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七下八上统编无文言文语段对比阅读 1论语十二章 2陋室铭 3爱莲说 4河中石兽 5三峡 6答谢中书书 7记承天寺夜游 8富贵不能淫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伯牙善鼓琴
七上七下八上统编无文言文语段对比阅读 1论语十二章 2陋室铭 3爱莲说 4河中石兽 5三峡 6答谢中书书 7记承天寺夜游 8富贵不能淫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伯牙善鼓琴
1论语十二章 (2014陕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 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 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 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 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 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 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 尚的人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0(2)不能去云0
论语十二章 1 论语十二章 一、(2014·陕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 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 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 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 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 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 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 尚的人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能去云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组是(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D.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解析】A项中的“说”后者读"yue”,通“悦”,意思为“偷快”前者意思为“讲,谈论,叙 述”。B项中两个“虽”后者是“虽然”的意思,前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后者是连词 可译为“就”或不译;前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 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 D. 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解析】A项中的“说”后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前者意思为“讲,谈论,叙 述”。B项中两个“虽”后者是“虽然”的意思;前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后者是连词, 可译为“就”或不译;前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2陋室铭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 (shen)漉(心),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ⅰ),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 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逍n),亦遂 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 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解词 (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4)余稍为修葺 2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 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陋室铭 2陋室铭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 (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 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 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 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 解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 (4)余稍为修葺 2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 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答案1.桌子我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托物言志。4.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 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 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 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 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 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 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 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才明亮起来。 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杄,也增加了 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 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 ,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 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 极了
• 答案1.桌子 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托物言志。4.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 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 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 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 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 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 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 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 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 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 ,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 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 极了
3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 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 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 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 也。”逵悟,囚得免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 植 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 去:离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 “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的特点。(4分)
爱莲说 3 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 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 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 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 也。”逵悟,囚得免。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亭亭净植 植:立 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 “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 的特点。(4分)
12.C13.B 14.(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15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 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 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仼他到南 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 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 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12. C 13. B 14.(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15.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 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 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 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 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 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4河中石兽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土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 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 处土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2)一日曝书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 原因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 原因: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 乙文
4河中石兽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 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2)一日曝书画 曝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 。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 。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 乙文: 。 河中石兽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经历(2)晒 11(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12.(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 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 13.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 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 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 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 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 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 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土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 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经历 (2)晒 11(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12.(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 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 13.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 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 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 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 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 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 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 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5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汨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ⅶ已 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亨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 登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 游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溯 (2)属引凄异引: (3)不及返顾顾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八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2)登山里许,飞流汨然下泻。(2分)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 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
5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 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 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 游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 (3)不及返顾 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 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