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4-6单元
七年级下册 4-6单元
第四单元 嘉言懿德
第四单元 嘉言懿德
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 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 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 德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 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 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陋室铭》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歌颂了 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清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 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进的
一、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 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 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 德。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 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 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陋室铭》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歌颂了 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 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进的
、单元字词总汇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诲人不倦 hui ren bu jua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zhu6:商量斟酌。 不妥tU6:不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lei赘zhui:指拖累、麻烦。 别be扭nj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a: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恍 huang惚hu: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修葺qⅰ:修理(建筑物)。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二、单元字词总汇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ú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不妥tuǒ:不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别biè扭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恍huǎng惚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单元字词总汇 15.最苦与最乐 契qⅰ: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 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i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迦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 持安然自得
二、单元字词总汇 15.最苦与最乐 契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 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 持安然自得
《陋室铭》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见课下注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 青。 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3.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 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的佛经。 之劳形。 5.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神伤身。 亭 6.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屋舍。 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三、《陋室铭》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见课下注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 7.孔子云:何陋之有?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 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 人。 4.(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 的)佛经。 5.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 神伤身。 6.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 屋舍。 7.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 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从哪几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 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4.文章从哪几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 类比的写作手法。__引出“斯是陋室” ,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三)课文分析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 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 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 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 书的书斋
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三)课文分析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 怎样的情感?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 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 陋” ,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 书的书斋
《爱莲说》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见课下注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 濯清涟而不妖。 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 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之君子者也。 5.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爱,宜乎众矣
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三、《爱莲说》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见课下注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 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 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5.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 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 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 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 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 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 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象征君子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 庄重,令人敬重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 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2.莲之爱(君子形象)。 3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 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 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1)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 自己。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 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是香气,象征君子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 庄重,令人敬重。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 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