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场效应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4.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0sS)场效应三极管 4.2M0SFET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 4.3图解分析法 4.4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4.5共漏极和共栅极放大电路 4.6集成电路单级 MOSFET放大电路 4.7多级放大电路 4.8结型场效应管(JFET)及其放大电路 *4.9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 4.10各种FET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4 场效应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4.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三极管 4.2 MOSFET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 4.3 图解分析法 4.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4.5 共漏极和共栅极放大电路 4.6 集成电路单级MOSFET放大电路 4.7 多级放大电路 4.8 结型场效应管(JFET)及其放大电路 *4.9 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 4.10 各种FET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场效应管的分类: N沟道 增强型 MOSFET P沟道 (GFET FET 绝缘栅型 耗尽型N沟道 场效应管 P沟道 JFET「N沟道 结型 (耗尽型) P沟道 耗尽型:场效应管没有加偏置电压时,就有导电沟道存在 增强型:场效应管没有加偏置电压时,没有导电沟道
场效应管的分类: P沟道 耗尽型 P沟道 P沟道 N沟道 增强型 N沟道 N沟道 (耗尽型) FET 场效应管 JFET 结型 MOSFET 绝缘栅型 (IGFET) 耗尽型:场效应管没有加偏置电压时,就有导电沟道存在 增强型:场效应管没有加偏置电压时,没有导电沟道
4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 场效应三极管 4.1.1N沟道增强型 MOSFET 412N沟道耗尽型 MOSFET 41.3P沟道 MOSFET 4.14沟道长度调制等几种效应 4.1.5 MOSFET的主要参数
4.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 场效应三极管 4.1.1 N沟道增强型MOSFET 4.1.2 N沟道耗尽型MOSFET 4.1.3 P沟道MOSFET 4.1.4 沟道长度调制等几种效应 4.1.5 MOSFET的主要参数
4.1.1N沟道增强型 MOSFET 1.结构 L:沟道长度W:沟道宽度t:绝缘层厚度 通常W>L 绝缘体 沟道栅极g二氧化硅绝缘层 (SiO,) 铝电极 (AD P型衬底 源极s 漏极d W
4.1.1 N沟道增强型MOSFET 1. 结构 L :沟道长度 W :沟道宽度 tox :绝缘层厚度 通常 W > L 绝缘体 沟道 栅极 g 铝电极 (Al) 二氧化硅绝缘层 (SiO2) 源极 s 漏极 d L W N + N + P 型衬底 tox
4.1.1N沟道增强型 MOSFET 1.结构 源极s 栅极g 漏极d 铝、sO2绝缘层 铝 铝 衬底 N B 耗尽层P型硅衬底 B衬底引线 剖面图 符号
4.1.1 N沟道增强型MOSFET 剖面图 d g s B 衬底 符号 铝 源极 s SiO2绝缘层 栅极 g 漏极 d 铝 铝 耗尽层 P 型硅衬底 B 衬底引线 N + N + 1. 结构
4.1.1N沟道增强型MOSF 2.工作原理 (1)V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N 当VGs≤0时 耗尽层 无导电沟道,d、s间加 电压时,也无电流产生 B衬底引线 当0<vGs<Vm时 产生电场,但未形成导电 沟道(反型层),d、s间加电 压后,没有电流产生。 耗尽层 B衬底引线
4.1.1 N沟道增强型MOSFET (1)VG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当VGS≤0时 无导电沟道, d、s间加 电压时,也无电流产生。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当0 <VGS <VTN 时 产生电场,但未形成导电 沟道(反型层),d、s间加电 压后,没有电流产生。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2. 工作原理
4.1.1N沟道增强型MOSF 2.工作原理 (1)V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当v6s>VN时 N 耗尽层 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导电沟 道,d、s间加电压后,将有 B衬底引线 电流产生。 GG vG越大,导电沟道越厚 g vN称为N沟道增强型 MOSFET开启电压 耗尔N型感生沟道(反型层) 必须依靠栅极外加电压才产生反 5B衬底引线 型层的 MOSFET称为增强型件
4.1.1 N沟道增强型MOSFET s g d P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N 型感生沟道(反型层) 耗尽层 当VGS >VTN 时 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导电沟 道,d、s间加电压后,将有 电流产生。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VGS越大,导电沟道越厚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VTN 称为N沟道增强型 MOSFET开启电压 (1)VG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2. 工作原理 必须依靠栅极外加电压才能产生反 型层的MOSFET称为增强型器件
V DD 2.工作原理 VGG (2)V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g 当v6s一定(vGs>)时 N 65↑石↑→沟道电位梯度↑ 耗尽层 →靠近漏极d处的电位升高 5B衬底引线 →>电场强度减小→>沟道变薄 g N 耗尽层 B衬底引线 整个沟道呈楔形分布
2. 工作原理 (2)VD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靠近漏极d处的电位升高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VDD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电场强度减小 →沟道变薄 当VGS一定(VGS >VTN )时, VDS→ID →沟道电位梯度 iD O vDS 整个沟道呈楔形分布 VDD
2.工作原理 VGG (2)V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g 当v6s一定(vGs>)时 N vs↑>b↑→沟道电位梯度↑ 耗尽层 当vs增加到使vp=VN时 B衬底引线 在紧靠漏极处出现预夹断。 GG g A预夹断点 耗尽层 P B衬底引线 在预夹断处 VGD GS VDS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VDD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VDD 当VDS增加到使VGD=VTN 时, 在紧靠漏极处出现预夹断。 iD O vDS A 预夹断点 在预夹断处:VGD=VGS-VDS =VTN (2)VD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当VGS一定(VGS >VTN )时, VDS→ID →沟道电位梯度 2. 工作原理
2.工作原理 (2)V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预夹断后,V个→夹断区延长 →沟道电阻个→而基本不变 耗尽层 夹断区 B衬底引线 ID 可变 饱和区一 电阻区 GG sVnN 临界点 耗尽层 P 截止区、vGs≤<VN B衬底引线
iD O vDS 截止区 vGS<VTN 可变 电阻区 vDS < VGS-VT 饱和区 vDS≥VGS-VTN 预夹断 B vGS=VGS>VTN A 临界点 预夹断后,VDS→夹断区延长 →沟道电阻 →ID基本不变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VDD 夹断区 s g d B 衬底引线 N + N + VGG 耗尽层 P VDD (2)VD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2. 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