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材理解 、写作背景 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腐败。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 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 季节。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淸新润朗。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 理得柔顺鲜润。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 飞翔。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他沿着堤岸漫步。 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 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 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 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 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 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竞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 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 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 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 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 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 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 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 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教学价值 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孩子们放风筝的插图、5个要求会认的字和3个要求会写 的字、一个多音字“散”构成的,课后还有三道练习题。 本课的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 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 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 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 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 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正好把这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跃然纸上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精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另外本课还要求学生掌握两个多音字“散”和“长”,“散”是在诗中出现的,而“长” 怎是在课后的读一读中配合一首小儿歌一起呈现的,通过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掌 握了“长”字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注重了孩子们词语积累。给 相同的词语连线,则是让学生了解诗中个别词语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
《村居》教材理解 一、写作背景 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腐败。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 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 季节。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 理得柔顺鲜润。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 飞翔。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他沿着堤岸漫步。 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 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 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 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 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 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 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 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 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 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 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 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 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 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三、教学价值 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孩子们放风筝的插图、5 个要求会认的字和 3 个要求会写 的字、一个多音字“散”构成的,课后还有三道练习题。 本课的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 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 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 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 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 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正好把这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跃然纸上。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精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另外本课还要求学生掌握两个多音字“散”和“长”,“散”是在诗中出现的,而“长” 怎是在课后的读一读中配合一首小儿歌一起呈现的,通过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掌 握了“长”字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注重了孩子们词语积累。给 相同的词语连线,则是让学生了解诗中个别词语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
生理解和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这首古诗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生动 边学习边让学生回忆假期的愉快生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方游戏的天地,让孩子们 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另外,本课的古诗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刚教学完,《春夏秋冬》这一板块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这一板块的几首诗都是吟咏四季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新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描 写四季的瑰丽风景,抒发了诗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 解,而且从古诗中得到启发,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村居》这首古 诗的,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 古诗的教学从一年级下册写景的古诗到本册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的 情趣,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学习描写劳动场景的田园诗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火”。认识多音字“散”和“长” 2、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5、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 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 所以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 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 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氛围。 例如:1、导入部分,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每一个苹果的后面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 的古诗,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苹果后面的古诗就可以获得这个苹果。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了所 学过的古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选择与本文内容比较相符的音乐,让 学生配乐朗诵,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 会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同时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诗的语言美。 3、复现巩固过程中,把古诗的内容改写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课中要求会认和 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换个语言环境识记生字,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描 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味,读中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 美、意境美。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感悟。所以在读时我们可以分步进行。 1、多种形式自由读。如齐读、分行读、表演读、合作读、比赛读、评读等等,由自己 小组自己选择来读。 2、展示读。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适当时加 上教师的示范读 3、想象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加入音乐,让学生闭眼边读边想象,进一步在读
生理解和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这首古诗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生动, 边学习边让学生回忆假期的愉快生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方游戏的天地,让孩子们 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另外,本课的古诗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刚教学完,《春夏秋冬》这一板块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这一板块的几首诗都是吟咏四季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新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描 写四季的瑰丽风景,抒发了诗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 解,而且从古诗中得到启发,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村居》这首古 诗的,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 古诗的教学从一年级下册写景的古诗到本册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的 情趣,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学习描写劳动场景的田园诗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认识 1 个偏旁“火”。认识多音字“散”和“长”。 2、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5、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 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 所以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 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 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氛围。 例如:1、导入部分,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每一个苹果的后面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 的古诗,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苹果后面的古诗就可以获得这个苹果。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了所 学过的古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选择与本文内容比较相符的音乐,让 学生配乐朗诵,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 会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同时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诗的语言美。 3、复现巩固过程中,把古诗的内容改写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课中要求会认和 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换个语言环境识记生字,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描 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味,读中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 美、意境美。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感悟。所以在读时我们可以分步进行。 1、多种形式自由读。如齐读、分行读、表演读、合作读、比赛读、评读等等,由自己 小组自己选择来读。 2、展示读。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适当时加 上教师的示范读。 3、想象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加入音乐,让学生闭眼边读边想象,进一步在读
中感悟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师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 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词句质疑、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 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体验等环节,都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如:1、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次复现”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 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则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在读的同时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进行标注 然后小组同学通过图文对照,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行古诗所对应的画面,这 样学生就在回报与讨论中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讲好古诗,我们教 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时代的不同诗歌风格 (2)把握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与处境 (3)了解作者创作诗歌时的社会背景 2.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 即作者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部分学生 把柳树画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老师 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中感悟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师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 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词句质疑、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 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体验等环节,都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如:1、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次复现”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 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则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在读的同时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进行标注。 然后小组同学通过图文对照,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行古诗所对应的画面,这 样学生就在回报与讨论中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讲好古诗,我们教 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时代的不同诗歌风格 (2)把握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与处境 (3)了解作者创作诗歌时的社会背景 2.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作者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部分学生 把柳树画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老师 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