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对欧元的产生与影响的思考 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89年6月,以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 Delors)为首的委员会向马德里峰 会提交了德洛尔计划。该计划与魏尔纳计划相似,规定从1990年起,用20年时间,分三阶 段实现货币一体化,完成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组建。1991年12月,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 赫特峰会上签署了《关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马约》目标是:最迟在1999年1月1日前建立“经济货币同盟”(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EMU)。届时将在同盟内实现统一货币、统-的中央银行( European Central Bank)以及统一的货币汇率政策。EMU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马约》还规定,只有在1999年1月1日达到以下四个趋同标准的国家,才能被认为 具备了参加EMU的资格条件 1)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三个成绩最好的国家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 (2)当年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累积公债不得超过GDP的60% (3)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得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个百分点; (4)加入欧洲经济货币同盟前两年汇率一直在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规定的幅度(土 15%)内波动,中心汇率没有重组过。 经过不懈努力,欧共体各成员国议会于1993年10月底通过了《马约》,1993年11月1 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芬兰、奧地利、瑞典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同 年的《马德里决议》将单一货币的名称正式定为欧元(EURO)。欧洲货币一体化自此开始进入 了稳定的发展阶段 《马约》签订后的一体化进程与欧元的产生 根据《马约》规定,EMU应分三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从1996年到1998年底。该阶段为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首批有资格参 加货币联盟的国家,决定发行欧元的合法机构,筹建欧洲中央银行。 第二阶段,从1999年1月1日起到2002年1月1日。该阶段为过渡阶段。“欧元 经启动,便锁定各参加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各国货币仅在本国境内是合法支付手段。在此阶 段,没有有形的欧元流通,但新的政府公债可以用欧元发行七。另外,将由欧洲中央银行制 定统一的货币政策。 第三阶段,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开始正式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将发行统一货币 的硬币和纸钞,有形的欧元问世,并且各参加国原有的货币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欧洲货币 联盟内唯一的法定货币。届时,欧盟数十年的宿愿也将最终实现。 1996年底,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2月13-14日,欧盟首脑会议在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经过各国财长的反复磋商,终于打破僵局,欧元国与非欧元国之间 就建立新汇率机制、欧元使用的法律框架、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等达成妥 协,并原则同意了欧洲货币局提供的欧元纸币的“样币”。至此,都柏林首脑会议获得成功 欧洲单一货币机制框架基本形成 欧盟首脑会议第1103号条例正式对过渡期结束后的欧元的法律地位作了规定,明确指 出,1999年1月1日作为成员国范围内一种具有独立性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 开始启用,至2002年7月1日,创始国货币全部退出流通领域;欧元正式成为唯一的法定 货币。在这三年半的过渡期内,欧元以记账单位、银行贷款、债券、旅行支票、信用卡和股 票等形式使用,同时,发票、工资、单据、商品目录将实行欧元和本国货币的双重标准 1997年10月2日,欧盟15国代表在荷兰首都正式签订了6月达成的《阿姆斯特丹条
案例三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对欧元的产生与影响的思考 一、 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89 年 6 月,以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Delors)为首的委员会向马德里峰 会提交了德洛尔计划。该计划与魏尔纳计划相似,规定从 1990 年起,用 20 年时间,分三阶 段实现货币一体化,完成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组建。1991 年 12 月,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 赫特峰会上签署了《关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马约》目标是:最迟在 1999 年 1 月 1 日前建立“经济货币同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EMU)。届时将在同盟内实现统一货币、统-的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以及统一的货币汇率政策。EMU 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马约》还规定,只有在 1999 年 1 月 1 日达到以下四个趋同标准的国家,才能被认为 具备了参加 EMU 的资格条件: (1)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三个成绩最好的国家平均水平的 1.5 个百分点; (2)当年财政赤字不得超过 GDP 的 3%,累积公债不得超过 GDP 的 60%; (3)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得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 2 个百分点; (4)加入欧洲经济货币同盟前两年汇率一直在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规定的幅度(土 15%)内波动,中心汇率没有重组过。 经过不懈努力,欧共体各成员国议会于 1993 年 10 月底通过了《马约》,1993 年 11 月 1 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 年芬兰、奥地利、瑞典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至 15 个。同 年的《马德里决议》将单一货币的名称正式定为欧元(EURO)。欧洲货币一体化自此开始进入 了稳定的发展阶段。 二、《马约》签订后的一体化进程与欧元的产生 根据《马约》规定,EMU 应分三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从 1996 年到 1998 年底。该阶段为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首批有资格参 加货币联盟的国家,决定发行欧元的合法机构,筹建欧洲中央银行。 第二阶段,从 1999 年 1 月 1 日起到 2002 年 1 月 1 日。该阶段为过渡阶段。“欧元”一 经启动,便锁定各参加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各国货币仅在本国境内是合法支付手段。在此阶 段,没有有形的欧元流通,但新的政府公债可以用欧元发行七。另外,将由欧洲中央银行制 定统一的货币政策。 第三阶段,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开始正式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将发行统一货币 的硬币和纸钞,有形的欧元问世,并且各参加国原有的货币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欧洲货币 联盟内唯一的法定货币。届时,欧盟数十年的宿愿也将最终实现。 1996 年底,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2 月 13-14 日,欧盟首脑会议在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经过各国财长的反复磋商,终于打破僵局,欧元国与非欧元国之间 就建立新汇率机制、欧元使用的法律框架、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等达成妥 协,并原则同意了欧洲货币局提供的欧元纸币的“样币”。至此,都柏林首脑会议获得成功, 欧洲单一货币机制框架基本形成。 欧盟首脑会议第 1103 号条例正式对过渡期结束后的欧元的法律地位作了规定,明确指 出,1999 年 1 月 1 日作为成员国范围内一种具有独立性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 开始启用,至 2002 年 7 月 1 日,创始国货币全部退出流通领域;欧元正式成为唯一的法定 货币。在这三年半的过渡期内,欧元以记账单位、银行贷款、债券、旅行支票、信用卡和股 票等形式使用,同时,发票、工资、单据、商品目录将实行欧元和本国货币的双重标准。 1997 年 10 月 2 日,欧盟 15 国代表在荷兰首都正式签订了 6 月达成的《阿姆斯特丹条
约》,这是一个在《马约》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新欧盟条约。新条约及先前已获批准的《稳定 与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等文件,为欧元与欧洲经济货币 联盟于1999年1月1日的如期启动,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5月2日,欧盟15国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接受欧盟委员会和欧 洲货币局的推荐,确认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 地利、葡萄牙和芬兰等符合《马约》条件的11个国家为欧元创始国,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 币体系。欧盟的其余4个国家,即英国、丹麦、瑞典和希腊,因暂时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或未 能达标,没有成为首批欧元国家。同时决定在原有的欧洲货币局基础上成立欧洲中央银行, 由荷兰人杜伊森贝赫出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之争由此也暂告一个阶段。 1998年12月3日,首批加入欧元体系的11个国家宣布联合降息,除意大利(利率3厘半) 外,其余10国均把利率降至3厘,此举显示了这些国家准时启动欧元的决心和强烈的政治 意愿。 1999年1月1日,欧元准时启动。欧洲货币单位以1:1的比例转换为欧元,欧元与成 员国货币的兑换率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投入运作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可以支票、信 用卡等非现金交易的方式流通,各成员国货币亦可同时流通,人们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或接受 欧元。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全境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将逐 步回收各国的纸币和硬币,届时人们必须接受欧元。至2002年7月1日,各成员国货币完 全退出流通,欧盟货币一体化计划完成,欧元国际化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完成与欧元的 产生,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对欧盟内部成员国的经济活动, 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与发展等方面,均 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欧元的特点及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1、欧元的特点 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并于2002年6月30日之后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唯 合法通货的欧元,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 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一国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 有矛盾情形的,该矛盾对于具有第一个特点的欧元来讲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其统一的欧洲中 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一币值稳定。 2.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从历史上看,IMF在协调其成员国缓解1973 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 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 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1MF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其协调能力却引人质疑。可以肯定的 点是,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同样的跨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机构,尽管它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 在保证欧元稳定方面将发挥出更完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在货币问题上以一个声音说话 的欧洲,将会代替原发达国家内部美、日、德三极上德国的位置,并将大大增强这一极的力 量,从而使IMF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立场的问题上难度更大 第二,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以概括为美元主导下的美 元、日元、马克、SDRs及其他硬货币并存的体系。欧元的产生与运作,对美元在国际储备
约》,这是一个在《马约》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新欧盟条约。新条约及先前已获批准的《稳定 与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等文件,为欧元与欧洲经济货币 联盟于 1999 年 1 月 1 日的如期启动,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 年 5 月 2 日,欧盟 15 国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接受欧盟委员会和欧 洲货币局的推荐,确认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 地利、葡萄牙和芬兰等符合《马约》条件的 11 个国家为欧元创始国,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 币体系。欧盟的其余 4 个国家,即英国、丹麦、瑞典和希腊,因暂时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或未 能达标,没有成为首批欧元国家。同时决定在原有的欧洲货币局基础上成立欧洲中央银行, 由荷兰人杜伊森贝赫出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之争由此也暂告一个阶段。 1998 年 12 月 3 日,首批加入欧元体系的 11 个国家宣布联合降息,除意大利(利率 3 厘半) 外,其余 10 国均把利率降至 3 厘,此举显示了这些国家准时启动欧元的决心和强烈的政治 意愿。 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准时启动。欧洲货币单位以 1:1 的比例转换为欧元,欧元与成 员国货币的兑换率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投入运作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可以支票、信 用卡等非现金交易的方式流通,各成员国货币亦可同时流通,人们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或接受 欧元。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全境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将逐 步回收各国的纸币和硬币,届时人们必须接受欧元。至 2002 年 7 月 1 日,各成员国货币完 全退出流通,欧盟货币一体化计划完成,欧元国际化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完成与欧元的 产生,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对欧盟内部成员国的经济活动, 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与发展等方面,均 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欧元的特点及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1、欧元的特点 1999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启动,并于 2002 年 6 月 30 日之后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唯 一合法通货的欧元,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 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一国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 有矛盾情形的,该矛盾对于具有第一个特点的欧元来讲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其统一的欧洲中 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币值稳定。 2.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从历史上看,IMF 在协调其成员国缓解 1973 年与 1979 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 1982 年拉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 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 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 1MF 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其协调能力却引人质疑。可以肯定的一 点是,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同样的跨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机构,尽管它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 在保证欧元稳定方面将发挥出更完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在货币问题上以一个声音说话 的欧洲,将会代替原发达国家内部美、日、德三极上德国的位置,并将大大增强这一极的力 量,从而使 IMF 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立场的问题上难度更大。 第二,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以概括为美元主导下的美 元、日元、马克、SDRs 及其他硬货币并存的体系。欧元的产生与运作,对美元在国际储备
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SDRs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带来严峻的挑战。从经济实力 来看,统一货币后的欧盟国家GDP在1996年占经合组织的38.3%,而美国只占32.5%, 日本则占20.5%,因此,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在一定时期内有望在国际储备 体系中挤占美元所占的一部分份额,并可能在中长期内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 位,从而形成未来国际储备体系中非对称三级(美、欧两极强,日本一极弱)的局面。同欧元 样,SDRs也是一种国际清偿力,但SDRs天生就有缺陷。同样作为信用货币,欧元却 在天然禀赋上优于SDRs。这是因为:①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角度考察,虽然作为篮子 货币的SDRs的价值也很稳定,但从作为信用货币其价值所必须依靠的信用源泉来讲,统 的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然要比IM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上的作用大得多。②从货币的流 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结算之中,SDRs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欧元则不一样,它 不但可作非官方结算货币,而且还可作区域内统一的流通货币,可以预见,欧元被非官方欢 迎的程度将是SDRs无法比拟的。也可以预见,至今未达到在其创立之初所设想的成为世界 主要清偿力目标的SDRs,在欧元的挑战之下将会更加暴露出其内在缺陷性,从而动摇其作 为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三,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汇率制度安排多 样化、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艰难,是目前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非体系”的 重要原因。欧元将以其汇率稳定、跨国界的协调及统一的中央银行对这一“非体系”直接提 出挑战。并且统一的欧元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用于非官方结算的跨国界信用本位货币的 种创造,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将为未来统一世界货币的创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 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货币一体化起到示范作用 许多学者己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货币基础之上,并在 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IMF货币的改革进 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币一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管这 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
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 SDRs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带来严峻的挑战。从经济实力 来看,统一货币后的欧盟国家 GDP 在 1996 年占经合组织的 38.3%,而美国只占 32.5%, 日本则占 20.5%,因此,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在一'定时期内有望在国际储备 体系中挤占美元所占的一部分份额,并可能在中长期内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 位,从而形成未来国际储备体系中非对称三级(美、欧两极强,日本一极弱)的局面。同欧元 一样,SDRs 也是一种国际清偿力,但 SDRs 天生就有缺陷。同样作为信用货币,欧元却 在天然禀赋上优于 SDRs。这是因为:①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角度考察,虽然作为篮子 货币的 SDRs 的价值也很稳定,但从作为信用货币其价值所必须依靠的信用源泉来讲,统一 的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然要比 IMF 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上的作用大得多。②从货币的流 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结算之中,SDRs 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欧元则不一样,它 不但可作非官方结算货币,而且还可作区域内统一的流通货币,可以预见,欧元被非官方欢 迎的程度将是 SDRs 无法比拟的。也可以预见,至今未达到在其创立之初所设想的成为世界 主要清偿力目标的 SDRs,在欧元的挑战之下将会更加暴露出其内在缺陷性,从而动摇其作 为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三,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汇率制度安排多 样化、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艰难,是目前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非体系”的 重要原因。欧元将以其汇率稳定、跨国界的协调及统一的中央银行对这一“非体系”直接提 出挑战。并且统一的欧元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用于非官方结算的跨国界信用本位货币的 -种创造,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将为未来统一世界货币的创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 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货币一体化起到示范作用。 许多学者已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货币基础之上,并在 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 IMF 货币的改革进 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币-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管这 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