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检测(3) 2019.10.28 单项选择(共20个,每个2分) 1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和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在河内国际 会议中心举行的欢迎宴会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越南一直相互影响,中越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 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 c①③ D②④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 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 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书信一一短信—一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 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②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年高考全国1卷)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 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 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B①③ C②④ ③ 5.(2019年高考全国2卷)2019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 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9年6月,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来自中国绍兴的越剧演员用华美的舞姿、清新多变的喝腔和具有浓郁中国江 南风情的服饰,为全场1500余名中外观众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邮轮上的观众享受了一场东方文化 盛宴。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相同的特点B在“走出去”中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 C彰显了中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D打开了外国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窗口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9年,中国国家图书馆 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一《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9年,中国国家图书馆 第1页
第 1 页 第 3 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检测(3) 2019.10.28 一、单项选择(共 20 个,每个 2 分) 1.2019 年 11 月 1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和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在河内国际 会议中心举行的欢迎宴会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越南一直相互影响,中越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 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 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 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 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 年高考全国 1 卷)2019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 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 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 年高考全国 2 卷)2019 年 3 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 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9 年 6 月,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来自中国绍兴的越剧演员用华美的舞姿、清新多变的喝腔和具有浓郁中国江 南风情的服饰,为全场 1500 余名中外观众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邮轮上的观众享受了一场东方文化 盛宴。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相同的特点 B.在“走出去”中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 C.彰显了中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D.打开了外国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窗口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9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 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9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
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一《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92019年,山东省乂乂局继续推进山东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实施100处传统特色民居修缮保护工程,围绕齐长 城中段长城村落、胶东半岛海草房等山东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区建设,传承乡土文化。重视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 法国的历史、晢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 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B①④ c②③ ③ 11.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 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 建设的人文基础,实现民心相通应该 ①提倡和推崇开放与包容、化解分歧,求同存异 ②积极推动汉语国际化,实现文化相通 ③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 ④以我为主,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②④ D.③④ 12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被消费:在美国,马铃薯食品多达70余种:英国是个“食土豆民族”,一日三 餐都离不开土豆:在德国,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在中国和韩国,土豆则一直被作为蔬菜食用。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食材 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 ①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 ③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 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能够提升本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④是国家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9年7月,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青海一可可西里”和“鼓浪屿 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积极申遗,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 ①② 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日本人也常说:“早饮荣,添福运。”东西 方不约而同地将茶视为幸福之源,这与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髓相切合。这说明 ①世界不同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②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规律 第2页
第 2 页 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9.2019 年,山东省××局继续推进山东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实施 100 处传统特色民居修缮保护工程,围绕齐长 城中段长城村落、胶东半岛海草房等山东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区建设,传承乡土文化。重视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 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 50 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 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 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 建设的人文基础,实现民心相通应该 ①提倡和推崇开放与包容、化解分歧,求同存异 ②积极推动汉语国际化,实现文化相通 ③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 ④以我为主,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被消费:在美国,马铃薯食品多达 70 余种;英国是个“食土豆民族”,一日三 餐都离不开土豆;在德国,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在中国和韩国,土豆则一直被作为蔬菜食用。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食材 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 ①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 ③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 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能够提升本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④是国家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9 年 7 月,在波兰举行的第 4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青海一可可西里”和“鼓浪屿 一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积极申遗,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日本人也常说:“早饮荣,添福运。”东西 方不约而同地将茶视为幸福之源,这与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髓相切合。这说明: ①世界不同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 ②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规律
③各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④各民族的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不相同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 洋商贸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古泉州(刺桐)史迹”已经正式成为中国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 (刺桐)史迹”的申遗 ①使遗产保护成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对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有助于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保护④使遗产保护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③ c①④ D③④ 18在2019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中,熊猫队长、轮滑少年、智能机器人相伴出场,在冰上勾勒出 象征吉祥喜庆的中国结、五彩祥龙、凤凰展翅等生动画面,独特的中国元素深深震撼了现场的外国观众。这是由于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可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④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③ 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9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 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 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③④ 20.“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 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 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适应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需求,古老的河南豫剧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 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河南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 大胆探索创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共同重视与保护下,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 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豫剧亦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积极学习国际化的 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等等。豫剧采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新模式,服务于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于2019年6月20日在新华 社客户端、新华网发布,并很快在多家媒体的客户端、网站,以及微信朋友圈掀起了转发浪潮。该片运用现代技 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 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 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 中,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 (1)(10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 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豫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 好中国声音 (2)(1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微电影《红色气质》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3)(4分)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极其丰富的革命史迹,有着发展红色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请你给 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 第3页
第 3 页 ③各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 ④各民族的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不相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 洋商贸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古泉州(刺桐)史迹”已经正式成为中国 2019 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 (刺桐)史迹”的申遗: ①使遗产保护成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对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有助于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保护 ④使遗产保护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在 2019 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 8 分钟”文艺表演中,熊猫队长、轮滑少年、智能机器人相伴出场,在冰上勾勒出 象征吉祥喜庆的中国结、五彩祥龙、凤凰展翅等生动画面,独特的中国元素深深震撼了现场的外国观众。这是由于: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可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 ④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9 年 6 月 11 日是我国第 13 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 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 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 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 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适应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需求,古老的河南豫剧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 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河南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 大胆探索创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共同重视与保护下,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 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豫剧亦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积极学习国际化的 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等等。豫剧采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新模式,服务于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于 2019 年 6 月 20 日在新华 社客户端、新华网发布,并很快在多家媒体的客户端、网站,以及微信朋友圈掀起了转发浪潮。该片运用现代技 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 95 年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 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 3D 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 中,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 (1)(10 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 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豫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 好中国声音。 (2)(14 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微电影《红色气质》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3)(4 分)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极其丰富的革命史迹,有着发展红色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请你给 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
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 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 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材料二《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 《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 诗词译成英、法文的唯一专家。2019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2019“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 为该奖项自201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互译共存的意义。(12分)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 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9年4月, 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 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 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 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妤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 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 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24我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 材料2019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会议期间,当地举办了以《扬帆未来》为主 题的文艺晚会。晚会以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与西方交响乐和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并祈福金砖和世界,表达出“让我们心手相牵,扬帆未来,共同开启新的‘金色十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 好未来”的愿景。整台晩会具有鲜明的金砖主题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充满了浓浓的“中国范”;同时又将许多 国际化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统一,将传统媒介与现代科技相统一,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凸显 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展现了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对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启示。(10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14年后 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这次的“北京8分钟”表演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充满科技元素、传统韵味、现代特色的视听 盛宴,充满科技感,融合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展示新时代现代中国的魅力。 22名轮滑少年和2名少年演绎的熊猫队长,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曼妙的曲线轨迹,先 后勾勒出寓意友爱团结的中国结、幸福吉祥的龙凤、众志成城的长城、高洁谦虚的梅花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 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冬奥会的美好祝愿,及办好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信心 24面人工智能控制的“冰屏”陆续呈现出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高铁、“新四大发明”、现代化城市等 影像,这些凝聚中国智慧、工匠精神的中国制造,讲述着中国发展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风貌。这些“冰屏” 自动控制,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默契配合,相映成趣,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融合了高科技和“非遗”工艺—一川北大木偶制作的“熊猫队长”化作信使,穿越互联网隧道,把来自各行 各业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装入信封,伴随着光影幻化出的橄榄枝和用世界各国语言书写的“相约北京”,向全世界 发出邀请 2022,相约北京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平昌冬奧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是如何体现文化传播功能促进文化发展 的。(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9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 第4页
第 4 页 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 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 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 96 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 《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 诗词译成英、法文的唯一专家。2019 年 8 月 2 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 2019“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 为该奖项自 2019 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8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互译共存的意义。(12 分) 23.(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 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 2.2 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9 年 4 月, 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 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 1.5 万 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 年内将有超过 3000 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 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 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 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24.我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 材料 2019 年 9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 9 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会议期间,当地举办了以《扬帆未来》为主 题的文艺晚会。晚会以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与西方交响乐和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并祈福金砖和世界,表达出“让我们心手相牵,扬帆未来,共同开启新的‘金色十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 好未来”的愿景。整台晚会具有鲜明的金砖主题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充满了浓浓的“中国范”;同时又将许多 国际化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统一,将传统媒介与现代科技相统一,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凸显 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展现了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对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启示。(10 分) 25.(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年前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 8 分钟”,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14 年后 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这次的“北京 8 分钟”表演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充满科技元素、传统韵味、现代特色的视听 盛宴,充满科技感,融合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展示新时代现代中国的魅力。 22 名轮滑少年和 2 名少年演绎的熊猫队长,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曼妙的曲线轨迹,先 后勾勒出寓意友爱团结的中国结、幸福吉祥的龙凤、众志成城的长城、高洁谦虚的梅花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 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冬奥会的美好祝愿,及办好第 24 届北京冬奥会的信心。 24 面人工智能控制的“冰屏”陆续呈现出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高铁、“新四大发明”、现代化城市等 影像,这些凝聚中国智慧、工匠精神的中国制造,讲述着中国发展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风貌。这些“冰屏” 自动控制,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默契配合,相映成趣,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融合了高科技和“非遗”工艺——川北大木偶制作的“熊猫队长”化作信使,穿越互联网隧道,把来自各行 各业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装入信封,伴随着光影幻化出的橄榄枝和用世界各国语言书写的“相约北京”,向全世界 发出邀请——“2022,相约北京”!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 8 分钟”是如何体现文化传播功能促进文化发展 的。(12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2019 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
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30亿人:全球2300余座城市 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 土化节日。 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 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 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12分) 第3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检测(3)答案 1--5 CBBDC 6---10 CDDBC 11---15 BBACC 16--20 ABBBA 21.(1)①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4分)②在“走出去”过程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分③既要保持文化品牌的个性和 特点,又要遵循文化共性与普遍规律,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④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 推动豫剧“走出去”。(3分) (2)①要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党的光辉历程,展示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 求。(4分)②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途径和方式等创新。该片运用现代 技术和方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结合,高度浓缩了党95年的历程,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上发布,掀起 转发浪潮。(4分)③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众传媒面向大众、超越时空局限、传播大量信息的特点,发挥其 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是利用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微电影《红色气质》还原了历史瞬间,让历史 “活”起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3分)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充 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文化创新和传播中的作用。(3分) (3)答案示例:①加大红色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②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提升景点 魅力。③加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招聘与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22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华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 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德华瓷的 独特性和共性、创新来分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德华瓷畅销海外一方面是因其独特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德 华瓷畅销海外符合不同区域文化特点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此外也离不开人们对德华瓷的不断创新。 (2)①中外名著通过不同文字载体传播各自不同文化,通过互译能领略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之特色,有利于展示 文化的多样性。(3分)②中外名著互译共存有利于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分) ③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外文出版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④中外名著互 译共存有利于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分) 23.(1)通过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的文化交流途径,高铁走出去,提高了中国产品的知名度,有利于爱国民众了解 中国文化:(4分) (2)中外人员之间的交往培训,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3分) (3)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4.(10分)①在文化交流中,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发展;②文化 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共享中国发展理念,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充分挖掘优秀中华文化资源、生产优秀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魅力和国际影 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充分利用相关 经济政治活动,搭建文化传播平台、丰富文化传播方式。 25(12分)(1)①“北京8分钟”以创新的形式,通过大众传媒生动形象地传递了中华文化,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 华文化的理解,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分)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奥运盛会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相互借 鉴,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4分)③通过奥运舞台,让人们共享世界各国文化,并分享各国文化的 魅力,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分) 26.(12分)经济、政治决定主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 第5页
第 5 页 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 140 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 30 亿人;全球 2300 余座城市 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 土化节日。 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 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 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12 分) 第 3 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检测(3)答案 1---5 CBBDC 6---10 CDDBC 11---15 BBACC 16--20 ABBBA 21.(1)①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4 分)②在“走出去”过程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 分③既要保持文化品牌的个性和 特点,又要遵循文化共性与普遍规律,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④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 推动豫剧“走出去”。(3 分) (2)①要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党的光辉历程,展示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 求。(4 分)②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途径和方式等创新。该片运用现代 技术和方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结合,高度浓缩了党 95 年的历程,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上发布,掀起 转发浪潮。(4 分)③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众传媒面向大众、超越时空局限、传播大量信息的特点,发挥其 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是利用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微电影《红色气质》还原了历史瞬间,让历史 “活”起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3 分)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充 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文化创新和传播中的作用。(3 分) (3)答案示例:①加大红色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②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提升景点 魅力。③加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招聘与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22.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华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 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8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德华瓷的 独特性和共性、创新来分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德华瓷畅销海外一方面是因其独特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德 华瓷畅销海外符合不同区域文化特点,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此外,也离不开人们对德华瓷的不断创新。 (2)①中外名著通过不同文字载体传播各自不同文化,通过互译能领略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之特色,有利于展示 文化的多样性。(3 分)②中外名著互译共存有利于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 分) ③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外文出版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 分)④中外名著互 译共存有利于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 分) 23.(1)通过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的文化交流途径,高铁走出去,提高了中国产品的知名度,有利于爱国民众了解 中国文化;(4 分) (2)中外人员之间的交往培训,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3 分) (3)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 分) 24.(10 分)①在文化交流中,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发展;②文化 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共享中国发展理念,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充分挖掘优秀中华文化资源、生产优秀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魅力和国际影 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充分利用相关 经济政治活动,搭建文化传播平台、丰富文化传播方式。 25(12 分) (1)①“北京 8 分钟”以创新的形式,通过大众传媒生动形象地传递了中华文化,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 华文化的理解,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 分)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奥运盛会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相互借 鉴,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4 分)③通过奥运舞台,让人们共享世界各国文化,并分享各国文化的 魅力,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 分 ) 26.(12 分)经济、政治决定主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
坚实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借助文 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6页
第 6 页 坚实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借助文 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