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五章政治权力 权力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它象阳光、空气一样真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似乎 无时无处都能体察到权力的存在。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在那种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行 为能带有强制力地影响、支配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活动中,就表明权力的存在。 权力似乎是很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它象精灵一样控制着社会各个领 域。诚如一位智者所描述的:"它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人们虽然看不到权力 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感到它的存在。“权力作为一种充满魔力的社 会现象,它从来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及″。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政治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斗争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人们的 根本利益是政治的基础,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运转的动力: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经济生活的媒介是货币的话,那么, 政治生活的媒介则是政治权力。货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样,政治权力也是政治 学中的基本概念。政治权力使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卷入政治。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围 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巩固、行使、终结和再获得、巩固、行使的斗争和运转过程。因此, 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不能不研究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概述 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 (一)权力的含义 要准确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权力入手,作一些分析考察。"权力"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过权力,就有多少关于权力的定义。再加上权力” 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权力″在汉语中简称"权″。从我国古代书籍来看,权”有不同的用法。一是当名词使用, 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 锤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春秋战国时,权″被引申和扩展。获得了新 的含义,成为常用字。在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当作 动词使用。当动词使用有两种用法:一是衡量审度之义,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 又说:"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梁惠王上》,见朱熹集注《四书集注》
第二部分 == == 第五章 政治权力 权力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它象阳光、空气一样真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似乎 无时无处都能体察到权力的存在。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在那种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行 为能带有强制力地影响、支配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活动中,就表明权力的存在。 权力似乎是很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它象精灵一样控制着社会各个领 域。诚如一位智者所描述的:“它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人们虽然看不到权力 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感到它的存在。”权力作为一种充满魔力的社 会现象,它从来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及”。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政治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斗争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人们的 根本利益是政治的基础,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运转的动力;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经济生活的媒介是货币的话,那么, 政治生活的媒介则是政治权力。货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样,政治权力也是政治 学中的基本概念。政治权力使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卷入政治。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围 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巩固、行使、终结和再获得、巩固、行使的斗争和运转过程。因此, 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不能不研究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概述 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 (一)权力的含义 要准确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权力入手,作一些分析考察。“权力”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过权力,就有多少关于权力的定义。再加上“权力” 一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权力” 在汉语中简称“权”。从我国古代书籍来看,“权”有不同的用法。一是当名词使用, 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 锤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春秋战国时,“权”被引申和扩展。获得了新 的含义,成为常用字。在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当作 动词使用。当动词使用有两种用法:一是衡量审度之义,孟子说:“权 ,然后知轻重。” 又说:“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梁惠王上》,见朱熹集注《四书集注》
第254页)这里的着重点在权”,强调的是衡量选择之意;二是制约别人的能力。如 早期法家慎到在其所著的《威德》篇中就说:"故贤人而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 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这里的着重点在力”,强调的是权力大小、轻重 之意,这已经具有现代意义权力的含义了。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家给权力”一词下了许多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 不同的解释,但尽管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不外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能力说"。即认 为"权力”是指一个行为者(个人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个人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 的能力。多数思想家持此观点。如马克斯·韦伯就说过:"我理解的权力,就是一个或若 干人在社会活动中即使遇到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 愿。〃(《马克斯·韦伯文选》,第180页,天津大学出版社,)托马斯·戴伊也说:"权 力是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能。而这种决定却能影响这种社会制 度中的其他一些人。([美]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第9页,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说:"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孙中山选集》, 第693页)一种是"关系说。即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 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少。如托马斯·霍布斯在《利 维坦》一书中就认为:权力即一种主动出击的行动者“和被动承受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动因是一回事。罗伯特·达尔也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之间的一种 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其中某人带动别人采取行动,没有这种关系,他们就不会这样做。” (转引自[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第108页)以上两种 观点虽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的特性,而且,其共同点是:都把 权力看成是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即使他人的行为 符合自己的目的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 可以给权力下如下定义: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 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 (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 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和服从关系,是要有一定的要素才能构 成的。如果从纷繁众多的权力关系中,抽出两个能动个体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就可以发 现这种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
第 254 页)这里的着重点在“权”,强调的是衡量选择之意;二是制约别人的能力。如 早期法家慎到在其所著的《威德》篇中就说:“故贤人而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 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这里的着重点在“力”,强调的是权力大小、轻重 之意,这已经具有现代意义权力的含义了。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家给“权力”一词下了许多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 不同的解释,但尽管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不外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能力说”。即认 为“权力”是指一个行为者(个人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个人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 的能力。多数思想家持此观点。如马克斯·韦伯就说过:“我理解的权力,就是一个或若 干人在社会活动中即使遇到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 愿。”(《马克斯·韦伯文选》,第 180 页,天津大学出版社,)托马斯·戴伊也说:“权 力是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能。而这种决定却能影响这种社会制 度中的其他一些人。”([美]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第 9 页,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说:“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孙中山选集》, 第 693 页)一种是“关系说”。即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 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少。如托马斯·霍布斯在《利 维坦》一书中就认为:权力即一种主动出击的“行动者”和被动承受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动因是一回事。罗伯特·达尔也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之间的一种 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其中某人带动别人采取行动,没有这种关系,他们就不会这样做。” (转引自[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第 108 页)以上两种 观点虽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 的特性,而且,其共同点是:都把 权力看成是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即使他人的行为 符合自己的目的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 可以给权力下如下定义: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 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 (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 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和服从关系,是要有一定的要素才能构 成的。如果从纷繁众多的权力关系中,抽出两个能动个体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就可以发 现这种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
1.权力主体。它是相对于权力客体而言的,是权力的拥有者。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主体。一般说,权力主体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也可 以是有组织的群众团体或政治机构。权力主体所以能在权力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 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拥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特殊才 能所形成的特殊优势。而且,他们的意志和行动能够利用这些优势。这种特殊优势愈大, 其所具有的支配和控制力也愈大。因此,权力主体是要具有一定资格的 2.权力客体。它是相对于权力主体而言的。是权力作用的对象。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被动和被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客体。权力客体也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或有组织的 群众组织与政治机构。权力客体不会永远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在某种特定条件下, 通过互相作用,主客体的地位可以互易 3.权力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说,权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权力主体为达到某种目 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所以,行使权力必定为某种目的服务。权力目的就是权力主体通 过行使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这些利益和价值可以是经济上的、 政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权力目的是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它驱动权力主体的支 配意识不断转化为支配意志和行为而施加于权力客体,以期得到所追求的结果一一得到 某种利益,或使已得到的利益不再失去。 4.权力作用的方式。即权力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制约或支配权力客体的方法和 机制。权力主体只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相应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 收到理想的效果。权力主体为了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常常采取多种方法和机 制。但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 是强制的方式。即通过实施惩罚或惩罚威胁的方式迫使权力客体就范。这种方式包括 刑罚、禁锢流放、死亡威胁等手段,由于这些手段所产生的强制力,是一种物质力量, 其基本形式是暴力。以暴力为基础的强制方式,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往往可以达到明显 而快速的效果。但这种强制力导致的服从是一种被迫的服从,是建筑在力量对比悬殊上 因而易引发对抗,需付出较大代价 二是报偿的方式。即通过利益或利益许诺来换取权力客体的服从。这种方式既包括物质 回报也包括精神回报。物质回报主要是财产、待遇的增减:精神回报主要是名望、尊严 等有价值的东西的维护或贬损。通过报偿方式赢得的权力客体的服从是有条件的,即以 提供利益回报为条件。这种服从仍带有被迫性质,这种被迫是基于对利益诱导的选择。 但实施这种方式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惠性质的交换关系。权力客体不只是被支
1.权力主体。它是相对于权力客体而言的,是权力的拥有者。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主体。一般说,权力主体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也可 以是有组织的群众团体或政治机构。权力主体所以能在权力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 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拥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特殊才 能所形成的特殊优势。而且,他们的意志和行动能够利用这些优势。这种特殊优势愈大, 其所具有的支配和控制力也愈大。因此,权力主体是要具有一定资格的。 2.权力客体。它是相对于权力主体而言的。是权力作用的对象。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 处于被动和被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客体。权力客体也可以是个人,社会集团或有组织的 群众组织与政治机构。权力客体不会永远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在某种特定条件下, 通过互相作用,主客体的地位可以互易。 3.权力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说,权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权力主体为达到某种目 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所以,行使权力必定为某种目的服务。权力目的就是权力主体通 过行使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这些利益和价值可以是经济上的、 政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权力目的是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它驱动权力主体的支 配意识不断转化为支配意志和行为而施加于权力客体,以期得到所追求的结果——得到 某种利益,或使已得到的利益不再失去。 4.权力作用的方式。即权力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制约或支配权力客体的方法和 机制。权力主体只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相应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 收到理想的效果。权力主体为了能有效地制约和支配权力客体,常常采取多种方法和机 制。但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强制的方式。即通过实施惩罚或惩罚威胁的方式迫使权力客体就范。这种方式包括 刑罚、禁锢流放、死亡威胁等手段,由于这些手段所产生的强制力,是一种物质力量, 其基本形式是暴力。以暴力为基础的强制方式,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往往可以达到明显 而快速的效果。但这种强制力导致的服从是一种被迫的服从,是建筑在力量对比悬殊上, 因而易引发对抗,需付出较大代价。 二是报偿的方式。即通过利益或利益许诺来换取权力客体的服从。这种方式既包括物质 回报也包括精神回报。物质回报主要是财产、待遇的增减;精神回报主要是名望、尊严 等有价值的东西的维护或贬损。通过报偿方式赢得的权力客体的服从是有条件的,即以 提供利益回报为条件。这种服从仍带有被迫性质,这种被迫是基于对利益诱导的选择。 但实施这种方式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惠性质的交换关系。权力客体不只是被支
配,而且有利益要求。这种方式给权力主体带来的是正面效益,然而权力主体掌握的资 源的有限性,导致报偿方式效用的有限性 是信仰方式。即通过说服教育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使权力客体形成一种信仰(即认为 有责任服从权力主体的一种内在观念),从而导致权力客体心甘情愿地服从。这种方式 的基本前提是权力主体具备一定的人格力量,或能运用宣传教育、文化倡导等手段,为 权力客体提供一种信仰体系,以使权力客体认同现存的权力关系,自愿服从权力主体的 支配和制约的能力。这种方式通过提供政治理念、信仰体系,为现存的权力关系提供 种合理的正当的根据,使权力客体相信服从权力主体的制约和支配是正确的、应当的 能保证权力关系的稳固。但权力主体所倡导的信仰体系,必须与社会中流行的、多数成 员所奉行的基本价值观相关联,否则不可能被接受。 以上实现权力的方式,是从理论抽象的意义上概括的,在实际生活中,权力的实现是 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方式必定有多种多样,而且不会孤立地只使用某一种方式,常常 几种方式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形成效用互补 5.权力的实现。即权力主体作用于权力客体后所收到的实际效果。没有一个权力主体 不关心自己权力实现的程度。权力实现的程度是通过权力客体的行为符合权力主体意志 或利益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在权力关系中,绝对的权力者不易找到,也就是说,权力客 体的行为绝对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是不可能的,一般只表现为权力客体的行为大 体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不论权力的实际效果如何,都会反馈给权力主体。一旦 权力收到应有的效果,权力主体就会尽量长期保持这种权力关系,巩固自己的权力主体 地位。如果遭到权力客体的抵制或反抗,权力主体就会调整利益需要,改进权力方式, 加强作用力度,向权力客体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直到产生一定的效果 (三)权力的性质 1、权力的本质 权力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并不是新的发明,罗 素就曾经在两个人的关系比较中论述过权力,伯恩斯则明确地说,"权力是人之间的 种关系。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关系之外是没有 权力的。既使是人对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们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改造,实际上是人 们社会关系的反映,离开社会关系,就没有权力。当然,不同的社会形态用会关系的 本质是不同的。同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由此决定了权
配,而且有利益要求。这种方式给权力主体带来的是正面效益,然而权力主体掌握的资 源的有限性,导致报偿方式效用的有限性。 三是信仰方式。即通过说服教育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使权力客体形成一种信仰(即认为 有责任服从权力主体的一种内在观念),从而导致权力客体心甘情愿地服从。这种方式 的基本前提是权力主体具备一定的人格力量,或能运用宣传教育、文化倡导等手段,为 权力客体提供一种信仰体系,以使权力客体认同现存的权力关系,自愿服从权力主体的 支配和制约的能力。这种方式通过提供政治理念、信仰体系,为现存的权力关系提供一 种合理的正当的根据,使权力客体相信服从权力主体的制约和支配是正确的、应当的, 能保证权力关系的稳固。但权力主体所倡导的信仰体系,必须与社会中流行的、多数成 员所奉行的基本价值观相关联,否则不可能被接受。 以上实现权力的方式,是从理论抽象的意义上概括的,在实际生活中,权力的实现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方式必定有多种多样,而且不会孤立地只使用某一种方式,常常 几种方式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形成效用互补。 5.权力的实现。即权力主体作用于权力客体后所收到的实际效果。没有一个权力主体 不关心自己权力实现的程度。权力实现的程度是通过权力客体的行为符合权力主体意志 或利益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在权力关系中,绝对的权力者不易找到,也就是说,权力客 体的行为绝对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是不可能的,一般只表现为权力客体的行为大 体符合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不论权力的实际效果如何,都会反馈给权力主体。一旦 权力收到应有的效果,权力主体就会尽量长期保持这种权力关系,巩固自己的权力主体 地位。如果遭到权力客体的抵制或反抗,权力主体就会调整利益需要,改进权力方式, 加强作用力度,向权力客体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直到产生一定的效果。 (三)权力的性质 1、权力的本质 权力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并不是新的发明,罗 素就曾经在两个人的关系比较中论述过权力,伯恩斯则明确地说,“权力是人之间的一 种关系”。 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关系之外是没有 权力的。既使是人对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们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改造,实际上是人 们社会关系的反映,离开社会关系,就没有权力。 当然,不同的社会形态用会关系的 本质是不同的。同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由此决定了权
力内容的多样化。因此,权力的内容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行使权力的人不能为所欲为 既便他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决定权,但总是有限的。 其二,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权力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反映着一定的 阶级关系。简言之,权力所反映的阶级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阶级对立关系。统治 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而且有时会十分尖锐。(2)阶级合作关系 阶级合作关系表现在阶级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有自己的同盟军,被统治阶级也有自 己的同盟军,本阶级和同盟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3)阶级团结关系。本阶 级内部,从总体上说是团结的。共同对外的。上述不同的阶级关系,在各种权力关系中 都有所反映。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权力关系中的阶级性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人们整天在权力链条中 忙忙碌碌,忽视了其中的阶级色彩。但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可注意到任何一种具体的 权力关系都在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都具有阶级性 其三,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将权力的本质概括为社会关系、阶级关系都不鲜见,但是 认为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则具有一定的新意。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具体地揭示了权力 的内在本质。首先,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有其共同的利益作基础,只有对权力关系范 围内所有的人都有利,权力关系才能成立。当然,每一个人的利益满足程度是不同的 其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行使者有利,如果对行使权力的人都没有任何利益 那么,就很难有人去行使权力了。再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支配者有利,如果 对权力支配的人没有利益,谁都不会服从权力的指挥。尽管权力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 也必须建立在对服从者利益的最低满足基础之上,否则,强制也是无效的。最后,权力 关系的形式必须对社会发展有利,如果对社会发展无利,社会就不会接受这种权力关系。 从利益角度去认识权力关系,能够理解许多奇怪的权力现象。 2、权力的属性 权力的属性主要是 其一,人性与非人性。权力由人行使,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性。俗语讲,权力人格 化,就是将行使权力的人的性格、特点、能力、创造性等融于权力之中,任何权力都带 有人的特征。因此,不同的人行使同一种权力,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权力走向极端时, 也会带有非人性的征兆。权力的非人性,即兽性,不是权力的正常状态,是行使权力的 人的非正常状态的反映。人除了社会性之外,也有自然性的一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具有一定的生物性。人走向极端之时,权力也走向极端,会发生一些残无人道的事情
力内容的多样化。因此,权力的内容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行使权力的人不能为所欲为, 既便他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决定权,但总是有限的。 其二,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权力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反映着一定的 阶级关系。简言之,权力所反映的阶级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阶级对立关系。统治 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而且有时会十分尖锐。(2)阶级合作关系。 阶级合作关系表现在 阶级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有自己的同盟军,被统治阶级也有自 己的同盟军,本阶级和同盟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3)阶级团结关系。本阶 级内部,从总体上说是团结的。共同对外的。上述不同的阶级关系,在各种权力关系中 都有所反映。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权力关系中的阶级性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人们整天在权力链条中 忙忙碌碌,忽视了其中的阶级色彩。但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可注意到任何一种具体的 权力关系都在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都具有阶级性。 其三,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将权力的本质概括为社会关系、阶级关系都不鲜见,但是, 认为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则具有一定的新意。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具体地揭示了权力 的内在本质。首先,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有其共同的利益作基础,只有对权力关 系范 围内所有的人都有利,权力关系才能成立。当然,每一个人的利益满足程度是不同的。 其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行使者有利,如果对行使权力的人都没有任何利益, 那么,就很难有人去行使权力了。再次,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支配者有利,如果 对权力支配的人没有利益,谁都不会服从权力的指挥。尽管权力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 也必须建立在对服从者利益的最低满足基础之上,否则,强制也是无效的。最后,权力 关系的形式必须对社会发展有利,如果对社会发展无利,社会就不会接受这种权力关系。 从利益角度去认识权力关系,能够理解许多奇怪的权力现象。 2、权力的属性 权力的属性主要是: 其一,人性与非人性。权力由人行使,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性。俗语讲,权力人格 化,就是将行使权力的人的性格、特点、能力、创造性等融于权力之中,任何权力都带 有人的特征。因此,不同的人行使同一种权力,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权力走向极端时, 也会带有非人性的征兆。权力的非人性,即兽性,不是权力的正常状态,是行使权力的 人的非正常状态的反映。人除了社会性之外,也有自然性的一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具有一定的生物性。人走向极端之时,权力也走向极端,会发生一些残无人道的事情
这在政治权力的行使中不是罕见的,大规模的屠杀,毁灭人性的核武器、化学武器,残 不忍睹的肉刑、残废刑,等等,都是权力非人性的表现 文明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克服权力的非人性化。权力是人创造的,本要为人类服务, 创造人类文明,而不能在人类的文明事业中起破坏作用。制止权力的非人性化是全人类 共同的进步事业,应该承认,现今权力的文明程度比古代社会进步得多,成绩是喜人 的,但也不能马放南山、刀枪人库,要警惕极少数的沙文大国、战争狂人,保卫人类的 文明事业。 其二,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权力的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阶级社会,权力都具有一 定的阶级性,区别仅在于,有些权力直接地反映阶级性,有些权力间接地反映阶级性: 有些权力反映阶级性明显一些,有些则相对弱一些 但是,权力不仅存在于阶级社会,同时也存在于无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 会,阶级没有了,但是权力依然存在,无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阶级性自然消失了。认识 权力的非阶级性十分重要,使人们树立一种长远观点,权力伴随人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要陪伴人类始终,不但阶级社会有,非阶级社会也有,应建立一种科学的权力观,将 权力现象科学化,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服务 有人会问,阶级社会中的权力有没有无阶级性的?从逻辑上说,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都应 该有阶级性,因为国家和社会都是统治阶级的,在整个社会生存,为这个国家做事.实 际上是在为统治阶级做事。尽管有些权力本身的阶级性不明显,但权力的作用、权力服 务的方向,其阶级性总是显而易见的。 其三,科学性与非科学性。权力的设定和行使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称为权力的科 学性,否则就是权力的非科学性。权力的设定和行使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 的发展程度,是统治阶级统治水平的真实写照。权力的科学性程度高,统治阶级的统治 水平相对地高一些;权力的科学性程度低,统治阶级的统治水平相对的就低一些;权力 的设定和行使若无科学性,统治阶级就只能是一个不讲科学、不讲文明的野蛮的阶级 因此,权力的科学化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 同样,个人对权力的认识和行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是衡量个人权力观是否科学化的 标准。树立科学的权力观,正确对待权力,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十分重要。科学的权力 观,能够正确地认识权力的得与失,也能够正确地行使和运用权力,不至于竭尽权力之 能事来满足私欲。非科学的权力观,一切都是扭曲的,失去权力就像失去生命一样, 蹶不振,没有了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得到权力,就像注射了强心剂,马上振作起来
这在政治权力的行使中不是罕见的,大规模的屠杀,毁灭人性的核武器、化学武器,残 不忍睹的肉刑、残废刑,等等,都是权力非人性的表现。 文明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克服权力的非人性化。权力是人创造的,本要为人类服务, 创造人类文明,而不能在人类的文明事业中起破坏作用。制止权力的非人性化是全人类 共同的进 步事业,应该承认,现今权力的文明程度比古代社会进步得多,成绩是喜人 的,但也不能马放南山、刀枪人库,要警惕极少数的沙文大国、战争狂人,保卫人类的 文明事业。 其二, 阶级性与非阶级性 。权力的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阶级社会,权力都具有一 定的阶级性,区别仅在于,有些权力直接地反映阶级性,有些权力 间接地反映阶级性; 有些权力反映阶级性明显一些,有些则相对弱一些。 但是,权力不仅存在于阶级社会,同时也存在于无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 会,阶级没有了,但是权力依然存在,无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阶级性自然消失了。认识 权力的非阶级性十分重要,使人们树立一种长远观点,权力伴随人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要陪伴人类始终,不但阶级社会有,非阶级社会也有,应建立一种科学的权力观,将 权力现象科学化,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服务。 有人会问,阶级社会中的权力有没有无阶级性的?从逻辑上说,阶级社会中的权力都应 该有阶级性,因为国家和社会都是统治阶级的,在整个社会生存,为这个国家做事.实 际上是在为统治阶级做事。尽管有些权力本身的阶级性不明显,但权力的作用、权力服 务的方向,其阶级性总是显而易见的。 其三,科学性与非科学性。权力的设定和行使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称为权力的科 学性,否则就是权力的非科学性。权力的设定和行使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 的发展程度,是统治阶级统治水平的真实写照。权力的科学性程度高,统治阶级的统治 水平相对地高一些;权力的科学性程度低,统治阶级的统治水平相对的就低一些;权力 的设定和行使若无科学性,统治阶级就只能是一个不讲科学、不讲文明的野蛮的阶级。 因此,权力的科学化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 同样,个人对权力的认识和行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是衡量个人权力观是否科学化的 标准。树立科学的权力观,正确对待权力,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十分重要。科学的权力 观,能够正确地认识权力的得与失,也能够正确地行使和运用权力,不至于竭尽权力之 能事来满足私欲。非科学的权力观,一切都是扭曲的,失去权力就像失去生命一样,一 蹶不振,没有了生存的勇气 和信心;得到权力,就像注射了强心剂,马上振作起来
这种把权力与自己的生命相联系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因此,树立科学的权力观是每 一个人加强自身修养的大事 权力的科学性都是相对的,因为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我们希望统治阶级包 括全体行使权力的人,尽可能地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去设定权力,运用权力,减少权力 运作过程中的失误,创造更多的价值。每一个人及其每一个统治阶级,所面临的客观 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从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会符合权力科学性的要求。 其四,主观性与客观性。权力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权力的内容是客观的,权力的意志 却是主观的;权力的内容应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但权力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过程是由 人来完成的。权力的主观性就是指权力关系中个人主观意志的成份,权力的客观性就是 指权力关系中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部分 权力具有主观性,表明人在权力面前不是被动的、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主动的。能够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权力是人设定的。权力由人设定,在一个国家 内,从纵向的权力链条上分为多少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从横向上分为多少个职位,都是 人按排的,从而构成有机联系的权力体系。其次,权力由人行使。无论设计多少个权力 职位,任何一种权力都要由人来行使,权力的作用如何、功效多大,都由人来发挥。离 开人,权力就寸步难行。最后,权力为人服务。权力本身并无用处,只有当权力为人服 务时,才显示出权力的功能。 权力同时具有客观性,说明人在权力面前虽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也不能随心所欲, 权力有其客观内容、有其规律,不可违背。(1)权力的内容是客观的。权力虽然由人 设定,但人不能随意设定权力,人只能在权力客观性允许的范围内去设定权力,即使是 封建帝王,其权力也是有限的,只是受限制的程度小一些,但不受任何限制是不可能的。 (2)权力的运行有其客观规律。权力虽然由人行使,但人行使权力要尊重权力的自身 规律,不能无限地进行。按照权力的规律办事,成功率就高一些,否则,就会遇到失败。 (3)权力为人服务的程度是有限度的。权力能为人服务,但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希望 权力能满足人们的一切要求,要有分寸,不能超过权力本身的能力所限。 掌握权力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就是掌握权力自身的辩证法。在权力面前,既不能无能为 力,也不能为所欲为;既不能不发挥人的能动性,又不能超过权力本身的限度,成功者 的秘密就在于把握其中的合理性。 3、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 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表现为:
这种把权力与自己的生命相联系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因此,树立科学 的权力观是每 一个人加强自身修养的大事。 权力的科学性都是相对的,因为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我们希望统治阶级包 括全体行使权力的人,尽可能地按 照客观实际情况去设定权力,运用权力,减少权力 运作过程中的失误,创造更多的价值。每一个人及其每一个统治阶级,所面临 的客观 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从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会符合权力科学性的要求。 其四,主观性与客观性。权力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权力的内容是客观的,权力的意志 却是主观的;权力的内容应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但权力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过程是由 人来完成的。权力的主观性就是指权力关系中个人主观意志的成份,权力的客观性就是 指权力关系中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部分。 权力具有主观性,表明人在权力面前不是被动的、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主动的。能够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权力是人设定的。权力由人设定,在一个国家 内,从纵向的权力链条上分为多少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从横向上分为多少个职位,都是 人按排的,从而构成有机联系的权力体系。其次,权力由人行使。无论设计多少个权力 职位,任何一种权力都要由人来行使,权力的作用如何、功效多大,都由人来发挥。离 开人,权力就寸步难行。最后,权力为人服务。权力本身并无用处,只有当权力为人服 务时,才显示出权力的功能。 权力同时具有客观性,说明人在权力面前虽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也不能随心所欲, 权力有其客观内容、有其规律,不可违背。(1)权力的内容是客观的。权力虽然由人 设定,但人不能随意设定权力,人只能在权力客观性允许的范围内去设定权力,即使是 封建帝王,其权力也是有限的,只是受限制的程度小一些,但不受任何限制是不可能的。 (2)权力的运行有其客观规律。权力虽然由人行使,但人行使权力要尊重权力的自身 规律,不能无限地进行。按照权力的规律办事,成功率就高一些,否则,就会遇到失败。 (3)权力为人服务的程度是有限度的。权力能为人服务,但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希望 权力能满足人们的一切要求,要有分寸,不能超过权力本身的能力所限。 掌握权力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就是掌握权力自身的辩证法。在权力面前,既不能无能为 力,也不能为所欲为;既不能不发挥人的能动性,又不能超过权力本身的限度,成功者 的秘密就在于把握其中的合理性。 3、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 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表现为:
其一,支配者的利益。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可以概括为`利益”,包括阶级利益等各种 各样的利益。权力之争,实际上是利益之争。行使权力,是为了创造利益。利益有公利 和私利之分,不能把利益等同于私利,也不能把利益就视为公利,利益是个中性概念, 本身并无褒贬。 权力首先实现的是占有者的利益。占有者是行使权力的人,也称为权力主体。由于他是 行使权力的人,权力自然要先满足他的利益。权力对占有者利益的满足分为几个方面, (1)物质利益的满足,包括谋生所需的物质利益,享受所需的物质利益其他物质利益。 权力主体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无限的,能否自觉地控制无限的物质欲望,是衡量权力主 体觉悟程度的重要标准。(2)精神利益的满足,包括实现权力主体的荣誉感。占有感 自豪感,等等。行使权力,是支配人私利的工作,可称为人上之人。但是,俗语讲,人 上有人,天外有天,不可一味地追求。不管权力地位有多高,总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即 官身不由己,切忌不能忘乎所以。(3)权力主体利益满足量要大于权力的服从者。作 为行使权力的人,他的利益程度要大于服从权力的人,正常情况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但也不能没有限度,这种限度就是权力服从者能够接受的程度。 权力先要满足其占有者的利益,这是合理的。但是,权力占有者作为权力主体,其利益 满足程度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使人们十分清楚,哪一种职位享受哪些利益,人们才会 服气。如果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权力主体的利益满足程度就失去了固定的标准,有能 力的权力主体就多谋一些私利,能力低的权力主体谋的私利就小一些,不仅在权力主体 之间不平等,整个社会也不会接受这种状态。也就是说,人们同意先满足权力主体的利 益,但要合理合法 其二,服从者的利益。权力也要满足服从者的利益,否则,就没有人会服从权力。概言 之,人们之所以服从权力,就是需要权力对自己利益的满足。权力满足服从者的利益的 程度要小于权力的占有者。在人类社会中,支配权力的人总是少数,被权力支配的人总 是多数。从总体上说,少数支配权力的人的利益,要小于多数被权力支配的人的利益 但从个体上说,一个支配权力的人的利益,要大于一个被权力支配的人的利益。 权力满足服从者的利益,首先,服从权力能够作为谋生手段,得到维持生命延续的基本 条件。服从权力作为一种劳动,有着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一般的功能。其次,服从权力, 在可能的情况下,除了得到谋生所需的物质利益之外,还有一定的剩余,可以积累起来 作为物质财富。再次,服从权力与重体力劳动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虽然服从权力要 失去某种自由,但能得到相应的补偿。最后,服从权力还有得到权力的可能。任何权力
其一,支配者的利益。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可以概括为“利益”,包括阶级利益等 各种 各样的利益。权力之争,实际上是利益之争。行使权力,是为了创造利益。利益有公利 和私利之分,不能把利益等同于私利,也不能把利益就视为公利,利益是个中性概念, 本身并无褒贬。 权力首先实现的是占有者的利益。占有者是行使权力的人,也称为权力主体。由于他是 行使权力的人,权力自然要先满足他的利益。权力对占有者利益的满足分为几个方面, (1)物质利益的满足,包括谋生所需的物质利益,享受所需的物质利益其他物质利益。 权力主体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无限的,能否自觉地控制无限的物质欲望,是衡量权力主 体觉悟程度的重要标准。(2)精神利益的满足,包括实现权力主体的荣誉感。占有感、 自豪感,等等。行使权力,是支配人私利的工作,可称为人上之人。但是,俗语讲,人 上有人,天外有天,不可一味地追求。不管权力地位有多高,总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即 官身不由己,切忌不能忘乎所以。(3)权力主体利益满足量要大于权力的服从者。作 为行使权力的人,他的利益程度要大于服从权力的人,正常情况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但也不能没有限度,这种限度就是权力服从者能够接受的程度。 权力先要满足其占有者的利益,这是合理的。但是,权力占有者作为权力主体,其利益 满足程度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使人们十分清楚,哪一种职位享受哪些利益,人们才会 服气。如果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权力主体的利益满足程度就失去了固定的标准,有能 力的权力主体就多谋一些私利,能力低的权力主体谋的私利就小一些,不仅在权力主体 之间不平等,整个社会也不会接受这种状态。也就是说,人们同意先满足权力主体的利 益,但要合理合法。 其二,服从者的利益。权力也要满足服从者的利益,否则,就没有人会服从权力。概言 之,人们之所以服从权力,就是需要权力对自己利益的满足。权力满足服从者的利益的 程度要小于权力的占有者。在人类社会中,支配权力的人总是少数,被权力支配的人总 是多数。从总体上说,少数支配权力的人的利益,要小于多数被权力支配的人的利益。 但从个体上说,一个支配权力的人的利益,要大于一个被权力支配的人的利益。 权力满足服从者的利益,首先,服从权力能够作为谋生手段,得到维持生命延续的基本 条件。服从权力作为一种劳动,有着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一般的功能。其次,服从权力, 在可能的情况下,除了得到谋生所需的物质利益之外,还有一定的剩余,可以积累起来 作为物质财富。再次,服从权力与重体力劳动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虽然服从权力要 失去某种自由,但能得到相应的补偿。最后,服从权力还有得到权力的可能。任何权力
的行使者都是从服从权力开始,不经过服从权力的阶级,就很难得到权力。因此,服从 权力并非是件简单之事,其中包含着得到权力的条件,关键是服从权力的人怎样把握。 其三,共同利益。权力要满足其管辖范围内人们的共同利益,在权力辖区的每一个人 都要得到实惠,这样,权力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权力对辖区内共同利益的满足,并不 是每一个人的利益都一样,而是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要达到所有的人都满意 是最好的,尽量减少内耗和反对派,使人们形成一种合力,权力才更加有力量。 权力要满足辖区内人们的共同利益,认识这一点,对行使权力的人尤为重要。我们承认, 行使权力的人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但是,在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同时,还要照 顾到群众的利益,否则,会失去群众的支配,使自己孤立起来。有些行使权力的人,宁 愿自己的利益不满足,而先满足大家的利益,被称为大公无私";这样做不是不可以, 但不能长久,因为人总是要生存,不可能没有利益要求。本应属于自己的合法利益,硬 是不要,给一些困难的人,虽是件好事,但未免有些牵强。我们提倡实事求是,官就 是官,兵就是兵,应该得的利益不要推辞,不应的利益也不强求。行使权力的人要树 立正确的利益观,把自己的利益控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绝不能伤害大多数人的共同 利益。 权力满足共同利益,对于权力的服从者也很重要。权力服从者是众多的,每个人都有 各自的利益要求。在实现自己利益要求时,不能产生非分之想,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不要 争,属于自己的利益也不要让,每个人都按现则办事,不至于因为利益之争而闹矛盾, 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应该看到,权力对共同利益的满足是权 力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使权力关系成为一个系统,自我封闭地在运转。 其四,冲突利益。权力要处理的冲突利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关系外部的冲突利益 二是权力关系内部的冲突利益。 权力关系外部的冲突利益表现为几个方面:(1)权力在横向分工上有交叉或重叠,同 项事务,有两种以上的权力在辖,彼此互不相让,都想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结果产 生了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是权力分工不科学造成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改变现有的 权力分工模式,但这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时间。对于现实冲突利益的解决,只能报 冲突各方共同的主管部门,由主管领导裁决;(2)权力在横向分工上有空白地带,也 会产生利益冲突。统治者在设计权力分工模式时,首先是理论上的设计和论证,认为成 熟之后,用法律形式加以确认。然而无论理论上证明的权力分工模式多么完美,法律上 规定的权力分工模式多么周延,当这种权力分工模式运行起来之后,总会发现一些空白 地带,即有一些事务却没有权力去辖管,这是因为理论和法律都是概括性的,而现实社
的行使者都是从服从权力开始,不经过服从权力的阶级,就很难得到权力。因此,服从 权力并非是件简单之事,其中包含着得到权力的条件,关键是服从权力的人怎样把握。 其三,共同利益。权力要满足其管辖范围内人们的共同利益,在权力辖区的 每一个人 都要得到实惠,这样,权力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权力对辖区内共同利益的满足,并不 是每一个人的利益都一样,而是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要达到所有的人都满意 是最好的,尽量减少内耗和反对派,使人们形成一种合力,权力才更加有力量。 权力要满足辖区内人们的共同利益,认识这一点,对行使权力的人尤为重要。我们承认, 行使权力的人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但是,在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同时,还要照 顾到群众的利益,否则,会失去群众的支配,使自己孤立起来。有些行使权力的人,宁 愿自己的利益不满足,而先满足大家的利益,被称 为‘大公无私”;这样做不是不可以, 但不能长久,因为人总是要生存,不可能没有利益要求。本应属于自己的合法利益,硬 是不要,给一些困难的人,虽是件好事,但未免有些牵强。我们提倡 实事求是,官就 是官,兵就是兵,应该得的利益不要推辞,不应 的利益也不强求。行使权力的人要树 立正确的利益观,把自己的利益控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绝不能伤害大多数人的共同 利益。 权力满足共同利益,对于权力的服从者也很重要。权力 服从者是众多的,每个人都有 各自的利益要求。在实现自己利益要求时,不能产生非分之想,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不要 争,属于自己的利益也不要让,每个人都按现则办事,不至于因为利益之争而闹矛盾, 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应该看到,权力对共同利益的满足是权 力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使权力关系成为一个系统,自我封闭地在运转。 其四,冲突利益。权力要处理的冲突利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关系外部的冲突利益; 二是权力关系内部的冲突利益。 权力关系外部的冲突利益表现为几个方面:(1)权力在 横向分工上有交叉或重叠,同一 项事务,有两种以上的权力在辖,彼此互不相让,都想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结果产 生了矛 盾和冲突。这种冲突是权力分工不科学造成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改变现有的 权力分工模式,但这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时间。对于现实冲突利益的解决,只能报 冲突各方共同的主管部门,由主管领导裁决;(2)权力在横向分工上有空白地带,也 会产生利益冲突。统治者在设计权力分工模式时,首先是理论上的设计和论证,认为成 熟之后,用法律形式加以确认。然而无论理论上证明的权力分工模式多么完美,法律上 规定的权力分工模式多么周延,当这种权力分工模式运行起来之后,总会发现一些空白 地带,即有一些事务却没有权力去辖管,这是因为理论和法律都是概括性的,而现实社
会生活都是具体的,理论上的设计和法律上的规定总不能万事巨细地包罗万象,有一些 具体事务忽略不计是正常的。另外,统治者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要求统治者 设计的权力分工模式尽善尽美,没有疏漏。同时,尽管统治者设计的权力分工模式十 分完美,但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随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是统治 者始料不及的。因此,在权力网落中出现没有固定杈力管辖的空白地带是正常的。然而, 在几种权力同时发现这种空白地带之时,由于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那么,每种权力对 空白地带的事务都想行使管辖权,冲突利益由此而生。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很简单, 由有权决策的机关批准一种权力去管理即可。(1)在权力纵向链条上即上级与下级的 关系上也会产生冲突利益,主要表现在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令。如果上级的指令是正确 的,下级不服从是不对的;如果上级的指令是错误的,下级发现指令错误之后,是否服 从要取决于具体情况。在有时间、有条件向上级反映情况、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尽量争 取及时汇报,希望上级改变指令。假若上级接到下级的反映后,仍然坚持这种错误指令, 下级只好服从,但要保留意见,其后果由上级承担。如果事情发生得十分紧急,不容下 级反映情况,下级则必须执行。总之,权力链条中的上下级关系是硬性的,即使是错误 的指令,也得执行,因为决定权属于上级,下级要服从上级 权力关系内部的利益冲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首先,行使权力的人与服从权力的人之间 的利益冲突。行使权力的人有决定权,服从权力的人则占多数,二者之间若发生利益冲 突,不能采取强硬的解决办法,行使权力的人可聪明一些,不能把自己放在服从权力的 人的对立面,否则,自己的意志无法贯彻,自己的利益也不能实现。如果服从权力的人 意见不一致,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站在行使权力的人一边,在这种情况下,行使权力的人 可以考虑使用权力的强制性。倘若绝大多数或者全体服从权力的人都反对行使权力的人 的做法,那么,行使权力的人只能让步,不能强硬,否则,权力职位有被推翻的危险。 其次,服从权力的人之间发生了利益冲突。服从权力的人是众多的,即使在一种权力关 系范围内也是如此,这些人之间经常会发生利益冲突,有时是双边的,有时是多边的。 此时,行使权力的人就处在一种调解利益纠纷的位置。由于涉及到服从权力的人的切身 利益,有些情况下,矛盾会很尖锐。因此,在调解这种利益冲突时,必须公正,不能偏 私,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服从多数人利益的原则;二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力争以理服人。切忌一点,即不能加进自己的主观偏见,以防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服从权力的人之闹得很凶,矛盾很尖锐,由于行使权力的人处理不公平,这种尖锐的对 抗力量马上就转嫁到行使权力的人身上,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当服从权力的人 之间发生矛盾时,行使权力的人处理得好,自己就处于主动地位;若处理得不好,自己
会生活都是具体的,理论上的设计和法律上的规定总不能万事巨细地包罗万象,有一些 具体事务忽略不计是正常的。另外,统治者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要求统治者 设计的权力分工模式尽善尽美,没有疏漏。 同时,尽管统治者设计的权力分工模式十 分完美,但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随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是统治 者始料不及的。因此,在权力网落中出现没有固定权力管辖的空白地带是正常的。然而, 在几种权力同时发现这种空白地带之时,由于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那么,每种权力对 空白地带的事务都想行使管辖权,冲突利益由此而生。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很简单, 由有权决策的机关批准一种权力去管理即可。(1)在权力纵向链条上即上级与下级的 关系上也会产生冲突利益,主要表现在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令。如果上级的指令是正确 的,下级不服从是不对的;如果上级的指令是错误的,下级发现指令错误之后,是否服 从要取决于具体情况。在有时间、有条件向上级反映情况、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尽量争 取及时汇报,希望上级改变指令。假若上级接到下级的反映后,仍然坚持这种错误指令, 下级只好服从,但要保留意见,其后果由上级承担。如果事情发生得十分紧急,不容下 级反映情况,下级则必须执行。总之,权力链条中的上下级关系是硬性的,即使是错误 的指令,也得执行,因为决定权属于上级,下级要服从上级。 权力关系内部的利益冲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首先,行使权力的人与服从权力的人之间 的利益冲突。行使权力的人有决定权,服从权力的人则占多数,二者之间若发生利益冲 突,不能采取强硬的解决办法,行使权力的人可聪明一些,不能把自己放在服从权力的 人的对立面,否则,自己的意志无法贯彻,自己的利益也不能实现。如果服从权力的人 意见不一致,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站在行使权力的人一边,在这种情况下,行使权力的人 可以考虑使用权力的强制性。倘若绝大多数或者全体服从权力的人都反对行使权力的人 的做法,那么,行使权力的人只能让步,不能强硬,否则,权力职位有被推翻的危险。 其次,服从权力的人之间发生了利益冲突。服从权力的人是众多的,即使在一种权力关 系范围内也是如此,这些人之间经常会发生利益冲突,有时是双边的,有时是多边的。 此时,行使权力的人就处在一种调解利益纠纷的位置。由于涉及到服从权力的人的切身 利益,有些情况下,矛盾会很尖锐。因此,在调解这种利益冲突时,必须公正,不能偏 私,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服从多数人利益的原则;二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力争以理服人。切忌一点,即不能加进自己的主观偏见,以防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服从权力的人之闹得很凶,矛盾很尖锐,由于行使权力的人处理不公平,这种尖锐的对 抗力量马上就转嫁到行使权力的人身上,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当服从权力的人 之间发生矛盾时,行使权力的人处理得好,自己就处于主动地位;若处理得不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