取得的收入;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是资本所有者取得的利润,利息, 以实物形态租借给他人而取得的租金;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6.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论述怎样全面认识我国公有制经济。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公 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形式。 应该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 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虽然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 资产中仍然占优势,并且通过改革,资产质量有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尽管有所减少, 但始终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控制力增强。公有制采取多 种实现形式,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同时也为其它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
空间。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五、论述题(共21道题) 1.为什么我国要亳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 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 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 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 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 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 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 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 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 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 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 产资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 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 多种分配方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 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 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 是商品经济,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 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 场经济的著名论断。 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
5 空间。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五、论述题(共 21 道题) 1.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 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 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 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 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 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 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 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 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 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 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 产资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 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 多种分配方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 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 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 是商品经济,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 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 场经济的著名论断。 1984 年至 1987 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 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 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 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4.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什么? 答:第一,存在的问题有:平均主义的分配现象仍然存在;靠权力换取利益的现象仍然 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与 暴富”阶层形成巨大反差: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 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不认真解决,就 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要把 这一问题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五大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区别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对策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继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 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一切合 法收入,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2)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他人财产,用偷税 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3)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 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予以纠正。(4)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累 进递増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清理和规范免征范围,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 种。(5)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实行救济, 在城镇建立普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低收入者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5.试述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了很快发展。因 此,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现在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 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例如中外合资经济和股份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本身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经过国家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 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 6.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由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为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6 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 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 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4.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什么? 答:第一,存在的问题有:平均主义的分配现象仍然存在;靠权力换取利益的现象仍然 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与 “暴富”阶层形成巨大反差;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 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不认真解决,就 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要把 这一问题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五大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区别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对策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 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继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 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一切合 法收入,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2)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他人财产,用偷税 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3)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 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予以纠正。(4)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累 进递增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清理和规范免征范围,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 种。(5)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实行救济, 在城镇建立普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低收入者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5.试述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了很快发展。因 此,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现在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 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例如中外合资经济和股份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本身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经过国家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 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 6.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由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为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 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 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 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三改一加强”的原则以及“抓大放小”的思 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城乡集体企业也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 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允许 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导这类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鼓励发 展,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 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只要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就能形成适合我国 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我 国经济既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 7.试述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鼓励一部分地区发展得快一些,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 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是,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和地理 环境等方面因素有利,率先对外开放,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得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 因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过去扩大了。 实践证明,我们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 是一个成功的政策,它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 质特征,绝不能动摇。对于地区差距问题,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一是要 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由于条件不同,地区发展差距在一定时期 内、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要从大局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差距。从战略上看,沿海 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 多做一些贡献支持内地发展,这也是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 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 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三是因 为地区差距是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形成的,解决地区差距也需要一个过程, 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四是缩小地区差距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 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 观念,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 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东部地区在经济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要通过多 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优 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8.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 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在21世纪头二十年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 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 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
7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 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 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 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三改一加强”的原则以及“抓大放小”的思 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城乡集体企业也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 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允许 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导这类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鼓励发 展,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 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只要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就能形成适合我国 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我 国经济既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 7.试述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鼓励一部分地区发展得快一些,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 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是,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和地理 环境等方面因素有利,率先对外开放,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得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 因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过去扩大了。 实践证明,我们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 是一个成功的政策,它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 质特征,绝不能动摇。对于地区差距问题,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一是要 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由于条件不同,地区发展差距在一定时期 内、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要从大局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差距。从战略上看,沿海 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 多做一些贡献支持内地发展,这也是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 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 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三是因 为地区差距是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形成的,解决地区差距也需要一个过程, 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四是缩小地区差距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 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 观念,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 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东部地区在经济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要通过多 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优 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8.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 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在 21 世纪头二十年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 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 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
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 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 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 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増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试述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 基础和前提,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五 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们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已经建设成为拥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我国的 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 史性任务。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的路子是不同的。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 境、贫富悬殊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 极为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实现工业化,不能、也不应该再走这样的工业化老路,而应该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里的“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主要表现在: (1)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 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 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处 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处 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必须扩大就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 子。”这是顺应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 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得出的正 确结论,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作出的科学规划,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10、试述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答案要点】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 活,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 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 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 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9.试述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 基础和前提,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五 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们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已经建设成为拥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我国的 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 史性任务。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的路子是不同的。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 境、贫富悬殊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 极为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实现工业化,不能、也不应该再走这样的工业化老路,而应该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里的“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主要表现在: (1)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 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 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处 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处 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必须扩大就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 子。”这是顺应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 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得出的正 确结论,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作出的科学规划,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10、试述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答案要点】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 活,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 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 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国有企业改革是经 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关系到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 略目标的实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开阔思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前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 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1、试述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答案要点】 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简称“三改一加强”),是党的十四届 五中全会提出的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所谓“改革”,就是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所谓“改 组”,就是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 织结构、产权结构等,促进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所谓“改造”,就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更新的步伐,提高企业的技术素 质和装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所谓“加强管理”,就是要改进 和强化企业生产、质量、成本、销售、财务、经营、技术设备、职工队伍等各项基础性管理 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备的、科学的组织结构、管理 体系和规章制度。 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不是为改革而改革,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企业的改组 改造、强化企业的管理,同时,通过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来推动改革的深化,巩固和扩大 改革的成果,从而使改革落到实处,真正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总之,“三改一加强”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基本思路,对指导和推进企业 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2、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由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为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 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 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 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三改一加强”的原则以及“抓大放小”的思 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城乡集体企业也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 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 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国有企业改革是经 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关系到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 略目标的实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开阔思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前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 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1、试述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答案要点】 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简称“三改一加强”),是党的十四届 五中全会提出的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所谓“改革”,就是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所谓“改 组”,就是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 织结构、产权结构等,促进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所谓“改造”,就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更新的步伐,提高企业的技术素 质和装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所谓“加强管理”,就是要改进 和强化企业生产、质量、成本、销售、财务、经营、技术设备、职工队伍等各项基础性管理 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备的、科学的组织结构、管理 体系和规章制度。 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不是为改革而改革,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企业的改组、 改造、强化企业的管理,同时,通过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来推动改革的深化,巩固和扩大 改革的成果,从而使改革落到实处,真正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总之,“三改一加强”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基本思路,对指导和推进企业 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2、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由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为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 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 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 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三改一加强”的原则以及“抓大放小”的思 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城乡集体企业也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
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允许 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导这类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鼓励发 展,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 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只要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就能形成适合我国 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我 国经济既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 13、试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答案要点】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 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 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 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十多年来改革开放 实践经验所证明了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 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 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要特别注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法制建设,保持宏观 经济稳定。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使二者统一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有机 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 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 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们要根据不同时 期、不同领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市场机制作用的广度和程度,以及宏观调控 的形式和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作用不断扩大。但目前市场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要素市场发 育滞后,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凡是能够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 放活,激发经济活力。特别是竞争性产业和行业应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产业和行业 也要引人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我国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 来,也需要加快改革。宏观调控的思路、方式和手段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运用 经济、法律的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实现经济总量的大体 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的经验证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有必要的集中和相应 的手段:微观放开和市场化进程,要同宏观调控的能力相适应。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进 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和管理越有力和灵活有效 14、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就是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答案要点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的状况 不适应第一、二产业发民的需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缓解经济生活中 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出路,但 它的重大战略意义远不止缓解就业压力一个方面。 15、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答案要点】 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
10 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允许 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导这类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鼓励发 展,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 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只要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就能形成适合我国 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我 国经济既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 13、试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答案要点】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 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 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 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十多年来改革开放 实践经验所证明了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 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 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要特别注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法制建设,保持宏观 经济稳定。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使二者统一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有机 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 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 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们要根据不同时 期、不同领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市场机制作用的广度和程度,以及宏观调控 的形式和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作用不断扩大。但目前市场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要素市场发 育滞后,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凡是能够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 放活,激发经济活力。特别是竞争性产业和行业应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产业和行业 也要引人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我国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 来,也需要加快改革。宏观调控的思路、方式和手段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运用 经济、法律的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实现经济总量的大体 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的经验证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有必要的集中和相应 的手段;微观放开和市场化进程,要同宏观调控的能力相适应。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进 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和管理越有力和灵活有效。 14、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就是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答案要点】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的状况 不适应第一、二产业发民的需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缓解经济生活中 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出路,但 它的重大战略意义远不止缓解就业压力一个方面。 15、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答案要点】 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