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8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 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 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因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 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 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 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 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 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 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 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 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 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 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 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 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 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 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 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 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 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煕在《林泉髙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 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 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 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 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 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 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8 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 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 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因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 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 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 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 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 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 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 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 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 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 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 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 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 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 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 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 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 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 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 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 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 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 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 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 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B.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 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C.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 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D.陶渊明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 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 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B.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 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C.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 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D.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 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 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B.“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 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C.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 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D.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 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 理想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怀乡的胃 秋风中的张翰事件 向以鲜 ①我们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会发现:数百年前或更为久远的 时候,一次极为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为渴望而带来的轻微痉挛,这比蝴蝶翅膀的 煽动更为微妙的颤栗,也会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溅起无数灵感的风浪。比如东晋时 代的张翰吧,他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偶然的梦想和叹息,竟在他之后 的千百年来的漫长时间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响:几种简单的江南菜肴和秋风中的 淡薄情绪,便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色彩的历史事件,而且这个事件是如此拥有动 人的生命力,几乎是带着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 ②张翰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张翰像大多数魏晋名流一样 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便与他一起到了洛阳,张翰 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王冏的赏识,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时的齐王势力如 日中天,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但是张翰却对老乡顾荣(彦先)说了这样一番话 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名声越大,他的风险也就越大,那时
A.《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 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B.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 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C.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 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D.陶渊明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 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 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B.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 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C.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 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D.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 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 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B.“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 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C.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 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D.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 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 理想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怀乡的胃 ——秋风中的张翰事件 向以鲜 ①我们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会发现:数百年前或更为久远的 时候,一次极为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为渴望而带来的轻微痉挛,这比蝴蝶翅膀的 煽动更为微妙的颤栗,也会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溅起无数灵感的风浪。比如东晋时 代的张翰吧,他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偶然的梦想和叹息,竟在他之后 的千百年来的漫长时间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响:几种简单的江南菜肴和秋风中的 淡薄情绪,便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色彩的历史事件,而且这个事件是如此拥有动 人的生命力,几乎是带着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 ②张翰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张翰像大多数魏晋名流一样, 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便与他一起到了洛阳,张翰 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王冏的赏识,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时的齐王势力如 日中天,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但是张翰却对老乡顾荣(彦先)说了这样一番话: 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名声越大,他的风险也就越大,那时
你想隐退也来不及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山林间的人,我已厌倦了官场生活,希望 彦先也要三思啊。顾荣执其手,怆然说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饮三江 水啊! ③张翰把自己的心思对知心友人顾荣说了之后,抬头向南望去,天空 片渺茫之色,飒飒的秋风吹了过来。张翰心中一动:秋天来了,故乡吴中的菰菜、 莼莱和鲈鱼早该成熟了吧?用它们来烹饪的菰米饭、莼莱羹和鲈鱼脍,是多么鲜 美啊!张翰似乎突然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真谛,感叹地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适 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为了区区功名而远离故乡呢?于是张翰当机立断:回家。 ④不久发生政治巨变,权倾一世的齐王下了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张翰 的隐退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也有人问张翰,你这样任心自适,不求当世,难道 你一点也不为自己身后留名着想吗?张翰答道:要身后之名还不如要身前一杯酒 呢!张翰事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秋风、菰饭、莼羹、鲈鱼脍、思乡、适志 见机。这几个基本词汇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且绵远的。这几个看似平 常的词语,因为张翰事件而慢慢显示出神秘的光芒。 ⑤宋代的王贽在途经张翰老家吴江时写了这样一首诗:“吴江秋水灌平 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鲈鱼。”谓翰度时不可为, 故飘然远去,实非为鲈也。如此说来,张翰见秋风起而想念家乡美味,则只是 个借口而已。到了苏东坡那里,东坡对此则另有一番诠释:“浮世功名食与眠, 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只为莼鲈也自贤。”苏东坡认为张翰是一个 较为彻底的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机而退隐,即使仅仅为了莼鲈而弃官 回家,这等洒脱与气度,也堪称大智者了。东坡把张翰的意境向上推了一层 ⑥如果仅仅是美食家的选择,那么张翰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断不会如此 深远的。因此张翰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怀乡。故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影响力 是难以想象的。海德格尔说:诗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们在考察张翰事 件对后来者的影响之时,发现怀乡的力量如同闪电,时时照亮孤独的异乡人黑暗 的天空。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客中感怀》中说:“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 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这月色中的孤寂情绪,以及在异乡对莼菜的回味,可 说是中国文人一种较为典型的思乡场景。 ⑦张翰事件的第三层含义则是见机与隐逸。这层含义可能是张翰事件中 最为本质的层面。人们对自身所处之世无法把握之时,他们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 是要有远见的目光,因为风云莫测的时代,可能随时潜伏着危险,恰如张翰所说 的:乱世纷纷,祸难未已!在这样的时候,远见和隐逸几乎是人们保全自己的最 为安全的方法了。因此张翰所渴望的几种江南菜肴,后来渐渐成为中国文人尤其 是中国隐士的必备佳肴。如果要给中国隐士开一桌标准的菜谱的话,那大概是离 不了莼羹、鲈脍、菰饭的,当然也应有张翰好友顾荣所想往的南山蕨和三江水 几种朴素的菜肴被赋予如此微妙的隐选的气质,我们再次品味之时,是否也有了 异样的感觉? ⑧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 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 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中的“甚等闲却 为,鲈鱼归速”、《汉宫春》中之“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 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 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 量
你想隐退也来不及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山林间的人,我已厌倦了官场生活,希望 彦先也要三思啊。顾荣执其手,怆然说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饮三江 水啊! ③张翰把自己的心思对知心友人顾荣说了之后,抬头向南望去,天空一 片渺茫之色,飒飒的秋风吹了过来。张翰心中一动:秋天来了,故乡吴中的菰菜、 莼莱和鲈鱼早该成熟了吧?用它们来烹饪的菰米饭、莼莱羹和鲈鱼脍,是多么鲜 美啊!张翰似乎突然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真谛,感叹地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适 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为了区区功名而远离故乡呢?于是张翰当机立断:回家。 ④不久发生政治巨变,权倾一世的齐王下了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张翰 的隐退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也有人问张翰,你这样任心自适,不求当世,难道 你一点也不为自己身后留名着想吗?张翰答道:要身后之名还不如要身前一杯酒 呢!张翰事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秋风、菰饭、莼羹、鲈鱼脍、思乡、适志、 见机。这几个基本词汇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且绵远的。这几个看似平 常的词语,因为张翰事件而慢慢显示出神秘的光芒。 ⑤宋代的王贽在途经张翰老家吴江时写了这样一首诗:“吴江秋水灌平 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鲈鱼。”谓翰度时不可为, 故飘然远去,实非为鲈也。如此说来,张翰见秋风起而想念家乡美味,则只是一 个借口而已。到了苏东坡那里,东坡对此则另有一番诠释:“浮世功名食与眠, 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只为莼鲈也自贤。”苏东坡认为张翰是一个 较为彻底的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机而退隐,即使仅仅为了莼鲈而弃官 回家,这等洒脱与气度,也堪称大智者了。东坡把张翰的意境向上推了一层。 ⑥如果仅仅是美食家的选择,那么张翰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断不会如此 深远的。因此张翰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怀乡。故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影响力 是难以想象的。海德格尔说:诗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们在考察张翰事 件对后来者的影响之时,发现怀乡的力量如同闪电,时时照亮孤独的异乡人黑暗 的天空。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客中感怀》中说:“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 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这月色中的孤寂情绪,以及在异乡对莼菜的回味,可 说是中国文人一种较为典型的思乡场景。 ⑦张翰事件的第三层含义则是见机与隐逸。这层含义可能是张翰事件中 最为本质的层面。人们对自身所处之世无法把握之时,他们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 是要有远见的目光,因为风云莫测的时代,可能随时潜伏着危险,恰如张翰所说 的:乱世纷纷,祸难未已!在这样的时候,远见和隐逸几乎是人们保全自己的最 为安全的方法了。因此张翰所渴望的几种江南菜肴,后来渐渐成为中国文人尤其 是中国隐士的必备佳肴。如果要给中国隐士开一桌标准的菜谱的话,那大概是离 不了莼羹、鲈脍、菰饭的,当然也应有张翰好友顾荣所想往的南山蕨和三江水。 几种朴素的菜肴被赋予如此微妙的隐选的气质,我们再次品味之时,是否也有了 异样的感觉? ⑧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 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 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中的“甚等闲却 为,鲈鱼归速”、《汉宫春》中之“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 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 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 量
⑨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 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 张翰和众多的中国文人所选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 已启程。 (有删节) 4.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五段,王贽认为张翰归隐不是为了口食之娱,而是他能审时度势; 苏轼则认为张翰归隐是因为想念家乡菜的味道 B.作者先详写了张翰事件的来龙去脉,为下文一层层剖析张翰事件的含 义与影响作铺垫,结尾照应题目及开篇,文章结构严谨。 C.这篇文章有学者式的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识见深远;有诗人般的语 言,行文生动,风格典雅。 D.这是一篇文化散文,作者从张翰因怀念家乡的菜肴而归隐的事件写起, 进而深入挖掘,揭示出张翰事件的深层意义。 5.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独特,请简要赏析。(5分) 6.结合全文分析,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的深远影响有哪些。(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 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 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 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 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 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 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i,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 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 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 为“dui”的字,应当为“椁”。“”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 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擰咕”、“椁搡”即是该字用法的 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 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一——“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 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 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 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 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
⑨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 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 张翰和众多的中国文人所选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 已启程。 (有删节) 4.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五段,王贽认为张翰归隐不是为了口食之娱,而是他能审时度势; 苏轼则认为张翰归隐是因为想念家乡菜的味道。 B.作者先详写了张翰事件的来龙去脉,为下文一层层剖析张翰事件的含 义与影响作铺垫,结尾照应题目及开篇,文章结构严谨。 C.这篇文章有学者式的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识见深远;有诗人般的语 言,行文生动,风格典雅。 D.这是一篇文化散文,作者从张翰因怀念家乡的菜肴而归隐的事件写起, 进而深入挖掘,揭示出张翰事件的深层意义。 5.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独特,请简要赏析。(5 分) 6.结合全文分析,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的深远影响有哪些。(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7 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 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 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 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 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 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 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 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 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 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 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 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是该字用法的 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 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 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 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 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 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
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 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 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 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 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 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 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 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 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 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 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 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 simple”说: “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 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 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椁”的含义和读音 B.“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 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 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 “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8.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两项是 ()()(5分) A.《战狼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 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 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指斥 D.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 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E.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样一句 歌词,该歌词在传喝时广受赞誉。 9.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含义。(4分)
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 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 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 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 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 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 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 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 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 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 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 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 “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 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 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B.“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 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 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 “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8.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两项是 ( )( )(5 分) A.《战狼 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 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 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指斥。 D.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 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E.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样一句 歌词,该歌词在传喝时广受赞誉。 9.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含义。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 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 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 “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 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 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 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丕 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惡今且丛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 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 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 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 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 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 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 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 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 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 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 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i)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3分) A.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B.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C.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D.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亦指其所辖地区。 B.巡狩,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其所守的疆 土并发布政令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 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 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 “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 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 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①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 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 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 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 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 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 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 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 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 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 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 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 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 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3 分) A.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B.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C.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D.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 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亦指其所辖地区。 B.巡狩,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其所守的疆 土并发布政令
C.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 儿女,泛指家属。 D.物故,亡故去世,《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 牛邯等人,对郎宫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B.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 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 C.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 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D.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 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11分) 蓦山溪 张中孚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 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 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 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 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 回老”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通过写终南山未改旧时的青色,写出了家 乡仍然充满生机 B.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作者年老归家的 独特心境 C.“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示前人说的话 深得其心。 D.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 壮岁的回忆。 E.“听楚语,厌蛮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 遇 15.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C.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 儿女,泛指家属。 D.物故,亡故去世,《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 牛邯等人,对郎宫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B.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 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 C.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 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D.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 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11 分)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 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②,不改旧 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 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 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 一回老”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通过写终南山未改旧时的青色,写出了家 乡仍然充满生机。 B.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作者年老归家的 独特心境。 C.“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示前人说的话 深得其心。 D.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 壮岁的回忆。 E.“听楚语,厌蛮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 遇。 15.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寥寥几句, 就刻画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英气勃发的儒将形象 (2)青年学子承担着振兴中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任,必须具备坚韧的 品质,用《论语》中曾子的话来说,就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皮克斯的又一部温情力作——《寻梦环游记》上映后,掀起轩然大波,随着全 球票房正式突破四亿美元,该片成为墨西哥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②默克尔在大选中再次赢得胜利,连任德国总理。然而,与之前三届任期的高歌 猛进不同,此次她的当选自开始便蒙上了一层令人不安的阴影,执政危机如影随 形 ③每年八月,印度海滨城市孟买的所有公共露天游泳池同时向公众开放,整个城 市鲜花盛开,草长莺飞,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④民国风度尽显大师品格一一在西南联大,面对别人的鄙薄与微词,甚至是蓄意 挖苦,沈从文一笑置之,一直保持犯而不校的风度 ⑤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吴谦大校在记者会上作出回应:虽未给出确切日期,但中国 首艘国产航母与大家见面,已经指日可待。 ⑥传统的菊花酒有养肝、健脑、明目和延缓衰老的功效,而不同配方所制成的菊 花酒对人体的功效也各有千秋。 A.②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期,长春市推出网约车新政策,驾驶员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 驶员证,且从事经营的网约车辆价格也要超过14万以上。 B.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其独一无二 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提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感。 C.浙江卫视推出的纪录片《爱上中国》用他者视角,以真实客观的画面 语言解读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D.陈思和认为,海外华人作家在相对贫乏的生活环境之中,他们依然有 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这是华文文学的独特之处。 19.下面微信中语言表达有不得体之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某大学生因故不能回家参加奶奶九十六大寿的宴会,给父亲发了一条微 信 儿因故不能如期还乡,无法当面垂问并为祖母祝寿,请家父代为转达, 祝她老人家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A.错误一处 B.错误两处 C.错误三处 D.错误四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烦恼让人痛苦,① 那么,如何才能遗忘?提醒幸福,笑口常开, 是心理诊所开出的快餐药方。历史的长河荡涤尘埃,筛出的只有大道,烦人琐事, 微不足道,于是史学家开出的药方是:② 融入群体,延伸自我,把国 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使命作为己任,个人烦恼还因何存在?于是哲学家开出的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 ”寥寥几句, 就刻画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英气勃发的儒将形象。 (2)青年学子承担着振兴中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任,必须具备坚韧的 品质,用《论语》中曾子的话来说,就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皮克斯的又一部温情力作——《寻梦环游记》上映后,掀起轩然大波,随着全 球票房正式突破四亿美元,该片成为墨西哥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②默克尔在大选中再次赢得胜利,连任德国总理。然而,与之前三届任期的高歌 猛进不同,此次她的当选自开始便蒙上了一层令人不安的阴影,执政危机如影随 形。 ③每年八月,印度海滨城市孟买的所有公共露天游泳池同时向公众开放,整个城 市鲜花盛开,草长莺飞,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④民国风度尽显大师品格——在西南联大,面对别人的鄙薄与微词,甚至是蓄意 挖苦,沈从文一笑置之,一直保持犯而不校的风度。 ⑤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吴谦大校在记者会上作出回应:虽未给出确切日期,但中国 首艘国产航母与大家见面,已经指日可待。 ⑥传统的菊花酒有养肝、健脑、明目和延缓衰老的功效,而不同配方所制成的菊 花酒对人体的功效也各有千秋。 A.②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近期,长春市推出网约车新政策,驾驶员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 驶员证,且从事经营的网约车辆价格也要超过 14 万以上。 B.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其独一无二 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提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感。 C.浙江卫视推出的纪录片《爱上中国》用他者视角,以真实客观的画面 语言解读了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D.陈思和认为,海外华人作家在相对贫乏的生活环境之中,他们依然有 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这是华文文学的独特之处。 19.下面微信中语言表达有不得体之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某大学生因故不能回家参加奶奶九十六大寿的宴会,给父亲发了一条微 信: 儿因故不能如期还乡,无法当面垂问并为祖母祝寿,请家父代为转达, 祝她老人家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A.错误一处 B.错误两处 C.错误三处 D.错误四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烦恼让人痛苦,① 。那么,如何才能遗忘?提醒幸福,笑口常开, 是心理诊所开出的快餐药方。历史的长河荡涤尘埃,筛出的只有大道,烦人琐事, 微不足道,于是史学家开出的药方是:② 。融入群体,延伸自我,把国 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使命作为己任,个人烦恼还因何存在?于是哲学家开出的
药方是:③ 走出去,换个地儿,快乐在于流浪,这是地理学家开出的 药方。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在逻辑关系或推断上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 两处问题。(5分) 大凡成功人士,都把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当做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 目标。可见,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是唯一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 力。这两个动力伴随一个人始终,他就会有大的成就。但现在我国的学生在小学 阶段接触不到自然,在中学阶段接触不到社会,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题,在人 生动力上一定会出问题。这是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反思的。 ①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不一定是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力 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60分)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 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 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4.B.苏轼认为他归隐是真正看透了浮世。 5.(1)比喻:用长河来比喻历史,用风浪比喻灵感,语言生动形象 (②)比较:用感喟和痉挛与蝴蝶翅膀的扇动相比较,说明颤栗的微妙 (3)用典:用“蝴蝶效应”的典故写出了张翰事件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每条两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1)体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怀乡情感,孤独的异乡人时时怀有乡愁,家乡美味 的吸引力其实是乡愁的体现; (2)体现中国文人的见机与隐逸,当对所处之世无法把握时,他们会选择辞官和 归隐,这成为他们保全自己的最安全的方法; (3)引起文人的共鸣,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 情思都情有独钟,如辛弃疾就深受张翰事件的影响,在许多诗词里运用了这一典 故 7.C 8. AC 9.(1)表达直接,而且情绪饱满。 (2)双方立场敌对,“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具有非理性特点。 (3)当双方不敌对,“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是轻松、友爱互动。 (4)作为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时,不失为一种 个性的张扬。 10.D11.D(“并发布政令”错,并不发布政令。)
药方是:③ 。走出去,换个地儿,快乐在于流浪,这是地理学家开出的 药方。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在逻辑关系或推断上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 两处问题。(5 分) 大凡成功人士,都把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当做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 目标。可见,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是唯一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 力。这两个动力伴随一个人始终,他就会有大的成就。但现在我国的学生在小学 阶段接触不到自然,在中学阶段接触不到社会,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题,在人 生动力上一定会出问题。这是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反思的。 ①探求真理、解决社会问题不一定是推动一个人学习进取的强大持久动力。 ② ③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文章。(60 分)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 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 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B 3.B 4.B.苏轼认为他归隐是真正看透了浮世。 5.(1)比喻:用长河来比喻历史,用风浪比喻灵感,语言生动形象; (2)比较:用感喟和痉挛与蝴蝶翅膀的扇动相比较,说明颤栗的微妙; (3)用典:用“蝴蝶效应”的典故写出了张翰事件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每条两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1)体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怀乡情感,孤独的异乡人时时怀有乡愁,家乡美味 的吸引力其实是乡愁的体现; (2)体现中国文人的见机与隐逸,当对所处之世无法把握时,他们会选择辞官和 归隐,这成为他们保全自己的最安全的方法; (3)引起文人的共鸣,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 情思都情有独钟,如辛弃疾就深受张翰事件的影响,在许多诗词里运用了这一典 故。 7.C 8.AC 9.(1)表达直接,而且情绪饱满。 (2)双方立场敌对,“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具有非理性特点。 (3)当双方不敌对,“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是轻松、友爱互动。 (4)作为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时,不失为一种 个性的张扬。 10.D 11.D(“并发布政令”错,并不发布政令。)
12.C(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陇西牛邯等人) 13.(1)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 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以”“规”“霸王”各1分,句意2分) (2)只有杜林一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的崛起,却并不 是缘于尧的功劳。(“以为”“祚”“特起”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杜林少年时喜好学习,为人沉稳,家中有很 多藏书,加上外祖父家张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随张竦硏究学问,学识渊博, 当时被人称为通儒。 起初杜林做过郡中小官。王莽失败后,盗贼四起。杜林与弟弟杜成以及 同乡范逡、孟冀等人带着家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几千个贼人,(这些贼 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强脱他们的衣服,拔刀指向杜林等人想要杀死他们。孟冀 仰起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将军知道天理神明吗?赤眉军有百万之众 所向无敌,但因为残害民众不行天道,最后走向灭亡。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 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 贼人于是就放了他们,大家都免于一死 隗嚣一向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他,任用他为持书平(治书 侍御史)。后来杜林因病请求离去,辞还了官职。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 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就下令说:“杜伯山这个人天 子无法使他臣服,诸侯也不能跟他交朋友,大概他是像伯夷、叔齐一样以吃周的 粮食为耻辱。现在暂且从师友的位置上,打通友好的通道,按照他的志节行事好 了。”牡林虽然被隗嚣软禁,但一直没有屈服。建武六年,他的弟弟杜成去世 隗嚣才同意杜林护送杜成的灵柩回乡。杜林走了以后隗嚣又后悔了,又命令刺客 杨贤在陇坻拦截杀害杜林。杨贤看到杜林亲自推着车,把弟弟的灵柩运送回去, 就叹息道:“如今的世道,还有谁能像杜林这样实行仁义之道的?我虽然是个小 人,但怎么能忍心杀害义士呢?”于是就逃亡离去。 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就征拜他任侍御史,亲自接见他,向他请 教经书故旧以及西州的事情,对他非常满意,赐给车马衣被等物。朝中百官知道 杜林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都很尊敬和惧怕他。京师里的士大夫们都推 祟牡林的学识渊博 第二年,朝廷广泛议论郊祀礼制,多数人以为周朝祭祀后稷,汉朝应当 祭祀尧,诏令再让公卿们商议,大家的意见都相同,光武帝也同意。只有杜林 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的崛起,却并不是缘于尧的功劳 祖宗先例,应该有所继承。最后决定采纳杜林的意见。 后来代替王良担任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荐同乡范逡、赵秉、申屠刚以及 陇西牛邯等人,都被提拔重用,天下贤士都归附杜林。建武十一年,司直的官职 被废除,让杜林代替郭宪担任光禄勋。在宫内负责值宿警卫,在宫外总管左、右 中郎将以及五官中郎将,周到严密恭谨小心,推举贤才被认为公正无偏。郎官中 有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得到杜林的教诲和指点,从早到晚杜林家里经常坐满了好 学之士。 后来皇太子刘彊自己请求退位,封为东海王,所以加派官员部属,任用 杜林为王傅。随从光武帝南巡。当时几位王傅数次被光武帝宣召,有的因为交游 广泛,不能前去应诏;惟独杜林忠于职守,有召必到。其他的王傅虽然没有受到 批评,而惟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重他。建武二十
12.C(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陇西牛邯等人) 13.(1)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 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以”“规”“霸王”各 1 分,句意 2 分) (2)只有杜林一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的崛起,却并不 是缘于尧的功劳。(“以为”“祚”“特起”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杜林少年时喜好学习,为人沉稳,家中有很 多藏书,加上外祖父家张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随张竦研究学问,学识渊博, 当时被人称为通儒。 起初杜林做过郡中小官。王莽失败后,盗贼四起。杜林与弟弟杜成以及 同乡范逡、孟冀等人带着家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几千个贼人,(这些贼 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强脱他们的衣服,拔刀指向杜林等人想要杀死他们。孟冀 仰起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将军知道天理神明吗?赤眉军有百万之众, 所向无敌,但因为残害民众不行天道,最后走向灭亡。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 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 贼人于是就放了他们,大家都免于一死。 隗嚣一向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他,任用他为持书平(治书 侍御史)。后来杜林因病请求离去,辞还了官职。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 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就下令说:“杜伯山这个人天 子无法使他臣服,诸侯也不能跟他交朋友,大概他是像伯夷、叔齐一样以吃周的 粮食为耻辱。现在暂且从师友的位置上,打通友好的通道,按照他的志节行事好 了。”牡林虽然被隗嚣软禁,但一直没有屈服。建武六年,他的弟弟杜成去世, 隗嚣才同意杜林护送杜成的灵柩回乡。杜林走了以后隗嚣又后悔了,又命令刺客 杨贤在陇坻拦截杀害杜林。杨贤看到杜林亲自推着车,把弟弟的灵柩运送回去, 就叹息道:“如今的世道,还有谁能像杜林这样实行仁义之道的?我虽然是个小 人,但怎么能忍心杀害义士呢?”于是就逃亡离去。 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就征拜他任侍御史,亲自接见他,向他请 教经书故旧以及西州的事情,对他非常满意,赐给车马衣被等物。朝中百官知道 杜林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都很尊敬和惧怕他。京师里的士大夫们都推 祟牡林的学识渊博。 第二年,朝廷广泛议论郊祀礼制,多数人以为周朝祭祀后稷,汉朝应当 祭祀尧,诏令再让公卿们商议,大家的意见都相同,光武帝也同意。只有杜林一 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的崛起,却并不是缘于尧的功劳。 祖宗先例,应该有所继承。最后决定采纳杜林的意见。 后来代替王良担任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荐同乡范逡、赵秉、申屠刚以及 陇西牛邯等人,都被提拔重用,天下贤士都归附杜林。建武十一年,司直的官职 被废除,让杜林代替郭宪担任光禄勋。在宫内负责值宿警卫,在宫外总管左、右 中郎将以及五官中郎将,周到严密恭谨小心,推举贤才被认为公正无偏。郎官中 有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得到杜林的教诲和指点,从早到晚杜林家里经常坐满了好 学之士。 后来皇太子刘彊自己请求退位,封为东海王,所以加派官员部属,任用 杜林为王傅。随从光武帝南巡。当时几位王傅数次被光武帝宣召,有的因为交游 广泛,不能前去应诏;惟独杜林忠于职守,有召必到。其他的王傅虽然没有受到 批评,而惟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重他。建武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