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速 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世界经济的整体性继续不断增强,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 度大大提高,这一趋势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全人类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更多机会,同时也会使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而形成的。与前资本主义的所有生产方式皆不相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具有对外扩张的无限冲动性,对利润的追逐、对商品市场和廉价 原料的追求使其获得经久不息的动力。同时,近代科技革命与近代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突破国界向 世界各地区的扩张活动,使一国的经济活动变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 分,最终将世界各个相互隔绝地区的经济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有机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源于欧洲,世界经济的形成是欧洲强国通过 对外扩张、掠夺、瓜分,把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纳入殖 民体系,把它国市场掠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实现的。这一过程可大致 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到18世纪60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速 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进入 21 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世界经济的整体性继续不断增强,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 度大大提高,这一趋势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全人类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更多机会,同时也会使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一节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一、 一、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而形成的。与前资本主义的所有生产方式皆不相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具有对外扩张的无限冲动性,对利润的追逐、对商品市场和廉价 原料的追求使其获得经久不息的动力。同时,近代科技革命与近代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突破国界向 世界各地区的扩张活动,使一国的经济活动变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 分,最终将世界各个相互隔绝地区的经济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有机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源于欧洲,世界经济的形成是欧洲强国通过 对外扩张、掠夺、瓜分,把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纳入殖 民体系,把它国市场掠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实现的。这一过程可大致 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到 18 世纪 60
年代西欧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夕,这是世界经济的萌芽时 期。这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资本主义工 场手工业的盛行,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不断扩大,西欧一些国家的经 济活动开始突破国界向外发展,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第二 个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夕, 是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欧美先进国家相继完成了以 蒸汽动力为标志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 大工业,使国际分工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形成了国际分工;对外贸易 的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世界市场;商品流通广泛发展,出现了世界 货币。第三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经济的最 终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 命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国际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被 卷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诞生使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开始出现裂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 国,社会主义经济力量逐步壮大,形成了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 行的社会主义市场,世界经济呈现出两大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局面。 但两个经济体系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且资本主义经济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战后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其 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大发 展,把各国经济卷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
年代西欧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夕,这是世界经济的萌芽时 期。这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资本主义工 场手工业的盛行,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不断扩大,西欧一些国家的经 济活动开始突破国界向外发展,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第二 个时期:从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夕, 是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欧美先进国家相继完成了以 蒸汽动力为标志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 大工业,使国际分工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形成了国际分工;对外贸易 的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世界市场;商品流通广泛发展,出现了世界 货币。第三个时期: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是世界经济的最 终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 命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国际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被 卷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诞生使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开始出现裂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 国,社会主义经济力量逐步壮大,形成了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 行的社会主义市场,世界经济呈现出两大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局面。 但两个经济体系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且资本主义经济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战后是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其 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大发 展,把各国经济卷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
等领域的经济联系日益密不可分。世界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 机整体,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建立在世界各国经济之上,但它并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 简单总和,而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地区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共同运动而形成的经济有机整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 际经济组织都是当代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 结构、科学技术、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经济制度以及世界政治环境, 是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 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 的结构和态势。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 它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和拥有的规模。各国、各经济集团的经 济力量对比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 态系统。大致说来,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有三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这一阶段在政治上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此 对应,经济上形成了并存与对抗的两大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在世 界经济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主导地位是以美国的经济霸权为基 础的。 战后英法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德、意、日沦为战败国,美国凭 借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 国。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56.6%;出口贸 易占32.5%;黄金储备占74.6%,是英、法、(西)德、意、日五国总 和的四倍多。美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优势主导着战后一个时期的世界 经济秩序。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美元的经济霸
等领域的经济联系日益密不可分。世界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 机整体,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建立在世界各国经济之上,但它并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 简单总和,而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地区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共同运动而形成的经济有机整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 际经济组织都是当代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 结构、科学技术、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经济制度以及世界政治环境, 是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 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 的结构和态势。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 它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和拥有的规模。各国、各经济集团的经 济力量对比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 态系统。大致说来,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有三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至 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这一阶段在政治上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此 对应,经济上形成了并存与对抗的两大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在世 界经济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主导地位是以美国的经济霸权为基 础的。 战后英法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德、意、日沦为战败国,美国凭 借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 国。1948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 56.6%;出口贸 易占 32.5%;黄金储备占 74.6%,是英、法、(西)德、意、日五国总 和的四倍多。美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优势主导着战后一个时期的世界 经济秩序。1944 年 7 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美元的经济霸
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 立起来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税 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都是按照美国提出的方案建立并 为美国所操控,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 世界经济的框架。美国由此获得了稳定和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任务和 特权。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需要,通过实施“马歇尔计 划”对西欧提供大量的财力、物力援助,对日本也给予了巨额资金援 助,还通过“第四点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在帮助欧、日等 西方国家恢复经济的同时,使这些国家接受和认可了美国的经济霸主 地位。美国把资本主义国家统一在自己的周围,成立了“巴黎统筹委 员会”(简称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导致了一个时期 内东西方经济的隔绝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苏联为反对美国的控制而拒绝参加《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后为抗衡马歇尔计划 关贸总协定和“巴统”,苏联和东欧国家在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 员会,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 界市场”(斯大林语)。随着苏联霸权的扩张,经互会逐渐成为苏联控 制东欧国家同美国角逐的工具。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前就已经跃升为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在二战中其经济遭受破坏,直接经 济损失6790亿卢布,相当于苏联全部社会财富的1/3。战后,苏联 依靠自身的力量,仅用了4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重建家园的任务,把经 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到1960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 国的45.1%,缩小了同美国在经济上的差距。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经 济体系不完善,虽在战后经历了初期的高速增长,与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相比仍实力有限,据统计,196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GNP占 世界比重为62%,发展中国家为14%,社会主义国家占24%,因此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尚不能构成影响世界经济全局的力量
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 立起来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税 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都是按照美国提出的方案建立并 为美国所操控,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 世界经济的框架。美国由此获得了稳定和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任务和 特权。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需要,通过实施“马歇尔计 划”对西欧提供大量的财力、物力援助,对日本也给予了巨额资金援 助,还通过“第四点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在帮助欧、日等 西方国家恢复经济的同时,使这些国家接受和认可了美国的经济霸主 地位。美国把资本主义国家统一在自己的周围,成立了“巴黎统筹委 员会”(简称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导致了一个时期 内东西方经济的隔绝。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苏联为反对美国的控制而拒绝参加《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后为抗衡马歇尔计划、 关贸总协定和“巴统”,苏联和东欧国家在 1949 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 员会,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 界市场”(斯大林语)。随着苏联霸权的扩张,经互会逐渐成为苏联控 制东欧国家同美国角逐的工具。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前就已经跃升为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在二战中其经济遭受破坏,直接经 济损失 6790 亿卢布,相当于苏联全部社会财富的 1/3。战后,苏联 依靠自身的力量,仅用了 4 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重建家园的任务,把经 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到 1960 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 国的 45.1%,缩小了同美国在经济上的差距。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经 济体系不完善,虽在战后经历了初期的高速增长,与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相比仍实力有限,据统计,1960 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GNP 占 世界比重为 62%,发展中国家为 14%,社会主义国家占 24%,因此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尚不能构成影响世界经济全局的力量
(二)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 格局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首先在经济上开始了融 合。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而引起分化,各社会主义 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基础很不相同,起步时间不一,在各自的发展中又 受到政策得失和外来因素的制约,统一实施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逐渐 显露。从50年代南斯拉夫率先推行改革开始,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并通过不同途径扩大了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交往。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也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复兴 出现了离心和分化的迹象,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抵制美国的经济控 制,突破”巴统”禁运政策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往。西欧各国 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世界经济格局出 现大动荡大改组,各国经济力量特别是世界经济主角的力量对比发生 了很大变化。西欧和日本成为两个新兴的世界经济中心,美国仍是世 界头号经济大国,但同战后初期相比,其经济实力已相对衰落。 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7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庞大,国 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减少,从而引起美元的信用危机。197 年和1973年,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西方国家货币对美 元的关系遂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联邦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 与美元一起成为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美国的经济霸 权地位丧失。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6个月,降幅达15.1%。 到197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和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 中所占份额分别下降为38.7%,13.4%和27%。美国的GDP从1965年 为日、德、英、法、意五国总和的148.29%下降到1983年的107.6%。 美国的优势地位虽大大减弱,但其经济实力仍占主导地位,尤其在科 学技术发展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 格局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首先在经济上开始了融 合。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而引起分化,各社会主义 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基础很不相同,起步时间不一,在各自的发展中又 受到政策得失和外来因素的制约,统一实施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逐渐 显露。从 50 年代南斯拉夫率先推行改革开始,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并通过不同途径扩大了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交往。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也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复兴 出现了离心和分化的迹象,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抵制美国的经济控 制,突破”巴统”禁运政策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往。西欧各国 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世界经济格局出 现大动荡大改组,各国经济力量特别是世界经济主角的力量对比发生 了很大变化。西欧和日本成为两个新兴的世界经济中心,美国仍是世 界头号经济大国,但同战后初期相比,其经济实力已相对衰落。 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70 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庞大,国 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减少,从而引起美元的信用危机。1971 年和 1973 年,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西方国家货币对美 元的关系遂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联邦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 与美元一起成为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美国的经济霸 权地位丧失。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 16 个月,降幅达 15.1%。 到 1975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和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 中所占份额分别下降为 38.7%,13.4%和 27%。美国的 GDP 从 1965 年 为日、德、英、法、意五国总和的 148.29%下降到 1983 年的 107.6%。 美国的优势地位虽大大减弱,但其经济实力仍占主导地位,尤其在科 学技术发展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西欧联合自强。西欧经济在“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下迅速复兴, 并走上一条联合自强的道路。从50年代初建立的法国等六国煤钢联 营发展起来的欧洲共同体对西欧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70年代初 欧洲联合取得重大进展。1973年1月欧洲共同体新增加英国、爱尔 兰、丹麦三个成员国,使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到40%。到1980 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78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5867 亿美元,高出日本一倍以上。80年代西欧联合进一步发展,整个地 中海北岸连成一片,欧共体12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4;对 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5。欧共体内部加紧经济政治一体化,大大加强 了西欧联合的力量和声势,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一极。 日本实力跃升。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高速发展,经济 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的美国和西欧。1956-1973年的18年间是日 本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的时期。石油危机发生后,日本经济虽 然也同样遭到巨大冲击,但其经济增速仍高于同期的美、欧。70年 代日、美、欧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49%、27%和33%,80年代则 分别为42%、2.3%和2%。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 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国。1988年,日本国民 生产总值达到29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超过苏 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此外,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之首,海外 净产值也居世界之冠,是最大的债权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的三大中心之 (三)90年代以来三大经济集团并踞的格局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仅是世界政治动荡剧变的时期,也是世 界经济深入调整的时期。冷战结束使世界长期存在的不同性质和相互 隔离的两大平行市场的局面基本结束,美、日、欧经济的三足鼎立局 面扩大为带有全球战略性的三大区域集团并踞。 欧盟(EU)。西欧地区经济一体化起步最早,发展程度最高。1993
西欧联合自强。西欧经济在“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下迅速复兴, 并走上一条联合自强的道路。从 50 年代初建立的法国等六国煤钢联 营发展起来的欧洲共同体对西欧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70 年代初, 欧洲联合取得重大进展。1973 年 1 月欧洲共同体新增加英国、爱尔 兰、丹麦三个成员国,使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到 40%。到 1980 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26 780 亿美元,超过美国的 25 867 亿美元,高出日本一倍以上。80 年代西欧联合进一步发展,整个地 中海北岸连成一片,欧共体 12 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1/4;对 外贸易占全世界的 2/5。欧共体内部加紧经济政治一体化,大大加强 了西欧联合的力量和声势,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一极。 日本实力跃升。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高速发展,经济 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的美国和西欧。1956~1973 年的 18 年间是日 本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的时期。石油危机发生后,日本经济虽 然也同样遭到巨大冲击,但其经济增速仍高于同期的美、欧。70 年 代日、美、欧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 4.9%、2.7%和 3.3%,80 年代则 分别为 4.2%、2.3%和 2%。1968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 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国。1988 年,日本国民 生产总值达到 2.9 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60%,超过苏 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此外,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之首,海外 净产值也居世界之冠,是最大的债权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的三大中心之一。 (三)90 年代以来三大经济集团并踞的格局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不仅是世界政治动荡剧变的时期,也是世 界经济深入调整的时期。冷战结束使世界长期存在的不同性质和相互 隔离的两大平行市场的局面基本结束,美、日、欧经济的三足鼎立局 面扩大为带有全球战略性的三大区域集团并踞。 欧盟(EU)。西欧地区经济一体化起步最早,发展程度最高。1993
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使欧洲一体化进入“欧 洲联盟”阶段。1995年1月1日,瑞典、奥地利、芬兰加入欧盟 使欧盟扩大到15个成员国。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盟是 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集团和贸易集团。据统计,1996年欧盟的国 内生产总值达8.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31.5%,高于美国的27%; 欧盟的外贸总额占世界的20%,也超过美国的18%。欧元的启动不仅 促进欧盟经济增长,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挑战美元。进入21世纪, 欧盟的东扩方针已开始实施,2002年12月的哥本哈根欧盟首脑会议 完成了与波兰、匈牙利等10个中东欧候选国的入盟谈判,它们将于 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届时,欧盟的成员国将从15 个增加到25个,人口将从约3.8亿增加到约455亿,国内生产总值 将从9万多亿增加到10万多亿,占世界总产值的1/3强,其在世界 经济中的整体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美加 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92年墨西哥加入,1994 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据1995年统计数字,北美 自由贸易区拥有3.87亿人口,面积2130多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 总值超过8万亿美元,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略小于欧盟。面对欧盟 的不断扩大,美国总统布什在1990年6月倡议建立一个北起阿拉斯 加,南迄火地岛的涵盖整个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 国实现其“美洲倡议”的第一步,下一步是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 自由贸易区,借以增强与欧亚抗衡的实力。1994年12月美洲34个 国家(除古巴外)的领导人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第一届美洲国家首脑会 议,正式启动关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1年4月在加拿 大魁北克市举行第三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34个国家达成协议,将 2005年12月定为正式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最后期限。届时,美洲 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拥有8亿人口及世界
年 11 月 1 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使欧洲一体化进入“欧 洲联盟”阶段。1995 年 1 月 1 日,瑞典、奥地利、芬兰加入欧盟, 使欧盟扩大到 15 个成员国。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启动。欧盟是 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集团和贸易集团。据统计,1996 年欧盟的国 内生产总值达8.4 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31.5%,高于美国的27%; 欧盟的外贸总额占世界的 20%,也超过美国的 18%。欧元的启动不仅 促进欧盟经济增长,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挑战美元。进入 21 世纪, 欧盟的东扩方针已开始实施,2002 年 12 月的哥本哈根欧盟首脑会议 完成了与波兰、匈牙利等 10 个中东欧候选国的入盟谈判,它们将于 2004 年 5 月 1 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届时,欧盟的成员国将从 15 个增加到 25 个,人口将从约 3.8 亿增加到约 4.55 亿,国内生产总值 将从 9 万多亿增加到 10 万多亿,占世界总产值的 1/3 强,其在世界 经济中的整体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988 年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美加 自由贸易协定》,1989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1992 年墨西哥加入,1994 年 1 月 1 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据 1995 年统计数字,北美 自由贸易区拥有 3.87 亿人口,面积 2 130 多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 总值超过 8 万亿美元,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略小于欧盟。面对欧盟 的不断扩大,美国总统布什在 1990 年 6 月倡议建立一个北起阿拉斯 加,南迄火地岛的涵盖整个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 国实现其“美洲倡议”的第一步,下一步是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 自由贸易区,借以增强与欧亚抗衡的实力。1994 年 12 月美洲 34 个 国家(除古巴外)的领导人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第一届美洲国家首脑会 议,正式启动关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1 年 4 月在加拿 大魁北克市举行第三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34 个国家达成协议,将 2005 年 12 月定为正式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最后期限。届时,美洲 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拥有 8 亿人口及世界
1/3的经济规模。 亚太地区自80年代以来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 但由于区域内各国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 差异,迟迟未能建起区域集团。面对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渐 增强的排他性色彩,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成为各国的强烈愿望。经澳大 利亚提议,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了亚太经济合作 组织(APEC),亚太地区有组织的经济合作正式起步。APEC目前共有 21个成员,分布在美洲、亚洲和大洋洲。1991年11月在汉城举行的 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正式确立了APEC的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 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APEC成 员的历史、文化、宗教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各异,特别 是成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差别很大, 有的成员又分别属于不同的次区域经济集团。因此,APEC采取一种 灵活的、循序渐进的、自由自愿的合作方式,即集体制定目标,各成 员依据自身的情况为实现集体目标作出努力,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的时间表也依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独特的APEC模式是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模式的一个新贡献 三、战后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相对统一和稳定 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进入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发展的规模还是发展的速度在人 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期间,世界经济整体的增长势头经历了两次转 折 (一)战后初期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初,这是世界经济的恢复阶段, 也是即将到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准备阶段。二战后虽然局部战争和地
1/3 的经济规模。 亚太地区自 80 年代以来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 但由于区域内各国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 差异,迟迟未能建起区域集团。面对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渐 增强的排他性色彩,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成为各国的强烈愿望。经澳大 利亚提议,1989 年 11 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了亚太经济合作 组织(APEC),亚太地区有组织的经济合作正式起步。APEC 目前共有 21 个成员,分布在美洲、亚洲和大洋洲。1991 年 11 月在汉城举行的 APEC 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正式确立了 APEC 的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 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APEC 成 员的历史、文化、宗教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各异,特别 是成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差别很大, 有的成员又分别属于不同的次区域经济集团。因此,APEC 采取一种 灵活的、循序渐进的、自由自愿的合作方式,即集体制定目标,各成 员依据自身的情况为实现集体目标作出努力,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的时间表也依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独特的 APEC 模式是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模式的一个新贡献。 三、战后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相对统一和稳定 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进入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发展的规模还是发展的速度在人 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期间,世界经济整体的增长势头经历了两次转 折。 (一)战后初期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50 年代初,这是世界经济的恢复阶段, 也是即将到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准备阶段。二战后虽然局部战争和地
区冲突不断,美苏争霸使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人类,但世界主要国家之 间并没有产生全面的军事对抗,国际局势总体而言是和平的,这为世 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世界银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各国 之间的经济活动更为协调,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 的扩大。二战后,从美国开始,一场全球范围的科技革命从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扩展至发展中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也称 作新技术革命,它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核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 济的面貌。得益于稳定的国际环境,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大量涌现的新 技术,从50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美国利用战后拥有的霸权,构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安全 网”,为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国际经济环 境。战后25年间,资本主义各国广泛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资 产阶级政府日益扩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推行“福利国家” 政策缓和阶级矛盾,通过财政金融措施缓和并避免经济危机造成的严 重冲击,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留下了日后经济滞胀的隐 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科技革命的策源地,先进技术的应用对这些 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巨大作用。另外,廉价的能源和工业原料 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从1951到1970年的 20年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大大 高于两次大战期间的23%,其中日、德等国的发展尤为迅猛,联邦 德国在50年代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95%,日本工业在1956 到1973年间的增速达到136%,个别年份超过15%,这是一个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苏联经济在二战前就建立起髙度中央集权的“斯大林模式”,这 种模式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全国有限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以达到特定目
区冲突不断,美苏争霸使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人类,但世界主要国家之 间并没有产生全面的军事对抗,国际局势总体而言是和平的,这为世 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世界银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各国 之间的经济活动更为协调,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 的扩大。二战后,从美国开始,一场全球范围的科技革命从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扩展至发展中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也称 作新技术革命,它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 济的面貌。得益于稳定的国际环境,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大量涌现的新 技术,从 50 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美国利用战后拥有的霸权,构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安全 网”,为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国际经济环 境。战后 25 年间,资本主义各国广泛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资 产阶级政府日益扩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推行“福利国家” 政策缓和阶级矛盾,通过财政金融措施缓和并避免经济危机造成的严 重冲击,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留下了日后经济滞胀的隐 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科技革命的策源地,先进技术的应用对这些 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巨大作用。另外,廉价的能源和工业原料 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从 1951 到 1970 年的 20 年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 5.3%,大大 高于两次大战期间的 2.3%,其中日、德等国的发展尤为迅猛,联邦 德国在 50 年代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 9.5%,日本工业在 1956 到 1973 年间的增速达到 13.6%,个别年份超过 15%,这是一个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苏联经济在二战前就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斯大林模式”,这 种模式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全国有限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以达到特定目
标,因而在战争时期,以及战后医疗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快速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等阶段,均有其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进入 正常发展阶段,这种排斥市场、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 显露。二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照搬 这一模式,在战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并以经互会为依 托建立起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社会主义市场。这个市场对 社会主义国家间互通有无,共同抵抗西方的封锁有积极意义,但由于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分工强调互补性,排斥竞争性,国民经济发展强 调自力更生,而且在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又存在很多不合理因 素,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市场很不发达,国际贸易发展不快,对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1951~1955年,苏联社会总 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0.8%,随后有所下降,但在1956~1965年 的十年间,增速度仍达8.8%;15年间的工业年均增速达10.7%。其 他东欧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也一直保持在8%以上 发展中国家在5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但从50年代到 70年代,其经济增长速度也达到了54%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次转折 世界经济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70年代初,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期结 束,步入了一个低速增长和调整的时期。但即便是在这个低速增长时 期,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二战前的各个阶段。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宣告了西方廉价能源时代的结束,打破 了长期以来西方列强垄断世界经济秩序的局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了西方世界70年代以来的经济。在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危 机中,美国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067点急剧下跌到1974年 12月的570点,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 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随着廉价能源时代的结 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亦告结束。接踵而来的第二次
标,因而在战争时期,以及战后医疗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快速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等阶段,均有其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进入 正常发展阶段,这种排斥市场、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 显露。二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照搬 这一模式,在战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并以经互会为依 托建立起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社会主义市场。这个市场对 社会主义国家间互通有无,共同抵抗西方的封锁有积极意义,但由于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分工强调互补性,排斥竞争性,国民经济发展强 调自力更生,而且在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又存在很多不合理因 素,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市场很不发达,国际贸易发展不快,对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1951~1955 年,苏联社会总 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10.8%,随后有所下降,但在 1956~1965 年 的十年间,增速度仍达 8.8%;15 年间的工业年均增速达 10.7%。其 他东欧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也一直保持在 8%以上。 发展中国家在 50 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但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其经济增长速度也达到了 5.4%。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次转折 世界经济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 70 年代初,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期结 束,步入了一个低速增长和调整的时期。但即便是在这个低速增长时 期,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二战前的各个阶段。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宣告了西方廉价能源时代的结束,打破 了长期以来西方列强垄断世界经济秩序的局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了西方世界 70 年代以来的经济。在 1973 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危 机中,美国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 1067 点急剧下跌到 1974 年 12 月的 570 点,工业生产下降了 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 20%以上, 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随着廉价能源时代的结 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亦告结束。接踵而来的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