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商西周政治练习 1.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文中“势”的理解 正确的是 A.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 B.强大的贵族势力 C.日益强化的皇权 D.唐朝强盛的国力 3.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 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 4.观察右图,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封国位置图 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②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 ③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④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 D.①③④ 5.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 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e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 局面 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6.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正确信息有 晋姬姓贵族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卫 臣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齐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④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 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主张王位世袭制 B.主张宗法制 C.主张郡县制 D.主张分封制 8.我国古代历史上,对于用人历来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一个是“任人唯贤”。下列制度 中最能体现任人唯亲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 9.《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 10.“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 A.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 B.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 C.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 D.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 11.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以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确定了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C.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 D.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 12.宗法制萌芽于原始氏族时期,在周朝形成了完整制度。下列对其制度理解正确的有 ①内容是严嫡庶之辨、明长幼之分 ②按照血统远近以分享权力的制度 ③力图避免权力、财产继承的纷争 ④以周王姬姓贵族排斥异姓贵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西商西周政治练习 1.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2.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文中“势”的理解 正确的是 A.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 B.强大的贵族势力 C.日益强化的皇权 D.唐朝强盛的国力 3. 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A. 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B. 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 C .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 .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 4.观察右图,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②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 ③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 ④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 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 局面 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6.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 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 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主张王位世袭制 B.主张宗法制 C.主张郡县制 D.主张分封制 8.我国古代历史上,对于用人历来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一个是“任人唯贤”。下列制度 中最能体现任人唯亲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 9.《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 10.“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 A.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 B.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 C.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 D.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 11.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准确 ...的是 A.以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确定了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C.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 D.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 12. 宗法制萌芽于原始氏族时期,在周朝形成了完整制度。下列对其制度理解正确的有 ①内容是严嫡庶之辨、明长幼之分 ②按照血统远近以分享权力的制度 ③力图避免权力、财产继承的纷争 ④以周王姬姓贵族排斥异姓贵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论语》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14.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 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 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 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 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16.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表》,要求同 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 四周宗法制度示 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A.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的权力继承问题 C.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1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 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18.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 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对王国维这话理解最准 确的一项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 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观念的淡漠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的强大 20.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 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1.刘敬先、殷孝祖(《宋书》)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 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古籍中出现这类的姓名,说明中国人受哪 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 分封制 B.宗法制 科举制 D.皇帝制 22.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 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3.《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 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袭制 ④等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论语》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14.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 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 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 286 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 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 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16.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表》,要求同 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 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A. 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 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的权力继承问题 C. 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 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1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 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18.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 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对王国维这话理解最准 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 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观念的淡漠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的强大 20.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 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1.刘敬先、殷孝祖(《宋书》)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 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古籍中出现这类的姓名,说明中国人受哪一 “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皇帝制 22.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 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3.《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 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世袭制 ④等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与右图相对应的官员录用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5.西周时,“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 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西周天子大权独揽,至高无上 B.西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C.西周奴隶主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 D.西周的饮食礼俗体现了贵贱有序的思想 6.“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意 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铭文理解正确的是 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铭文说明西周强调秩序和等级观念 C.铭文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 D.“中国”一词西周与现代的意思一样 27.《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 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社会秩序和制度 风俗 D.贡赋 28.“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 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9.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 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己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30.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1.甲骨文是殷商王室留下来的求神问卜记录,甲骨文的记载反映了 A.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君主专制权力的形成 C.远古王权的神秘色彩 D.中国传统宗教的形成 32.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33.中国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③④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36.比较中国古代城邦和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完成以下表格。(8分)(12海淀二模) 春秋以前的中国 古代希腊的雅典 主权的归属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 官员的产生 选举和抽签 土地所有权 公民的私有土地 工商业状况 官府控制,规模小
24.与右图相对应的官员录用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5.西周时,“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 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西周天子大权独揽,至高无上 B. 西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C. 西周奴隶主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 D. 西周的饮食礼俗体现了贵贱有序的思想 26.“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意 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铭文理解正确的是: A. 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 铭文说明西周强调秩序和等级观念 C. 铭文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 D. “中国”一词西周与现代的意思一样 27.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 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社会秩序和制度 C.风俗 D.贡赋 28.“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 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9.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 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30.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31.甲骨文是殷商王室留下来的求神问卜记录,甲骨文的记载反映了 A.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B.君主专制权力的形成 C.远古王权的神秘色彩 D.中国传统宗教的形成 32.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33.中国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4.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36.比较中国古代城邦和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完成以下表格。(8 分)(12 海淀二模)
西商西周政治练习参考答案 1.C2.A3.C4.B5.C6.D7.D8.C9.A10.C11.A12.A13.B14.B15.D16.D17.D18.A 19.C20.C21.B22.C23.C24.A25.D26.B27.B28.D29.B30.B31.C32.C33.A 34.王位世袭;血缘为纽带,家国一体;等级森严,不可僭越;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天下共主,王与贵族 联合统治,贵族政治,最高统治集权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春秋以前的中国 古代希腊的雅典 主权的归属 城邦的全体公民(2分) 官员的产生宗法制度和世卿世禄(2分) 土地所有权作为国有土地的井田制(2分) 工商业状况 工商业发达(2分)
西商西周政治练习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A 12.A 13.B 14.B 15.D 16.D 17.D 18.A 19.C 20.C 21.B 22.C 23.C 24.A 25.D 26.B 27.B 28.D 29.B 30.B 31.C 32.C 33.A 34.王位世袭;血缘为纽带,家国一体;等级森严,不可僭越;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天下共主,王与贵族 联合统治,贵族政治,最高统治集权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35. 春秋以前的中国 古代希腊的雅典 主权的归属 城邦的全体公民(2 分) 官员的产生 宗法制度和世卿世禄(2 分) 土地所有权 作为国有土地的井田制(2 分) 工商业状况 工商业发达(2 分)