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2016届11月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光纤(xian)攻讦(jie)潜规则(qian)泥古不化(ni) B.窨井(yin)艄公(shao)炸酱面(zha)螳臂当车(dang) C.训诂(gu)胡诌(zou)节骨眼(jie)荷枪实弹(he) D.氛围(fen)发卡(qi百)不粘锅(zhan)曲突徙薪(q)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仰望星空,总是会有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 钢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B.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我国政府立即起动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给尼泊尔灾 民提供了帐篷、毛毯、净水设备、医疗用品等灾区急需物资。 C.2015年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应该保持清醒 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唯其如此,才能够凝聚意志,攻艰克难,实现项目管理目 标 D.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 它可以抚平伤痕,深化仇恨,磨损心态,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 影坚如磐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以梁启超为核心的一批知识分子,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启蒙和民众教化的任务, 输入“新民”、“国民”等概念,促进国民觉醒,进而实现自治之“新中国”。 B.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疲弱,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 期,欧美股市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琢磨 C.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 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附近大量房屋倒塌,不少住户毁家纾难,陷入困境 D.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 机关算尽的营销,即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坑蒙 拐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 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 级市场。 B.“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 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 务 C.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 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当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男足的时候,队员和教练在此次亚洲杯出征仪式上却 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这是他们为彻底改变男足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表露的基 本态度。 5.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概括其寓意。(不超过20个字) (3分) 一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 2016 届 11 月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纤(xiān) 攻讦(jié) 潜规则(qiǎn) 泥古不化(nì) B.窨井(yìn) 艄公(shāo) 炸酱面(zhá) 螳臂当车(dāng) C.训诂(gǔ) 胡诌(zōu) 节骨眼(jiē) 荷枪实弹(hè) D.氛围(fēn) 发卡(qiǎ) 不粘锅(zhān) 曲突徙薪(qǔ)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仰望星空,总是会有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 钢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B. 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我国政府立即起动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给尼泊尔灾 民提供了帐篷、毛毯、净水设备、医疗用品等灾区急需物资。 C. 2015 年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应该保持清醒 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唯其如此,才能够凝聚意志,攻艰克难,实现项目管理目 标。 D. 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 它可以抚平伤痕,深化仇恨,磨损心态,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 影坚如磐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梁启超为核心的一批知识分子,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启蒙和民众教化的任务, 输入“新民”、“国民”等概念,促进国民觉醒,进而实现自治之“新中国”。 B. 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疲弱,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 期,欧美股市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琢磨。 C. 8 月 12 日 23 时 30 分许,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 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附近大量房屋倒塌,不少住户毁家纾难,陷入困境。 D. 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 机关算尽的营销,即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坑蒙 拐骗。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 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 级市场。 B.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 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 务。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 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当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男足的时候,队员和教练在此次亚洲杯出征仪式上却 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这是他们为彻底改变男足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表露的基 本态度。 5.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概括其寓意。(不超过 20 个字) (3 分) 一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 朵朵美丽的花儿呢?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 “这个我完全知道,”梨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 现在的美丽可爱。”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要求合乎事理,结构、句式、手法与 示例相似,不得再选择“花园”“种”“繁花”“杂草”作为描述对象。(4分) 心是花园, 思想为种, 既可以繁花似锦, 也能杂草丛生 7.王建为父亲购得一款老年手机,但文化水平低、视力不佳的父亲看不明白手 机的使用说明书。参照下面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以王建的身份写一段话,向他 的父亲分别介绍手机的这两项功能。要求:语言简明扼要、得体,通俗易懂。(5 分) (1)一键求救:可先预设指定号码,如有紧急情况,长按该键即可直接呼叫所 设号码,同时发出预设语言信息,达到求救目的。 (2)语音短信:收到短信后无须翻页查看,按OK键即可通过内设语音功能直接 读取,再按再读,适合视力不佳者使用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 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 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矅》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 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 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 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 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 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 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 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 “‘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 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 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 “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 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 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一 朵朵美丽的花儿呢?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 “这个我完全知道,”梨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 现在的美丽可爱。” 6.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要求合乎事理,结构、句式、手法与 示例相似,不得再选择“花园”“种”“繁花”“杂草”作为描述对象。(4 分) 心是花园, 思想为种, 既可以繁花似锦, 也能杂草丛生。 7. 王建为父亲购得一款老年手机,但文化水平低、视力不佳的父亲看不明白手 机的使用说明书。参照下面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以王建的身份写一段话,向他 的父亲分别介绍手机的这两项功能。要求:语言简明扼要、得体,通俗易懂。(5 分) (1)一键求救:可先预设指定号码,如有紧急情况,长按该键即可直接呼叫所 设号码,同时发出预设语言信息,达到求救目的。 (2)语音短信:收到短信后无须翻页查看,按 OK 键即可通过内设语音功能直接 读取,再按再读,适合视力不佳者使用。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 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 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 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 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 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 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 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 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 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 “‘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 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 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 “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 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 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
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 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也许有读者认为, 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 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 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 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 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 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 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 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 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 人的关注。 B.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 实比较贵。 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 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 否认这一点。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 品质不同。 C.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 墓和袭用。 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 宜的 10.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 史,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囚绿记 陆蠡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2)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 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 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 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 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 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 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 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 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 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 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 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 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 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 人的关注。 B. 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 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 实比较贵。 D. 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 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 否认这一点。 B. 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 品质不同。 C. 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 摹和袭用。 D. 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 宜的。 10. 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 史,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囚绿记 陆蠡 ⑴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⑵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 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 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3)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 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 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 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4)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 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 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 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 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 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宜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5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 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 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 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 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 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6)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 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 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 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 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媺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 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8)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 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 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9)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 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 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 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 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0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 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 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 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⑶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 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 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 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⑷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 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 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 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 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⑸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 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 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 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 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 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⑹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 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 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⑺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 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 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 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⑻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 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 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⑼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 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 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 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 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⑽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 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 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 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0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 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 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Q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方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友”出牢 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Q3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 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 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 它繁茂苍绿。 09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 候,会和我面生吗? 11.文章开头四段有什么作用?(2分) 12.请赏析第四段画线语句的描写手法。(4分) 13.在写囚绿的过程中,作者为什么在第(9)段插叙朋友从我的草屋里拔去野草 事?(4分) 14.文中真正写“囚绿”的只有(8)到①这四段,但为什么仍要以“囚绿记”为 题?(5分) 15.有人认为“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作者对心灵印痕的真实 回忆”。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 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 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 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目生变概不筌。卒有自容州戍逃 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 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 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 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 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 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 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 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
⑾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 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 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⑿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方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友”出牢 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⒀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 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 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 它繁茂苍绿。 ⒁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 候,会和我面生吗? 11. 文章开头四段有什么作用?(2 分) 12. 请赏析第四段画线语句的描写手法。(4 分) 13. 在写囚绿的过程中,作者为什么在第⑼段插叙朋友从我的草屋里拔去野草一 事?(4 分) 14. 文中真正写“囚绿”的只有⑻到⑾这四段,但为什么仍要以“囚绿记”为 题?(5 分) 15. 有人认为“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作者对心灵印痕的真实 回忆”。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 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 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 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 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 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 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 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 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 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③罢,概至,首言 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 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
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 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 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 始服其长者。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宿 卫:皇宫禁军。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泛溢之虞虞:忧患 B.斩之以徇徇:警告 C.以太子少师致仕致仕:退休 D.及修有狱狱:罪案;官司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收陶、奭抵罪因击沛公于坐 B.苏舜钦等以群饮逐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C.概独抗章明其罪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概在洪州任职时,筑堤防水,解除章江水患,显示了他勤于政务;斩杀驻 地逃兵,收监陶、奭二人,改变以往属官把持郡里事务的局面,震惊整个洪州官 场,显示了他治吏果断严明 B.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丰满,本文还叙述了赵概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 让贤欧阳修:并在皇上面前,为郭申锡、苏舜钦等人开脱罪名,使其免于处罚等 事情。 C.一般官员因年老退居在家,言论谨慎,以不传到朝廷为好,但赵概却身在山 野,心在朝廷,忠心耿耿,编书提醒皇上纳谏,得到皇上的称赞, D.论者将赵概比作刘宽、娄师德,因为他性情平和,为人宽厚,表面没说什么, 暗地里却做了不少利人之事,连一直对他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 答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4分) (2)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敲:倾斜、歪向一边
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 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 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 始服其长者。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宿 卫:皇宫禁军。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泛溢之虞 虞:忧患 B. 斩之以徇 徇:警告 C. 以太子少师致仕 致仕:退休 D. 及修有狱 狱:罪案;官司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收陶、奭抵罪 因击沛公于坐 B. 苏舜钦等以群饮逐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C. 概独抗章明其罪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 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概在洪州任职时,筑堤防水,解除章江水患,显示了他勤于政务;斩杀驻 地逃兵,收监陶、奭二人,改变以往属官把持郡里事务的局面,震惊整个洪州官 场,显示了他治吏果断严明。 B.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丰满,本文还叙述了赵概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 让贤欧阳修;并在皇上面前,为郭申锡、苏舜钦等人开脱罪名,使其免于处罚等 事情。 C. 一般官员因年老退居在家,言论谨慎,以不传到朝廷为好,但赵概却身在山 野,心在朝廷,忠心耿耿,编书提醒皇上纳谏,得到皇上的称赞。 D. 论者将赵概比作刘宽、娄师德,因为他性情平和,为人宽厚,表面没说什么, 暗地里却做了不少利人之事,连一直对他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 答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4 分) (2)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7 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敧:倾斜、歪向一边
21.词的上片通过秋叶、秋夜、口囗、口囗、口口等典型意象渲染了秋日怀旧的 气氛。(2分) 22.这首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 艺术效果?(5分) (三)阅读下面二则《墨子》中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1)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 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 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2)武王践功",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 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帝之 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 之所以诛纣也。若以诸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注】(1)[践功]指即位。(2)[反]通“翻”。(3)[之]“作”字误写。(4)[成]成就, 承受。(5)[来]通“赉”。(6[维]通“于”。 23.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口口的主张。(1分) 24.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 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长亭送别》) (5),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平衡的世界中。平衡的外延很广泛,它包括生态的平衡、营养的 平衡、心态的平衡、空间的平衡、时间的平衡等。平衡,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为 和谐。 然而在生活中,不平衡又往往不期而至。生态失去了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 的惩罚:营养失去了平衡,人就会产生疾病;心态不平衡,就会受压抑,生嫉妒 国家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以强凌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2016届11月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A.潜规则 qian C.胡诌 zhou d.曲突徙薪qu) 2.D(A.钢一刚B.起一启C.艰一坚) 3.A(A.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 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B.琢磨:思索,考虑。捉摸:猜测,意料(多用于否 定式)。这里应用“捉摸”。C.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21. 词的上片通过秋叶、秋夜、□□、□□、□□等典型意象渲染了秋日怀旧的 气氛。(2 分) 22. 这首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 艺术效果?(5 分) (三)阅读下面二则《墨子》中的材料,完成 23~24 题。(5 分) ⑴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 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 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⑵武王践功⑴,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 之。”武王乃攻狂夫,反⑵商之⑶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⑷帝之 来⑸,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⑹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 之所以诛纣也。若以诸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注】⑴[践功]指即位。⑵[反]通“翻”。⑶[之]“作”字误写。⑷[成]成就, 承受。⑸[来]通“赉”。⑹[维]通“于”。 23.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主张。(1 分) 24. 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 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3)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长亭送别》) (5)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四、作文(60 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平衡的世界中。平衡的外延很广泛,它包括生态的平衡、营养的 平衡、心态的平衡、空间的平衡、时间的平衡等。平衡,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为 和谐。 然而在生活中,不平衡又往往不期而至。生态失去了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 的惩罚;营养失去了平衡,人就会产生疾病;心态不平衡,就会受压抑,生嫉妒; 国家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以强凌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 2016 届 11 月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B (A.潜规则 qián C.胡诌 zhōu D.曲突徙薪 qū) 2.D (A.钢—刚 B.起—启 C.艰—坚) 3.A(A.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 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B.琢磨:思索,考虑。捉摸:猜测,意料(多用于否 定式)。这里应用“捉摸”。C.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用此属于望文生义。D.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 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这里应用“鱼目混珠”。) 4.D(A.搭配不当,删去“的生产量”。B.成分残缺,在“用户”后增添“提供” 一词。C.语序不当,将“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 之门外”与“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位置互换。) 5.(3分)示例:舍弃表面的浮华,追求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等)。(解析:领悟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提升晢理内涵。“花与果”是跟“表 象与实质”相对应的。意对即可,不超过20字) 6.(4分)示例:(1)梦想是船,信念为桨,既可以劈波斩浪,也会倾覆大海。 (2)梦想是鸟,信念为翼,既可以凌空飞翔,也会折翅殒命。(3)青春是纸, 梦想为笔,既可以美丽如画,也会单调乏味。(解析:要明确题干中的要求,注 意另选话题,运用比喻修辞;前两句是并列句式,后两句是“既……也”的句式, 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7.(5分)示例:(1)爸爸,这个键叫求救键。您可以把我的手机号设为求救指定号 码。如果您有急事或身体不舒服,只要在这个键上按一下,我就能知道您有事找 我,就会马上赶过来。 (2)爸爸,这是个OK键。要是有人给您发短信了,您只要按一下这个键,手机就 会把短信的内容读给您听;要是您一遍没听清,再按一下,它就会再读一遍。 (评分标准:两个键的功能解说清楚、全面,2分;表达得体,口语化,2分; 语句通顺,1分) 8.B(在刘颁的记载中,“三百钱一斗酒”是丁晋公的看法,不能因此就说刘颁 也执此观点) 9.C(说法绝对,原文是“不排除”,表示推测) 10.(3分)①唐代诗歌中的酒价用语袭用前人,并非实指;②史书记载时间与 杜甫时代相距甚远,不足为据;③王夫之认为诗歌不具有实录精神,唐代诗歌中 的酒价用语并非记实。(每点1分) 11.(2分)①叙述了居室条件的不如人意,但仍然选择这一房间,表现作者对 “绿”的深深的喜爱之情;②为下文的“囚绿”作铺垫。(每点1分) 12.(4分)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手法(2分)。作者只瞥见绿“影”, 便满心欢喜选定这房间,这是正面描写(1分);小伙计都感到惊奇是侧面衬托, 以此表现作者对绿的钟爱(1分) 13.(4分)①表现了“我”对绿色的留恋和喜爱(1分),也在为他“我”的“囚 绿”行为寻找情感的缘由(1分);②紧承上文,写出了芽苗等在不适宜生长的 地方却展示出“生的欢喜”,表达对朋友残忍地剥夺了它们的生存权的不满(1 分),为下文作者反省自己囚绿的举动作铺垫(1分)。(每点2分) 14.(5分)①全文以“见绿”一—“赏绿 “囚绿” 释绿” 怀 绿”为行文思路,但“囚绿”是文章的核心事件(1分)。②在“囚绿”中作者 发现了常春藤的特征一一向往光明与自由、倔强、坚贞、永不屈服(1分),并 从中得到启示,暗示了文章主旨(1分),“囚绿”写出了常春藤被囚禁的艰难 状况(1分),这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更突出了中 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精神(1分)。 15.(共5分,表明观点1分,阐明理由4分) 【参考示例1】同意照亮民族心灵一说(1分)。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作为一 个爱国作家,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
用此属于望文生义。D.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 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这里应用“鱼目混珠”。) 4.D(A.搭配不当,删去“的生产量”。B.成分残缺,在“用户”后增添“提供” 一词。C.语序不当,将“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 之门外”与“ 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位置互换。) 5.(3 分)示例:舍弃表面的浮华,追求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等)。(解析:领悟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哲理内涵。“花与果”是跟“表 象与实质”相对应的。意对即可,不超过 20 字) 6.(4 分)示例:(1)梦想是船,信念为桨,既可以劈波斩浪,也会倾覆大海。 (2)梦想是鸟,信念为翼,既可以凌空飞翔,也会折翅殒命。(3)青春是纸, 梦想为笔,既可以美丽如画,也会单调乏味。(解析:要明确题干中的要求,注 意另选话题,运用比喻修辞;前两句是并列句式,后两句是“既……也”的句式, 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7.(5 分)示例:⑴爸爸,这个键叫求救键。您可以把我的手机号设为求救指定号 码。如果您有急事或身体不舒服,只要在这个键上按一下,我就能知道您有事找 我,就会马上赶过来。 ⑵爸爸,这是个 OK 键。要是有人给您发短信了,您只要按一下这个键,手机就 会把短信的内容读给您听;要是您一遍没听清,再按一下,它就会再读一遍。 (评分标准:两个键的功能解说清楚、全面,2 分;表达得体,口语化,2 分; 语句通顺,1 分) 8. B(在刘颁的记载中,“三百钱一斗酒”是丁晋公的看法,不能因此就说刘颁 也执此观点) 9. C (说法绝对,原文是“不排除”,表示推测) 10.(3 分)①唐代诗歌中的酒价用语袭用前人,并非实指;②史书记载时间与 杜甫时代相距甚远,不足为据;③王夫之认为诗歌不具有实录精神,唐代诗歌中 的酒价用语并非记实。(每点 1 分) 11.(2 分)①叙述了居室条件的不如人意,但仍然选择这一房间,表现作者对 “绿”的深深的喜爱之情;②为下文的“囚绿”作铺垫。(每点 1 分) 12.(4 分)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手法(2 分)。作者只瞥见绿“影”, 便满心欢喜选定这房间,这是正面描写(1 分);小伙计都感到惊奇是侧面衬托, 以此表现作者对绿的钟爱(1 分)。 13.(4 分)①表现了“我”对绿色的留恋和喜爱(1 分),也在为他“我”的“囚 绿”行为寻找情感的缘由(1 分);②紧承上文,写出了芽苗等在不适宜生长的 地方却展示出“生的欢喜”,表达对朋友残忍地剥夺了它们的生存权的不满(1 分),为下文作者反省自己囚绿的举动作铺垫(1 分)。(每点 2 分) 14.(5 分)①全文以“见绿”——“赏绿”——“囚绿”——“释绿”——“怀 绿”为行文思路,但“囚绿”是文章的核心事件(1 分)。②在“囚绿”中作者 发现了常春藤的特征——向往光明与自由、倔强、坚贞、永不屈服(1 分),并 从中得到启示,暗示了文章主旨(1 分),“囚绿”写出了常春藤被囚禁的艰难 状况(1 分),这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更突出了中 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精神(1 分)。 15.(共 5 分,表明观点 1 分,阐明理由 4 分) 【参考示例 1】同意照亮民族心灵一说(1 分)。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作为一 个爱国作家,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
让我们从绿的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 看到了民族光明前景的希望(2分)。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 和愿望,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 愤懑之情,窥见到他渴望光明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髙的灵魂”(2 分) 【参考示例2】倾向于是作者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1分)。毕竟很多文 章是作家个性的彰显,是作家心灵世界的折射。文章开头选择房间时情感上对绿 的喜爱轻易地击溃了对小屋居住环境的理智判断,是审美的情感战胜了实用的理 智(2分)。作者意识到囚绿是自私的,这是理智的作用,但还要“囚”绿,这 里近乎病态的恋绿挫败了理智。而最后,有感于绿的顽强执着而终于“释”绿 则是情感和理智得到统一的结果(2分)。 16.B(徇:示众) 17.A(A.副词,趁机;B.因为/凭借;C.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D.替 给/因为) 18.B(“使其免于处罚”错,据文意,赵概的奏言最终最终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复, 也即皇帝并不同意免除郭、苏等人的罪名。不报的意思是皇帝或朝廷没有批复 而不是“此事没有上报给朝廷”。因为前文的“逐”必然是皇帝下令的,所以皇 帝不可能不知道。) 19.(3分)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 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错两处扣1分) 20.(7分)(1)陛下当初还当面告诫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那 拿什么来昭告天下人?(“面谕”“黜”“何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赵概)因张诰而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死后, 赵概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坐”“恤”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1.(2分)秋声、秋天、秋月(答对1-2个给1分,答对3个给2分) 22.(5分)①上片借景抒情(1分),通过多重意象的反复渲染,烘托了词人的 思念之愁(1分);②下片则主要是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1分),通过 “愁”“孤”等字眼,直接表达词人的离愁之苦(1分);③这两种抒情方式相 结合,使词人的感情抒发既委婉含蓄,又浓烈饱满,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1分) 23.(1分)非攻 24.(4分)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1分)武王秉承天 命,顺乎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以太平,恰恰是行圣王之道,所以墨子仍然尊 之为“圣王”。(2分)以此观之,墨子为民立场鲜明,他反对的是不义战争, 并不反对正义战争。(1分) 译文】 (1)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 不知黑白的区别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 不知苦甜的区别了。现在有人一干小的坏事,君子们就知道而且谴责它;而有人 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 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2)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乐之中,(你)去攻 打他,我一定使你彻底战胜他。’武王于是去进攻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上天 赐给武王黄鸟之旗。武王既已战胜殷商,承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 并祭祀纣的祖先,政教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附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
让我们从绿的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 看到了民族光明前景的希望(2 分)。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 和愿望,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 愤懑之情,窥见到他渴望光明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 (2 分)。 【参考示例 2】倾向于是作者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1 分)。毕竟很多文 章是作家个性的彰显,是作家心灵世界的折射。文章开头选择房间时情感上对绿 的喜爱轻易地击溃了对小屋居住环境的理智判断,是审美的情感战胜了实用的理 智(2 分)。作者意识到囚绿是自私的,这是理智的作用,但还要“囚”绿,这 里近乎病态的恋绿挫败了理智。而最后,有感于绿的顽强执着而终于“释”绿, 则是情感和理智得到统一的结果(2 分)。 16.B(徇:示众) 17.A(A.副词,趁机;B.因为/凭借;C.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D.替、 给/因为) 18.B(“使其免于处罚”错,据文意,赵概的奏言最终最终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复, 也即皇帝并不同意免除郭、苏等人的罪名。不报的意思是皇帝或朝廷没有批复, 而不是“此事没有上报给朝廷”。因为前文的“逐”必然是皇帝下令的,所以皇 帝不可能不知道。) 19. (3 分) 州之归化卒 / 皆故时群盗 / 奭造飞语曰 / 卒得廪米陈恶 / 有 怨言 / 不更给善米 /且生变 / 概不答(错两处扣 1 分) 20.(7 分)(1)陛下当初还当面告诫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那 拿什么来昭告天下人?(“面谕”“黜”“何以”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赵概)因张诰而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死后, 赵概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坐”“恤”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1.(2 分)秋声、秋天、秋月(答对 1-2 个给 1 分,答对 3 个给 2 分) 22.(5 分)①上片借景抒情(1 分),通过多重意象的反复渲染,烘托了词人的 思念之愁(1 分);②下片则主要是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1 分),通过 “愁”“孤”等字眼,直接表达词人的离愁之苦(1 分);③这两种抒情方式相 结合,使词人的感情抒发既委婉含蓄,又浓烈饱满,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1 分)。 23.(1 分)非攻 24.(4 分)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1 分)武王秉承天 命,顺乎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以太平,恰恰是行圣王之道,所以墨子仍然尊 之为“圣王”。(2 分)以此观之,墨子为民立场鲜明,他反对的是不义战争, 并不反对正义战争。(1 分) 【译文】 ⑴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 不知黑白的区别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 不知苦甜的区别了。现在有人一干小的坏事,君子们就知道而且谴责它;而有人 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 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⑵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乐之中,(你)去攻 打他,我一定使你彻底战胜他。’武王于是去进攻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上天 赐给武王黄鸟之旗。武王既已战胜殷商,承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 并祭祀纣的祖先,政教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附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
这就是武王诛纣的原因。如果从这几位圣王来看,则(他们)并非‘攻’,而叫 作‘诛’。” 25.(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5)稻花香里说丰年/两三点雨山前 【评分说明:任选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若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6小题全做, 则按前3小题评分。】 四、作文(60分) 26.【写作提示】作文材料包含着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围绕二者之 间的关系做文章,其次要理解关键词“平衡”二字 【评分说明】建议基准分:43分,评分标准参照2015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评 分标准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 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 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 扣1分 ④离题作文建议在30分以下给分;严重抄袭者可判0分 【文言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专心好学能自力谋生,胸怀开阔见识髙远。 科举考试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有一次)在殿中奏事,仁宗当面 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出京城,调任洪州知州,洪州城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 概(动用民力)筑起一道拦江石堤,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江水的冲 击,章江水从此不再泛滥成灾。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 任郡守都不能制止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一群强盗。饶奭编造流言 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 士兵将要发生哗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 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惩治,(这样一来)整个洪州府 的人都大腿发抖。升任集贤院统领。(后)因为举荐渑池县令张诰失察而被免职, 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后来也来参与编写,朝廷想立刻重用欧阳修,但) 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 天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担任制诰一职。过了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 钦等人因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进言道:“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 果)全都把他们弃置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不是国家之福。” 对此,朝廷没有批复。谏官郭申锡因论事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想要加罪于他 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告诚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那拿什么 来昭告天下人?”皇上这才停止治罪。担任郓州、应天府知州,又代韩绛任御史
这就是武王诛纣的原因。如果从这几位圣王来看,则(他们)并非‘攻’,而叫 作‘诛’。” 25. (6 分) ⑴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⑵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⑶人间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⑷晓来谁染霜林醉 / 总是离人泪 ⑸稻花香里说丰年/两三点雨山前 【评分说明:任选 3 小题,每小题 2 分,每空 1 分,若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6 小题全做, 则按前 3 小题评分。】 四、作文(60 分) 26. 【写作提示】作文材料包含着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围绕二者之 间的关系做文章,其次要理解关键词“平衡”二字。 【评分说明】建议基准分:43 分,评分标准参照 2015 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评 分标准。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 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 12 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 满分。 ③缺题目扣 2 分;每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 扣 1 分。 ④离题作文建议在 30 分以下给分;严重抄袭者可判 0 分。 【文言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专心好学能自力谋生,胸怀开阔见识高远。 科举考试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有一次)在殿中奏事,仁宗当面 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出京城,调任洪州知州,洪州城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 概(动用民力)筑起一道拦江石堤,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江水的冲 击,章江水从此不再泛滥成灾。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 任郡守都不能制止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一群强盗。饶奭编造流言 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 士兵将要发生哗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 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惩治,(这样一来)整个洪州府 的人都大腿发抖。升任集贤院统领。(后)因为举荐渑池县令张诰失察而被免职, 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后来也来参与编写,朝廷想立刻重用欧阳修,(但) 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 天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担任制诰一职。过了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 钦等人因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进言道:“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 果)全都把他们弃置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不是国家之福。” 对此,朝廷没有批复。谏官郭申锡因论事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想要加罪于他, 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告诫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那拿什么 来昭告天下人?”皇上这才停止治罪。担任郓州、应天府知州,又代韩绛任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